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桑蚕适合养殖的地域在哪些地方
桑蚕适合的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的生活习性: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桑蚕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一年内自然发生的世代数称化性,一年发生1代的称一化性,发生2代的称二化性,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热带地区还有终年不滞育的多化性品种。发育的温度范围随发育时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间,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
② 养桑蚕一年收入6万,桑蚕的养殖有难度吗
小蚕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饲养小蚕容易感染疾病而降低成活率,技术难度比饲养大蚕高得多,大部分养蚕户对小蚕饲养有后顾之忧,可以说掌握小蚕的培育技术是养蚕成功的关键。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
③ 养桑蚕怎么样
有条件可以试试。
养桑蚕有销路吗
1.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2.桑蚕可以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3.政府对于养桑蚕是有补贴政策的: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3月
综合的来说,桑蚕可入药,吐丝可做丝绸,而且政府对养桑蚕有政策扶持,所以不必担心,养桑蚕是有销路的。
二、养殖桑蚕的前景和利润怎么样
桑蚕茧养殖分为春蚕、伏蚕、秋蚕,秋蚕又分中秋蚕和晚秋蚕,春蚕质量最好,秋蚕次之。饲养品种有农桑、大中华等。桑蚕茧的生长周期受限于气温,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开始养殖春蚕,26-27天为一个生长周期,5月20日左右开始夏伐,桑树重新长出新叶后,6月25日左右开始养殖伏蚕,24-25天为一个生长周期,因中秋蚕与伏蚕间隔时间短,怕消毒不好影响生长和质量,一般不养中秋蚕,晚秋蚕一般在9月5日左右开始养殖,10月上旬结束。伏蚕一季由于受气温、环境、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有的养殖户选择养春蚕、秋蚕两季,也有选择养殖三季蚕的。从调查中了解到:一棵桑树苗0.4元,一亩地植1440棵,7—8年为一周期,平均每年投入的桑树为87.27元/亩。
桑蚕亩净利润为7542.49元,每50公斤桑蚕价格为2817元。由于收购价格上涨,蚕茧收益增加。近几年来茧丝加工企业快速增长,茧丝加工总产量和原料蚕茧的总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茧丝加工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在原料茧价格高、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也要共同购进原料。
④ 蚕桑行业的产业链到底是怎样的
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缫丝织绸——农业社会的这一传统产业,大力打造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推广“桑—菇—肥,桑—炭—能源,桑—蚕—蚕沙—叶绿素—果胶—残渣—肥,桑—桑枝—纤维板”等循环经济模式,
⑤ 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二,我国桑蚕养殖业遇到的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蚕桑产业属于一项弱势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还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春季冻害、低温等现象,就会给蚕茧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波动较大一直以来,蚕桑产业属于一种外向型产业,蚕丝绸商品的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为主,而国内市场的份额则比较小。由于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忽高忽低等现象,进而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导致蚕桑产业经济出现起伏的现象。
(3)生产环节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蚕桑产业主要是栽桑和养蚕,整个产业的生产环节相对比较繁琐。但在蚕桑产业生产中,其生产环节中受到制约因素:首先,蚕桑生产人员老龄化。受外出打工潮影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受此影响,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现象,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蚕桑产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投入设施、蚕种等投入逐渐上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蚕桑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农的生产热情;最后,蚕桑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桑园管理不到位,以至于蚕产茧量较低,进而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三,应对措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蚕桑产业链条长,单纯的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做到有效调控,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我国蚕桑产业及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于蚕桑产业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例如自然灾害问题,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尽量规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蚕桑产业的保险问题,以便农户真的遇到了自然灾害后,也能有一个生活保障。