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唐朝兴盛时哪个省经济最好

唐朝兴盛时哪个省经济最好

发布时间:2022-07-16 04:40:07

1. 唐朝哪个都市发展程度最高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50万。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见中国古文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西京纪〉)。隋炀帝继位后,开凿运河连接大兴和扬州。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在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得十分迅速。在盛唐年间,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人口约有50万(有资料认为,长安城的人口极胜阶段超过100万)。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至此,有着325年历史的隋大兴唐长安城便宣告废弃。

布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目前城墙和其外侧的城壕已基本被毁,仅在北面的玄武门和南面的安华门附近留有部分残垣。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唐末被朱全忠焚毁。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宫殿

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其中“大内”就是宫城中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内由南向北分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前朝的正殿为太极殿(隋称大兴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周边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于宫殿最后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宫墙上有玄武门,着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等都较为简朴。唐高宗继位后,认为这里比较潮湿,于是搬到了大明宫居住。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宫殿建于贞观八年(634年),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称为“东内”。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

兴庆宫位于外郭城的东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临淄王时的藩邸,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进行了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于十六年(728年)竣工,称为“南内”。天宝十三年(754年)又筑宫墙和城楼,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时还附外郭墙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的夹城,方便宫内人员来往潜行。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在此居住,盛唐后地位降低,成为安置太上皇和太后的场所。

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规模在“三大内”中最小。宫墙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偏北处。宫内以园林为主,且不按中轴对称布局,因此具有离宫的性质。其南部主要是龙池,周边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亭台楼阁。北部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组宫殿。唐末兴庆宫毁于战火,1958年遗址改造为公园,并兴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等。

外郭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8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最宽的朱雀大街达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之为分界,城东属于万年县,城西属于长安县。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称“里”)。各坊面积不一,南北长在500-838米之间,东西宽在550-1125米之间。每座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大坊一般开四门,内设十字街,小坊则开东西二门,设一横街,街宽都在15米左右。根据考古发掘了解,十字街将一坊分为四区,在每一区内都还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个小块,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各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晚间会实行宵禁。

长安城中遍布着佛寺和道观,总持寺、庄严寺、兴善寺、玄都观等都占据整坊之地。其它着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等也都拥有大片地皮。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城内的许多隋唐窑藏,其中何家村(兴化坊)出土的271件金银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

外郭城内有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两座市场,各占两坊之地。两市大小几乎完全相同,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927米。市场有围墙,开八扇门,内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市内分为9区。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长安城的商业大都集中在这两座市场,其它各坊内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

长安城内主要有四条沟渠,名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前三渠开凿于隋初开皇三年(583年),漕渠开凿于唐天宝元年(742年)。

特点

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汉魏洛阳城的布局。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附会《易经》中“干卦六爻”的说法,根据龙首塬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盛唐时期韦述的《两京新记》、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元代李好文的《长安图志》、清代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等着述,都对唐长安城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北宋的吕大防还曾将唐长安城的布局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现此图虽仅存一部分,但仍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唐长安城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是效仿了长安的规划。日本国的平城京、平安京、腾原京、难波京以及长岗京不仅形制和布局模仿长安,就连一些宫殿、城门、街道的名字也是袭用了长安城的相应名称。

2. 唐朝最繁荣的地方在哪里

唐朝着名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三个都城和一个经济重镇.

唐代东都洛阳城市历史 

隋唐东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君主暂时移居洛阳前后共40余年,称为东都。 

东都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都城的西北隅。这是有意区别于京城 的布局,准隋江都宫榆林宫两例,可知这样的规划是下京城一等的。洛阳西北隅适占洛阳城地势最高的位置,在这处负隅高地上建造了宫城、皇城,并形成夹城。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东隔东城,西面连苑。宫城、皇城本身又都内外彻砖。皇城之南并界以洛河。宫城后面有曜仪城、圆璧城,又建东、西隔城。皇城东面有东城,其北建含嘉仓城。外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为里坊区。洛阳城的建筑规模略小于京城长安城。含嘉仓城粮窖密集,存储来自河北、河南诸道的官粮。洛阳戒备的坚固严密,远在京城之上。

3. 唐朝时期,中国南方发达吗

唐朝时期,中国的南方并不是很发达,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的开垦出来,还是属于丛林和沼泽地带。在唐朝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因为面临着草原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威胁所以中国唐朝对北方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而当时南方是以蛮荒之地闻名长三角地区,在唐朝时有了一些开发,但是再往西部走,比如说现在的湖,湖南湖北,江西地区。以及广东广西福建地区。都属于野兽出没,原始森林过多的沼气地区不适合北方人的生活习惯。

4. 中国唐朝时候哪个城市最富裕

如果在三个大城中选择,扬州,江都,洛阳,长安,我觉得还是扬州比较富裕,因为扬州当时没有战事,苛捐杂税也很少,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了,经济当然就上去了。而洛阳跟长安一像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四起,百姓也不好过,江都更不用说了,所以我认为是扬州。

5. 曾经是经济最繁华的朝代,唐朝最繁荣的时期是哪个

6. 唐朝的经济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高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隆基接位时才27岁,年青有为,朝气蓬勃。他实干、勤政,他有梦想那就是把唐朝重新变回那个强大的唐朝。所以精力旺盛的李隆基刚即位,是充满干劲的。

第二个便是耕地,在农业经济时代,耕地的数量决定了产量,那么唐玄宗时期的耕地大概有多少呢?由于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再加上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同时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也大力的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7. 唐朝哪些地方比较繁华

唐朝着名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三个都城和一个经济重镇.

