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因自然灾害已造成2100亿元损失,谁来承担
最近这几年,由于气候变化也有可能是污染变大,就拿中国南方来说:南方的强对流天气经常发生,风雹灾害损失严重。不仅是中国,全球因为自然灾害而损失惨重的案例数不胜数啊。
根据一些保险公司统计,去年全球因为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已经达到了2100亿元,这与2019年水平相比增长了26.5%,这其中,大概有40%的损失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自然灾害成为了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近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今天就来get一下关于自然灾害意外险的几个问题:
1、自然灾害有什么?
2、意外险保障自然灾害吗?
3、应该买什么才保障?
一、自然灾害是什么?
自然灾害有很多,主要有以下9种: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灾害、天文灾害、农作物灾害和其他灾害。在生活中,其实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非常大,而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归结于他人,因此有关于自然灾害的意外险就是非常重要的啦。
洪涝、台风、地震、火灾这四个算是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比如几个月前的郑州洪水、每年在北方一些地方都会发生的暴雪、南方时常发生的台风
㈡ 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当今,火灾是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被火灾夺去生命.同时因儿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据火灾统计表明,老人、妇女、儿童、病人因其体弱力薄,生理或心理上不健全,往往是众多火灾的觊觎者和直接受害者,他们是火灾中的“弱者”。
望采纳,谢谢您!~
㈢ 火灾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
火灾,作为一种人为灾害,是指火源失去控制蔓延发展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火灾还是一种终极型灾害,任何其他灾害最后都可能导致火灾。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㈣ 为什么说火灾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十倍
摘要 直接损失是受害人现有财产的减少,也就是加害人不法行为侵害受害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致使受害人现有财产直接受到的损失。例如财物被毁损而使受害人财富的减少,致伤、残后受害人医疗费用的支出,人格权受到侵害后支出的必要费用,等等,都是直接损失。
㈤ 火灾会给人造成的什么损失
火灾每年要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活在经济损失可达整个社会生产总值的0.2%,我国的火灾次数和损失虽比发达国家要少,但损失也相当严重。统计表明,我国火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0年代平均为0.5 亿元;60年代平均为1.5亿元;70年代为2.5 亿元;80年代为3.2亿元;进入90年代,火灾的损失更为严重,前5年平均每年已达8.2亿元。根据国外的统计,火灾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3倍左右,由此可见火灾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惊人的。
火灾,作为一种人为灾害,是指火源失去控制蔓延发展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火灾还是一种终极型灾害,任何其他灾害最后都可能导致火灾。
㈥ 每年在中国发生的火灾共造成多少经济损失
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亡2000多人,伤残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
㈦ 火灾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 火灾每年要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活在经济损失可达整个社会生产总值的0.2%,我国的火灾次数和损失虽比发达国家要少,但损失也相当严重。统计表明,我国火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0年代平均为0.5 亿元;60年代平均为1.5亿元;70年代为2.5 亿元;80年代为3.2亿元;进入90年代,火灾的损失更为严重,前5年平均每年已达8.2亿元。根据国外的统计,火灾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3倍左右,由此可见火灾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惊人的。 防火基本原理: (1)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2) 闪燃。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出的蒸气也越多。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与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某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3) 着火。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能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 建筑火灾产生条件及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产生条件 建筑火灾是指各类建筑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而引起,并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失控燃烧。设P表示所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集合,M表示所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的集合,则火灾产生的条件为: P∩M{x ∣x∈P,M}∈A∩B∩C{ x∣x∈A、B、C} 式中A、B、C分别表示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除地震起火是多出同时起火外,一般建筑内火灾均经历初始、成长、极盛和衰减(熄灭)四个阶段。 (1) 初起阶段。一般是电火花、未熄灭烟头等将室内易燃、可燃物点着,经过一段时间阴燃而变成明火,但范围很小。此时室内温度极不平衡,空气对流加剧,是燃烧温度缓慢升高。这一阶段持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若能及时发现火情,很容易将火险扑灭在萌芽阶段。 (2) 成长阶段。此时可燃物的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上升很快,在短时间内室内燃烧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而形成轰燃。轰燃是指可燃物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气体增多,其余空气混合达到轰燃点时,引发室内全部可燃物在瞬间全面燃烧起来。出现轰燃是成长阶段的重要特性。 (3) 极盛阶段。市内火势猛烈,处于全面燃烧章台,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室内极大温度可达1000℃左右,室内温度出现极大值使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在这一阶段烈火冲出房门袭入通道,大火将席卷整幢大楼。极盛阶段持续时间长短出要取决于可燃物的数量、通风情况及围护结构材料的传热性能等。 (4) 衰减阶段。此时,室内约80%的可燃物已燃尽,热量大量向四周散失,室内温度开始下降。当可燃物已烧尽,室内温度降到200~300℃左右并较长时间保持这一温度范围,直到火势熄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