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解微观经济学
搞销售门槛不高,但学问不少,很多现在的风云人物都是从销售做起,如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无论哪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学问,只要多留意和观察,掌握了一定的窍门后,以后做起来就会轻松不少。
㈡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下,为什么总是男追女
用经济学解析婚姻不是我的创意,是贝克尔(Becker)的发明。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贝克尔“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因此于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贝克尔的着作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时代的变迁和国情的差异使我们有了发挥的空间。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被人们歌颂赞美。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庸俗的科学”。用庸俗的眼光来观察崇高的爱情,确实让人不习惯和难于接受,甚至使有些人极不高兴,认为是“狗眼看人低”。但无论如何,人可以看狗,狗也可以看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你各不同”。事实上,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的火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人要结婚是必然性,跟谁结婚是偶然性,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在社会学家眼里,婚姻是出于社会协作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政治学家眼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林妹妹不会嫁给焦大;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受粉动物交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婚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对“狗眼”是如何看待爱情婚姻的。
㈢ 有关爱情的经济学名词
微观部分:1、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消费者剩余2、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与厂商供给3、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市场理论4、对策论(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5、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宏观部分:1、宏观经济指标2、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3、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4、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5、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价格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6、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小国开放经济、国际利差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8、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9、经济波动理论的新近发展这些都是重点,要是一个一个给你解释、、、不太实际
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句话怎么用经济学原理分析
其实人生本来就充满了矛盾,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但是有生命而没有自由,处处收束缚和限制,感觉生命又好像没有太大意义,这时我们需要冷静和沉着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到底那个更重要,亦或是都重要需要我们自己去权衡,能够做到两全其美当然最好,如果必须舍弃一样,我认为还是生命更重要,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去创造自己向往的自由!
㈤ 请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衡量幸福的指标有哪些
从经济学的角度衡量,一个人幸福的指标,首先应该从物质角度。从人民的收入角度进行衡量,其次,还需要从市场秩序角度,社会信用角度来进行衡量。
㈥ 用西方经济学(微观)帮我解释一下爱情,写一篇论文。“男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怎么解释
西方经济学追求的是利益,什么好东西没被这学说糟蹋过?跟着一起向钱看就得了,还想拿来解释爱情?哪个该靠边站的问题都没搞明白,这题目哪个白痴提出来的……
㈦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2、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应答时间:2021-04-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