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在哪一年
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在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体制。市场经济是经济分工与协作的产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社会化与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仍然是国家调节市场和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独特的基本特征。
Ⅱ 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哪一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市场经济什么时候可以提出扩展阅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欲想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是1992年。
1992年,经过“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
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年被提出的
最早提出是在在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明确提出是在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Ⅵ 建立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年首次提出的
是1979年。
邓小平同志从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到1992年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提出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82年)提出的。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供参考。
Ⅷ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确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2、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
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必然存在竞争。
4、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5、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为他人和社会更好地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
6、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为使生产要素有来路,产品有销路,必须发展横向联系;为求得自上而下的指导、协调、规划和监督,必须发展纵向经济。
7、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市场要对国内开放,也对国外开放。
8、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竞争机制支配企业行为使市场处于非平衡状态,生产要素在竞争中流动又可产生平衡的倾向。
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时候提出的
最早1982年提出。
1、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3、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9)市场经济什么时候可以提出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2、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独特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