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巴拉圭如何发展经济

巴拉圭如何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2-07-16 14:26:39

1. 乌拉圭和巴拉圭哪个发达

乌拉圭经济: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鱿鱼和鳕鱼。乌拉圭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国家。工业不发达,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经济依赖出口,主要出口产品有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推进传统产业的同时更注重非传统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受阿根廷、巴西经济复苏的影响,乌经济于2003年出现复苏并在2004年有所增长。旅游业较发达。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边国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维的亚是主要旅游地。

巴拉圭经济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占国民收入的44.3%(1981年)和出口总值的95%(1982年)。农作物有木薯、玉米、大豆、稻米、甘蔗、小麦、烟草、棉花、咖啡等,还产桐油、马黛茶和水果。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工业有肉类和林产品加工、榨油、制糖、纺织、水泥、卷烟等。输出以棉花、大豆、木材为大宗,其他有棉籽油、桐油、烟草、鞣酸、马黛茶、皮革等。输入机械、石油、车辆、钢铁、化工产品、食品等。

这样的话,应该大家都比较得出了吧!

乌拉圭 3,790 巴拉圭 大概和我国差不多。(我再找找--)

2. 关于巴拉圭的知识

(我提供的网址上还有一些,由于字数要求就选了一点)
纸上谈巴拉圭历史

巴拉圭,这个从地理位置上看,南美大陆最封闭的小国,立国已经193年,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浪潮中从西班牙殖民地省份直接转变过来的国家。这个国家在南美诸国中,有不少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造就了巴拉圭独特的历史轨迹。

巴拉圭是南美诸国中唯一的印第安人成分、地位较高的国家,瓜拉尼人早在葡萄牙冒险家加西亚(Aleixo Garcia)的小分队1524年第一次踏足巴拉圭河口之前,就已经作为一个剽悍善战的民族威胁着印加帝国的东部边境。只不过,瓜拉尼人是热带丛林里的战士,文化上也没有发展到印加帝国的高度,抽象的财富概念在瓜拉尼人的意识中几乎是空白,翻越高耸陡峭的安第斯山脉,征服气候寒冷的秘鲁高原,对瓜拉尼的战士来说缺乏诱惑力。

换个角度来看,在帝国的印加武士眼里,安第斯山脉险要的山谷隘口、东麓的湿热气候和野蛮难驯的瓜拉尼部族,正如20世纪3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用金钱武装起来的玻利维亚军队所要面对的一样,是那么令人生畏和难以逾越。

今天的巴拉圭人口中,拥有瓜拉尼血统的梅斯提索人(Mestizo)已经占到90%以上,瓜拉尼语成为国家的第二国语(与秘鲁把克丘亚语提升到第二国语的人为保护措施不同,瓜拉尼语的地位是与生俱来的。)。而瓜拉尼人的性格,以及瓜拉尼人面对新的文化的反应,构成了巴拉圭历史的基调背后的影子。

一、 独立以前的巴拉圭

巴拉圭,在西班牙王国将近300年的殖民统治中,是以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内陆省份存在的。这种不引人注意的特性,即使在巴拉圭独立之后,直到今天也依然顽固地保持。相对其他省,巴拉圭省的瓜拉尼印第安人,恐怕是最少能感受到西班牙人的统治和征敛压力的。

拉丁的巴拉圭历史,是从葡萄牙冒险家加西亚到达巴拉圭河口开始的。加西亚在这里初步取得了瓜拉尼酋长们的信任,征募了2000多战士,在查科地区的印加帝国东境劫掠一番。我缺乏更详细的资料,难以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加西亚与瓜拉尼战士之间的内讧,最终加西亚的小分队全部葬身于瓜拉尼武士之手。

但从加西亚的经历看来,瓜拉尼人是可以与欧洲人合作的民族。因此,陆续到来的西班牙人可以安然在巴拉圭建立居留地,没有遇到太多反抗地把以亚松森为中心的地区变成西班牙美洲的巴拉圭省。在巴拉圭独立之前,仅仅在十六世纪70年代,一个自称为奥贝拉阿—太阳光的瓜拉尼预言家,掀起圣战,短暂地挑战过天主教会在瓜拉尼社会的渗透。

