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地球一年的产出多少经济

地球一年的产出多少经济

发布时间:2022-07-19 13:25:16

Ⅰ 地球内部一年传出的热能相当于多少度电

这个实在不好估算。
地壳最外层10公里范围内,拥有1254亿焦热量,相当于全世界现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如果计算地热能的总量,则相当于煤炭总储量的1.7亿倍。
如果是传出来的部分,以地下3千米以内的地热来说,即使按1%的利用率来计算,也相当于29000亿吨标煤的能量,也就是大约 98305084.75亿 度电。

Ⅱ 地球资源的现状

地球资源编辑词条
目录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
•参考资料
目录







联合国把2008年命名为“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地学为社会服务”是本次地球年的行动口号,它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地球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相反,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一切资源都将逐渐耗尽吗?先是石油,然后是煤炭,最后是金属?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编辑本段 地球的半径大约为6370千米。在海底,从地表到5—8千米深处是坚硬的玄武岩层;而在大陆,从地表到30~70千米深处是较松软的花岗岩层。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矿藏、原材料在某些地区大量积聚。从而得以被开采?
以金矿为例。地壳中金元素的含量只0.0000005%。如果金元素被平分在世界各地,开采它们就是不可能的,它们必须富集在某一个地方。其他大多数的金属也是一样。金元素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熔炼或其他的一些物理化学手段将其分离出来。金元素有时甚至能溶于水。穿过石间缝隙。形成新的矿物。自然金常常形成于石英矿中。
石油是一种高温、柔韧、高度腐蚀的浓稠体,它的产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有机物、浮游生物、微小的海洋动植物必须在腐烂前沉积在海洋洋底。并快速与无机物混合,形成一种深海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逐渐变硬,成为所谓的母岩,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沉陷软化。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距海面2~4.5千米深的地方。新产生的石油比母岩轻,逐渐向上移动。此外还需要储藏岩用来保存石油,当然还需要一层岩石作为遮盖。防止石油外泄。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这些条件极不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编辑本段 石油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47美元/桶的价位;中国已经开始对柴油进行计划供应;国际能源机构第一次发布了石油供应危机的消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声称,如果美国发动新的战争,石油价格将上涨至每桶200美元……这一切,都是2007年冬季的真实情况。
现在真的已经达到原油开采的顶点了吗?石油地质学家休伯特对于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采掘量不会再增加的预言是否成真?
马里昂?金?休伯特是壳牌公司一位传奇的地质学家。在1956年的一次大会上。他做了关于美国石油储备的调查研究报告,向与会者们呈示了他的“休伯特曲线”。预言美国的石油开采将在1971年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休伯特的预言遭致一片愤怒的反对声。但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1970年后,美国的石油产品开始逐年递减。
尤尔克?辛德勒是德国路德维、希?博尔科系统技术咨询公司的研究员,他和他的小组一直关注着世界石油的生产情况。他在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油年产量自2006年就一直在衰减。”从上世纪80年代,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为首的海湾石油输出国就不断上调各自的石油储备数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OPEC组织把每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和开采份额挂钩。谁的储备多,就被允许生产更多的石油产品。阿联酋曾把它的储备量从310亿桶’下子提高到920亿桶。
一些环境组织成员和行业退休人员对石油输出国的欺骗手法进行了抨击。国际能源机构经济主管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回答了令人棘手的问题:那些石油国家所提供的石油储备报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我没有官方的根据,说这些报告是不可信的,”比罗尔说,“但是我们有权知道,按照国际标准,有多少石油是我们还能利用的。”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石油作为最重要的燃料。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里就被耗去了大约一半。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编辑本段 如果石油被耗尽。是不是一切都完了?人们对不同寻常的石油寄予了什么厚望?专家把油页岩、油砂等也称为典型的石油品种,但开采的成本较高。开采油砂取油,一桶的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而在沙特阿拉伯,开采石油的价格仅为l~2美元。然而。当石油价格上升到70、80甚至90美元一桶的时候,这笔花费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可见,石油价格对石油储备以及开采方式两者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可以从加拿大北部亚赛巴斯卡油砂来了解这一点。
在亚赛巴斯卡,这些年开始了一股淘金热潮,亚赛巴斯卡河沿岸城市麦梅里堡是开采油砂的中心,这里的居民数量从十几年前到现在增加了近7万人。房地产价格暴涨,达到了州府埃德蒙顿的水平。导致这一淘金热的原因在于一种从原油、沙粒和水中分离出来的混合物。在这条沥青带上,储藏着大约17亿桶这样的混合物,算得上世界第二大原油储备地了。“我们拥有能源”成为麦梅里堡居民最自豪的寒暄用语。
麦梅里堡居民的生活希望,对于环境保护者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在充满原油的沙地上充斥着大型挖土机和重载卡车。原油首先要通过炙热的蒸汽被液化,之后加人溶剂进行萃取,这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对环境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负担,因为整个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都被倾倒在低洼地中。如今,仅仅把水烧沸这一环节就需要消耗加拿大大部分的天然气能源。若想开采完这里的原油,人们必须建立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这一例子清楚地说明,提高原油价格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保护环境,相反,一桶油的价格越高,人们想方设法进行开采的冲动就越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戈尔把开采油砂比作是患上了毒瘾。“这真是疯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每获得一桶原油所投入的天然气量,能保证一个家庭4天的供暖。”
节能和回收是生存之道
除了原油之外,其他一些地下资源在过去的几年间也经历了类似的涨价。不论是铜、铁、锌、铂、金,许多金属矿石都经历了一次价格拉力赛。铁矿石的供应价格自2002年以来翻了3番,铜矿石的价格比几年前贵了5倍。报纸上,偷盗钢材的报道不计其数,这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35年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丹尼斯?米道斯写了着名的《成长的极限》,书中预言:地壳中蕴含的各种资源,包括石油,都将逐渐被耗尽。不幸的是,专家们后来解除了这一警报,他们认为,从地质学观点来看,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无穷的,金属原材料如铁、铝和铜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尽管地壳的5%由铁元素组成,8%由铝元素组成。但目前为止这些丰富的矿藏仍难满足人类日益增加的需求。
德国环保学者、化学家迈克?布朗嘉特倡导一种能提高原材料回收率的做法。他研发出一种办公椅。它的制作材料能重复利用60次而没有质量的损耗。
对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这些燃料。想要回收是件很困难的事。可行的办法就是节能,特别是交通行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绿色和平组织的能源专家安德里?波林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未来10年里将汽车的耗油量减半是完全有可能的。”油价的下跌。最终将改变全球经济,更有优势的燃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
没有油的世界
当石油危机到来时。世界会变得怎样?一些人认为会带来诸如股票暴跌、市民暴动、抢劫、饥荒等一系列的灾难场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将是一个从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渐转变的过渡期。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燃料的一些加工过程会给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国际社会对于所有常规以及非常规的资源使用都应该有明确规定。
由于许多原油经营者和政治家根本不愿意想象一个没有油的世界,上述的设想还很不切实际。德国畅销书作家安德里亚斯?埃斯克巴赫在他的小说《燃油殆尽》中,描述了北美洲同欧洲相比,原油的衰减会造成怎样不同的影响:在美国,人人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场面要比在欧洲激烈得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描述了十几年后到叔叔家做客,餐具都是塑料的。从石油中提炼的人工材料制成的产品都成了珍品,人们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使用。侄儿问叔叔:“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你们早就把油用完了?”

