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抗战期间陕西经济怎么样

抗战期间陕西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7-22 21:19:53

‘壹’ 陕西经济怎么样

陕西经济在西部来看,还可以,但是在全国来看就比较落后了。

‘贰’ 抗战时期,为何日军不攻打陕西呢

自从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由于国内内战的混乱,再加上东北军的不抵抗,日本轻松顺利地攻占了东北三省,不仅占领了大片地区,而且获得了战争补给,这对当时的日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陕西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被当作大后方来看待了,那里拥有很强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由于需要分兵驻防,不能以全部的兵力来进攻陕西,即使多次的轰炸和试探性的进攻,都被我军打退了。日军其实并不是不想占领陕西,根据相关军事专家的说法来讲,日军尝试了多次,但那时候的日军已经没有打陕西的本事了。

‘叁’ 现如今陕西省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强,每个省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陕西省,陕西省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而且还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可以说陕西省现在的经济早已经非同小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现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无论是在粮食产量方面,还是在科技,经济发展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这是整个陕西省人民努力的结果,可以说令人非常的敬佩,也非常的令人尊重。

‘肆’ 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考试用

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48万,辖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6个县(市、区)。全省地形南北狭长,由北至南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45%,人口的15%,畜牧业比较发达,能源资源富集;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约占全省面积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6%,人口的25%,水力、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一、陕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科技实力强,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陕西是资源大省。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2.61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33%,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探明的主要矿产中,居前10位的我省有50多种。特别是能源资源富集,煤炭储量1676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万多亿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陕北有条件成为我国本世纪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被誉为中国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有野生种子植物37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大熊猫、金丝猴、朱缳等珍稀动物80种。陕西还是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缓解黄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历史上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80年,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在近代史上,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历时13个春秋,革命圣地延安保存着一批革命旧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陕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全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个,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门寺、西安古城墙等驰名中外。陕北黄土高原、陕南山水风情令人神往,西岳华山、壶口瀑布、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陕西是科教强省。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是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万人,两院院士49人。有各类科研院所1061个,其中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有8所高校已进入国家“211”工程,3所高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以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西安高新区是中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均跻身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列。
陕西是实力雄厚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陕西作为重点建设区域,进行了大规模投入。“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先后在陕西摆布了一批大型骨干项目,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有24项在陕西落成,占15.4%,居全国第二位,从而奠定了陕西制造业和军事工业的基础,并确立了国民经济的框架和产业结构。通过几十年的建设,陕西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军工企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及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数字化家电等研制能力在全国具有优势。机械装备产业承办全国电力建设1/3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具有技术先进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关键零部件及总成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机床工具加工生产基地。工程机械在推土机、液压挖掘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制能力和竞争优势。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拥有占全国航空工业1/3的人员和1/2的总资产,科研生产能力强,产业配套齐全,综合实力在国内航空工业中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发展民用飞机最好的研制条件。
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出现了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保持了11.6%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474.5亿元,加上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共891.6亿元,增长27.8%。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全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正处在上升阶段。
二是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8亿元,是“九五”的2.4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64公里,以西安为中心连接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50公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骨架网正在建设形成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辟了通往国内外70多个城市的130多条航线,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和输变电能力既可满足省内需求,又能向中国华北、西北其他省区输送。陕西通信网络的装备水平、技术层次已与世界接轨,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传输网,综合通信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日臻完善,70%以上的大中城市实现了城市气化,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提高。随着黑河引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建成,西安等主要城市和重点投资地区的供水有了可靠保障。
三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陕西一直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近年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改造3209.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37.26%,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国防科技工业和能源化工工业等六个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迅速崛起,连续几年技工贸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20%。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327万亩,其中苹果727万亩,总产量居全国第一,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鲜奶产量居全国第6位。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全省服务业快速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势头良好,一大批产业化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5.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内资的总量大幅增长,外向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三、发展前景展望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陕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l.7万亿元,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到2012年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0亿元。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4000亿元。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六个战略”,即项目带动、工业强省、科教兴陕、人才强省、城镇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陕西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区域建设四大基地的区域经济布局。四大基地建设即“陕北煤油气、关中高科技、陕南中草药、渭北优质果”。具体讲,就是以“一线两带”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现代中药(绿色产业)产业基地和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实现全省三大区域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协调发展,夯实陕西经济全面振兴的根基。
陕西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指标 计算单位 2006年 2007年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一、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4523.74
488.48
2440.5
2094.02
1594.76
12138 12.8
7.4
14.3
14.5
12.4
12.4 5369.85
594.69
2916.97
2599
1858.19
14350 14.4
6.7
17
18
13.1
14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亿元 2610.22
394.86 31.7
32.1 3641.88
535.32 39.5
35.6
三、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亿元
亿元 696.77
821.55 31.7
28.6 891.6
1050.71 27.8
27.5
四、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268 12 10763 16.1
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2260 10 2645 17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22 15.1 1800.91 18.3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8 1.8 105.1 5.1
八、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53.6
36.3
17.3 17.1
18
15.3 68.88
46.72
22.16 28.5
28.7
28.1
九、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9.25 47.2 11.95 29.2
十、国际旅游人数
国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收入 万人
亿美元
万人
亿元 106.11
5.10
6950
378 14.3
14.3
16.06
19.5 123.13
6.12
8015
458 16.0
20.0
15.3
21.2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 4.04 4.05
十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万人
% 26.52
4 28.15
4.02

