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分析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1.给这个行业分类
发展前景:
朝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
夕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的产业
技术的先进程度:
新兴产业----采用新兴技术进行生产,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传统产业----采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业
要素集约度:
资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的产业。比如钢铁房地产
技术密集型----技术含量较高。比如飞机制造
劳动密集型----主要依赖劳动力。比如纺织
知识密集型----依靠创意设计等智慧投入。比如创意产业
资源密集型----依赖资源消耗。比如煤炭木材
2.分析其存在价值
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如果我们只进行企业分析,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比较知道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分析该行业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的影响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政府部门、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
(1)如何分析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展阅读:行业基本状况分析需要分析那几项?
要分析如下几项: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参考链接:行业分析-网络
㈡ 怎样才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从那些方面考虑呢
只能够从一些数据去分析,股市上好多千家的公司,有许多公开的数据,都无法看出发展的好与坏,何况这样的企业。不过,我只能用自已看法来分析了:1、一个企业的好与坏,与企业的经营者有特别大的关系,所以,要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去看。2、一个企业的好与坏与有没有前景,要从这个企业的从事主业去分析,看这个行业空间大不大?定位于什么级别市场?定位于做什么渠道?竞争对手强不强大?等等。3、还要从这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去分析,最好与众多的企业去对比得出的比较全面的,比较客观的对比来。4、从这个公司的“用人”观,也就是对待人才的角度去思考。5、从这个公司的监督制度去看,一个公司要是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早晚会发生大事的。6、从这个公司的文化去考虑,最近的窃听门事件中,别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无限大,在他的经营思路上,在他的企业文化上就出了严重的问题,他的集团,他的事业就因此危机四伏。谢谢你的问题,祝你成功!
㈢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的指标。
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反映家庭通常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它是衡量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
3、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一种衡量的趋势和程度的指数变化的工业企业的出厂价格,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反映了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并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国家经济账户。其主要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总成本。
4、BOP: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获得的全部货币资金与在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比较关系。国际收支叫做国际收支,收入大于支出叫做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叫做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是其经济稳定的标志。
5、就业率
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指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可能参与社会劳动的全部劳动力中实际受雇的人的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就业人数的多或少,就业率就会更高,反之亦然。测算和研究就业率,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
㈣ 如何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个人认为判定企业经营好坏的主要依据,取决于其公司营运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
如何进行企业业绩考核是很多企业主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合理运用净资产回报率进行企业管理是-种非常便捷的手段,也能够帮助公司的管理人员很好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方法。杜邦财务分析方法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一权益净利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的需求。
1、首先看这家企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脱离发展阶段的评价往往不够公允;
2、用常用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注意主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配合使用;不能一味地看重销售量,还要看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
3、透过指标看问题,比如资产负债率,指标评分是越低越好,但很低了就好吗?显然不是,也可能说明企业的融资渠道窄,怎么样想法拓展融资渠道;
4、分析资产使用效率要抓住重点,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引起管理者注意和可操作。
同样营运效率比率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营运情况,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常用的营运效率比率包括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
最重要的是你的团队是否拥有盈利能力,还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如果是个好团队,就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目前,在考核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时,个别主管部门在与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中还有"实现利税"指标考核内容,同时一些企业在总结或上报本单位工作成绩时,也还保留有这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这是当前企业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吻合的.因为利润与税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㈤ 经济效益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经济效益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总投资、成本、利润、税金、折旧等等。在评价过程中,要恰当地选取评价参数.如4准收益率、汇率、价格等。经济效益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前,要对评价要紊作出正确的预测、估算。
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1.、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2.、对国民来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从市场活动的主体角度说明的,企业直接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㈥ 如何分析一个行业或者产品的发展前景
1、一个行业中长期来看会往哪个方向走(forward-looking)
比如金属采矿行业铝:国外市场供需慢慢平衡,国内大部分区域继续供应过剩,价格影响;铜:中期来看供应过剩,对于部分效率低的采矿企业,价格或低于cash cost,同时就要看国家的政策大方向,这个行业所处的大环境,中国是一个政策市,很多好的行业都是靠政府去推动的,所以我们看一个行业,一定不会抛开这个行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会飞。"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多关注国家发改委官网、国家产业政策网站、人民网、各财经网站,了解国家的一些产业政策。
2、识别出这个行业的关键风险和成功的驱动因素:
比如矿企:市场价格风险,成本风险,对冲风险,高资本支出,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再比如石油与天然气:政治风险,泄露风险,变差的fiscal terms,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性,特殊事件,环保,项目风险(油砂,深水),高度资本密集性和周期性
3、这个行业成功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大概都有哪些,为什么?