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恩格斯一个世纪前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列举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令人振聋发聩。人们对地球现状的极大关注被唤起。33年前,第一个地球日发起。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指出了这样的危机:如果现在的这种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和大量消费资源能源的奢侈生活方式不改变的话,人类早晚有一天会走上绝路。也许学者们对地球的未来过于悲观,但他们发出警告后,全世界都震惊了:情况真有如此严重吗?于是,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开始关注和研究人与资源环境的问题。 1992年,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被发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前景就是毁灭!这呼声发自于由17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场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战役开始打响。 在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我国举起了“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的大旗。它成为我国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这无疑是明智的。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2万亿立方米,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1亿吨,即重要矿产资源的供应将是不可持续的。预测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至5倍。有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已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对201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而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相当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 再有,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据有关部门分析,就耕地而言,如果递减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现存不到18.89亿亩耕 地将骤减,人均耕地将突破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 还有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则占有水平很低,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 一方面是资源缺乏,一方面是资源利用率低,使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30%工农业和民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因此,善待地球,保护资源实质上就是关爱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我们已经不能够仍然没有意识或者仅仅在口号上做文章。形势是如此地不容乐观,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资源都在减少,我们所在做着的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件事情也许都在影响着我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我们确实惧怕了没有洁净的水可供饮用、没有温暖可供汲取、没有各种工具用来生活。我们所依赖的东西太多了。失去这一切我们将如何生活? 真心地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努力去爱惜、去珍惜。哪怕只是从不多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做起。在4月22日,这个地球的节日,让我们用行动来祝福她。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研究地球 回到顶部
开放分类:
资源 合作编辑者
继续ˉ幸福 , ☆登峰造极☆ 网络欢迎您来学习如何编辑词条,积极参与创建词条。 词条统计
创建者: ☆702243419☆
最近更新:09.07.25
编辑次数:3次 全部版本

Copyright &; 1998 - 2009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Ⅲ 地球现在的经济有没有达到一兆