在印加帝国、阿兹特克人之外的印第安原始社会中,全民尚武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的民族,多半也是服从权威、恪守纪律的民族。这一点我无法亲身考察,现有的资料也无法证明这一点。但瓜拉尼人作为迄今南美大陆上最剽悍善战的民族,却能在将近200年的国家历史中,顺从于每一个漫长的独裁统治,似乎能说明一点问题。

独立前的巴拉圭历史中,最鲜明的一页,就是耶稣会归化区长达两个世纪的存在。罗耀拉创建耶稣会的思想中,带有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修行社会理想,终于在瓜拉尼社会找到了契合之点。1588年,耶稣会教士进入巴拉圭东南部,顺利地建立起了30多个归化区。大批瓜拉尼人迁移到归化区内,以天主教修行活动为纲,形成了封闭孤立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每个归化区都按照统一的规划建设,正方形的社区,每条道路都是笔直的。每个房子都建了统一样式的门廊,即使是雨天走遍全城,也不会淋到雨。所有在归化区生活的瓜拉尼人和耶稣会僧侣,土地共有,财产共有。他们一起工作,共进三餐,按时弥撒。产物平均分配,接济贫弱老苦。

这样一个社会,悄悄地,与世无争地存在了两个世纪。很难说是瓜拉尼人的性格适合这种纪律森严有序的社会,还是这样封闭有序的社会造就巴拉圭人的性格。即使是在耶稣会归化区与西班牙的巴拉圭省殖民当局之间发生政治冲突后,不事武备的耶稣会归化区,竟然可以在1725年~1735年间与亚松森的克里奥尔民兵斗争了10年,在1750年~1761年间与外援不断的西班牙军队进行了11年战争,归化区能集结起的瓜拉尼人的力量已经初见端倪。

耶稣会归化区的国中之国在政治上失败后,各个归化区日渐荒废,湮没在丛林中。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耶稣会归化区,桑蒂西马-特立尼达(La Santisima Trinidad)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精美的瓜拉尼雕刻,以及赫苏斯-德塔巴兰格(Jesus de Tavarangue)三大拱门浓厚的西班牙天主教风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去探询两个多世纪以前天主教共产主义梦想。但是在今天的巴拉圭人的精神世界里,还保存着多少归化区式的理念和梦想呢?

二、 巴拉圭孤独的独立

巴拉圭的独立,虽然是紧随拉美独立运动的风云际会,但却凸现出孤独和封闭的一面。拉美的考迪罗主义,在巴拉圭也明显地可见,但从历史的脉络追溯上去,巴拉圭就是一个孤独的巨大的考迪罗。无论是弗朗西亚、老洛佩斯、小洛佩斯,还是马里尼戈、斯特罗斯纳,都更象是独占了所有权威于一身的巨大的考迪罗。

也许是这个国家太小,没有充裕的土地和庄园,去构建类似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那样的庄园主政治结构。也许又是瓜拉尼文化中权威主义的根深蒂固,使得这个国家只存在政治思想上的反对派,而缺乏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反对派。但这还是不能说明问题,巴拉圭的第一个移民首领伊拉拉,一个没有瓜拉尼文化影响的外来者,就可以保持20年的统治地位,西班牙任命的历任省长的权力,都形同虚设。

安特基拉·卡斯特罗,和他的伙伴蒙波,在1721年到1735年间,进行了第一次孤独的独立尝试。其孤独之处,没有外部世界的呼应,排斥一切其他的政治力量,天主教会、西班牙省长、耶稣会归化区、瓜拉尼人,即使是短暂独立而建立的社会,竟然也是照搬耶稣会归化区模式的自治公社(Comuneros),权威之下的平均主义、孤立主义社团。

巴拉圭真正的独立是在自治公社失败后75年,看上去这次运动不是那么孤立,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了,圣马丁将军也将要回到阿根廷开始他伟大的事业了。但是,在巴拉圭省所发生的事件,与圣马丁将军的事业背道而驰。贝尔格拉诺将军(熟悉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朋友可能会记得,被击沉的阿根廷主力军舰就是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率领的军队,在巴拉圭省遇到的不是欢迎拉普拉塔联合省革命军的鲜花,而是巴拉圭人沉重的一击。固然这一击有代表西班牙国王的省长贝拉斯科对西班牙王室的忠诚的成分,巴拉圭人的孤立建国的强烈自我封闭的欲望也不容忽视。

