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创世界-众创空间里有几家入住企业都是那些企业
30家左右
B. 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园区介绍
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
1、城市规划重点,功能定位高端
两区地处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的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紧邻机场,交通便利
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与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A区紧邻101国道,距离首都国际机场西跑道仅1000米,驱车5分钟即可抵达机场卸货平台或候机楼,驱车110分钟到达天津港;驱车15分钟进入市区,连通各环线大动脉。
3、毗邻新国展,依托航空港
亚洲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中国新国际会展中心正在兴建,建成后将拥有16个现代化展馆及17万平米的现代化配套设施。
首都机场东扩后,其三大运营指标将跻身世界机场10强,紧邻空港口岸的优势将更为明显。
4、环境宜人,氛围宜居
周边各类中高级院校和国际学校众多,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园区南侧沿温榆河畔坐落着十余个大型高档别墅区和多个普通住宅区;周边建有多所医疗机构;园区附近的潮白河畔由两个高尔夫球场、乡村赛马场、四季滑雪场、绿色度假村等组成大型休闲娱乐区。
优良的品质保障
围绕服务,开发区成立至今培育了空港股份、空港物业、天源建筑、天恒地产四大集团,2006年实现服务收入6亿元。空港股份作为北京市惟一的园区类上市公司,投资兴建35万平方米企业园项目,为入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除硬环境外,开发区秉承“今天事、今天办”的服务宗旨和“个性化、过程化、产业化”的服务理念,按照 办事“态度最热情、程序最简便、效率最快捷、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五最标准为投资者提供诚信、高效、细致、完美的服务。
重点的发展产业
总部经济:目前已有总部型企业9家,力争到2010年企业总部达到15家。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微电子产业等。
临空产业:包括航空总部、仓储物流、航空培训和航空食品等。
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专业咨询、专业代理以及为会展配套服务的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吸引研发中心、影视动漫、网络科技、工业设计等项目。 形成具有空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辉煌的引资成就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家中外客商入驻,投资总额达430亿元人民币,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26亿元人民币。其中,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21家,国际跨国公司68家,如欧洲的空中客车、瑞典的爱立信,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辛克、海德汉、罗森伯格,日本的索尼、松下、SMC,韩国的LG、韩美,美国的联合技术、惠尔浦、宝洁公司等。
有容乃大,合力则强!这里已成为全国同类开发区中投资最密集,产出比例最高的区域。2007年,空港经济开发区实现总产值460亿元,总收入635亿元,出口供货额350亿元,上缴税金32亿元。13年来,开发区累计实现总收入2630亿元,税金103亿元。现已出让的土地平均每公顷投入9592万元,每公顷实现产出2.1亿元,实现出口供货额1.2亿元,实现税金1072万元。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空港经济开发区牢牢贯彻科学发展观,沿着“生态型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全力打造“改革开放的窗口,与国际接轨的典范及国内一流的开发区!”
C. 云龙镇的经济概况
2014年,云龙镇农作物播种面积520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89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5.73万吨,总产值6690万元;2014年,东平村新发展种植金桔500亩,梁平柚种植面积870亩,其它水果达1000亩;在红旗、大石等村种植油茶2530余亩,肉鸭出栏81万多只,实现产值约2990余万元,养鸭散户2400多户。云龙镇年出栏肉鸡10万只,水产渔业1000亩。农业开发公司投入资金近2亿元的4万头肉牛育肥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目前养牛9000余头。云龙镇已实现机械化插秧约7000余亩,完成机械耕作2.06万亩,2014年,实现云龙镇2.02万亩水稻的机械收割;共为村民节约生产成本547万元左右。
特色农业
梁平县肉牛养殖项目,2014年,被列为全县重大实施项目之一,该项目选址于云龙镇双河、红旗村,总投资2亿元、占地600余亩;项目建成后,牛场可常年存栏良种肉牛2万头,年出栏优质肉牛4万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场内可解决200人就业,场外可带动2万以上农户实现增收。
云龙镇无公害蔬菜基地,位于云龙镇三清村、人民村、云龙村、同心村的龙溪河流域两岸地带,基地海拔410米,年平均气温17℃。2009年,开始组建云龙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殷佳坝”商标。蔬菜基地核心区面积2012年有1500余亩、钢架大棚180个、瓜果长廊600米,全年循环播种蔬菜面积5000亩以上,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2万吨,产值3000万元,推出了以殷家坝萝卜、人民村黄瓜为主的优质品牌。基地常年解决500余人务工就业。 2014年,云龙镇工业总产值25631万元,规上企业1家,产值5062万元,成立了云龙镇企业协会,云龙镇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有2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规下企业21家,个体户344个。被市中小企业局认定为“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
2014年,建成了占地120亩的摩配产业园,已有5家摩配企业签订了协议,总投资8800万元,实现年产值达1.9亿元,实现税收422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2014年,云龙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12个村卫生室,6个个体诊所。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护士21人,乡村医生40人,公共卫生助理员3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9206平米,其中临床用房6414平米,病床64张。
