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设计的特征与设计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特征 设计的功能性
设计的审美性
设计的经济性
设计的艺术性
设计的科学性
设计的大众性
原则:经济 实用 美观
㈡ 设计的经济特征
设计的经济性质;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现代经济强国几乎都是设计强国;中国设计业务现状 ;
文章说,中国设计事务的实力和特长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人员(6~15人以上的事务所占总量的约9成)充足、开发速度快,另一方面存在的缺点是调查、策划、创意能力较弱,还仅仅停留在造型设计的层次上
㈢ 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从艺术、科技、经济三个方面阐述)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有了一个好的创意我们就需要把它来表现出来。或是选择手绘或是选择电脑制造。扎实的绘画基础加上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将是我们的敲门砖。
㈣ 论述分析设计与经济,艺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是协调人和环境、个人和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种手段。它的经济属性是它区别其他艺术活动、手工业的首要特征。艺术设计的技术性、经济性、文化性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会有艺术文化的繁荣。作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也是一种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艺术设计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
就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器物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它实际上就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
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艺术设计的历史之河也从这里发源。当人类的祖先把一块石头敲打成用来切割和砍削的石刀时,最早的设计活动就开始了,这把石刀就是最初的设计产品。这种工具的创造首先符合实用目的,同时也顾及到了用起来方便、省力,以引起主体的快感。它的制作过程具备了设计所要求的从预想、选料到加工成型等必备过程,它的功能和形式结合于一体。最早制作劳动工具如石斧、石刀、弓和箭的原始猎人,是人类第一批设计师。
工具的制造是人类自我革命的开始,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族类的根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史前艺术品,差不多都是与人的生活最紧密相联系的工具和食用器。这些就是我们人类早期之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于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的科学文明水平的提高,艺术设计也越来越科学化,其技术性也越来越高,艺术设计逐步成为了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成为了协调人和环境、个人和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手段。
二、 经济属性贯穿于艺术设计活动过程的始终
艺术设计的经济属性是它区别其他艺术活动、手工业的首要特征。人的相互关联构成复杂的社会,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必然导致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设计通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像其他社会生产力一样创造社会的物质文明。
1.经济因素在艺术设计的不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
从设计到实现设计的全过程中,经济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1)设计观念的产生阶段:艺术设计需要把握设计物由过去到未来形成发展的种种相关因素,然后以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使之成为崭新的设计方案。其中的经济因素体现在对原有状态的经济价值分析、市场需求预测以及新方案的经济内容评估等方面。对原有状态的经济价值分析,是设计观念产生的基础。(2)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的实施过程指的是设计方案由图纸到生产为实体的过程,对于设计来说,是实际制作的过程。设计在真正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从设计物的试产、批量生产和专利保护等方面均受经济因素的制约。(3)设计的实现阶段:设计物最终要推向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销售来实现的,当设计物作为商品投放市场,设计师应当及时调查市场反映和销售效果,综合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设计和进行新的设计构思。其中,经济因素不仅体现在设计物的综合经济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而且作为改进更新已有方案和促成新的设计方案的产生基础,经济因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3年,现代设计之父格罗佩乌斯将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育理念“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传播到全世界,使设计终于打破艺术桎梏解脱出来。而在经济与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应提倡“设计与经济的结合”,设计必须服务于经济。
2.艺术设计通过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来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
设计具有强烈的超前性、预测性。“设计”这个概念在许多场合中,也往往被“策划”等术语代替。这意味着设计与艺术、手工艺活动都不同,它更偏重于事前的过程。在整个市场营销的组织中,设计占有引导性的地位。“设计→生产→销售→使用”这四个环节中, 设计不仅在时间上先于生产、销售活动, 而且设计的市场定位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两者的成效。正因为如此,设计前的活动往往比设计本身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如设计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包括对厂家、消费者、竞争对手、媒体的详细调查;调查之后的数据要加以统计分析直至最后提出成文的方案、策划报告;并且还必须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方案,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的思考必须高度理性化和高度专业化。科学地进行市场潜量、市场占有率及需求预测,把握设计物实现为实体后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价值体现,能够使新的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准确地适应未来市场,并且通过预测可以得到提高和创造设计物附加价值的理论依据。
㈤ 什么是现代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
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5)现代设计的经济性是什么扩展阅读:
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早在上世纪初,德国的设计先驱已经从建筑设计着手,从事现代设计的探索和试验。在纳粹取得政权之后,德国这批现代设计的先驱都基本移民到美国,从而在美国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国际主义设计的发展和兴盛,现代设计与德国是分不开的。
德国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平面设计也是从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起来的,乌尔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德国杰出的设计家奥托·艾舍在形成德国平面设计的理性风格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主张平面设计的理性和功能特点,强调设计应该在网格上进行,才可以达到高度次序化的功能目的。
他的平面设计的中心是要求设计能够让使用者用最短的时间阅读,能够在阅读平面设计文字或者图形、图像时用有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了解误差。
1972年,艾舍为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全部标志,他运用自己的这个原则,设计出非常理性化的整套标志来,功能非常好,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他的平面设计理论和风格影响了德国和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行业,成为新理性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础。
㈥ 设计艺术的经济原则是什么
设计艺术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设计要满足使用者需要,从材料、工艺、视觉形象、文化内涵以及个性化需要等方面,把握设计创造的规律,使设计在为人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设计还要考虑消费水平,考虑费用、成本、价格等因素,以最小成本达到实用、质优、美观的目的,使人在设计的经济原则中正确对待产品需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㈦ 试论述设计特征的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辩证统一的。
设计首先要科学,这样才可信,又要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吸引人,实现价值升华,光有科学性这个基础,但是缺乏艺术性,也不会有很大的市场,最后做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才能实现经济性,而没有经济性,就不能更好的实现艺术性和科学性,因为你搞设计也是要吃饭的,也要雇人的,这都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持。
所以设计需要的是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的统一。
㈧ 什么是室内设计的经济性和空间性
室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保证业主的经济实惠
保证空间的合理分割和利用
避免华而不实
实际生活放在第一位
㈨ 现代艺术设计分为那几个种类
目前主要分为四个大类,希望能够帮到你。
美术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环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戏剧美术设计,建筑设计(这7类基本包括了所有设计行业)
平面设计主要包括: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壁饰,插图设计,招贴海报,标志设计,文字设计,陶艺设计(只要是平面都是平面设计)
环艺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公共场所设计,展示设计(只要是规划一个区域的具体样子的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如公园,室内,地铁站等)
工业设计主要包括:产品造型设计,(物体的外观造型及功能设计,如珠宝,手机,汽车等)
戏剧美术设计主要包括:舞台灯光,舞台设计,影视美术设计等
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服装设计,人物化装,发型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
1、现代艺术设计的经济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作者为了向世人传达自己的某种价值观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其只注重最终的形象传达,对于实用性没有要求。但是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便是能够产生实用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便利。这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联,艺术设计要想在注重物质化的环境下存活,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功利性特点,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品经济性的需求。
2、现代艺术设计的高科技性
科技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高科技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也是一种常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灵感,各种高科技物质设施和设计软件的出现为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高科技性也确实能够完成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项目制作,因此高科技的使用已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长驻。
3、现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
社会性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无法规避的现实,因为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小众效应,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阶层的一种必需品,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楼梯的式样需要设计灵感的注入,现代意义上的楼梯已经超越了之前只注重实用性的时代,注重的是一种美感,要能体现出人们生活的一种态度,用当今社会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种“设计感”。一个简单的楼梯对于设计的需求尚表现如此,那么扩展到整个社会需求,可想而知,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无法规避社会性这一倾向了。
4、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性
现代艺术设计不能规避的一个问题便是文化性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对于文化符号的运用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会对一种文化符合的使用产生完全相反的含义。以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到这种状况。比如,许多国家是很喜欢绿色的,认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但是在日本、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人们认为绿色是不吉祥的,是灾难的象征。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这些文化因素都要被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实现理想范围内理想程度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