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存在的几种成分: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个体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和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公有),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通过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为集体或国有经济(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都是单一公有制经济。
(1)建国后国内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②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
包括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等.
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公有)
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通过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为集体或国有经济(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都是单一公有制经济.
③ 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存在的三种主要经济成份是多选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建国后国内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扩展阅读: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近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生产力基础。
2、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的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美在华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济条件。
④ 新中国的经济构成包含的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别指的是什么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
参考: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主要由以下五种经济成分构成
http://www.xipo.gov.cn/node2/node1318/node1321/node1326/new/cjxzg/userobject1ai307726.html
⑤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的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国营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和反动政权的工商企业和财产变为国家所有。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2、合作社经济
合作社经济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形式,是部分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在调剂劳动力、生产资料的余缺和资金周转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合作社经济的前途是集体经济。
3、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广大的个体农民经济、城市手工业者,他们通常运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个体经济属于非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分。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属于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它们一直给以保护,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还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和有一定的发展,尽可能利用其积极的方面,同时限制其消极的方面,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和泛滥。
5、国家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家联合经营的工商企业,是国家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它要接受国家的管理和计划制约,同时国家又要使资本家获得一定的利益。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5)建国后国内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过渡的经济条件。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近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生产力基础。
2、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的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美在华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济条件。
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1、独立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2、过渡性质的成分: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
3、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与集体经济,两者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都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国有经济,也叫国营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即国有独资,全民所有制。一般规模较大,都属于大中型企业。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一般在企业发展的起始状态时规模都不大。也叫集体所有制,主要是街道工厂或乡镇企业等。
(6)建国后国内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消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即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具体来说,上述五种成分中的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资料属于私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既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还具有剥削性质(剥削雇佣工人)。
改造之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均已消失,两种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也已结束使命,中国1956年之后就基本上只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这种公有制单一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⑦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
包括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等。
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公有)
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通过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为集体或国有经济(公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都是单一公有制经济。
⑧ 我国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
1、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个体,私营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建国后国内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扩展阅读:
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⑨ 我国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它们各处于什么地位,发挥着什么作用
1。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个体,私营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