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河南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

河南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

发布时间:2022-07-13 05:03:58

A. 郑州的区域经济特色,发展优势劣势,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1.区域经济特色:处于东西南北中心,枢纽地带,商业比较集中,工业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
2.发展的优势:当然是便利的交通了,靠着四通八达的交通商业商品运至全国各地,乃至直接到海关出口。另外就是广大的群众基础,河南现在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多了就带动了消费。
3.发展劣势:经济发展速度慢,在全国算落后,另外很多不法商贩的假冒伪劣给“河南造”抹黑,让河南商品在外地打市场有较大难度。
4.支柱产业:汽车、煤电铝、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纺织、机械、能源、建材等。
5.发展趋势: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日益提高的人们的消费水平,必将拉动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所以未来河南的服务业必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B. 河南在经济上什么占优势

河南在经济上占优势的至少几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口优势;消费优势;传统优势;......
河南处于中原地带,中原战略地位突出,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原作为内陆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域,区域优势突出,无论是粮食生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条件等等,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 矿业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分析

摘要:我省是矿业大省,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矿业;矿产资源开发;支撑与保障能力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据统计,工业原料的80%以上来自矿产资源,90%以上的能源也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通过形态或能量的转化,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产、生活需要。当今社会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热点问题。在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证程度的突出地位。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省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着手打造中原城市群,力促中部崛起。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的矿产资源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需求有多大?矿产资源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更好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强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一、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障能力分析

我省是矿产、矿业大省,矿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矿产采选及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矿产资源对河南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我省人均占有矿产资源水平比较低,资源保障和矿产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矿业发展开始出现危机。由于多年的强力开发等原因,我省一些优势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强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直接威胁能源、电力、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培育提升支柱性产业中的“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和“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两个资源性产业发展形成制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已经凸现,因此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已发现矿种127种矿产(含亚种为157种)。截至2005年底,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矿产地1021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钛矿(金红石矿物),居第2位的有耐火粘土,居第3位的有钨,居第4至第10位的有铝土矿、金、晶质石墨、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脉石英、钛矿(原生钛铁矿)、轻稀土、硫铁矿、煤、石油、铁、普通萤石、盐矿等15种矿产。

煤炭、铝土矿、黄金、钼矿、耐火粘土、天然碱等查明资源储量较大,而且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省的优势矿产;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珍珠岩、蓝石棉等查明储量大,品种与质量在国内比较少见,为我省的特色矿产。

河南省矿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和矿种组合配套特点。中北部地区集中分布着煤炭、铝(粘)土矿以及冶金、建材、化工类非金属矿产组合,可综合互补开发,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西南部有高铝三石(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石墨等,可形成配套的高级耐火材料资源基地;西部山区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可形成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基地。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河南省现有的工业结构以初级加工业为主,原材料及加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高达60%左右,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70%以上。在工业的增长中,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2005年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76.7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5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1.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3.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93.28%,都超过全部工业当年17%的增长速度。6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省新增利润的73.6%。这显示出,河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资源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支撑。

河南工业企业100强中(2004年),资源型企业有31家,但销售收入占100强工业企业总收入的62.46%,利润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润的76.15%,利税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税的61.59%。由此可见,河南矿业经济在河南国民经济中具优势地位,河南矿产资源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已开发利用86个矿种(固体矿产75种),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炭、石油、黄金、铝土矿、石灰岩、耐火粘土、铁、钼、铅、锌、铜、锑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以此建立了强大的煤炭、石油、电力、有色、冶金、建材、化工工业,形成了平顶山、焦作、安阳、鹤壁、义马、濮阳、舞钢、灵宝、永城、渑池等一批以矿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各种性质的矿山企业4549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259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点)4290个,生产矿山(点)3234个,筹建矿山302个,关闭矿山38个,停产矿山975个。57.51万人从事矿业生产。2005年,河南省生产煤炭1.88亿吨、金矿石343.504万吨、铝土矿412.71万吨、石灰岩6272.36万吨、耐火粘土11.26万吨、铁矿367.19万吨、钼矿石814.68万吨、铅矿石30.71万吨、锌矿石24.84万吨、铜矿石15.49万吨、锑矿石1.69万吨。