1811年1月,巴拉圭人击败贝尔格拉诺将军率领的拉普拉塔联合省军队。5月14日,巴拉圭人驱逐省长贝拉斯科,组织了“洪他”(委员会)。6月,巴拉圭省议会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独立的巴拉圭共和国。1813年10月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三、 巴拉圭的独裁者们

巴拉圭流亡作家罗亚·巴斯托斯对自己祖国的独裁政治,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生活的世界一直被一种无法医治的绝症所侵袭,这个绝症叫做‘人’。”。确实,纵观巴拉圭独立以来200年的历史,可以概括地说,就是由这几个‘人’的名字构成:弗郎西亚(Jose Gaspar Roderiguez de Francia 统治期1814~1840年)、老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opez 统治期1840~1862年)、小洛佩斯(Francisco Solano Lopez 统治期1862~1870年)、马里尼戈(Higinio Marinigo 统治期1940~1948年)、斯特罗斯纳(Alfredo Stroessner 统治期1954~1989年)。

提到独裁者,多半都会和残暴独断、个人崇拜、秘密警察、政治迫害、任人唯亲,,,这些词语联想到一起。而拉丁美洲的独裁者们,我十几年前第一次读到马尔克斯在诺贝尔颁奖礼上的演讲辞,对他们超越想象力的独裁风格就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说,他们不可思议的历史事迹引起我一刹那强烈的兴趣,正是我今天下笔做这些文章的,漫长时光之前若隐若现的源头。

我再复述一下马尔克斯被翻译成中文的原话:“曾3次对墨西哥实行独裁统治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为了埋葬他那条所谓的糕点战争中失掉的右腿,他下令举行了极为豪华的葬礼。······萨尔瓦多通神的暴君马克西米利亚诺·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将军在一次野蛮的屠杀中竟然剿灭了三万农民。而为了查验食物是否被下了毒,他还发明一种摆锤,而下令将所有公共照明灯具用红纸罩起来,以防猩红热传染流行。立在特古西加尔巴大广场的佛朗西斯科·莫拉桑将军的纪念像实际上是在巴黎一家旧塑像仓库里买来的奈伊元帅的塑像。”

自编巴拉圭历史大事年表

巴拉圭历史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拉丁美洲史稿》李春晖,商务印书馆)

1524年,葡萄牙人加西亚(Aleixo Garcia)和几名同伴,到达巴拉圭河口,与瓜拉尼族结成联盟,率2000瓜拉尼战士,通过查科地区,侵扰印加帝国边境地区。返回巴拉圭后,被瓜拉尼人杀死。

1526年,西班牙人塞瓦斯蒂安·卡波特率远征队进入巴拉圭河地区,一度到达亚松森。

1535年,门多萨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I派遣进驻拉普拉塔和巴拉圭地区。门多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登陆后,命令阿约拉斯(Juan de Ayolas)率远程队去巴拉圭。

1537年8月,远征队成员伊拉拉(Martinez de Irala)在亚松森建立了第一个居留地。从此,亚松森附近地区,逐渐成为西班牙殖民地。

1537年9月,伊拉拉被任命为亚松森第一个统治者。

1544年,第一次革命,亚松森的克列奥尔人发动起义,驱逐西班牙任命的亚松森的省长巴卡(Alvar Nunes Caleza Vaca)。

1556年,伊拉拉死,其统治结束。同年,天主教会在亚松森设立第一个主教区。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瓜拉尼人中出现预言家,自称奥贝拉阿—太阳光,发动了短暂的圣战。

1588年,耶稣会教士进入巴拉圭,在巴拉圭东南部深入印第安部落传教。此后,建立了一个包括30个归化区,人口超过10万的耶稣会统治区,存在了两个世纪。

十七世纪,巴拉圭划归秘鲁总督管辖。

1721年,亚松森的土生白人,酝酿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运动,是1721年~1735年起义的开端。

1725年,发动政变,撤消了西班牙的省长,由土生白人安特基拉·卡斯特罗(Jose Antequera Y Castro)执掌政权。新政府取消耶稣会统治区,驱逐耶稣会教士。

