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怎么样
还不错。从学术上来看,人大经济算全国经济专业中很好的系。从就业上,毕竟是理论经济学,比起应用经济学,比如人大的金融,经院相对较弱。全国排名那个就当个参考吧,光看经院的话,人大经济和北大经济的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也许差距不太大,不过和光华,ccer,就没得比了。
B. 人大研究生世界经济学专业有哪些教授,那个教授比较知名
人大经济系全国排名第一,主要教授有: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宋涛林岗张宇杨志邱海平孟捷杨达伟谢富胜沈民鸣刘明远杜朝晖赵峰张晨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研室
杨瑞龙黄泰岩陈享光李义平周文姜少敏胡霞张锦峰杨继东
西方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教研室
吴易风方福前姚开建刘凤良吴汉洪卢荻贾根良周业安郭杰陶然陈彦斌黄淳李天有姚明霞王湘红于泽孙文凯陆方文Peter KELLY
经济史教研室
高德步贺耀敏陈勇勤王珏
数量经济学教研室
赵国庆韩松杨斌江艇
企业与网络经济学教研室
韩小明于同申李军林杨其静李琼程华聂辉华刘小鲁李三希
C.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怎么样
非常好 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实力放眼全国都是顶尖的 其金融学 会计学 经济学等专业都相当不错 是学校的招牌专业
D. 谢富胜的教育背景
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4
硕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1
学士,经济学,安徽大学,1994
E. 中国人民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哪个好
看你的志向了,经济学院主要是应用经济学厉害,当然理论经济学也很厉害。RBS底下有会计(说这个是因为现在会计比较火,现在MPAcc发展的不错),MBA是没的说,别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贸易什么的有很多国际化的东西,保守估计这会人大商学院能相当于英国中上水平(这是一老师说的,可信程度只能自己琢磨了,不过商学院的确有很多有海外背景的老师,而且还有很多国外相关领域的教授来讲学)
F.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是国内顶尖水平的,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就业前景相当好
G.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怎么样
教育部公布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项排名第一
现本科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四个专业
入学后还会挑选部分数学基础好的同学,进入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加强数学强度学习。
是人民大学高考分数最高一批学子的集中地之一,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都已达北大清华的分数,为了能够学习经济学而来到这里。
近几年就业率、出国率、保研率都是人大最好的学院之一
H. 谢富胜的奖励、荣誉称号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第十四届(201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奖专着类一等奖(2009)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7)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
国家教学成果奖(参与人)(2005)
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2005)
I. 谢富胜的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Guojinmintui: China debatteert opnieuw over overheidseigendom versus privé-eigendom,Fusheng Xie, An Li en Zhongjin Li,MARXISTISCHE STUDIES,No.100,2012,PP.84-104。Le guojinmintui: relance débat en Chine sur l’opposition entre propriété privée et d’état,Fusheng Xie, An Li et Zhongjin Li,Études Marxistes,No.100,2012,pp.82-102.《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三种代表性核心表述》,谢富胜,《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5期。Marxist Crisis Theory and the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 ring 1975-2008,Fusheng Xie,An Li,Andong Zhu,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Vol.1,No.1,2013,pp.44-79。《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谢富胜、宋宪萍,《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Ca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Adhere to Socialism? Fusheng Xie,An Li,Zhongjin Li,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SSCI),Forthcoming。《技术决定论还是社会控制论》,谢富胜、周亚霆,《经济学家》,2012年第4期。Guojinmintui: A New Round of Debate in China on State versus Private Ownership,Fusheng Xie,An Li, Zhongjin Li,Science & Society(SSCI),Vol.76,No.3,July,2012,pp.291-318。《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谢富胜、周亚霆,《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期。《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从缺失到复兴》,谢富胜、宋宪萍,《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0期。《美国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动态:1975-2008》,谢富胜、李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技术创新背后的技术》,《学海》,2009年第6期。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的转变》(扩展版),载陈先达等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
《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的另一种思维》,《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0期。
《回归马克思主义——欧美学术界劳动过程理论争论的新动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
《〈资本论〉热销引发的思考》,《人民论坛》,2009年第6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环境保护》,载杨瑞龙主编《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经济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代际和谐》,《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
《首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11期。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8期全文转载。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7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4期。
《体制转型中技改投资不足的成因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上半月刊。
《中国不同行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最新发展》,载张彤玉、邱海平主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组织及其变迁理论的演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年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组织理论的发展》,《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
《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4期。
《中国における技术革新投资の财源と地域分布》,《総合政策论丛》,第7卷. 2004年第 3期。
《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还有必要吗》,《聚焦—劳动价值论在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传统观念阻碍制度创新》,《中国改革》,2002年第8期。
《为什么研究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货币如何影响经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劳动价值论与新古典价值论比较》,《当代经济研究》,2002第7期。
《近十年国内劳动价值论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实证分析与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相容》,《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经济发展中的行为协调》,《发展论坛》,2001年第3期。
《农民增收减缓的原因和对策》,《决策咨询》,2000年第11期。
《资本家不是劳动者》,《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12期。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安徽机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着作(含译着):
《控制和效率: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与当代实践》,谢富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
《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课题项目: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变迁研究》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延伸与扩展》
其他成果: 参编多部《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多项他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1工程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