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划转是什么意思
划转,经济学术语,理解上,通俗来讲,就是资金或者产业的转移,书面理解,一般股权主要是通过股份来分配,而股份通常很多时候表现为股票等资金的一种方式,所以在相关的股权转移的时候,用“划转”这个词语,能准确的表示股权被划走,被转让,这也是一种类似于资产的流动和转移。
(1)经济学里转售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股权无偿划转主要内涵:
股权无偿划拨是指国有股无偿划拨,国有股受让方一定为国有独资公司,其实质是公司控制权转移和管理层重组,目的是调整、理顺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利用优势公司管理经验重振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
股权无偿划转主要特点:
股权无偿划拨带有极强的行政性,政府色彩较为浓厚,是中国资产重组中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股权无偿划转的优点在于:交易成本低,简便易行。政府直接参与,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阻力,而收购的成本也接近于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及区域产业调整。
政府参与这一重组行为的动机在于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在极端情况下,当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时,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更好地利用“壳”资源,可以使有发展前景的大集团、大企业取代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前景黯淡的绩差公司。
股权无偿划转的标的只能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而且只能在国有资产的代表中进行转让。
参考资料
网络-股权无偿划转
2. 经济学里的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指的是什么
经济学中常说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这个资源主要是指资本、技术等。
世界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十三五”期间必须站在世界看中国,跳出国内谋发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五中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 经济学里“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去库存化分成两类,即狭义库存和广义库存。狭义去库存化仅指降低产品库存水平,譬如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这一点可能较快实现。广义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不会很快结束,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使得消化过剩产能要比狭义的去库存化更长期、更痛苦。
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3)经济学里转售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去产能的重要性
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当前,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对于中央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要求,发改委将从五个方坚定不移地落实:
1、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严禁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2、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化解产能过剩;
3、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能主动退出;
4、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5、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
4. 政府经济学里的转移性支出指的是什么
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购买性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5. 股权转让,资产转让,产权转让,三个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转让的客体不同,来源不同,需要缴纳营业税不同,获得的权利不同,承担风险的方式不同等。
一、转让的客体不同。
资产转让的客体为资产,股权转让的客体为股份。
二、来源不同。
资产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股东(出资人)对于公司投入的资本金、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和通过举债所获得的资金来源。股权则不同,它只存在于公司中,不是公司制企业就不存在股份。股权转让所转让的是股权,资产转让所让渡的是资产。就资产而言,与其说是一个法律概念,不如说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机器设备、现金、土地使用权等。就一个公司或者企业而言,资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股东出资形成的公司资本,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财产,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股权只存在于公司中,非公司制企业不存在股权。
三、交易的主体不同。
资产的所有者是公司,股权的所有者是股东。公司有权转让属于自己的资产,而不能转让属于公司股东的股权,否则就是侵犯股东权利的行为。相应地,公司股东只能转让自己拥有的对公司的股份,不能转让公司的资产,否则就是股东对公司权利的侵犯。因为股东在投资设立公司时就已经把财产所有权交付给公司,以丧失对该财产的所有权获得股权。公司一旦注册成功,就成为一个与公司股东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它与公司的股东是平等关系。
四、获得的权利不同。
资产收购获得是对企业全部资产的实质性经营权,即资产收购交易完成后,收购企业对向被收购企业已收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存货等可直接或派人组织实施生产经营活动,并对所经营的资产享有绝对的处置权;而股权收购购买的是对被收购企业资产的拥有或控制权,收购企业不直接参与被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财产也没有直接的处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