D. 什么是总部经济招商有知道的吗
总部经济招商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种形式,注册形招商,企业不需要实体搬迁到总部经济地区办公,注册以后税从当地走,地方就会拿出一定的奖励给到企业,企业也得到了奖励扶持,是一种双赢。华夏金赋在这块是非常有名的,经济园区遍布全国,选择余地大。
E. 云龙示范区的区域布局
云龙示范区布局版块:
1、轨道科技版块:以南车电力机车厂、时代集团等轨道研发和制造企业为主,建设全国、世界一流的轨道研发制造展示基地。
2、职业教育版块:占地8000亩的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吸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高、中等级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基地。
3、新型产业版块: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产业。
4、商贸物流版块:依托云龙示范区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5、文化创意版块:以动漫、影视、出版等为主导,建设云龙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园。
6、商务金融版块:建设中心商务区(CBD),发展金融、贸易及总部经济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7、旅游度假版块:以长株潭文化主题公园、三十六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为依托,为株洲及外地游客打造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F. 宁波云龙镇有哪几家人企业开始复I
现在有好几家公司上班了,你可以网上查查看,有名单的
G. 泸县云龙2022年怎么规划的
一、聚焦资源融合,全面推动全域振兴发展
谋划产城一体大融合。坚持城市扩张建设和产业升级集聚两手抓。做好规划引领的文章。认真抓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对接区“十四五”规划,完善镇控规详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城融合方案、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供给等专项规划,深入谋划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明确近期重点、开发时序,构建形成适度超前、多规合一、精准精细的规划体系。做好土地集约利用的文章。深入推进土地全域治理,加大撤村并点和整村征迁力度,引导居民向小城市中心集聚;逐步实施小微企业出村入园,同步探索挂账收储、零土地技改、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多种模式;持续推进千亩“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形成永农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为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谋划城乡品质大提档。紧抓高科新城建设契机,推进全域美丽城镇建设。抓牢重大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宁裘线改扩建、金甬铁路安置房、新云龙中学、职教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谋划云龙综合枢纽落地,尽快启动轨道7号线、宁象城际铁路、甬舟铁路云龙站征地拆迁工作,采取“线拆块收”方式,加大红线两边可视范围内的征迁收储力度,同步争取站点、车辆段扩面开发,统筹带动全域发展。抓牢未来小城市集成开发的契机。探索完善“一镇一国企”合作模式,加快与鄞开实施“片区谋划、项目推进”,用好国企平台的优势,加快实施我镇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镇区有机更新。同步加速推进陈黄村小集镇式中心村及省级未来乡村、十方牧云等一批亮点工程。抓牢全方位推进美丽新村的契机。统筹全拆全建、联户自建、整理式改造等多模式多途径,在推进王夹岙、石桥、任新、前后陈等既定新村项目基础上,再谋划布局一批,抢抓上级各项政策、资金补助机遇,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景区村庄、美丽庭院等微改造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使乡村资源配置更合理、服务功能更完善、景观风貌更协调、地域文化韵味更彰显,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谋划全域美貌大提升。全面实施水、田、路三项美丽工程,实现全域宜居宜游的美丽云龙。打造美丽沿河观光带。充分发挥文化水乡优势,深入推进“塘河整治”工程,加快钱湖塘河文化线二期、美丽河湖片区建设,以20公里绿道为载体,打通云龙片与甲村片水岸互联关键环节,推进“二月二龙抬头”龙舟巡游线路的河岸生态文化景观建设,力争三年内打造成为鄞州水上文化承载平台。打造美丽全域农业公园。深入整合农业资源优势,创新推进“农业公园”建设,以“两横(鄞州大道、鄞城大道)三纵(鄞横线、福泉大道、徐王路)一环(高速环)”等主要道路沿线为重点,以全域农田为基底,开展农田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同步在有条件区域探索实施景观标识、田园栈道、美丽田园、基础设施网、田长制“五个一”改造工程,并分阶段拓展,力争三年内创建成为鄞州美丽乡村形象新窗口。打造美丽交通路网。充分挖掘交通干线优势,完善交通路网建设,不断织密农村公路网,加速推进王夹岙村至荻江村、云豪路延伸段建设步伐,分批推进姜陈线、荷陈线、甲旺公路等道路提升工程开建;全面推进6万平方米桥下空间专项整治利用,增加健身景观元素,适当布局停车场所,把每条交通干道建设成为集景观与生态为一体的美丽廊道。
二、聚焦创新经济,积极构筑现代产业高地
提升产业平台能级。着眼“空间大整合、产出大提升”,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抓增量产业平台建设。加快融入环东钱湖“绿色创新”示范圈,大力推进龙芯产业园建设,全方面贯彻“三生”建设发展理念,主动对标国内先进地区高端现代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制定相关建设标准,布局园区综合交通网络,统筹给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4个产业项目计划于2022年陆续投产,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同步加快二期土地出让,谋划三期土地调整。抓存量产业平台提升。以环境面貌提升、安全隐患消除、环境污染要根除的要求,加快对梅池工业园区和甲村片区工业集聚点的整治提升。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梅池工业园区现有产业及容量,做好腾笼换鸟的文章,围绕交通、绿化、设施、秩序、5G等方面再提升,打造5G港湾式工业园区;推动甲村片区工业集聚点改造提升,主动承接钱湖新城产业和配套外溢,加大园区及周边甲村片区教育、卫生、道路等公共民生配套设施布点密度和投入力度,优化提升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整体环境品质。