唐代东都洛阳城市历史

隋唐东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君主暂时移居洛阳前后共40余年,称为东都。

东都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都城的西北隅。这是有意区别于京城 的布局,准隋江都宫榆林宫两例,可知这样的规划是下京城一等的。洛阳西北隅适占洛阳城地势最高的位置,在这处负隅高地上建造了宫城、皇城,并形成夹城。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东隔东城,西面连苑。宫城、皇城本身又都内外彻砖。皇城之南并界以洛河。宫城后面有曜仪城、圆璧城,又建东、西隔城。皇城东面有东城,其北建含嘉仓城。外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为里坊区。洛阳城的建筑规模略小于京城长安城。含嘉仓城粮窖密集,存储来自河北、河南诸道的官粮。洛阳戒备的坚固严密,远在京城之上。
外郭城,共设8个城门。城内街道纵横相交成棋盘式布局。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洛阳城内共有 103坊,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坊内正中设十字街。缩小里坊面积,划一方三百步(一里)的里坊规格,这是洛阳故都(北魏洛阳城)旧制的恢复,对里坊居民的控制,显然比京城大兴更加强化。

洛阳小于大兴(《元河南志》卷一(洛阳)罗郭城“周回五十二里”。《长安志》卷七:“唐京城外郭城 周六十七里”)但比大兴却多设了一个市——三个市,并且都傍可以行船的河渠:通远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丰都市通运渠;大同市通通济、通津两渠。大部分坊的面积一致,约0·5平方公里,是沿袭北魏洛阳城的坊制。这种坊制影响很大,当时许多地方州县城内的方整坊里,都应是取法于洛阳。根据洛阳市、渠的安排,可以推知洛阳的设计,比大兴更多地考虑繁荣工商业的问题。

隋唐洛阳城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规划

唐东都城的宫室创自隋朝。隋代基本奠定了东都的形制,到唐高宗时又对东都略作整修,唐代对东都城作的较重要的改革是修建了上阳宫,上阳宫成了东都的主要宫殿。和长安的大明宫一样,避开了洛阳的原来宫城的布局。上阳宫选地傍皇城,开门的方向又以东为上,很清楚,这是为了继续使用洛阳皇城的设备,有意地和皇城组成一体,这是都城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

唐朝初年,经过隋末战争破坏的洛阳城市腹地经济已是残破不堪,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前,洛阳却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以洛阳为中心的国内国际交通望的形成,这是洛阳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主要有从洛阳往西域去的丝绸之路和由岭南道过大庾岭至扬州入运河进洛阳的商路。

当时,洛阳的居民以士农工商四类人为主。洛阳城有大量的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酒楼和旅馆。与此同时,也已经产生了许多小商小贩。许多外国商人也在洛阳经商。随着洛阳陪京地位的日益重要,洛阳城市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洛阳是一个重要的科举考场,每次考试都聚集了大批赶考的士子。
东都洛阳城市居民分布的特点如下:洛水两岸的坊居民较少,因为洛阳每当发水灾时,洛水两岸的坊首当其冲,受害最深。东都城东南角及长夏门定鼎门等郭城南边和郭城东边一些坊的居民比较稀少,这是因为东都城东南角郭城东边一些坊远离城市中心,一般居民不喜欢,但由于是东都城风景最美之处,却成了部分仕途失意者和文人学者的理想居所。定鼎门大街正对皇城端门,两侧之坊多为皇族贵戚高官所住。北市多为贫民聚居之地。胡人多数居住在北市和南市周围的一些坊里。

隋唐时期中原城市形态布局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很大影响,唐王朝许多边城和周边国家的城市的规划建设都受到了洛 阳城的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渤海国是唐至五代期间,由靺鞨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备的都城。该城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的河谷盆地。西濒忽汗河(今牡丹江),故称忽汗城。上京城的形制和布局明显仿照唐长安城,为横长方形。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宫城之内,南北分布着五座宫殿基址,前朝后寝之制。皇城在宫城前,为官衙所在。外郭城周长16296米,设10个城门,由纵横街道分成若干居民里坊。皇城南门前的南北中轴大街最宽,俗称“朱雀大街”。各里坊四周筑墙。

唐代城市是里坊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颠峰,它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世界上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研究与论证,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上的地位已为人们所接受。

唐扬州城

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及近郊。现在地面上仅存城墙残址。扬州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已有2400余年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公元前319年楚国筑广陵城,后经汉、东晋多次重筑。隋开皇九年(589)改称扬州,设扬州总管府。唐代在此设大都督府,成为淮南的政治中心。它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点,是繁华的商业、手工业城市。

