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江镇的基本简介
九江镇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8年),时称甘泉里。所辖的马家寺场镇历来是川西平原着名的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九江镇的发展突飞猛进,是双流经济的强镇,全省200强镇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 除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外(拥有大型企业200余家),全镇拥有企业206家,形成了以羽绒、制革、食品饮料、净化设备、光纤通讯、交通设施等为支柱,以双羽集团、统力公司、红光净化公司、荣兴铝材厂、得利斯集团四川分公司、豪吉集团安华食品厂、通达工程机械厂、防盗门厂等为骨干的企业。其中双羽集团四川双流羽绒厂被市上评为出口创汇优秀企业,统力公司被市上评为科技成长型企业。“雪猫”牌羽绒制品、“统力”饮品、“豪吉”调味鸡精、“得利斯”火腿肠等知名产品享誉全川乃至全国。
九江镇又名泉水凼,古名甘泉里,位于双流县城北2.5公里,距成都市区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公里,与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接壤,处于成都“十分钟经济圈”内。全镇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3个村,常住人口3.85万,流动人口8万,是四川省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四川省小城镇试点镇,成都市重点镇之一。九江镇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江安河穿境而过,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06公里,双楠大道、双温路、成(都)大(邑)路、绕城高速公路、草金路西延线等多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构成九江镇境内网状,境外方格型主骨架交通体系,交通十分便利,能够全面融入双流新城建设,吸纳成都城市建设辐射强。
九江镇历史积淀深厚,据考证这里是大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有“日有千人拱首,夜有万盏明灯”的奇观。
❷ 成都双流是个什么地方,好不好那里
基本概况
双流县总面积106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93万人(2007年)。县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邮编:610200。代码:510122。区号:028。
属流域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降雨921毫米。
自然条件
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度,降雨921毫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县境河属流域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186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有钙芒硝、膨润土、粘土及粘土岩、砂石建筑材料与砂金等。
行政区划
双流县辖4个街道、21个镇:东升街道(东升镇)、西航港街道、华阳街道(华阳镇)、中和街道、太平镇、永兴镇、籍田镇、正兴镇、彭镇、大林镇、煎茶镇、黄龙溪镇、永安镇、九江镇、黄水镇、金桥镇、黄甲镇、公兴镇、胜利镇、新兴镇、兴隆镇、万安镇、白沙镇、三星镇、合江镇。
历史沿革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2300余年历史。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5镇(街道),90.64万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装配有容纳10万门电话的程控交换机,具有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话能力。建有自动化电力调度中心和15座110KV、35KV变电站。有配气站7座,西南天然气输气处坐落于华阳。建有自来水厂15座,日供水能力30万吨。科研单位3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所2个,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有四川大学等高校5所。中小学230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重点学校3所。2007年高考四川省理科状元出自双流中学,这是双流教育史上所没有的,双流中学给双流县教育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各类医院45 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3所。建有标准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和足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广播电视、文化建设、体育事业在全国、全省均有相当影响。
经济情况
【第十次蝉联全省十强县榜首】双流县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4.5 %。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3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723元,净增43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86位,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44位,第十次位居全省经济实力综合评价“十强县”榜首。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230.03亿元,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2亿元,增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5亿元,增20.6%;第三产业增加值97.06亿元,增12.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49:4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61.6%、33.8%。民营经济增加值126.83亿元,增19.2%,占GDP的比重为55.1%。粮食总产量28.67万吨,增2.2%;油菜籽总产量1.67万吨,增1.8%;水果产量22.86万吨,增9.8%;出栏肉猪77.76万头,增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1亿元,增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12亿元,增4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4.21亿元,增61.9%;技改投资16.54亿元,增34%;房地产投资41.11亿元,增11.4%。全年实施项目580个,新增固定资产134.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8亿元,增6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55亿元,增42.7%。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3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00万元。建有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1.54平方公里;噪声控制区1个,面积6.88平方公里。
财政收入32.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43位;成为全省(四川)惟一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的县。
【“35223”发展思路】双流县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实际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融入成都,加速城乡融合,努力构建和谐双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三产富县”、“都市农业”、“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倾力打造“两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物流园区),突出建设“两城”(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成都华阳城市次中心),加快建设“三走廊”(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
【工业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24.8%。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16.8%。
【第三产业】大力实施“三产富县”战略,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2.2%。年末金融存、贷款余额203.6亿元、73.9亿元。房地产交易152万平方米,交易额达21亿元。餐饮、邮电、通讯、保险、中介、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
【农业经济】大力实施“都市农业战略”,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7.8%。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家。集中成片建设城市基础菜地1.2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力推进,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7个。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进项目664个(含续建、改扩建),到位资金95.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78个,到位资金21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2894万美元,出口创汇12447万美元(海关数),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新建、续建项目56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40个、新建项目41个,竣工1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40.2%。完成工业投资24.8亿元。尖山500kv、九江110kv、公兴110kv及黄龙溪35kv变电站投入运营。完成双华线供气主管网、牧马山输气干线铺设,岷江水厂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组建西航港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大融资平台,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得到拓展。
