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经济利益有哪些表现
国家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发展经济是各国战略目标的首位。中国的经济利益表现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繁荣等方面。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科技因素明显上升,“经济优先,发展至上”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内外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世界各国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我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都大大增强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决定着国防潜力的大小。经济实力决定着国家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江泽民把经济安全提高到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反复强调要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经济安全的基础上。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
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着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
2. 台湾靠什么把经济发展起来的
台湾省是依靠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为集成电路出口和电脑零件出口。
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2)经济发展靠什么利益扩展阅读: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1980年代后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目前当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十大服务业。
3. 党的十七大强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很多创新思路,概括地讲主要是“一个转变”、“三个格局”、“六个体系”。
一、“一个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协调好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近年来,投资、出口增速较快,而消费增速相对缓慢。要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尤其是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坚持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外需上,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二要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要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尤其是要走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着“活棋”。通过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从而带动内需和消费。三要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呈规模发展之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巩固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从加工业优先发展逐步转向服务业率先发展。一要围绕现有产业来延伸,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互动发展。二要围绕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三要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和生活服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四要培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
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通过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实现的。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约占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15%的能源。大量消耗的能源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绝大多数需要进口,大量进口我们又缺少价格话语权。因此,必须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增长。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目前的不足30%向发达国家的70%以上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管理创新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条件。
4. 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5.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靠什么
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进出口贸易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不过进出口贸易的种类又分为很多种,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有些国家盛产水果,有些国家盛产石油,有些国家盛产农作物,基于每个国家的优势不同他们的进出口项目也就不同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赚钱最容易的一个国家——巴拿马。
所以单从赚钱这一个角度来看,巴拿马运河的赚钱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仅仅一条河就能够使整个国家的国民拥有着上游水平的GDP,而有些国家却连饭都吃不饱,这可能就是大自然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吧,我们也应该从这个事件中看出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了。
6.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拓展资料: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一、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首先,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引导投资方向、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导向作用。其次,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油、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加快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企业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7. 一个城市的经济靠什么发展!!!!!!!!!!!
1政治地位.政治地位高经济发展就会比政治地位低的地方好
省会、副省级城市、直辖市、单列城市比一般地级市发展好 例子不用举吧?
2.区位优势.中国现在是沿海富裕内地穷 可能部分沿海的朋友觉得是自己的本事大.其实不是. 例如:东莞 佛山 湖州 江阴等一披政治地位不高
的一般地级市经济指数超过武汉 西安等很多副省级城市.
3.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对一个地方的支持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
列如.深圳30年前一个渔村 如今超过中国大部分10大城市...可见政策支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啊~
4.名人效应。这次李娜又得了澳网冠军,肯定会为她的家乡带来很多贡献,打名人故里这张牌是地方经济惯用的手段。也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
8.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什么方式
一是资源消耗,从子孙手里抢钱;二是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三是低价向世界市场倾销,对内高价格。
9.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中国靠的又是什么
中国靠的是外靠廉价的手工劳动力,内靠自给自足的丰富产出。发达国家就相对比较复杂。
首先体现一个发达国家的富裕程度,就是这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商品销售能力,生产包括自身的农业、劳动、科技、文化,销售一般就是只市场占有量。这里涉及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实美国相对于1953年的国际市场占有量是基本持平的,而相对1965年他却是倒退的。1953年发达国家和普通国家的收入比是10比1,1965年是15比1,到了197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0比1,由于成品汽车、食物、生活用品价位过高,一些单纯出口原材料和手工劳动力的国家总收入的20%,用于偿还发达国家的债务利息。然后紧接着普通国家就失去了对成品商品的购买力,1983年美国失业人口一下子就升到10%,眼看就第二次经济大萧条了,美国开始抑制经济发展,将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首要就是中国。所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上是没有增长的,就是随着通货而增加。50年前美国人半年工资一辆车,住250平米的房子,现在还是半年工资一辆车,住250平米的房子。中国由买不起车到买得起车,这叫增长。
美国每年在中国手工劳动力上花销1万亿美金,但是苹果、福特、肯德基、好莱坞电影·····,最多赚回80%,中国每年和美国的贸易都是逆差,就是我们赚美国人钱,所以我们国家2万多亿美金外汇储备,美国每年都是负储备。
如果你在这里看明白了,可能就会想当初不打开中国国门,美国今天还少一个竞争对手,其实世界局势没中国也转了,到哪都是找手工劳动力。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其他国家没法一齐消耗掉美国的多余产出和资本主义的利益最大话。
所以美国是用科技、文化、农业控制自己的市场占有量和经济地位,至于经济方面也没什么增加,二战以后美国普通家庭的购买力没有显着提高,500年后依然如此。只有再中国这种国家才能看出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实际上每年都是通过膨胀,经济无所谓增长。只不过由原来的汽车换成了今天的苹果手机。
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产量只占世界的不到5%,但是却瓜分了服装行业60%的利润。以此来保证经济饱和并稳定,而非增长。
10.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香港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的重点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归前的政治制度
实行行政主导的体制
完善的咨询体制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便利的营商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及自由的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交通及通讯基建、先进的支援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与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
自由经济体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是亚洲区内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
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
过去20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1%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
经济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场主导的经济政策着称。
“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
审慎理财之道
政府理财审慎,又维持低税率的简明税制,以鼓励工人生产和吸引企业家投资。法团业务利得税的税率为16%,薪俸税税率为15%,与其他国家的税率相比,两者均属偏低。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由紧密联系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