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从劳动经济学看如何进行医疗保健

从劳动经济学看如何进行医疗保健

发布时间:2022-07-21 15:02:12

A. 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

学术定义
劳动经济学 labour economics
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形成与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着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着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着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着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目前,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着作与法学着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B. 从劳动经济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障问题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 “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
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C. 用经济学相关知识回答,如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全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家逐渐富强、人民逐步富裕了,全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享受方面得到了发展。但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投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并不成正比,投入偏少。而且卫生事业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投入远远不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群众患大病、重病不得不向城市大医院求医,供需矛盾突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存在。六盘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原因:
一、 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投入偏低
1、 对公立医院按床位补贴,发给人员工资,但补贴的量不足,公立医院必须赢利才得以生存发展,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变成了赢利性质的医院。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公立医院相互攀比、竞相引进各种先进设备、进高档药品,滥用检查,开大处方,各种收费自然较高,这方面主要体现为看病贵。由于城市大医院既要承担中心城区职工干部的就医,还要接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转来的大病、重病患者,就医压力重,加上国有公立医院自然形成的垄断性,患者别无选择,这就必然形成看病难的局面。
2、国家对民营医院的投入基本没有,民营医院要生存发展只能靠自身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尽管民营医院收费较公立医院低许多,但民营医院市场份额仍无法改变公立医院对市场的垄断,这方面主要体现为看病贵。国家应当对所有医院都进行适当补贴,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政府补贴后,可降低民营医院收费,并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可改善看病贵。
二、由于城乡差别较大,大型公立医院、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都分布在市区及县城,乡镇医院留不住技术人才,民营医院不愿到乡镇去发展,导致看病难。政府应当鼓励技术人才下乡,对下乡支持医疗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给予政府补贴,对民营医院到乡镇发展的给予经济上的扶持,这样才能缓解因城乡差别太大而导致的看病难。
三、医院规模越大,设备越高档,运行成本越高,看病就越贵。国家应当多建立100张床位左右的综合医院,按照每10万人口左右的中心城镇规划设置一所1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既可以缓解看病难,也可以减少运行成本而降低看病费用。
四、加大对医药购销过程中不正之风(如红包、回扣等)的打击力度,降低药品采购成本,这样才能降低老百姓的药费成本。
五、随着全民医保(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工伤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无固定职业人员医保、学生医保、农民工医保等)的普及,应当解决医疗机构参加医保定点的政策限制,凡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都应当成为各类参保的定点医院,参与医疗服务的公平竞争,为各类参保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并按规定享受报销政策,打破公立医院龚断现象。
六、税收政策方面,应取消民营医院的税收。凡是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的医院,无论是否民营,均应取消税收(医院缴纳的税收来源于患者,大形中增加患者负担)。
七、关于“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的确定。我市的状况是:在市卫生局办证的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医院,而民营医院都定为营利性医院,在钟山区卫生局办证的医院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可以申报为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的概念是指:营利性医院的收入可以分红,但按规定缴纳税收,而非营利性医院的收入不能分红,只能用于医院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院是否办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的选择由医院自行决定。因此对申办为“非营利性医院”的民营医院,政府应当支持,但同时应当加强监管力度,使其规范发展。
八、各个县区的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的病人自负段费用不相同,应当取消大病住院医疗的自负段政策,制定相对合理的自负百分比即可。
总之,“看病难、看病贵”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把看病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对比而得出的社会现象。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尽早普及全民医保、提高乡镇医疗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D.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可以说是个跨学科的领域,一句话来说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劳动经济学 Labour Economic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形成与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着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着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着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着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目前,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着作与法学着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编辑本段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E. 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F. 简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所运 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虽有渊源关系,但却是有差异的。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 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目的在于创立用以说明经济现象的理论。因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过程,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劳动经济学研究经济过程中的市场主体在劳动力市场的行为,由研究对象的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显然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进行设定。

当然,所假设的条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理论。假说是对存在的经济现象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4)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行发展进行预测。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需要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市场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还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分析工具。

G. 劳动经济学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H. 谁能帮忙讲解一下经济学类中的劳动经济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
(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
(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专业课:
(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
(5)社会保险学
(6)职业生涯规划
(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研究:
(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
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
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
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就业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阅读全文

与从劳动经济学看如何进行医疗保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摆什么求婚姻 浏览:136
背叛婚姻如何报应 浏览:850
城东餐饮健康证去哪里办 浏览:863
豫事办健康码黄码转绿码要多久 浏览:395
感觉没幸福感怎么办 浏览:331
什么是爱情大致分为两种 浏览:40
无交流的婚姻如何继续 浏览:775
旋挖钻和长螺旋哪个经济 浏览:599
预测故事结尾的依据有哪些 浏览:646
什么是合适自己的婚姻 浏览:8
大庆哪个区经济最发达 浏览:43
手上没事业线怎么看事业 浏览:905
丝路英雄美女头像有哪些 浏览:888
十四五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浏览:562
八闽健康码名字填错怎么修改 浏览:29
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事业 浏览:60
因为爱情105等于多少 浏览:277
县政府内设事业单位待遇如何 浏览:147
变形计最幸福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676
莫问我是否幸福怎么读 浏览: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