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伊拉克的经济那么富裕
实质上,伊拉克的经济是建筑在石油经济上的,不过以前的伊拉克明显比别的海湾产油国发展全面,因为伊拉克人用石油美元对本国的基础建设大量投资,尤其是农业设施,伊拉克人口高达三四千万,没法依靠粮食进口过日子,当然,那是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前。不过在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开始变得衰落。像现在尽管它的石油还是很盛产,但它的人民生活很困苦
‘贰’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经济属于什么经济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经济属于(能源出口型)经济。
PS:能源经济是指能源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关系。它包括进行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与社会以及自然界发生的关系。能源经济包括能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部经济活动。
沙特和伊拉克等国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石油开采和出口,因此是典型的能源出口型经济。
‘叁’ 伊拉克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吗
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锤炼才有了现在的经济、文化地位,近百年来经济更是得到迅速的发展,被称作崛起的雄狮,在世界之上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在与我国南方邻近的诸多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依旧不是很好。
虽然柬埔寨的现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但是它众多的旅游资源让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些许的改善,所以趁着现在它的经济还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物价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去体验一把富豪式的生活,也是极好的,你愿意去柬埔寨这个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去看看吗?
‘肆’ 伊拉克国家概况是什么
伊拉克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raq),面积44.1839万平方千米(包括924平方千米水域和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千米)。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北部。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图32-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海岸线长60千米。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最高气温50℃以上,冬季最低0℃左右。年均降水量由南至北为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图32-1伊拉克地理位置图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建立了巴比伦王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550年起,先后遭波斯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入侵和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21年8月宣布独立,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7月14日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7月复兴党政变上台,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1979年,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担任伊拉克总统。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边界纠纷发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受到联合国制裁。2002年下半年,美国认为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称美国掌握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拉克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并随之陈兵海湾。2003 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美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同月6日,美总统布什任命美前外交官布雷默为美国负责伊拉克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伊拉克重建事务。
经济方面,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伊拉克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基本陷于瘫痪状态。1996年12月安理会通过第986号决议(即“石油换食品”计划),允许伊拉克出口石油,用以购买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伊拉克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伊拉克战争后,经济重建工作任务繁重。安理会于2003年5月通过第1483号决议,取消对伊拉克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经济制裁。为发展经济,临时政府出台鼓励外国投资法,成立新的贸易银行,发行了新货币。
资源方面,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01年,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150亿桶,主要分布在73个地区,现仅开采了15个地区,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28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伍’ 伊拉克靠什么发展成发达国家。
靠的是石油。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 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陆’ 伊拉克的经济怎么样.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胜的条件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
伊拉克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伊拉克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风,冬季凉爽、多雨,空气潮湿,夏季炎热干燥,道都巴格达市夏季七、八月温度45摄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温度为4摄氏度。每年六至九月为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为1毫米。最湿润的季节在三月,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 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拉克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 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 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 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伊拉克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等工业。
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石 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疾。石油工业逐步走上正轨,石油产量及出口量稳步增长。2011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 260万桶,日出口量217万桶,2012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290万桶,日出口量260万桶。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为300万桶,日出口量240万桶。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 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 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 养殖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着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 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着名古城名胜。