据勘察和史籍所载,唐代扬州分为子城和罗城。北为子城,又称“衙城”,是衙署集中地区;南为罗城,也称“大城”,是居住区和商业、手工业区。这种分区的布局是唐代有都督、节度使驻节的重要州城的通制。子城在今城西北 2公里的蜀岗上。子城北壁曾发现有篆书阴文“北门壁”戳记的晋砖和楷书阳文“西□□”的唐砖和莲花纹瓦当,可知唐扬州子城是沿用吴、楚、汉、晋、隋故城而建的。周长约7000余米。南墙与罗城北墙相接,成为罗城西北角上的突出部。

城为土筑,城门及城墙转角处用砖包砌,四周有城壕。罗城在子城南面,城墙仅存残迹,最高处不足 5米。关于罗城的范围,有三种意见,其实际位置尚待证实。唐代城市普遍为里坊制,置居民区和商业区于封闭的里坊中,实行宵禁但史载唐扬州城有繁华的长街、夜市,说明晚唐时期扬州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

成都。
http://www.phoer.net/?uid-3451-action-viewspace-itemid-2138 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唐宋的经济究竟哪个比较发达唐朝的地域较宋朝– 手机

宋代经济更为发达,唐代的经济其实连隋代的都比不上。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中国其实有三个辉煌时期,一是秦汉,这一段是
军事
上的强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二是隋唐,是文化强国,日本等国便是借由唐朝的“慷慨”起步的。三是宋元,其实也可以捎带一个明,便是经济上的繁盛。比如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更夸张的是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连25%都远远不到。
而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完全因为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真不知道让人怎么说)
而且别以为宋朝不能打,它的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北宋前期主要是攻击契丹,到澶州之盟为止;中后期则注重对西夏和吐蕃的攻击,特别是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收复了唐代失地,大大扩张了领土。
再举个实例,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廷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廷。

中国历史上论经济实力,除了元代和“隆庆开关”后的明代,没有一个朝代能和宋代比。

9. 唐朝时期西安、洛阳、广州、苏州、泉州哪个城市经济实力最强大家觉得这几个城市知名度排名怎么排

唐朝时期西安与洛阳做为东西二都经济自然高于其他,除了东汉,历朝以长安洛阳为都时,洛阳都只是配角,隋朝时大运河的开凿也为苏杭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发展,而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是在宋朝时期,所以泉州略逊于苏州,至于广州当时还是南蛮之地尚未开化。所以排名应该是西安,洛阳,苏州,泉州,广州。

10. 唐朝和宋朝实际那个经济繁荣要有历史依据的,不要个人观点

一个朝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是不可能的。只能将对应的时间来比较。
唐朝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是开元盛世,宋朝应该是仁宗朝前中期。旧唐书和宋史上,对这两个时期的税收、户口都有明确的记载。我曾经算过,无论是GDP还是GAP,开元盛世都远远超过仁宗朝。当然,北宋还有的经济还有第二次巅峰,那就是徽宗朝前期,当时由于王安石变法(变法是敛财富国,而并非富民),宋朝的国库有了比较充裕的积蓄,但是人民生活则进一步下降。
而唐朝中后期和北宋大部分时期,人民生活水平都相对较低。唐朝由于藩镇割据和外藩、外国问题,转移了一部分国内矛盾,才没有很多的起义,尤其是农民起义。而北宋自建立伊始,就起义不断,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饥民由于活不下去,都到京城来闹事。这也许是政敌的作秀,但是各地民不聊生是事实。我举三个不同时期的例子:前期太宗朝王小波、李顺起义;中期王伦起义,首先发难;后期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
南宋虽然国力不强,但是经济上采纳了新法和旧法的优点,综合使用,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再加上南宋建立的时候,各地兵匪不断,四大名将加上李纲、宗泽等人竭力围剿,使得这些各色起义军失败。后来,起义就相对较少了。除了社会稳定以外,外敌缓解转移矛盾,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体上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唐朝经济的黄金期,这并非宋朝能比。而宋朝经济,只有在太宗朝以后,王安石变法以前的一段时间,相对比较出色;南宋的经济较为稳定,但也并不突出。理宗死后,南宋行将灭亡,经济也呈下滑趋势。

阅读全文

与唐朝兴盛时哪个省经济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蕲春事业编待遇如何 浏览:292
九三年生的男人的婚姻如何 浏览:613
爱情到来为什么会突然结束 浏览:483
在哪里建婚姻档案 浏览:373
幸福树与绿宝树哪个好养 浏览:913
经济仓升级头等舱多少 浏览:978
有爱情的歌词是什么歌 浏览:32
怎么还原健康 浏览:842
为什么女生考事业单位 浏览:229
经历了哪些与船有关故事 浏览:438
南岸区健康证什么时候拿 浏览:373
冷血动物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303
美女你们为什么不会给你点赞 浏览:246
福州的健康产品有哪些 浏览:191
75数字代表爱情什么意思 浏览:827
娶美女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浏览:101
老挝与云南交界处经济如何 浏览:667
武汉战役怎么开健康码 浏览:57
莆田哪些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浏览:91
事业单位里有多少乙肝携带者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