2005年,河南省进行了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由1569个减少到592个,铝土矿从144个减少到52个。经过整合,提高了采矿业集约化程度,使河南省矿业开发逐步走上了安全、规范、有序的轨道:整合后全省百万吨死亡率1.17,同比下降45%;全省煤炭、氧化铝产量增长50%。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由于多年强力开发,部分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明显减少,储采比降低,资源保证程度下降。黄金资源由于长期持续强力开发,已明显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氧化铝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远远超过了我省铝土矿资源的承载力;煤炭资源已属强力开发。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问题已成为我省矿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矿山布局不尽合理,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规模小、产量低的小矿山大多采用最原始的采矿方法,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回采率普遍较低,这种小规模的无序开发既破坏了矿业生产和经营秩序,又浪费了资源,同时给矿产开发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不少小企业采用土法选冶,造成综合回收率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3)矿产资源深加工利用程度低、产业链延伸度低。铝工业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我省已形成相当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规模,但目前尚无形成规模较大的高附加值铝业精细加工工业;钼矿是我省极具优势的矿产资源,目前我省的钼业主要是采选业,缺乏下游产品;信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目前主要以销售原矿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南阳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的开发利用程度极低。

(4)矿山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河南省是矿业大省,矿业开发在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植被、岩土、水域及大气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许多矿山只顾生产,不顾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三废”排放达标率、土地复垦率和生态恢复率低,使环境污染加剧。

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规划、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能源、交通、钢铁等相关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目标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期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2%以上。“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主要反映在相关行业的生产对矿产品需求上,“十五”期间,我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除石油外)及深加工行业的产品产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图1~图8),根据我省“十一五”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行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

图1 2000~2005年河南省原煤产量变化图

图2 2000~2005年河南省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依据“十五”期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预测,2010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消费与工业需求为:煤炭2.1亿吨,黄金32吨,铝土矿1800万吨,石灰岩15000万吨,铁矿石1600万吨,钼矿石800万吨。其他矿产品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十五”期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起伏变化,在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其 GDP增长较快,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06)资料分析,河南省GDP增长的主要贡献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图9)。从图9 可以看出,“十五”期间河南省的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增长率也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高增长率主要与主要矿产资源的采掘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有关。有关资料预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GDP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根据“十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长与工业相关性分析,两者有密切的正相关性,而现阶段河南省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以消耗资源方式经济增长。即矿业经济的增长是支撑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基础。因而,对矿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河南省工业经济来说,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至关重要。要保证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保证其重要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

图3 2000~2005年河南省发电量变化图

图4 2000~2005年河南省铁矿石产量变化图

图5 2000~2005年河南省生铁产量变化图

图6 2000~2005年河南省钢产量变化图

图7 2000~2005年河南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变化图

图8 2000~2005年河南省铝产量变化图

图9“十五”期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工业、建筑业增长变化对比图

据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资源储量(截至2005年)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煤炭、铝土矿等主要矿种的保证程度分析于下:

煤炭:预测2010年煤炭消费与工业需求为2.1亿吨,预测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为2亿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59.99亿吨,保有年限在百年以上。河南省煤炭资源成矿条件较好,资源潜力大,在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合理开发利用、原煤产量保持稳定和适度增长的情况下,煤炭资源可保证长期有效供给。

铝土矿:200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59亿吨。预计“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氧化铝生产达到855万吨/年,按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4吨铝土矿资源储量,则年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3420万吨;考虑到非铝工业消耗,全省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将达3600万吨左右,则河南省2005年保有铝土矿资源储量能保障供应13年左右。资源总量预测我省铝土矿远景资源量约9.9亿吨,通过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充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及控制氧化铝产能,我省铝土矿保障年限可能有所增加。

黄金:2005年底,全省岩金资源储量257.78吨,按2005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率50%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45吨左右,全省岩金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5年。近两年全省黄金企业探矿每年可新增近30吨的资源储量,全省年消耗已查明的资源储量约15吨。据此推算,在全省黄金企业持续加强地质找矿和基本保证现有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河南省黄金资源还可保障8年左右。