【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建设】邀请国内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完成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28平方公里新区城市规划。组建双流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机场路、川藏路等城市道路沿线和县城广场、公园周边建筑风貌改造。全面实施融入成都的“畅通工程”,启动接待寺立交桥、双楠大道建设。东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华阳成都城市次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华阳镇城市建设“八大工程”,即天府大道末端生态绿地、锦江十里休闲港湾、“六路一桥”(华新街、正西街、协和上街、通济桥下街、广都街、二江路和通济桥改造)、污水处理厂、丁字街商业中心、锦江成都港、海韵公园和极地海洋公园八项工程。华阳城市“百日”综合整治成效显着。
【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建设】 双流县计划在3年内打造出具有浓郁川西风情的东山生态观光走廊,为成都市民提供近距离最佳生态旅游观光线。在华阳段4公里的范围内,倾力打造“香山水乡”特色休闲游;在兴隆、合江段12.4公里范围内,以太阳岛、鹿溪河、三峨湖自然风光和丰富水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在永兴、三星、大林段16公里范围内打造万亩连片、色彩交替、层次分明的桃花、梨花、红叶观光带;在籍田、万安境内重点打造极具川西民居特色的生态农庄。
【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建设】引进集独立住宅、景观住宅、欧式小镇、休闲度假酒店等设施一体的“麓山国际社区”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筑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其中高尔夫练习场、麓山1号会所及网球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B、C、D组团正在加紧建设。
【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确定了“成都民俗文化主题旅游区”的目标定位和“瞿上乐土,休闲胜境”的主题推广语。重点挖掘提炼出了黄龙溪核心文化内容,快速启动了黄龙溪镇核心区六大建设工程。沿线各镇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西航港5km2新区建设】新区东起成雅高速路,西至双黄路,北起双华路,南至黄胜路,涉及西航港街道办、黄甲镇5个村31个社。7月启动集中区7条、长15公里的道路土路基工程建设,11月骨架道路二期建设及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已初步形成项目承载能力。引进恩威、宗申、新大陆等1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31.1亿元。
【蛟龙工业港建设】蛟龙工业港双流园是双流县积极探索利用企业资金建设工业园区的新模式,得到省、市的高度肯定。工业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0.5亿元,已基本完成。现入驻企业180户,到位资金16亿元,预计2006年两税达3000万元。
【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双流县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位于双流新城以北、新老川藏路之间,规划面积5.51km2。该区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商贸集中发展区为目标,以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构建汽摩、物流、商业购物,中高档商住等四大产业为支柱的都市产业。机电成套设备销售中心、金桥物流等企业已落户园区。
【新农村建设】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金桥昆山村、永安白果村、三星南新村开展“五改”、“五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中央、省、市充分肯定。白果村被确定为全国村庄整治试点村。
【重点镇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和、正兴、黄龙溪3个市级重点镇。中和镇积极吸纳会展商务、商贸物流辐射,着重发展商贸物流。正兴镇引导和吸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精细化工企业集中发展。黄龙溪镇以休闲旅游产业培育、亲水人居环境打造为主导方向,打造旅游休闲人居古镇,同时黄龙溪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全民创业计划】双流县全面启动百姓创家业、老板创大业、能人创企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计划”,确定116户创业家庭典型和重点培育的30强民营企业,促进53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为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五统筹、五联动”,建立25个镇级劳动保障所、8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免费进行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农民增收教育培训,培训人数12.27万人(次)。
【社会事业】实施13所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创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卫生县城复查验收合格。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8.3%。在全市率先建立镇级公共卫生所,以霍乱为主的各类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再次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办结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4175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选调106名大学生到村(居)委会工作。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代理服务和网上预审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实施“3633”工程,积极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争创一流投资软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部门职能,顺利完成县农业局、县城乡一体化推进办、县畜牧局、县农机局、县委农工办五个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新组建县农村发展局;整合职能设立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局;新设置县旅游局;撤并白家、文星两镇,成立西航港街道办事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农牧“110”服务】双流县在全市率先组建“农牧110”并开通求助热线85826110,“农牧110”由64名农牧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分成县、片区和镇站三个层次,为农户、农业业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提供服务。
【全国短道汽车拉力锦标赛双流站】12月10日—11日,双流县成功承办中国西部首次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汽车拉力锦标赛——2005全国短道汽车拉力锦标赛决赛(双流站)。
政策优势
【城乡一体化建设】双流县按照创新思路、配套完善、整体推动的要求,全面深化“三个集中”,城乡共融更趋明显。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多元,承载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入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6亿元,集中区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农转非”5.2万余人,城市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35%。新增统建安置房30.8万m2,安置农民3315户、1.1万人。2.1万余名失地农民参加社保。培训农民15万人(次)。
【对外开放】双流县全年引进项目438个,到位资金31.6亿元。引进南玻等投资上亿元的工业大项目22个,动工在建14个。投资强度提高到60万元/亩。合同利用外资4641万美元,到位外资3586万美元。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0家。出口创汇7905万美元(海关数)。
【各项改革】双流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镇机构改革。城市规建管分离,广播电视局台分设。组建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执法监督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公有住房改革和商贸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供销社社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完成并村并组建社区工作,减少村组建制47.6%,精简村社干部48.5%。