图片由于蚕桑产业对外依赖度较大,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经营模式,要从分散经营逐渐转向规模经营,各地可根据情况建立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机构,将蚕桑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科研环节和开发环节等融为一体,从单纯的养蚕,逐渐转变为以销售为依托,采用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⑥ 种植桑树有什么经济价值
桑树的经济价值:桑木还可以用来做弓,叫做桑弧。枯枝可以作为干柴;树皮可以作为药材,造纸;桑木还可以也可以造纸;桑木还可以用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如桑杈、车辕等。叶为养蚕的主要饲料,亦作药用,并可作土农药。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乐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酿酒,称桑子酒。
桑(拉丁学名:Morus alba L.),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原产中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尤以长江中下游各地为多。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⑦ 你觉得养蚕简单吗养蚕的利润高不高
家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的鞘翅目虫类。它是一种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一种蚕蛾,家蚕的首要总体目标是蚕茧和桑蚕丝。是不是有蚕市?农牧业市场前景和盈利如何?依据虫类网络辞典,蚕已根据卵,稚虫,蛹,成年人四个形状和生理学上不一样的发育过程,每一个发展趋势环节的不一样,一部分根据和她们的新陈代谢物质具备普遍的功效与作用。
1.春叶精确测量恰当估计桑叶生产量,可有效明确桑蚕总数,完成叶虫的均衡。可能生产量太低,栽种不够,消耗桑叶;可能生产量高,桑叶不够,蚕茧品质差,危害经济收益。
2.在养蚕前搞好消毒和准备工作。最先清理蚕室,家蚕以及周边环境,随后对药物开展消毒。蚕室,蚕可以用漂白液,石灰粉喷雾器,撒上,刷,再用消毒浓烟;周边环境可喷洒漂白液或生石灰粉消毒。
3.坚持不懈小蚕一同文化教育“提升小蚕半收条”,能够看得出小蚕期内繁育技术标准高些。蚕农的蚕集中化在一起,有利于修补,提升繁殖率;有益于构建优良的种植自然环境,消毒和预防传染病。小蚕集中化一般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省,省桑叶,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性具体指导。
4.选用增叶对策提升桑叶生产量,运用捕捉绿色植物,尿素溶液,磷肥和别的喷桑叶开展根茎剪修;在开启叶片以前,采收新枝并推动顶端叶子尽早完善,生产量和叶子品质得以改进;最先搜集三片叶子,随后获得新的枝干。三眼叶成熟,他们在5月15日以前基本上完善。以后,他们主要是嫩芽的生长发育。因而,能够在制造的第一到第四年生产制造出前三到三年的叶片,这能够显着提高效益,提升桑叶的品质。
5.搞好大蚕期的管理方面。注意通风排水管道,及其桑树维护和养蚕的五大错误观念。在消毒和疾病防治中,大家应该始终坚持在从,除去碎石子后用无菌水完全洗手消毒。在涡杆座上,生石灰粉,焦痂保持干净干燥;除去碎石子,病蚕不可以撒落,生石灰粉应浓缩;此外,蛆病也非常容易产生疫情,应依据要求添加。蚕已经遭受操纵。
6.应用好厨具,提升痰液的管理方法,改进牙釉。现阶段最好是的厨具是格子。正方形簇的运用能够显着改进牙釉的品质。为了更好地提升气孔率并减少环境湿度,正方形簇能够事先组装在户外。取下小便后,产生蚕茧,随后移进房间内开启窗门,产生热对流,提高排水管道实际效果,保证质量和经济收益。
⑧ 广西桑蚕业后来居上超越江浙的优势是什么
广西桑蚕业后来居上超越江浙的优势是气候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广西种桑养蚕比江浙有优势,因为广西有至少两方面优势。一是气候环境优势,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端,是亚热带气候,适合桑树生长时间比江浙一带长,通俗讲就是养得早养得久批次多。
二是广西劳动力优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劳动人民口的红利刚刚体现。
广西桑蚕业的发展
2016年,广西蚕茧产量36.5万吨,2005年以来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产量的50%,占世界产量近40%,比世界第二桑蚕大国印度的全国总产还多。
广西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种饲养量、亩桑产茧量、生丝产量、蚕农售茧收入,均位居中国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向仲怀称为蚕业界神奇的“广西现象”。
广西的桑树发芽早,生长季节长,适合一年多批次养蚕,比江浙、苏杭一带老蚕区,更具产量优势。广西一般桑树2月上中旬开始萌芽,3月上旬到11月下旬可用于养蚕,冬至前后进行修剪。
⑨ 桑蚕对农民的好处
广西开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桑蚕产业链,增加经济收益,①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②对;综合利用是延长产业链,不是利用废弃物,消除环境问题,③错;不能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④错;所以A对.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