完全不想大方向,说明态度有问题。大部分的行业都会经历起步、成长、繁荣、稳定、衰落等几个发展阶段。很少有行业能够长久不衰。快速成长期和繁荣期是一个行业黄金时期。
还有一点就是见过一些银行的初级分析师,连某些行业上下游都没分清楚呢就开始动笔分析了(某些大宗商品行业),搞笑么?多少想一想,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大概情况,起码搞清楚是驴还是马,然后再着手写报告。
行业分析基本的框架主要有四点组成(强调,是分析框架,不是写报告的顺序):
①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宏观角度)
②商业风险 (个体企业与宏观的结合)
③价值与驱动因素(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④现金流创造(Cash Flow Generation)的驱动因素与重要性(对银行来说很重要)
1.1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自然的经济波动,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根据一些关键指标可以分析出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见下图:
结合行业,我们主要划分为两类:
1:Non-Cyclical 非周期性行业(平时生活必须的 - Necessity):如电力(没电看不了电视),供水(没水冲不了厕所),FMCG(快消)类等。
2: Cyclical 周期性行业(不是平时生活必须的 - Discretionary):
㈦ 从财务角度如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可以综合的描述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基本需要。
(7)如何分析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展阅读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财务分析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但是财务报表分析在具体使用中也会有较多的局限性,可能会产生不准确的会计信息,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1、财务报表本身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主要是因为财务报表本身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整合。但这些信息是发生过的事情所产生的信息,而目前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通过这些信息所得出的决策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考量。特别是面对当前的物价变动等问题,财务报表的数据更是会出现较大偏差。
2、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来讲,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就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性。
㈧ 分析一个企业的pest分析到底要怎么分析
如下:
PEST分析流程:
1、列出环境变化分析过程中确定的关键宏观因素。关键因素识别方法简介:
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法、集体讨论法、关键事件法。
2、根据各个因素对于企业的具体影响来确定权重,赋予各个因素予权重; 常见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经验判断法、参照法、三维确定法、价值因子分析法。
3、按照企业现行的战略对各个关键因素评分;确定企业战略模型:
生产制造战略、财务投资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研发战略。
评分应注意问题:
清楚目前战略、小组评估、过程公开、集体决策。
4、用每个关键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得出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得分计算注意要点:
统计过程监督、数据纠偏、数据分析。
5、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总加权分数 。
PEST四要素细节:
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用于分析客户所处的宏观环境对于战略的影响,应用于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发展、研究报告撰写。
政治: 政治法律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经济: 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技术: 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还应及时了解:
1.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2. 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3. 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4. 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PEST的扩展PESTEL:
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㈨ 如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工商登记里面,关于企业的经营状态有好几种方式,必须存续,开业,停业,注销等,那这些经营状态都说明什么呢,表示企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企盈小编今天跟你说说。
经营状态一般分为八种:存续、在业、吊销、注销、迁入、迁出、停业、清算。因为不同省份可能有细微的区别,一般在营、正常、经营、在营在册、有效、在业在册也是在业的意思。
1、经营状态存续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但是不生产,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
2、经营状态在业是指:企业正常开工生产,新建企业包括部分投产或试营业。
因不同省份可能有细微的区别,一般在营、正常、经营、在营在册、有效、在业在册也是在业的意思。
3、经营状态吊销;未注销是指: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是工商局对违法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
4、经营状态注销是指:企业已不复存在,丧失法人资格。
5、经营状态迁出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迁离某主管机关。
6、经营状态迁入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迁入某主管机关。
7、经营状态停业是指:由某种原因,企业在期末处于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待条件改变后仍恢复生产。
8、经营状态清算是指: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被吊销等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