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1949年到202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加了多少倍
1016倍。
194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179.56亿美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国民总收入100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1)建国后经济增长多少扩展阅读:
经济总量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狭义的经济总量是有效经济总量,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总需求—社会总的购买力(买方);社会总供给—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应量(卖方),如果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则会引起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不利。
经济总量平衡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协调,两者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保持两者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B. 求建国后国内GDP增长率,最好是全部的,从49年开始
历年GDP指标[3](限于中国大陆)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汇率中间价[4]
(1美元兑换)
年份 人民币 折合美元 增幅(%) 人民币 折合美元 增幅(%)
1952年 679.0 - 119 -
1953年 824.0 15.6 142 13.1
1954年 859.0 4.2 144 1.8
1955年 910.0 6.8 150 4.5
1956年 1,028.0 15.0 165 12.7
1957年 1,068.0 5.1 168 2.4
1958年 1,307.0 21.3 200 18.3
1959年 1,439.0 8.8 216 6.7
1960年 1,457.0 -0.3 218 -0.5
1961年 1,220.0 -27.3 185 -26.6
1962年 1,149.3 -5.6 173 -6.4
1963年 1,233.3 10.2 181 7.5
1964年 1,454.0 18.3 208 15.5
1965年 1,716.1 17.0 240 14.3
1966年 1,868.0 10.7 254 7.7
1967年 1,773.9 -5.7 235 -8.1
1968年 1,723.1 -4.1 222 -6.6
1969年 1,937.9 16.9 243 13.7
1970年 2,252.7 19.4 275 16.1
1971年 2,426.4 985.5 7.0 288 117 4.1 2.4620
1972年 2,518.1 1,121.6 3.8 292 130 1.2 2.2450
1973年 2,720.9 1,368.0 7.9 309 155 5.4 1.9890
1974年 2,789.9 1,422.7 2.3 310 158 0.2 1.9610
1975年 2,997.3 1,612.3 8.7 327 176 6.8 1.8590
1976年 2,943.7 1,516.6 -1.6 316 163 -3.1 1.9410
1977年 3,201.9 1,723.3 7.6 339 182 6.2 1.8580
1978年 3,645.2 2,164.6 11.7 381 226 10.2 1.6840
1979年 4,062.6 2,612.6 7.6 419 270 6.1 1.5550
1980年 4,545.6 3,034.5 7.8 463 309 6.5 1.4980
1981年 4,891.6 2,869.0 5.2 492 289 3.9 1.7050
1982年 5,323.4 2,812.9 9.1 528 279 7.5 1.8925
1983年 5,962.7 3,018.0 10.9 583 295 9.3 1.9757
1984年 7,208.1 3,097.6 15.2 695 299 13.7 2.3270
1985年 9,016.0 3,070.2 13.5 858 292 11.9 2.9366
1986年 10,275.2 2,975.9 8.8 963 279 7.2 3.4528
1987年 12,058.6 3,239.7 11.6 1,112 299 9.8 3.7221
1988年 15,042.8 4,041.5 11.3 1,366 367 9.5 3.7221
1989年 16,992.3 4,513.1 4.1 1,519 403 2.5 3.7651
1990年 18,667.8 3,902.8 3.8 1,644 344 2.3 4.7832
1991年 21,781.5 4,091.7 9.2 1,893 356 7.7 5.3233
1992年 26,923.5 4,882.2 14.2 2,311 419 12.8 5.5146
1993年 35,333.9 6,132.2 14.0 2,998 520 12.7 5.7620
1994年 48,197.9 5,592.2 13.1 4,044 469 11.8 8.6187
1995年 60,793.7 7,279.8 10.9 5,046 604 9.7 8.3510
1996年 71,176.6 8,560.8 10.0 5,846 703 8.9 8.3142
1997年 78,973.0 9,526.5 9.3 6,420 774 8.2 8.2898
1998年 84,402.3 10,194.6 7.8 6,796 821 6.8 8.2791
1999年 89,677.1 10,832.8 7.6 7,159 865 6.7 8.2783
2000年 99,214.6 11,984.7 8.4 7,858 949 7.6 8.2784
2001年 109,655.2 13,248.2 8.3 8,622 1,042 7.5 8.2770
2002年 120,332.7 14,538.2 9.1 9,398 1,135 8.4 8.2770
2003年 135,822.8 16,409.7 10.0 10,542 1,274 9.3 8.2770
2004年 159,878.3 19,316.4 10.1 12,336 1,490 9.4 8.2768
2005年 183,217.4 22,366.2 10.4 14,053 1,716 9.8 8.1917
2006年 211,923.5 26,584.1 11.6 16,165 2,028 11.0 7.9718
2007年 257,306.0 33,838.2 13.0 19,524 2,568 11.4 7.6040
2008年 314,045.0 45,261.2 9.6 23,647 3,408 6.9385
C. 建国前后十年中国的经济情况