1731年,土生白人民兵被秘鲁总督的军队击败,安特基拉·卡斯特罗被擒。7月5日在利马被处决。

1732年2月,2000名巴拉圭起义者洗劫了耶稣会神学院,关押了主教。

1733年,安特基拉·卡斯特罗的朋友和同道者蒙波,领导亚松森土生白人发动新的起义,杀死西班牙的省长,在亚松森成立“自治公社”(Comuneros)。

1735年,自治公社被秘鲁总督的军队击败而告失败。

1750年~1761年,秘鲁总督区与耶稣会统治区进行了长期冲突和战争;

1761年,耶稣会被驱逐出巴拉圭。巴拉圭全境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

十八世纪后期,巴拉圭从秘鲁总督区分离出来,移归拉普拉塔总督区管辖。

1810年5月,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独立,要求原拉普拉塔总督区各省加入,遭巴拉圭省拒绝。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派遣贝尔格兰诺率军进驻巴拉圭。

1811年1月,巴拉圭击败贝尔格兰诺的军队。

1811年5月14日,亚松森起义者驱逐了与王党有联系的省长贝拉斯科(Velasco),组织了“洪他”。“洪他”由弗朗西亚(Jose Gaspar Roderiguez de Francia 1766-1840年)主持。

1811年6月,议会正式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独立的巴拉圭共和国。

1813年10月,通过第一部宪法。

1814年5月,弗朗西亚通过国会任命,成为独裁统治者。

1816年,弗朗西亚被任命为终身统治者。

1840年,弗朗西亚去世。

1841年,老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opez 1790-1862年)开始执政。

1842年~1844年,解放黑奴。

1845年,出版了巴拉圭第一份报纸。小洛佩斯(Francisco Solano Lopez 1826-1870年)被任命为陆军统帅。

1853年,巴拉圭获得美国及其他欧洲强国的承认。小洛佩斯赴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购买军火。

1858年,开始修筑亚松森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

1859年,美国海军侵入巴拉圭。

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小洛佩斯上台执政。

1864年,巴西对乌拉圭发动战争,巴西军队侵入乌拉圭。

1864年11月12日,小洛佩斯政府向巴西正式宣战。

1865年4月,阿根廷政府向巴拉圭宣战。5月10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在英国驻阿根廷大使爱德华·桑顿策划下签署三方协议,组成同盟共同对巴拉圭作战。

1870年3月,小洛佩斯在科拉密林深处的战斗中阵亡。巴拉圭战败,签定停战条约,割让55000平方英里领土给巴西和阿根廷。

1870年11月25日,巴拉圭议会颁布了第二部宪法。宪法规定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间接方式选出,任期四年。

1871年10月,根据新宪法选举出的第一届总统霍贝拉诺斯(Salvador Jovellanos)就任。

1874年11月,第二届总统希尔(Juan Bautista Gil)就任。

1876年,巴西军队根据1870年停战条约,从巴拉圭撤退。

1877年4月,希尔总统被刺杀身亡。

1881~1909年,发生了7次政变。

1887年7月,德国移民组成的莱比锡公司,在亚松森东北210公里处建立“新日尔曼区”。

1892年,在亚松森建立了第一所大学。

1893年,空想社会主义者兰内(William Lane)组织了“澳洲合作协会”,计划在巴拉圭建立名为“新澳洲”(New Australia)的乌托邦社会。巴拉圭政府支持此项目,并将比利亚里卡(Villarrica)邻近45万英亩土地拨给该组织。该计划不到2年失败。

1906年,意大利移民在亚松森以南的兰巴雷和安戈斯图拉之间,建立了“新意大利”区。

1912年,沙累(Eardo Schaerer)当选为总统,是1870年以来唯一做到四年任满的总统。

1913年,亚松森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完成。

1922年,美孚石油公司在格兰查科发现石油。

1924~1928年,阿亚拉(Eligio Ayala)总统执政期间,巴拉圭经济发展较大。

1928年,巴拉圭与玻利维亚为争夺格兰查科油田发生冲突。

1932~1935年,格兰查科战争。巴拉圭方指挥官是埃斯蒂加里比亚上校(Colonel Estigarribia),玻利维亚方指挥官是德国军官奎特(General Kundt)。巴拉圭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1933年,巴拉圭共产党成立。

1934年5月3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休伊·朗发表演讲,揭露格兰查科战争实质上是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为争夺查科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而挑起的战争,两家公司分别资助玻利维亚军队和巴拉圭军队。郎用“罪犯、作恶分子、本国的兇手、外国的兇手、国际阴谋者、贪得无厌的强盗和窃贼的窝、破坏者和小偷的老巢”等字眼形容美孚石油公司。(《瓜拉尼亚》杂志转载,布宜诺斯艾利斯,1934年11月)