应该有吧,全世界的经济,一年的GDP很多

Ⅳ 地球每年的资源产出,大部分都被西方国家享受了吗

也不是这样 资源匮乏的国家都在进口资源 特别是我们中国 资源进口的也特别大 有些国家是技术型国家 用技术来赚钱然后购买资源 比如日本 美国 出口资源的国家要购买它们的技术产品 谈不上谁享受 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

Ⅳ 2020全国生产总值超百亿,这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超过了百亿,目前我国在世界当中是处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是一种荣耀。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都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遭受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全世界人们都由于疫情所带来的威胁受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依然能够突破生产总值百亿的大关获得重大的成就。这是我国所有人们在这一年当中不懈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也被称为GDP,这个指标是一个对比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总值的一个指标。这种指标能够对比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贡献程度。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人类目前能够找到的家园就只有地球。因此每个国家应当在面对除人类以外的威胁是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的利益对抗来自外界的威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在地球当中生存下去。

Ⅵ 地球七大自然资源数据资料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本报记者孙佳华)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

新报告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

你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已经特别丰富了?我们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物品还可以用的时候就被我们当作垃圾丢弃了。前不久出炉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我们已经在大大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了。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态报告”系列出版品的第五版,这一系列的报告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对地球的冲击,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这一报告警告说,随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消耗更多的资源,对于地球资源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新报告的评估结果主要依据两项指标:“地球生态指数”和“生态足迹”。所谓“地球生态指数”,是指地球上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新报告显示,人类近年来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生产的20%。所谓“生态足迹”,是指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也就是人类开发自然的面积,这其中还包括自然为了处理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

新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态足迹”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2.5倍。当今人类平均的生态足迹为: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这是将地球的113亿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和海洋区域除以全球61亿人口计算得出的;然而,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4公顷。“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湿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良性生态区域的面积减少,或者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西方人正在以难以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是欧洲的2倍,甚至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德国人均“生态足迹”达到4.8公顷,北美国家甚至达到9.2公顷。在所有国家中,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而中国排名第75位,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仅为1.5公顷,虽然低于全球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我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资源限度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新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65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430立方米;全球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887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2240立方米。可见,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用水量,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因此,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

在对所有自然资源的消耗中尤其严重的是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其中对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1961年以来人类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指数。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正在使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政府、工业界和公众应该及时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和节能交通系统。

“可持续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生活有时有些矛盾。”《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的作者之一琼纳桑·拉赫说,“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重新恢复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而不是充满垃圾和废气的地球上。”

解放日报报道: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
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
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
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
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
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
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
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
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
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
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
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
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
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
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
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
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
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
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
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
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
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
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
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
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
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
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
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
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
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
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
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

Ⅶ 人类是怎么制定每年的人类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呢

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人类的所有发展成果必须耗费自然资源,这就意味着人类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资源的减少为代价。如果自然资源的产出为供的话,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就是需,人类的长远发展应该以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来保证。然而,实际中,据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的报告,人类已经于今年的7月29日耗尽了2019年一年的自然资源供给,这对人类不得不说是一个警示。维持自然资源供给平衡,一是要节约资源。二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利用率的提高,既有赖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更新。

Ⅷ 地球每年要产生多少吨垃圾

全球一年产生垃圾大约100亿吨。

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和日本。在亚洲,日本称的上是“垃圾王国”,每年的垃圾总量3亿多吨,人均数超过美国,其他国家的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

生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危害,包括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传播疾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人民网报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17081万吨,增加了5.8倍,生活垃圾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8)地球一年的产出多少经济扩展阅读:

垃圾处理方法: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美国西屋公司和奥康诺公司联合研制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已获成功。

该系统的焚烧炉在燃烧垃圾时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将产生二次污染。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阅读全文

与地球一年的产出多少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环境和经济的关系有哪些 浏览:302
经济大周期下萧条怎么办 浏览:72
电波的爱情什么歌 浏览:33
现如今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业 浏览:795
相声幸福生活在哪里 浏览:69
医院公考和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 浏览:386
南沙哪里有婚姻登记 浏览:511
为什么说乔晶晶在另外时空会幸福 浏览:776
回国事业编老师和留美哪个好 浏览:669
讲民国时期故事哪个主播人流量大 浏览:251
贵州岑巩有哪些民间故事 浏览:354
大班教案健康空气在哪里 浏览:93
幸福花黄叶什么回事 浏览:754
婚姻宫正财七杀代表什么 浏览:150
婚姻最初的原因是什么 浏览:863
社会养老事业有哪些模式 浏览:474
有多少人觉得婚姻失败了 浏览:791
郫都区哪些地方能办健康证 浏览:536
穷的婚姻怎么办 浏览: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