钼矿:2005年底,全省钼矿资源储量374.575万吨,2005年河南省钼矿(矿石量)生产能力为650万吨/年,按2005年钼精粉产量2.2万吨和资源利用率85%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25 882吨,则全省钼矿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144年。根据近年来我省钼矿探矿的工作进展和我省秦岭造山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我省钼矿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铁矿:2005年,全省年产生铁973万吨(据河南统计年鉴),按生产1吨生铁耗费1.6吨铁矿石计算,年需消耗铁矿矿石量约1600万吨。而2005年全省共生产铁矿矿石367.13万吨,河南省铁矿生产仅能满足其钢铁工业生产需求的1/4,因此,铁矿资源为我省比较短缺的矿产。截至2005年,我省虽然保有铁矿资源储量10.69亿吨,但主要为贫矿,贫矿占95%。实际上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为富铁矿,而贫矿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其开发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提高贫矿的选冶能力是保证河南省铁矿供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提高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已明确将“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等资源型产业列为我省今后重点培育壮大的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项。可以说,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将直接关系到我省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从加强规划入手,做好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及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增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制度,严格实施煤炭国家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全省探矿权设置方案,确保我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供给,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供应,确保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质工作,加大勘查工作投入

为缓解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紧张局面,应加大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解决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不足的问题,提高河南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按照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河南省包括能源、有色、化工等在内的支柱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为确保这些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矿产资源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重点加强对经济建设急需的煤矿、富铝土矿、金、银、铜、铅、锌矿和部分重要非金属等矿种的前期风险勘查评价和长期战略储备,确保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工作

在近几年我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总结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扩展资源整合的矿种范围,尤其对我省开发程度较高的钼矿、金矿、铁矿、石灰岩、普通萤石、盐矿、珍珠岩、天然碱、铅锌矿等矿产进行全省或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工作,提高矿产开发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矿产资源加工型企业对资源占有度。

(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提高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率,提高开采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主要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面实行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停止一切以无偿方式授予矿权的行为。凡国家有关部委已批准的矿山骨干企业的后备资源地、规划的接续矿区等,应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后方可办理手续。

(五)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强化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保护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检查矿业权人义务履行情况、勘查设计方案、开发利用方案及储量动态监测等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定期年度检查、面上动态巡查、重点实地调查、举报及时核查,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监管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和勘查督察员的作用,明确其监管的重点项目和重点矿山,实行任务到矿,责任到人。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小矿山超层越界和矿山安全的专项治理整顿,坚决打击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关闭超层越界、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不符合规划的矿山,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

(六)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开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强对提高资源回采率和深加工综合利用水平的研究,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示范工程。

(七)逐步建立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资源的开发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等因素,甚至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只应当作为社会的维持成本。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其结果必然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来获得的。绿色GDP核算则既考虑到经济的增长,同时还注意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开发导致的环境影响。逐步建立我省矿业发展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围绕煤炭、铝土矿、非金属等我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盐化工和碱化工等产业,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矿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D. 河南省GDP为什么这么高

原因是河南省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

河南历来是农业大省。1949年,河南一产占67.6%、二产占18.2%,农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2018年,河南一产降至8.9%、二产提高到45.9%,实现质变。

全省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河南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

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重大转变。建国初期,河南是农村型社会。近年来,从中原经济区获批建设,到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城市群,再到郑州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河南的城镇化突飞猛进。

农村人口每年转移落户近200万人,进入了历史上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时期,2018年城镇化率达51.7%。

(4)河南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扩展阅读:

河南省的对外经济:

2019年全年河南省货物进出口总值57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出口总值3754.64亿元,增长4.9%;进口总值1956.99亿元,增长1.2%。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14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87.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993.80亿元,增长3.6%。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44.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营业额41.63亿美元,增长20.7%。