1936年初,国家阵线组成。

1936年2月17日,陆军发动政变,推翻自由党人阿亚拉(Eusebio Ayala)政府,格兰查科战争中的一名将军拉斐尔·佛朗哥上校(Colonel Rafael Franco)组成临时政府。

1937年8月13日,陆军和海军发动政变,佛朗哥辞职,派瓦(Dr.Felix Paiva)执政。

1938年7月,巴拉圭与玻利维亚签定和约,巴拉圭获得格兰查科争议土地的3/4,玻利维亚仅得到由科伦巴伸进巴西的一条走廊地带。

1939年4月30日,全国大选,自由党领袖,格兰查科战争的指挥官埃斯蒂加里比亚(Jose Felix Estigarribia)当选为总统。

1939年,巴拉圭劳工联合会成立。

1940年,埃斯蒂加里比亚宣布实行独裁。8月4日,颁布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总统直接选举选出,任期五年,可以连选连任;国会改为一院制;国家一切军事行政大权,集中总统一身。内阁成员和最高法院法官都由总统提名。年内,埃斯蒂加里比亚死于飞机爆炸中。马里尼戈(Higinio Marinigo)上台。

1942年,马里尼戈政府下令解散自由党。

1945年2月,马里尼戈政府向轴心国宣战。

3. 巴拉圭这个国家这样有哪些制度

巴拉圭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Paraguay),简称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其南边国境完全与阿根廷接壤,东北与西北角则分别是巴西与玻利维亚。
巴拉圭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独立。在1864年—1870年的巴拉圭战争中战败后,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54年起军政府执政,1989年被推翻。1993年恢复民选总统。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0日颁布。宪法规定巴为代议制国家。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不得连任,设副总统一名。现任副总统胡安·埃乌德斯·阿法拉·马西埃尔(Juan Eudes AFARA Maciel),红党,2013年8月就任,任期至2018年8月。

议会
分为参、众两院,参议员45人,众议员80人,均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议会于2013年4月选举产生。参、众议长任期一年,每年改选。现任参议长胡里奥·塞萨尔·贝拉斯克斯·蒂耶利亚(Julio César VELÁZQUEZ Tillería),红党,2013年6月当选。现任众议长胡安·巴托洛梅·拉米雷斯(Juan BARTOLOMÉ RAMÍREZ),蓝党,2013年6月当选。

政府
政府由总统府秘书处和11个部组成。主要成员有(2013年8月):总统府秘书长胡安·洛佩斯(Juan LÓPEZ)、外交部长埃拉迪奥·洛伊萨加(Eladio LOIZAGA)、财政部长赫尔曼·罗哈斯(Germán ROJAS)、国防部长贝尔纳迪诺·索托将军(Bernardino SOTO)、内政部长弗朗西斯科·德·巴尔加斯(Francisco De VARGAS)、公共工程和通讯部长拉蒙·希门尼斯(Ramón JIMÉNEZ)、工业和贸易部长古斯塔沃·莱特(Gustavo LEITE)、农牧业部长豪尔赫·加蒂尼(Jorge GATTINI)、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安东尼奥·巴里奥斯(Antonio BARRIOS)、教育和文化部长玛尔塔·拉富恩特(Marta LAFUENTE,女)、司法和劳动部长舍拉·阿维德(Sheila ABED,女)和妇女部长安娜·玛丽亚·巴伊阿尔迪(Ana María BAIARDI,女)。
司法
根据宪法,国家设司法委员会,由8人组成。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组成,大法官由司法委员会提名并经政府同意后,由参议院任命。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安东尼奥·弗雷特斯(Antonio Fretes)。
外交政策
巴拉圭实行对外开放和多元化外交政策,愿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维护国家主权、人民自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重视与拉美国家、特别是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关系,努力参与地区事务和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同美国、西欧国家关系。
是联合国、77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拉美经济体系、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联系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
2012年6月卢戈总统遭到弹劾并宣布辞职后,多数拉美国家及主要地区组织均对巴国会弹劾程序提出质疑,南共市宣布中止巴成员国资格,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亚及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谴责巴反对党行为是“政变”。卡特斯就任总统后,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先后访问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并出席南美国家联盟首脑峰会等国际会议,南美国家联盟和南共市已分别宣布恢复巴会员国资格。