精准施策壮大企业集群。抢抓战略机遇,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腾退落后产能。不断优化调整经济产业机构,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精准运用3.0鄞州制造业数据管理系统,在对73家亩均税收三万元以下企业实施整治退出的基础上,加速淘汰清退“散乱污”、高耗低效企业,力争完成3个村级工业区拆除腾空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再上新台阶,培育一批高成长、高亩均效益的中小制造企业,打造“亿元产值企业集群”,围绕做精做优优势成长企业,聚焦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紧抓环东钱湖城市发展极,大力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壮大现代贸易、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物流等产业形态,补齐服务业短板。发力现代农业。在全域整治提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巩固易中禾、芳华、区种业基地等品牌项目,加速现有农业园区提升步伐,积极招引新农业业态和新型现代农民,打造高附加值的现代新型农业。
创新实施活力倍增行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心全意留旧商。牢固树立“留商也是招商”的理念,鼓励企业发展本土总部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争取形成“低端在外、高精在内、生产在外、总部在内”的格局。想方设法引新商。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作用,针对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引进上下游关键企业,在强链、补链、畅链、护链中增强安全性和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招人才。跟踪大连理工大学、盛吉盛等重大产业合作项目人才资源,深化完善“竞渡云龙人才十条”政策,紧跟“智创钱湖”战略,把云龙打造成为国际交流中心、科创策源地和长三角科创人才的聚集地。
三、聚焦共同缔造,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坚持“三治融合”,当好基层治理模范生。积极发扬全国乡村示范镇的带动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提能行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惠获得感。紧抓民主法治村创建,拓展“八五普法”的平台,施行社区矫正分级管理制度。提升“全国模范司法所”的服务能级,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以“老林工作室”为载体,信访与司法同频共振,切实抓好溯源治理专项工作。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品质,迭代升级“律云在线”,实现“公证e通”、“12348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事项的掌上办理。进一步提升全民共建参与感。深化“一中心四平台、村社多元共治”的治理架构,打通基层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参与治理的渠道;开展一村一特色的“村民说事”活动,完善“村务听证”、“村民问政”等沟通桥梁搭建,深化“三清单”运行法、乡村德治“双清单”等举措。加强社区共治建设,健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主导、业主主体、企业主责”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
践行“两山理念”,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持续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等土地类违法建设治理行动,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和“非农、非粮化”倾向。持续开展环保整治。持续做好生态环保督察相关工作,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对云龙工业园区、荷花桥工业园、甲村工业园等重点区域环境进行排查和监管,联合生态环保、公安等部门,形成多位一体常态化监管,严惩环境违法犯罪。持续实施五水共治。深化河长工作制度,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治水,持续维护省级“污水零直排镇”创建成果,加快荷花桥村、甲村农污改造工程步伐,推进污水管道全部覆盖。统筹抓好河道清淤、水质养护、排污许可、排水许可等工作,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强化监督把关跟踪问效,确保新增违建、影响消防安全违建、媒体曝光违建三项“清零”,进一步增强特保力量,强化城镇精细化管理
秉承“枫桥经验”,构建平安建设共同体。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坚决落实“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面优化维稳工作体系。以矛调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基层站所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完善“镇-村-网格-庭院”四级流转体系,推进信访示范村创建工作,落实“发现-归责-解决-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向源头预防。充分发挥社会调解力量。发挥党员、村(居)民、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发动人民调解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力量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加快镇村两级矛盾调解组织的自治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矛盾调解化解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壮大党员、村民代表、外来流动人口等为主体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着力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平安云龙。
