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为什么如此发达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
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日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日本纳入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1950年9月,杜鲁门发表了作为媾和基础的七原则,此后,双委派国务院负责对日媾和工作的顾问杜勒斯东奔西突,穿梭往来于有关国家之间。年底同去伦敦协调同英的意见。“安保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 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伞”,日本从中获益颇丰。从政治上看: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刻的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从经济上看,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战后军费支出只占战时军费支出55左右,在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中相当微小。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力争在钢铁、造船、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制造、重型电机、合成纤维等方面全面突破。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1964年6月,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并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在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中,日本人牢记:“有、全、新、精”的四字竞争方针,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产品市场占有上,做到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销售原则。
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世界汽车工业,60年代是美、德、英、法四足鼎立,欧洲的市场英、法、德三分天下。日本要想挤进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实在有点“自不量力”。日本人想了,更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成左边秘诀就是:首先,政府积极扶持,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减免多种费税,二是重奖设计新产品开发的有功之臣。三是扩大企业的进口权、生产权和技术开发权。其次,优化国内企业,建立大型集团。汽车工业在日本也是新型工业,资金相对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发展之初,全国有中小型汽车制造工厂100多家,面对这小而全,多而散的汽车工业的现状,国家大刀阔斧采取“关、并、停、转”整改策略,集中现有资金和技术,得点扶持以“丰田”为龙头的四家汽车制造工业,其它工厂勒令转产或倒闭。
再次,确定主攻方向,开发自己名牌。面对汽车行为“四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提出了“立足亚洲,挤入欧洲,打进美洲”的汽车发展战略,把着眼点瞄准到发展中国家和欧美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以开发中档轿车为突破口,“丰田一代”、“丰田二代”相继诞生。8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启动之际,丰田汽车率先闯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打出一条醒目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至今叫人记忆犹新。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丰田王”轿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洲在美国,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支柱工业。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三。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 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从1950—1972年共引进11786项新技术,使日本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据统计1956—1964年,日本经济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因技术而增长的部分为48.5%。可见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在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1964年佐滕内阁执政,继续执行“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现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7.2%的十年里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年平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超过了美国2.69倍,英国4倍,联邦德国2.4倍,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
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一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4、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随其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开始改变其向美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为了获得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日本政府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先后出台了“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内阁同中国恢复邦交,迈出了“多边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访问西欧这是日本与西欧关系的转折点,奠定了日本与西欧“确立伙伴关系”的基础。1974年三木武夫组阁后,推行中苏两国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衔后修补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访东南亚各国,表示向东盟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扩大了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鉴于苏联威胁的增加,福田内阁末期于1978年8月同中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日中友好,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两国贸易迅速增长,1981年贸易额达100亿元,为复交前1971年10亿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为复交前的20倍,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已达1500多家。这些无疑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多次采取“反萧条对策”。第四产供销中东战争爆发,由石油危机而导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以中东的廉价石油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中东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剧烈的打击,日本的经济也进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中。从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矿业生产指数从最高点下降20.6%,倒闭企业达11681家,失业人数达112万15、元人,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第一次出现0.5%的负增长,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时期。
为了缓和危机,刺激经济的复苏,从1975年开始日本政府多次采取“反萧条政策”,这次经济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预和企业“减量经营”实现的,同时也是实行产业合理化的结果。
四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四。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成为重要的杠杆。无论是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还是60—7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始终是政府给予特殊关注的问题。
㈡ 为何日本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日本原来可不仅仅是世界上第三的经济强国,在2010年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除了美国没有国家可以比得过日本,但是近年来因为我国科技实力和人均gdp也开始突飞猛进的崛起,经济总量得到了迅速增长,因此一跃超过日本,如今我国已经和日本拥有两倍以上的差距了,而日本因为泡沫经济以后,经济停滞不前,增长的也比较缓慢,所以现在掉落到了第三,但是日本的高端制造业领域依然在世界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日本在90年代以后,因为泡沫经济的原因,慢慢的开始进入了经济停滞的状态,这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增长多少,并且人均也是停滞不动的,但是日本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日本各方面领域都在世界上排行前列,比方说电子产品,半导体,造船业,很多方面都是仅次于美国的,所以说其他国家想要超过日本,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㈢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经济文化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的政治经济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执着于现实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原因: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3)为什么日本经济扩展阅读: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
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㈣ 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
1 良好的国民素质 2 美国的扶植 3 朝鲜战争的刺激 4 国民的奉献精神 5 重视科学技术 和教育 6 非军事化 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领域 7 一战时对别国的掠夺 8 日本战后积极鼓励民间国民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大幅加强了自己的生产力。
㈤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总量能够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首先 当年日本投降的时候 并没有损坏他的经济实力 只是象征性的赔偿了一些 所以它的底蕴还是很深的 另外的话 它在电子科技方面的确处在领先位置 如果是当年美国没有特意打压他 那么它就可能会成为电子产品第一强国 。
㈥ 有人说日本经济三十年来都在原地踏步,你知道为什么吗
引言: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分析这个国家或许就能够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有人说日本经济30年来都在原地踏步,为什么呢?
在分析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没有必要带着侥幸的心理,也没有必要带着看客的心态。最重要的是相互比较,而且从中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毕竟每一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中都要经历一些类似的路途的,所以没有必要觉得自己可以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