4. 同处南美洲的巴拉圭与乌拉圭,如今单论军事到底谁更强

同处南美洲的巴拉圭与乌拉圭,如今单论军事到底谁更强?两个国家各有一些特色,也有不同的历史机遇,军事方面有不同的考虑,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

三、两国军事能力都不突出,可以说半斤八两:

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军事对比,基本上是半斤八两,谁也没有绝对优势,他们基本上都是保持有限的军队力量,谁也没有在军事上更强大。

5. 巴拉圭的概况

巴拉圭国家概况

国名 巴拉圭共和国( Republic of Paraguay, República del Paraguay)。

面积 40.7万平方公里。

人口 549万 (2000年估计数), 人口增长率2.7% (1999年)。95%为印欧混血种人,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亚松森(Asunción),人口55万(1997年估计数),夏季气温22-35℃,冬季气温12-22℃。

国家元首 总统路易斯·安赫尔·冈萨雷斯·马基 (Luis Angel González Macchi)。1999年3月28日就职。

独立日 5月14日

简况

为内陆国家,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三国为邻。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7℃,冬季平均气温17℃。

早先居住着土着瓜拉尼人。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巩固和扩大独立后的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经五年战争,巴军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巴疆域缩小近一半,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一直由红党与自由党交替当政。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此后,斯连任8届总统,执政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第一军区司令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斯特罗斯纳的独裁统治。同年5月,罗在大选中获胜。1993年5月9日, 红党总统候选人瓦斯莫西当选,成为巴40年来第一位民选文职总统。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第44届总统。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被暗杀,库瓦斯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参议长冈萨雷斯就任总统并组成联合政府。

政治

2000年巴拉圭政局动荡不安,突发事件不断。围绕副总统选举,各政党间及各党内部派系间进行了激烈争斗。年初,兰党退出联合政府,举荐党主席佛朗科竞逐8月举行的副总统选举。在竞选过程中,兰党一方面利用红党内部矛盾,与红党奥维多派达成秘密协议,另一方面抨击政府腐败无能,提出顺应民意的竞选纲领,结果如愿赢得副总统宝座。"奥维多案"仍是巴政坛权力斗争的焦点,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5月,部分有奥派背景的军人和警察发动未遂军事政变,要求冈萨雷斯总统下台;6月,奥在巴西被捕,巴拉圭提出引渡要求。奥目前仍被监禁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其去留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党派纷争、官员腐败,致使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治安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罢工、示威不断,要求冈下台的呼声高涨,政府执政地位更加虚弱经济

以农、牧、林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拉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70%。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首都和东方市。90年代后,巴政府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努力使巴经济与南方共同市场其它三个成员国 (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经济融为一体。

2000年,为恢复经济增长,冈政府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政策,但收效甚微,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外国和本国投资锐减,外贸下降,外汇储备骤减,财政和外贸赤字扩大,外债增加,通膨率和失业率双高。虽然棉花丰收,但经济增长乏力,全年预计增长仅1.5%。2000年的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7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48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

货币名称:瓜拉尼

汇率:1美元=3557瓜拉尼

通货膨胀率:9.9%

失业率:12.6%

(资料来源: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资源】 盐矿和石灰石储量较大,还有少量铁、铜、锰、铁钒土、云母、铌、石油、铝矾土等。 水力资源丰富。 原始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54%, 出产珍贵的硬质木材。

【工业】 工业基础薄弱,仅有一些向国内市场供应基本消费品的轻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1999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农业】 农业是巴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1999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40%的经济自立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占出口商品的74%。主要农产品有大豆、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等。

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棉花籽 22.1 17.4 26.5

皮棉 7.5 6.0 9.0

大豆 310 280

稻米 14.2 8.1 9.2

甘蔗 279.5 280.0 283.2

葵花籽 4.6 8.1 9.6

玉米 105.6 87.4 98.4

木薯 315.5 330.0 350.0

花生 3.1 3.0 3.7

菜豆 7.4 4.7 7.7

烟草 1.4 1.37 1.4

小麦 40.0 22.9 50.0

(资料来源: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畜牧业】 畜牧业曾在巴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巴肉类缺乏竞争力,肉类出口逐步减少,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占1999年GDP 的8%)。 1992年有牧场2200万公顷, 牛肉产量17万吨,其中国内消费9万吨。 1999年牛存栏数986万头,出口牛肉近4万吨,主要销往智利和巴西。

