㈠ 什么叫体验经济
传统的产业划分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而西方经济学家托夫勒在30年前做出“制造业-服务业-体验业”这种独特的产业演进划分。它背后的逻辑可以根据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来理解:
制造业满足的是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业满足的是发展的需要,体验业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实际上已进入信息经济社会,信息商品相对于传统商品在行销上提出了新的策略要求。因为信息商品是体验型商品,消费者要体验后方知道其价值,而一经体验后便不需要非花钱买下来不可。一方面消费者要先体验,一方面企业担心消费者不付费,最好的行销策略便是提供浏览尝试和建立品牌认定。
㈡ 体验经济时代的内容介绍
每一种产品和服务,最后都将因成本降低而降价,最后演变成价格战。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呢?就是体验经济。
当一家公司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让消费者完全投入的时候,“体验”就出现了。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难忘的。当消费者购买体验时,他就是在花时间享受企业所提供的一连串身历其境的体验。例如:
在1960年代,丽贝卡的妈妈过生日时,丽贝卡的奶奶亲手做生日蛋糕,买面粉、糖等材料,只要1~2美元。
到1980年代,丽贝卡过生日时,妈妈打电话到面包店订蛋糕,并指定蛋糕的规格、取蛋糕的时间、上面的图案和字样。这种客制化服务要10~20美元,父母都觉得很便宜,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专心来准备庆生会。
21世纪初,丽贝卡的女儿过生日时,丽贝卡会把整件事交给“迪士尼俱乐部”来办。丽贝卡的女儿和14个小朋友一起体验传统的乡村生活:他们洗刷牛的身体、放羊、餵鸡、自己做苹果酒,还要背着干柴爬过小山,穿过树林。花费呢?不包括蛋糕,只要146美元。
丽贝卡在给父亲的生日卡上写着:“生命中最美妙的东西并非物品。”
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轨迹——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现在进入“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 的作者认为,“体验”是一种创造难忘经验的活动,其理想特征是:在这裏,消费是一个过程,当过程结束后,体验的记忆将恒久存在。而提供体验的企业和它的员工,必须准备一个舞台,像是表演一样的展示体验。
但是,体验还不是最终的经济产物。当你为某人客制化体验,满足他的需求时,你势必会“改变”他。当你将体验客制化时,体验会自动变成“转型”,也就是帮助顾客“自我实现”。这是经济价值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时,顾客就是你的产品。例如医疗、健身、教育等都是极具潜力的转型产业。
本书将全面介绍体验经济的由来、特色,以及成功的体验企业的做法。从国内越来越热门的休闲农场、游戏产业、娱乐产业、量贩百货店、星巴克,或是文化创意产业,都证明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你也可以晋升成为体验产业,进而实现更高的价值与获利。
㈢ 什么是体验经济时代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济被其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其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之间的演进过程,就象母亲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进化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做蛋糕,从头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美元买混合好的盒装粉回家,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市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到了今天,母亲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费事自己办生日晚会,而是花一百美元,将生日活动外包给一些公司,请他们为小孩筹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诞生。
体验经济基本特征
一、非生产性 体验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象其它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
二、短周期性 一般规律下,农业经济的生产周期最长,一般以年为单位,工业经济的周期以月为单位,服务经济的周期以天为单位,而体验经济是以小时为单位,有的甚至以分钟为单位,如互联网 。
三、互动性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它们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发生关系;而体验经济则不然,因为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身心体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的互动作用的结果,顾客全程参与其中。
四、不可替代性农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产品的需求要素是特点,工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商品的需求要素是特色,服务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服务的需求要素是服务,而体验经济为其经济提供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感受,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五、深刻的烙印性 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体验者打上深刻的烙印,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航海远行、一次极地探险、一次峡谷漂流、一次乘筏冲浪、一次高空蹦极、一次洗头按縻,所有这些,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六、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一杯咖啡在家里你自己冲,成本不过2毛钱,但在鲜花装饰的走廊、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的咖啡屋,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10元,你也认为物有所值;在家里烧一盆洗头水,成本不会超过一元,但在洗头洗脚城找一下放松、快慰的感觉,一次可能会花上几百元;截止目前,有幸进入太空旅游的只有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和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斯,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太空体验支付了 2000万美元的天价。而一个农民二亩地种一年的产值不过上千元,一个工人加班加点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千元。这就是体验经济,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暴利经济。
体验经济与生产商
在体验经济中,生产商有六种增加消费者对自身产品需求的方法:
第一、将产品融入带有体验性的品牌之中。这意味着,创造一种品牌形象,强调消费者购买、使用或占有该产品时的良好体验,耐克鞋、哈雷摩托车都是这样做的,着名的“Intel Inside”营销攻势的目标也是如此;
第二、随着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增加,他们对能够帮助产生体验的物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时需要提供更多的刺激感觉的道具,如纪念品;
第三、在产品中加入更多的能引发消费者在感觉上的共鸣的元素;
第四、有意造成产品的短缺,激发消费者的占有欲;
第五、组织产品俱乐部;
第六、发起有关产品的特别活动。
体验经济可以造成一种幻觉:企业把每一位消费者都看做独特的个人,进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要。想一想去拉斯维加斯游览的经历,在迪斯尼乐园游玩的经历,在硬石餐厅吃饭的经历,以及在耐克城买鞋的经历。使交易成为记忆是新经济的关键,这种新经济面对的是那些在电脑和电视屏幕前长大的消费者。
体验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审美
马克思早就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和满眼是利害计较的珠宝商都无法欣赏珠宝的美,旅游活动也是如此。叶朗先生在国内较早地提出:“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于光远先生同样强调:“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他们都强调了旅游活动的休闲性与审美性,这是非常有见地的。我们从中国古代对“游”字的解释同样可以获得对旅游活动的休闲与审美特征的启示。“游”的字义在《说文》中如解释为“旌之垂”,其本义是旌旗的垂落,自由自在地漂游,可引申为自由自在。朱熹这样解释“游”:“玩物适情”,意为愉悦中的生命体验自由。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旅游的含义:人在旅途(旅),自由地体验与欣赏(游),旅游的意义就是自由生命的自由体验。前面所述伽达默尔论“节日”的意义也同样适用于旅游,旅游正是人的真正自在自为的生活体验。
旅游需要休闲的状态,旅游需要自由的感受,旅游需要艺术的想象,旅游需要审美的情趣。阿尔卑斯山上山的公路上立着一块提示牌:“慢慢走,请欣赏”,这正道出了旅游的真谛。日本着名美学家今道友信将审美知觉表述为“日常意识的垂直中断”,这也可以作为旅游状态的描述。真正的旅游者不应该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直奔目的地的匆匆过客,而应该是玩物适情、情与物游、品味全过程的体验者。这就需要我们在旅游景观的营造、旅游服务的提供等各方面充分地考虑人的休闲、审美与体验的需求。如何提升旅游景观的审美境界,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者自身的审美文化素质,如何引导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已是人文旅游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类的经济生活,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4个发展阶段。体验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主导型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经验。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经济,它作为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经济。我们对旅游活动的休闲、审美与体验性质,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本刊愿为探讨这些话题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