‘伍’ 陕西经济情况怎么样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2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增速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8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2338.3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1676.67亿元,增长12.1%。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千方百计保粮食面积稳定,促粮食单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省夏粮总产445.8万吨,增长4.6%,其中小麦总产401.6万吨,增长4.8%;夏粮亩产225公斤,仅次于历史最高年份2004年(22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33公斤,增长4.5%。油菜总产量37.3万吨,同比增长4.6%;上半年,肉类总产量47.4万吨,增长3%,其中,猪肉产量36万吨,增长6.3%;牛奶产量64.1万吨,下降12.5%;禽蛋产量24.1万吨,下降1.1%。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好转。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8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5.7个百分点。

三大产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60.15亿元,同比增长38.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3.9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实现总产值2318.97亿元,增长44.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1221.42亿元,增长35.3%,拉动8.8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553.65亿元,增长45.4%,拉动4.7个百分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三大产业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3.1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624.6亿元,同比增长25.7%;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8.44亿元,增长19.8%,重工业增速较轻工业高5.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上半年,天然原油开采量1410.9万吨,同比增长10.4%;原煤16815万吨,增长15.3%;天然气115.55亿立方米,增长15%;发电量550.01亿千瓦小时,增长29.5%;水泥2439.46万吨,增长24.3%;生铁249.84万吨,增长8.1%;钢材463.73万吨,增长17.5%;汽车37.43万辆,增长90.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2亿元,同比增长47.8%,较上年同期提高45.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73.57亿元,增长71.7%,提高88.8个百分点;其中利润458.64亿元,增长1.3倍,提高168.3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累计用电425.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280.76亿千瓦时,增长25.9%,增速同比加快25.2个百分点。

客货运周转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省客货运周转量1457.9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公路589.47亿吨公里,增长13.2%;铁路863.68亿吨公里,增长8.0%。

三、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省全社会投资3826.5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城镇投资3664.83亿元,增长32.2%。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99.34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355.01亿元,增长24.5%,比重为37%,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210.48亿元,增长37%,比重为60.3%,提升2.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呈现二产占比回落,一产和三产占比提升的良好态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今年国家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2.83亿元,增长25.8%,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开发投资13.44亿元,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面积987.73万平方米,增长28.7%,较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4855.78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00.14亿元,国内贷款727.16亿元,自筹资金3167.32亿元,分别增长12.6%、24.1%和42%。

四、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消费热点纷呈。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48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为1283.36亿元,增长18.4%;乡村市场为212.12亿元,增长18.6%。汽车、燃油、家电、家具类商品持续热销。上半年,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0.82亿元,同比增长31.8%;石油及制品类90.58亿元,增长52.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41.81亿元,增长26.2%;家具类19.93亿元,增长63.4%。

五、物价呈恢复性上涨,CPI接近全年目标。上半年,陕西CPI累计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9%。PPI、原材料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呈现恢复性上涨,同比分别上涨10.7%、10.3%和3%,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14.2、10.9和2.1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形势好转,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外贸出口一改2009年月月负增长格局,保持了恢复性高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4.3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进口27.09亿美元,增长27.8%;出口27.26亿美元,增长47.9%。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较上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

七、财政收入增幅加快,支出继续倾向民生。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886.82亿元,同比增长2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继续加大。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814.45亿元,增长23.4%;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支出增加较多,分别增长40.9%、24.1%、22.3%和21.8%。

八、金融贷款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64.84亿元,新增贷款1169.18亿元,同比下降31%。短期贷款2379.22亿元,新增贷款减少100.33亿元;中长期贷款6558.1亿元,增长40.7%。各项存款余额15741.77亿元,新增存款1870.37亿元,同比下降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43.82亿元,下降9.4%。

九、新增就业任务完成过半,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就业23.9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32万人的75%;再就业人员8.5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1.8万人的72.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为2.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3.2万人的76.6%。6月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55.71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2.9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93万人。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3元,同比增加773元,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12元,增加296元,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