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 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2012年伊拉克出口额882.7亿美元,其中原油 出口超过80%,进口额568.9亿美元。
‘柒’ 伊拉克和中国哪个更富有
你谈的是国家,那只用从总GDP就能看出谁更富有了。GDP差距不大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中国GDP是伊拉克GDP接近500倍,不管从那个角度都没有可比性!伊拉克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和中东大部分国家一样,世界第一大储油国委内瑞拉也是如此,经济来源90%以上依靠石油。形成的原因与其说光靠石油就够了,还不如说这是某些国家刻意为之!因为越简单越好控制。伊拉克日石油出口量约为四百多万桶每桶价格就算100美元(你问的时候估计30美元不到),那不算成本什么的一天四亿美元收入,伊拉克人口四千万,分到每个人手里一天10美元,一个月300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的样子。伊拉克GDP说白了就是靠石油撑着,一年下来一千多不到两千亿的GDP,算成纯收入也不吓人。中国接近一百万亿GDP纯利润怎么也是以万亿为单位。
唯一可比的话那也要追溯到海湾战争爆发之前,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还处于初期,伊拉克综合国力和中国还真不好说谁强谁弱,中国可能就可塑性和底子要不人家强,但实际要拿点什么干货出来还真没伊拉克多!军事实力方面除海军外空军陆军可以说完胜当时中国。这只是比装备,要打伊拉克肯定还是无法和有自主设计生产的中国抗衡。和沙特等靠买来武装自己的国家一样再怎么买,买再多跟卖家都不可能在一个级别上比较。欧洲+美国的工业基础可以说就现在灭两个中国加两个俄罗斯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总说要和美国带来怎么办,如果真打起来我想不可能纸上谈兵,欧洲列强和美国有着共同利益必然会一起倒戈。
‘捌’ 伊拉克经济的变化
伊拉克经济概况
流通货币:伊拉克第纳尔,1第纳尔=1,000菲尔斯。
国内生产总值:219亿美元(1999年)
人均生产总值:976美元(1999年)
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是重要经济支柱。石油工业实现了国有化,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国家的石油资源。还有钢铁、化工、炼铝、水泥、汽车装配、纺织、卷烟、制糖、制革等工业部门。主要农什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椰枣平均年产约63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0%。公路长40 000千米,铁路长2000千米。有先进的输油管道。
【经 济】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伊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基本陷于瘫痪状态。1996年12月安理会通过第986号决议(即“石油换食品”计划),允许伊出口石油,用以购买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伊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伊拉克战争后,经济重建工作任务繁重。安理会于2003年5月通过第1483号决议,取消对伊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经济制裁。为发展经济,临时政府出台鼓励外国投资法,成立新的贸易银行,发行了新货币。
货币名称:伊拉克第纳尔(ID)。
【资 源】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截止2001年,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150亿桶,主要分布在73个地区,现仅开采了15个地区。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28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工 业】 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支柱产业。伊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组建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Iraq National Oil Company, INOC)控制国家的石油资源。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和联合国制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1996年12月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实施后,石油生产开始恢复。2002年,伊平均日产石油约200万桶,主要通过伊土(耳其)石油管道和南部巴士拉港出口。2003年,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原因,伊拉克石油生产急剧下滑,第三季度平均日产仅100万桶,其中日出口原油仅为40万桶。2004年产量约1亿吨,平均日产207万桶。目前,伊拉克石油生产正在逐渐恢复。
【农 业】 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由于改善了管理,2004年灌溉用地比上年增长了三分之一。农业逐步恢复。
【旅 游 业】 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遗址(俗名“太阳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着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交通运输】 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巴格达和巴士拉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摩苏尔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约旦、叙利亚、埃及通航。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至约旦等地航班。
【财政金融】 伊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冻结了伊在国外的资产,伊财政枯竭,损失巨大,第纳尔不断贬值(官价不变)。2004年底伊外债超过1200亿美元。战后,成立了伊拉克贸易银行,具有政策银行的职能。2003年11月,伊拉克发行新的第纳尔,取代萨达姆政权时期的旧货币。
【对外贸易】 联合国制裁期间,伊拉克仅被允许在“石油换食品”计划内对外出口原油。随着2003年安理会第1483号决议取消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制裁,伊拉克的农产品也可向外出口。由于伊拉克国内工业部门不健全,多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需要进口。2003年伊拉克的主要进口国是约旦、越南、美国、德国,主要出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约旦。
【外国援助】2003年10月,联合国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在马德里召开,与会各方共向伊拉克重建认捐约330亿美元。
为协调国际社会对伊援助,启动马德里伊拉克捐助国会议核准的伊重建国际捐助基金,2004年2月,伊拉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西班牙、印度以及联合国、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阿盟、欧盟委员会等38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在阿联酋举行了援助伊拉克重建基金国际协调机制(IRFFI)首次会议。各方共向IRFFI认捐10亿美元,其中美国、卡塔尔、瑞典、韩国、西班牙、挪威、印度、科威特、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盟、日本等13国成为捐助方委员会正式成员。5月,IRFFI在卡塔尔举行第二次会议,共有36个国家和欧盟、阿盟、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家、国际组织与会。意大利和土耳其成为新的捐助国。10月,IRFFI在日本召开第三次会议,共有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出席。伊朗成为新的捐助方委员会成员。日本向IRFFI的注资占其援伊总额的2/3,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为1/3到1/2不等。美国援伊总额约为180亿美元,但投给IRFFI的仅1000万美元。由于伊拉克安全局势持续动荡,援助资金落实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