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在六个方面内容是什么
中共中央于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全会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新”: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六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1)经济发展目标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这“六个新”主要目标的提出,在指导原则上充分体现了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充分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体现了强化系统观念,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这“六个新”主要目标的设定,在方法论上体现了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要求。
体现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导向,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设定“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重要准绳。
㈡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什么为主体
一,大力推动商品消费优化升级,主要是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
宁吉喆说,在吃的方面,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引导吃得好,吃得安全;穿的方面,不仅要穿得暖,还要促进穿得好,穿得得体;用的方面,不仅要用得上,还要促进用得好,用得多种多样。
他表示,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城市老旧小区便民化等方面的改造力度。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和二手车的流通,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促使居民行得便捷。同时,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强商品的品牌、品质、标准和质量建设,以及监管,不断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
第二,全面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结合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加快释放文化旅游、体育、养老、托幼、家政等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升国内旅游质量,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消费,普及全民健身。
第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主要是数字消费、网络消费和信息消费。
今年1至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4.1%,同比提高了5.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新型消费的力量。
接下来要顺势而为,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创新无接触、少接触等新型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培育丰富在线教育、在线医院等,积极发展新型信息产品。
第四,要积极扩大绿色健康消费和节能环保消费。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完善回收利用网络,促进机动车、家电和电子产品消费的更新换代。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引领绿色节能产品、绿色设计产品的推广应用。整合优化医疗健康资源和供应链,完善健康产业体系,扩大健康服务消费。
第五,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加快布局支持新型消费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㈢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全体国民的持续幸福,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加强我国经济方面的建设,同时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根本目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告诉了我们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应当把远期的根本目标和近期的阶段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努力做到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经济发展目标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强调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全社会的各种资源有效的配置到经济发展之中,服从且服务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建设。其次,要想方设法的促进生产力的改进,当生产力得到了的极大提高时,才能使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走上繁荣复兴的道路。
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向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㈣ 中国经济发展总目标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既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奋斗目标相衔接,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又根据新的情况和条件充实了奋斗目标,增强了目标的针对性。那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根据哪些新的情况和条件对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2003年至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四年达到或超过10%,200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11.5%,预计全年增长10.5%以上。这五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显着改善。总之,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从新历史起点出发,需要对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拿经济增长目标来说,由于200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明显超过原来预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完全有可能提前实现,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要求。
二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近几年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投资率过高,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盈余过多,形成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由于长期存在的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在延续,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条件下必然导致能源和土地、淡水、重要矿产品等资源的供求矛盾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更为突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发展。以上这些既是制约今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在奋斗目标中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新要求的针对性所在。
㈥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6)经济发展目标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与之适应的经济政策框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㈦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参考链接 news.xinhuanet.com/...31.htm
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胡锦涛特别指出,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㈨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9)经济发展目标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从一开始就注意了从战略全局和发展远景来考虑经济问题。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马上就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当时由于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方法还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特别是在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以及在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道路上,都曾经有过重大的失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共产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