‘陆’ 陕西省那么穷,为什么还养那么多高校

陕西省高校多,主要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当年处于战略的考虑,建设大西北,建设三线,把很多高校迁到大西北大西南,有计划的把东南沿海的教育科研资源向中西部地区疏散。陕西省就有很多大学了。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就是从上海搬过来的。
建国之初,我们的高等教育资源几乎全都集中在东部地区,那时候的国际形势非常紧张,万一发生战争,后果不堪设想。抗战时期,我们就吃了大亏,东部地区沦陷,大批教育资源惨遭破坏。

‘柒’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经济特点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批工矿企业和国民政府迁往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地区,许多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机构也随之迁入。内迁的金融机构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内迁,而且带动了后方地区金融业的较快发展;内迁的政府财政机构,面对战时的局面调整了财政税收政策,力图开源节流,对经济事业的投资也集中于后方地区。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的实业投资意识进一步提升,金融业与工商业的互动关系也进一步增强,从而为后方工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资金支撑作用。

一、金融资本的内迁

资金是工矿企业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必备因素,厂矿的内迁必然带来资金的内迁。因厂矿内迁而带来的资金内迁,除了厂矿自有资金的内迁外,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大量金融机构及其资金的内移。

战前,西南、西北地区工业落后,社会资金短缺,金融业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川、康、滇、黔、陕、甘、宁、青、桂,以及重庆等9省1市,只有20家银行,分支行也只有232所。其中四川省(含重庆)数量较多,有总行13家、分支行110所(包括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金城、江海5家外地银行的分行);陕西和广西2省各有2家银行和48、42所分支行,其余各省微乎其微。[1]金融资本也相当薄弱,如云南约为1 000多万元,广西约为1 100万元,就是银行比较集中的四川省的13家总行亦只有1 577.7万元;整个西南地区约5 700万元。[2]

从1938年起,西南地区的金融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首先是沿海沿江地区的不少银行在西南地区设立总行和分支行。如中国、交通、农民、中央(以下合称“四行”)等国家银行的总行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而内迁。广东、湖南、河北、福建、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的省银行,都在重庆设立分支行或办事处。有不少民营银行亦为保全资产和受厂矿内迁的影响,或将总行迁向内地,或在内地增设分支机构,其中重要的银行有: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金城银行、中国国货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3]这些内迁银行中,4家国家银行随着总行的内迁,其资本也全部内迁,其余银行虽然没有把全部资本内迁,只是划拨部分资本作为分支行的运营资金,但它们所拥有的资本无疑是它们的后备财力。

其次是西南地区当地的银行业也在内迁银行和厂矿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在1938-1940年间,西南5省就新设银行8家、分支行355处。其中,四川176处,重庆45处,云南43处,贵州15处,广西51处,西康25处。[4]到1941年6月,西南和西北后方地区的9省1市已有银行72家,其中当地新设的7家,连此前新设和旧有的共计37家,内迁的约35家。同时,分支行也大幅度增加,新旧合计达到692所,其中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行,设立分支行229所;7家省银行设立分支行268;61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行195家。[5]到1945年8月,西南5省的银行业更发展至总行255家、分支行1320所。西南和西北9省的银行业则有总行318家,其中民营银行107家;分支行增至1 641所,其中民营银行的分支行524所,比战前9省的总行数和分支行数分别增加了13.45倍和7.07倍。就包括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河南、绥远、新疆等10省未沦陷地区的整个后方而言,则有总行426家,其中民营银行115家,分支行2 575所,其中民营银行的分支行595所,大大超过战前全国(不包括东北)的164家银行和1 332所分支行。

‘捌’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何不打陕西

日军没有攻打到陕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从山西要到达陕西。要经历天堑黄河,非常难度过,第二个是陕军在潼关的奋力抵抗。

阅读全文

与抗战期间陕西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要健康码老人怎么办 浏览:648
龙和羊婚姻怎么样不顺怎么化解 浏览:4
配偶背叛婚姻怎么办 浏览:233
什么算纯洁的爱情 浏览:218
鼠猴人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873
哪里有给女朋友讲故事的软件 浏览:736
期末经济业务有哪些 浏览:188
如何创造出新型经济 浏览:461
梦见有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601
最常见的经济犯罪案件有哪些类型 浏览:400
天秤男与狮子女婚姻如何 浏览:297
废墟中的爱情电影又名什么 浏览:357
美女up主怎么画 浏览:672
幸福霞姐是干什么的 浏览:997
央视什么台播古代小故事 浏览:433
21岁年龄哪个地区美女好看 浏览:625
如何修改健康宝快捷方式 浏览:874
幸福快乐美满是什么意思 浏览:860
中国地矿的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818
爱情许愿墙怎么写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