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贰’ 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如果说此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那么高质量发展则是在新的方位下,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增速保持稳中有进的同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主导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显现,不过,也要看到,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沉淀在产能过剩、效率不高的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更多依靠新动能的发展。这要通过三大变革来实现。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竞争优势建立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优势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要素结构的升级,这既包括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包括用创新、科技等带动要素结构的升级。从投入产出来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叁’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科政治题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有:
1、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式。离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就谈不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谈不上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眼点,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从传统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为主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往高速度增长转变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3、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是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端入手,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和竞争力,包括微观上的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的竞争力,宏观上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竞争力。
4、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实际上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使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进展。
5、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实际上是从发展意义上强调产业基础。
6、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实际上是从改革意义上强调体制条件。
‘肆’ 运用经济生活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2、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为提高创新创业质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为提高创新创业质量提供政策支持;
4、坚持创新发展理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作用,培育创新创业发展新动能;
5、发挥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应答时间:2020-10-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伍’ 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经济如何更好迈向高质量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经济如何更好迈向高质量
新华社记者高敬、戴小河
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的2021年成绩单中,这些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报告的一系列新部署,也让人从中读出中国经济更重创新、更加绿色,更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让创新动力更足
此时,全国人大代表、航天员王亚平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出差”。她和同事翟志刚、叶光富已经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将近5个月。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委员为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点赞”,仅去年一年我国就进行了50多次发射,很多技术取得新突破。
依靠创新,是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之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系列举措发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勾勒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
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从1.02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占GDP比重从1.97%增长至2.44%。
翻开预算报告,今年我国继续严控中央部门支出,但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不纳入压减范围。从全国看,今年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2%。
当前优质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她说,要逐步构建起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梯度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未来,中国制造“骨骼”将更加强健,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将动力更足。
让发展成色更绿
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关系人民福祉和永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部署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等。
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37亿元、增加20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170亿元、增幅达42.9%;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人们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的好天气。
能源在变“绿”。北京冬奥会上,3大赛区26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提升至25.5%。
绿色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业产能规模,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未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形成,我们生活的家园将更绿更美。
让市场活力更强
1.5亿户市场主体,是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面对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为企业减负纾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的信号。
——减税与退税并举,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等。
“新政策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度更高,将释放多重政策红利。”浙江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代表说。
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去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经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约四分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催生了生机勃勃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如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部署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未来,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为老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来源:新华社
‘陆’ 如何推动那曲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是务虚还是务实,还是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务虚,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市场体系,完善政府有效治理。推动供给侧改革,内联外引,高质量改革开放。
务实,就是要紧密调研那曲各种资源条件,找到一条适合那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柒’ 如何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一、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政治站位,助力共同富裕。
保险资金具备期限长、规模大的优势,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资金的注入可为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禀赋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升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禀赋。保险资金还可投资扶持科创产业,向新能源、半导体芯片、医养健等战略新兴产业投入重金。其资金的长期性优势可成为筑牢新经济发展增量的压舱石,助力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优化产品供给,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与提升价值。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对养老和医疗保障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产品供给的优化与创新,商业保险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如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年金、护理险可为群众的养老提前做好规划,不仅满足其财务需求,还可满足健康服务的需求。另外,保险公司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改善客户体验,让保险产品更通俗易懂、智能投保。精准定价可从客户角度保障不确定风险,提升保障价值。优化产品缴费期限与流程也可推进普惠保险。
三、加强公司管理,守住风险底线,保障消费者权益。
发挥长期主义,加强公司治理,将客户体验的价值链将公司的治理体系、人员文化、产品准入、销售过程、存续期管理相对应制定适当的KPI。加强对公司合规的操作风险管控,守住风险底线,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董事会建设,严格管理股东股权行为,加强高管人员履职管理,对应非现场监管办法的指导,基于各流程环节的关键风险点,由点及面设计全流程实时指标监控体系,支持有全局观的、高频的管理层汇报。安排常规化的以适当性管理为主题的内部自查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销售过程的可回溯,在涉及客户操作和客户接触的环节设立神秘人监测暗访机制,从客户角度审查公司在客户风险评测、销售人员沟通和回访的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