【林业】 森林覆盖率为37%,约为1500万公顷。70%的森林资源集中在格兰查科地区,由于运输条件和资金、技术等原因,大部分木材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但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末期,东部地区森林砍伐面积达到平均每年50万公顷。1999年,森林砍伐面积为30万公顷。巴年均造林面积为5000公顷,现仅保留280万公顷的自然林。1999年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能源】 石油依赖进口。自1998年底以来全部进口阿根廷产原油。1981年在首都亚松森附近建有日产7500桶油的炼油厂。近年,在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查科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巴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56000兆瓦。1973年巴拉圭同巴西达成协议在帕拉那河上合建伊泰普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00兆瓦(共有18台700兆瓦的涡轮发电机),1991年该电站全部建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1993年发电量为600亿度。此外,巴还同阿根廷签订了关于合建亚西雷塔-阿皮培水电站协议。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耗资将达90亿美元。1994年9月,该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运转发电,1995年发电量为38亿度。巴电力自给有余,大部分出口巴西和阿根廷。

【旅游业】 旅游业是巴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国外旅游者主要来自阿根廷和巴西。1997年接待旅游者约4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59亿美元。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1147公里(1987年)。原由英国资本控制,1961年收归国有,1979年耗资6800万美元进行现代化改造。中央铁路长438公里,连接首都和巴阿边境城市安卡尔纳森。

公路:总长30000公里(1992年),其中土路6492公里,石子路523公里,铺设路面的公路2700公里。泛美公路由亚松森市直通玻利维亚。1991年全国共有注册车辆21万辆。

水运:主要港口是亚松森。国家商船队主要承担巴至阿根廷和乌拉圭的短途河运。此外,巴拉圭海外船运公司有商轮定期通往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港口。

空运:巴有两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亚松森市和东方市。国内航线由空军和国营航空公司经营。巴拉圭航空公司(LAPSA),原为国营航空公司,1994年政府出售了其中80%股份。有定期航班通往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比利时和美国。 1989年航程94.2万公里,载客量约23.9万人次。

【财政金融】 199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国际收支赤字为3.15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赤字6500万美元,2000年分别达到3.45亿美元和2.7亿美元。

至1999年底,巴外汇储备9.8亿美元,外债总额27.97亿美元。

【对外贸易】 农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外贸情况见以下统计表。

1997~1999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出口额 39.8 38.24 27.40

进口额 41.87 39.38 28.45

差额 -2.07 -1.14 -1.06

1996~1999年主要产品出口额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棉花 217 97 91 68

大豆 324 493 440 307

肉产品 46 49 68 35

木材 94 100 68 58

1996~1998年主要产品进口额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消费品 1272 1375 1054

资本货 921 1041 797

中间产品 656 708 524

(资料来源:以上统计表均参考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巴拉圭的主要贸易对象国分别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等。

【外国资本】 巴政府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制定国内外投资法,对外资实行特别优惠政策。规定5年内免缴95%的税收。1994年政府已批准的外资达3亿美元,占拟吸收外资总额的51%,比1993年增长316.5%。1996年,政府已批准的外资达5.65亿美元,创造了1.43万个就业机会。外资主要来源于巴西、阿根廷、美国,投资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业和化工业。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7亿美元,1998年为2.56亿美元,1999年减少至1.4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通讯、金融和工农业等领域。

人民生活 1990年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40美元。1994年6月,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到180美元。1999年最低工资为591445瓜拉尼。全国约半数人的工资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额。 巴土地高度集中,不到1%的人占有全国75%以上的土地,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只有少量土地,农村比较贫困。全国处于贫困状况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66.3%,其中85%的赤贫人口生活在农村。1995年政府投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

1998年医疗卫生发展情况统计

项目 1998年

出生率(每千人) 30

死亡率(每千人) 5

婴儿死亡率(每千人) 24

平均寿命(岁) 70

饮用安全水人口比例(%) 39

就医人口比例(%) 32

日收入低于1美元人口比例 19.4(1995年)