【基础设施建设】双流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东升华阳城市分区规划。完成一杆旗南北段、白河路延伸线、迎春路至老川藏路建设工程,初步形成城市新区道路骨架。川藏路广场至绕城路段形成通车能力。完成东升、华阳13条城市街道“白+黑”路面改造和棠湖公园拆墙透绿改造工程。完成机场路综合整治和成雅路双流段两侧川西名居风貌改造。东山快速通道、成仁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东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华阳至牧马山日供80万m3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九江110KV变电站投入运营。建成金马河拦河大坝,岷江自来水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双流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8%,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顺利通过成都市“两基”复查验收。高中普及率91.8%。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两网一改”全面完成。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达65.2%。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318户、79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1‰。有效治理各类污染,完成“创模”各项目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效显着。新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9个。
【人民生活】双流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分别增长12.1%、14.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5亿元,增长17%。减轻农民负担1704万元。村村通客运面达98.3%。宽裕型小康村达4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降低 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23m2、37 m2,城镇人均绿地8.8m2,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双流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机关事业单位1.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企业离退休人员100%实现社会化管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49万人。新增城镇、农村低保人员1702人、6559人,城镇人均月补差55元、农村人均年补差200.17元。劳动监察得到加强,依法追回拖欠民工工资1451万元。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双流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❸ 成都市双流县九江是乡镇吗
九江街道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
❹ 佛山九江镇有钱人多吗
南海九江有钱人很多,但是比较低调,但镇的总体经济在南海区发达大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不像下面的回答说佛山比较穷的镇属于中等吧!全佛山市的镇比较九江不算穷,只是城市建设方面比较薄弱而已。2016年南海九江在全国百强镇是排第73名
❺ 双流县九江镇为什么没纳入天府新区
九江离市区很近,也紧挨温江区,留下这些未纳入天府新区的镇,当市区要外扩的时候,九江将会直接纳入市区范围,就像中和一样。
❻ 佛山市南海九江今年经济怎样发达吗
发达
1、据南海区统计局最新消息,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11.3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19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28.31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0.85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比重为:1.8:53.2:45.0。
2、前三季度,南海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部分指标增速处于全市前列。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8%。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带动牧业产值整体高速增长355%。粮食作物喜迎丰收,其中谷物产量增长34.7%,薯类产量增长142.1%。花卉苗木保持正增长。
3、南海九江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以“丰收节庆百年芳华”为主题的鱼花产业嘉年华。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15.6%)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1%)4.7个百分点。超八成行业实现正增长。支柱行业支撑力度强,五大支柱行业增速均达两位数,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5.4%、31.2%、22.2%、21.6%。
4、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项目投资持续加快,增长32.6%,完成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97.2%,超过时序进度22.2个百分点;完成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92.1%,超过时序进度17.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向好,增长52.3%;民间投资意愿较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2.9%。
5、中兴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南海。图/珠江时报 1-8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72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市(14.8%)0.8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代表新兴服务业的多式联动和运输代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达到52.9%、23.4%。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分别增长21.8%、16.1%、15%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五区第一。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2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商品零售额841.08亿元,同比增长14.0%;餐饮收入76.17亿元,同比增长24.6%。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看,大宗商品消费强劲,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24.6%,汽车类消费增长13.8%,日用品类消费增长42.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消费增长50.9%。部分日常商品消费类呈回落态势,粮油食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有所下降,分别下降9.2%和2.8%。
7、南海区各大景点人气火爆。 进出口增势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430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高于全市(37.6%)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6%)2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74.3亿元,同比增长48.9%,增速高于全市(40.1%)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3%)29.6个百分点;进口额355.7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全省(17.5%)0.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区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808.5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出口551.2亿元,同比增长54.5%;进口257.2亿元,同比增长28.5%。
8、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21亿元,同比增长13.1%。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税)438.49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2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支出分别增长11.5%、45.8%、4.0%、81.7%、12.6%、7.3%,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金融运行稳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增速均位列全市五区第一。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838.50亿元,同比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5050.79亿元,同比增长17.8%。
❼ 双流九江镇属成都中部区域吗
双流九江镇属于成都中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