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美国的新经济又被称为什么经济

美国的新经济又被称为什么经济

发布时间:2022-07-25 15:20:57

A. 请问美国的”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 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着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1一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因此,设在法兰克福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迈尔断定:‘毫无疑问,新经济正在欧元区形成。”他说,知识主导型企业快速增长、电信等市场全面取消管制就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它应该像美国那样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力。”他补充说,“关键是,新经济能否在欧洲站稳脚跟,增长是否有足够后劲,像美国那样引发投资热潮。”巴黎的咨询专家圣艾蒂安估计,如果形成投资热,新经济将迅速壮大,并将取而代之“旧世界”,欧洲有希望迎来新的繁荣年代。

“新经济”在亚洲也露出曙光。虽然两三年前,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普遍地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现在已经从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不对新经济充满了乐观的希冀。在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经理人和决策者们都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商务行为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许多董事会上最令人激动的话题就是集个人电脑、智能电话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合一及其对本地区的生产力和消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但是,亚洲也享有后来者的优势,那就是只需从美国引进那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济模式,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新经济究竟是什么

仿佛春潮一般,在对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之时,几乎全世界的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共同把目光投入到这种经济现象中:发源于美国的新经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被如此多的人们关注与研究,本身就已证明了新经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经济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像潮水一般惊涛骇浪地涌来,又悄无声息地撤去?它是否如泡沫一样,刹那时充斥视野,转瞬间又灰飞烟灭?新经济的出现说明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揭示着什么?人们在探讨、在猜测、在寻找答案。

1.新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关于新经济内涵与实质的探讨,目前是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美国《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说:“‘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了,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不会有另一次衰退,或经济周期业已消灭;更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就像(神话中所说的)豆梗将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
“谈‘新经济’时我们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关于“新经济”的涵义,目前有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地诠释“新经济”关键在于要抓住美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向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之中。因为,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和转型。因而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涵义有待深入探讨,首先,“新经济”既然是依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那么,这是现阶段美国独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逐渐形成的国际经济现象呢?其次,美国的“新经济”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象,还是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一旦发生经济增长滞缓,通货膨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是否会随之消失?再次,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来说,英国、法国都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较低,而
英国、法国失业率较高呢?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国、法国没有形成“新经济”呢?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难以揭示的。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是由暂时因素促成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动力性的变化,经济周期仍会反复出现。

曾两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着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着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综合以上各家所言,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构成的第三要素,这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

B. 美国新经济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

美国新经济的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1991年3月至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处于历史上最长的连续增长期,且经济运行态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理想组合。称这一时期为“新经济时期”。
美国新经济的成因:
(1)经济结构的调整。
(2)美国的有效调控机制。
(3)经济的全球化浪潮。

C.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美国经济被称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哪些原因

应该是“新经济”
“新经济”一词最初出现在1996年美国着名刊物《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上。
原因是:(1)经济结构的调整。
(2)美国政府的有效调控机制。
(3)经济的全球化浪潮。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6/3696/453956.html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开始复苏至2001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到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着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1一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D. 新经济是什么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的不同,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
拓展资料
1、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弱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信息技术部的领导下,自1991年4月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失业率从6%下降到4%,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下降。排除食品和能源,1999年美国消费品的通货膨胀率仅为1.9%,是34年来的最小增幅。
3、“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1996年12月30日《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驱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成果。新经济的特点是低失业率、低通胀、低财政赤字和高增长。通俗地说,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
4、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新经济”的主要内容。李克强表示,各国应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经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以绿色能源推动“新经济”发展。环保、互联网等重要内容,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
5、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的成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新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格式如“互联网+”,及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支持就业,帮助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崛起后,将为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E.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新经济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F. 名词解释:美国新经济

“奥巴马新政”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甚至行政手段,涉及领域包括住房、金融机构、汽车、能源、钢铁等各个领域,突出了全方位、大规模、高密度、长时间的特点。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可称为“一个目标”,即把新能源作为未来美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通过实现“绿色”复苏,为中长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条纪律”,即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在财政上树立“负责任”政府形象,承诺在2012年底将财政赤字减至5330亿美元;“三个重点”,即突出新能源、医疗和教育三个施政重点;“四项措施”,即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住房救援计划、金融救市计划、巨额财政预算四项宏大政府干预经济措施。

阅读全文

与美国的新经济又被称为什么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禁摩和经济发展哪个好 浏览:463
婚姻网怎么发联系号码 浏览:707
如何让女生越来越幸福 浏览:381
雪花酥在爱情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422
什么叫牙齿健康知识 浏览:259
单字的故事哪个歌 浏览:925
婚姻中受了伤怎么发说说 浏览:148
中级经济法看多久能过 浏览:416
有人问有故事吗怎么回 浏览:16
跟美女聊天玩什么 浏览:135
爱情公寓工资多少钱 浏览:909
健康经常遗尿怎么治疗 浏览:52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婚姻 浏览:264
哪些经济实惠的连锁酒店 浏览:644
农村母子健康手册在哪里办 浏览:771
池善雨婚姻状况如何 浏览:128
晚上好各位大美女英文怎么说 浏览:209
美女下面的什么样 浏览:394
幸福肥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浏览:957
爱情数字78是什么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