弘扬“竞渡精神”,凝聚文化文明正能量。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宣传发扬“龙舟竞渡”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实现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双富”目标。提升龙舟文化内涵。编印羽人竞渡专家论坛成果,实施文艺、文创、文旅“三文精品创优工程”,做大做强“周日八点半”龙舟联赛,强化队伍建设、完善赛程赛制、拓宽赛事影响力。传承羽人竞渡红色基因,持续打造王笙_皮划艇、云龙中学龙舟队等特色品牌项目,编排龙舟原创文艺精品、扩展龙舟志愿服务内容,探索“龙舟文创”“龙舟夜经济”等高附加值项目。实施文旅兴镇战略。打造“水乡文明示范线”,串联上李家村、云龙村、冠英村等星级旅游村庄,谋划“亲子游”“非遗游”“竞赛游”等旅游线路,丰富黄成赛艇基地、龙舟基地、游客集散中心等场所的活动内容,盘活“1所、1中心、N站”文化阵地,做强“文文融合”原创品牌。擦亮志愿服务招牌。搭建“领云志汇”联盟平台,整合统战、教育、企业等资源,继续实行镇村联动战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卡线,凝心聚力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实现需求互通、服务互联,着力构建全面立体的主流融媒体舆论态势,鲜活展现“共富云龙”的生动实践。
H. 云龙区的地理环境
2014年,云龙区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张和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的“双轮驱动”战略,以老城区、新城区、东部城区为“三核”,以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师大片区、汉文化旅游片区、庆丰片区、城南片区、潘塘片区为“六大片区“,以地铁经济、电商经济、创意经济、会展经济、养老经济为”五大经济“,重点打造以“三核联动、六大片区、五大经济”为框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围绕“现代商务、现代商贸、科技创意、旅游休闲,现代物流”五大产业集聚,重点建设中央国际广场、世贸广场、绿地城市广场、绿地商务城、吉田商务广场、以宣武商贸城为中心的建国路市场群、大学生创业园、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云龙山佛教文化景区、老东门时尚街区、中华老字号街区、户部山民俗街区、回龙窝历史街区、汉文化景区、新城总部物流园、淮海综合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美国沃尔玛、台湾大润发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2014年,服务业GDP占比达86%,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云龙区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4家,新入驻光大银行、安联保险等金融机构11家。 2014年,云龙区的7个街道、52个社区的文化共享服务点建成开放。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累计投入3700余万元。
2014年,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在云龙区成功举办,500多家中外展商参会,吸引参观人数逾30万人次。云龙区获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5个。 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云龙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尤以汇集两汉文化的精髓而闻名于世。汉文化景区是全国最大的汉文化遗址公园之一和国家4A级景区,汇集 了“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荣获全国首个“中国环境艺术示范 工程”称号。被誉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的户部山,成为展示徐州城市形象的“城市名片”。辖区内还有项羽戏马台、北魏大石佛、放鹤亭、显红岛、干隆 行宫、李可染故居、户部山古民居等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2014年,云龙区接待游客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51.6%。 云龙山
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由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时,人们云集云龙山大世岩观音院,烧香膜拜,祈求平安,形成一年一度的云龙山庙会。
徐州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
戏马台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徐州市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陈列楼、干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徐州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
放鹤亭
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
徐州民俗博物馆
徐州民俗博物馆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历史名山户部山上,依明清古民居而设,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徐州地区民俗文物及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有古民居160多间,展示民俗文物1000多件。徐州民俗博物馆的展示分徐州古民居展示、生产和生活展示、婚嫁和生育展示、民间艺术和工艺展示、地方戏曲和曲艺展示以及民俗、民风、民间绝活演展等六大部分。
I. 云龙镇的自然条件
云龙镇自然条件优越。海拔119-234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气候温和,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6.2℃,7月平均气温28℃,1月平均气温4?3℃。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45亿元,完成财政综合收入41.93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1.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82亿元,在2015年度全区18个镇乡(街道)经济发展竞赛中排名位居全区第1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762家,其中产值上亿的有1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8家。以博威集团、锡青铜带、汇港集团、碧彩实业、浙东精铸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崛起,云龙已成为宁波市新材料生产之乡和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