新中国建国后十年经济大可分为两阶段,1950-1955年,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发展,因为在这4年间,有三年是朝鲜战争。1955-1959年,中国实行第一个5年计划,经济发展较快,这一时期,我国能自行生产拖拉机及着名的解放牌汽车。另外,最总要的是,农村经济开始发展,企业也有公私合营。
D. 建国初期经济基本情况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由于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三年半的全国内战,中国经济损失极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
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4)建国后经济增长多少扩展阅读: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规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E. 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到202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加了多少倍左右
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179亿,2020年突破100万亿,经济总量增长了5586倍。
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
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
总供给的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按照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以划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以划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总供给可以划分为国内供给和国际供给。
F. 中国建国初期年生产总值是多少
一、1949年至1951年统计局没有公布数据,所以没有查到权威数据信息。
二、1952年中国gdp数值是:679.1;
三、1953年中国gdp数值是:824.4;
四、1954年中国gdp数值是:859.8;
五、1955年中国gdp数值是:911.6;
六、1956年中国gdp数值是:1030.7;
七、1957年中国gdp数值是:1071.4;
八、1958年中国gdp数值是:1312.3;
九、1959年中国gdp数值是:1447.5;
十、1960年中国gdp数值是:1470.1;
十一、1961年中国gdp数值是:1232.3;
十二、1962年中国gdp数值是:1162.2;
十三、1963年中国gdp数值是:1248.3;
十四、1964年中国gdp数值是:1469.9;
十五、1965年中国gdp数值是:1734;
十六、1966年中国gdp数值是:1888.7;
十七、1967年中国gdp数值是:1794.2;
十八、1968年中国gdp数值是:1744.1;
十九、1969年中国gdp数值是:1962.2;
二十、1970年中国gdp数值是:2279.7;
二十一、1971年中国gdp数值是:2456.9;
二十二、1972年中国gdp数值是:2552.4;
二十三、1973年中国gdp数值是:2756.2;
二十四、1974年中国gdp数值是:2827.7;
二十五、1975年中国gdp数值是:3039.5;
二十六、1976年中国gdp数值是:2988.6;
二十七、1977年中国gdp数值是:3250;
二十八、1978年中国gdp数值是:3678.7;
G.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多少倍
约189倍,2021年6月28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介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拓展资料: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增强了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
国家统计局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截止到2018年1月,中国GDP过去8年净增加量压制美国,相当于再造一个日本。1月17日,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火热出炉。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2021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上涨18.3%。
H. 1952—2010年中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 多谢了!急需
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
先说文革之后的(197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说建国以来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1949年 466亿元(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历年gdp增长率比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国大陆gdp为 26847 亿美元,人均gdp为 2042 美元,
2006年台湾gdp为 3660 亿美元,人均gdp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国大陆gdp是台湾的 7.3 倍
2006年台湾人均gdp是中国大陆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 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 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他所总结了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 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7)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 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8)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2006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
1949年 54167万 1953 年58796万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