医生(每千人) 1.1

医院床位(每千人) 1.3

【同我国的关系】 中巴尚无外交关系,双方贸易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加。近年双方重要接触有:1995年1 月,应全国人大外委会的邀请,巴参议院外委会副主席、前外长迪奥赫内斯·马丁内斯访华,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见。5月,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巴拉圭红党众院党团领袖贝纳迪诺·卡诺访华。6月,应巴拉圭参院外委会的邀请,杨振亚副主任委员率全国人大外委会代表团访巴,巴总统瓦斯莫西会见了代表团。9月,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会见并宴请了出席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巴拉圭政府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妇女部部长克里蒂娜·穆尼奥斯博士和代表团主要成员。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巴总统府军事办公厅秘书长埃斯特万·阿基诺和外交部亚非司长埃斯特万·贝多亚访华。这是巴政府首次派政府官员访华。

1996年6月,巴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冈萨雷斯率团访华。

6. 巴拉圭的经济

巴拉圭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拉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亚松森和东方市,经济受气候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
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扩大,外汇储备和投资减少。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旱情缓解和国际农产品需求上涨,巴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回升。2012年,受国内旱情加重及口蹄疫传染影响,巴农业和畜牧业产值下降,拖累经济出现负增长。 2012年巴拉圭经济主要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24.31亿美元通货膨胀率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61美元汇率1美元≈4300瓜拉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失业率7% 元旦:1月1日
主显节:1月6日
圣布拉斯:2月3日
英雄纪念日:3月1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旗日:5月14日
独立日:5月15日
巴拉圭查科停战纪念日:6月12日
亚松森建城纪念日:8月15日
儿童节:8月16日
圣母无染原罪节:12月8日
圣诞节:12月25日 在巴拉圭的印第安人中,男孩子到14岁就要举行种仪式。部落酋长刺破男孩的下唇,其余的男人便向“图帕”神祈祷,连续3天,只能够吃玉米粥。从此以后,他就有了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女孩子在年满13岁也要经受一定的考验。人们把她关在屋内,用一屏障隔开,接连3个星期,女孩子只能吃少量的食物,不能讲话,不能笑,眼睛看着地面。然后,女孩就有了同成年妇女一样的权利。
巴拉圭人打招呼时常说:“姆秋.古斯都”,西班牙语的意是“非常高兴见到你”。巴拉圭的商务礼俗,随时宜穿着保守式样西装。拜会政府机关必须预先约会,最好持用英文、西班牙文对照的名片,当地可印,2天可取。售销说明书应有西班牙文对照。商务活动见面及告别时,一定要握手。当地朋友见面打招呼时,男的常拥抱,女的吻双颊。无论男女好朋友一起走时长挽着胳膊。商务活动时,按规矩,女性向男性伸手的时候,男性必须跟他握手。男性绝不可先伸手跟女性握手。

7. 曾是南美小霸王的巴拉圭,他究竟是如何没落的

巴拉圭战争导致了巴拉圭的没落。

在三国联军的长期军事控制下,它也占领了巴拉圭70%的土地,包括最富裕的地区。 1876年,阿根廷和乌拉圭联手挤出巴西。巴西的军事力量从乌拉圭撤军,阿根廷直到1890年才最终完成从巴拉圭占领的军事撤军。当然,由三个民族组成的同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期间造成190,000名士兵丧生和受伤。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悲剧性战争,但是直到现在,巴拉圭仍然流传着许多战斗故事,证明了瓜拉尼人的英勇。

阅读全文

与巴拉圭如何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娶美女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浏览:101
老挝与云南交界处经济如何 浏览:667
武汉战役怎么开健康码 浏览:57
莆田哪些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浏览:91
事业单位里有多少乙肝携带者 浏览:587
脱皮爸爸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521
怎么旺生肖鸡的工作事业运 浏览:710
健康码金盾多久显示 浏览:704
未婚男士说不要爱情那要什么 浏览:745
丽江靠谱婚姻网在哪里 浏览:558
乐泰亮甲讲的大健康是什么 浏览:431
男士如何快速恢复亚健康 浏览:4
爱情里很听话的是什么性格 浏览:485
微服务怎么提升幸福感 浏览:430
手掌婚姻线短代表什么 浏览:524
中国婚姻法多少年纪可以领结婚证 浏览:961
事业单位辞职申请书不上班怎么办 浏览:651
追忆爱情的歌曲有哪些 浏览:321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在哪里学 浏览:399
幸福时光什么时候拍摄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