E. 河南的经济来源那里

三、河南经济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重要的交通、通讯和能源枢纽 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且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和能源枢纽。 1、铁路 三横五纵的铁路网络在河南交汇。河南地处全国铁路网中心,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陇海、京九、宁西、焦枝、焦新、新荷、候月以及孟宝、新密等支线在境内交汇,还有漯(河)阜(阳)、汤(阴)台(前)等地方铁路。河南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郑州、商丘和洛阳都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其中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国家规划的北京—深圳、徐州—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纵贯河南,并在郑州交汇。 2、公路 河南公路交通发达。全国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河南交汇,连霍、京港澳等9条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及107、310等9条国道经过河南。截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6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3、航空 河南民航事业正在迅速崛起。目前全省共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07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新扩建的新郑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1200万。河南省正在努力把郑州建成国际性航空枢纽,国家民航总局已经把郑州列为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鲲鹏航空是首家将总部和运营基地迁往郑州的全国性航空公司。 4、通讯 河南省公用电信网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会郑州是我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有“三纵三横”途径河南,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从河南穿过,构成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5、能源 全国众多的能源管道在河南交汇。包括西气东输等至少四条天然气管道和至少四条石油管道在河南交汇。另外,南水北调和北煤南运也在河南交汇。在未来,来自中国西北和中亚的石油将与来自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的石油在郑州交汇。河南,尤其是郑州将成为我国极其重要的能源枢纽。 (二)农业——中国第一农业大省 1、农业概述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一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河南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 2、河南特产 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新郑大枣、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确山板栗、洛阳樱桃、郑州蜜桃、南阳月季、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林县山楂、内乡山茱萸、西峡琥珀、洛阳牡丹、民权葡萄、永城辣椒、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三)工业——新兴的工业大省 1、工业概述 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居全国第四,增长68.5%。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2、知名企业 (1)食品行业:双汇、众品、永达鸡、华英鸭、三全、思念、白象、科迪、南街村、莲花味精、王守义十三香、金星啤酒、杜康酒、仰韶酒 (2)冶金行业:安阳钢铁、舞阳钢铁、中国特钢、栾川钼业、灵宝黄金、中孚铝业、长城铝业、豫光金铅、神火集团 (3)能源行业:永煤集团、平煤集团、郑煤集团、鹤煤集团、义煤集团、焦煤集团、神马集团、中原油田、豫联能源、洛阳石化、洛阳新安电力集团、伊川电力集团、神火集团 (4)汽车行业:宇通客车、洛阳一拖、少林客车、郑州日产、郑州海马、红宇冷藏车、宏达专用车、大阳摩托、新飞冷藏车 (5)装备制造业:许继电气、中信重机、宇通重工、卫华集团、开封空分集团、正星科技、郑纺机、郑煤机、大方桥梁 (6)医药化工: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天冠集团、神马集团、银鸽纸业 (7)其它行业:新飞电器、金龙铜管、风神轮胎、隆丰皮草、黄河旋风、瑞贝卡发饰、建业地产、鑫苑置业 (四)高科技——羽翼日丰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省共建设了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家。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许继、宇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行列。洛阳中硅、中信重机、威科姆科技、华兰生物、华晶金刚石等一批高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五)郑州商品交易所——再度雄起 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货合约有小麦、棉花、白糖、精对苯二甲酸(PTA)、菜籽油、绿豆等,其中小麦包括优质强筋小麦和硬冬白(新国标普通)小麦。小麦、棉花、白糖和PTA期货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市场功能日益显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郑商所注重加强与国际期货同业的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郑商所加入国际期权(期货)市场协会。先后与日本关西农产商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巴西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和蒙特利尔交易所等国际上多家期货交易所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六)中原城市群——迅速崛起 1、总体规划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为了实现中原崛起而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中原城市群是一个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九个城市为核心区域,以安阳、鹤壁、濮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以及山西的晋城、长治和山东菏泽等城市为外延的城市密集区。2007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588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57%。中原城市群2007年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15个城市群第七、中西部地区第一。 中原城市群九市功能定位: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平顶山: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业制造基地。 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2、郑汴一体化 郑汴一体化就是通过实现郑州和开封两个邻市的产业对接和实现一体化发展来带动开封市发展的战略举措。具体就是让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向中间靠拢。这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一步棋。郑汴产业带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起步区,也是核心区之一。目前已经有大批项目在郑汴产业带上投产。在郑开大道上举办的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为中国比较有影响的马拉松比赛之一。 3、郑东新区 郑东新区是郑州市为了实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而在郑州东部建设的现代化新城区。郑东新区规划占地150平方千米,计划用二三十年建成。郑东新区的规划具有世界先进河南省艺术中心水平,在世界建筑师年会上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郑东新区CBD被国内外权威金融机构评为“2007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国际一流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郑州会展经济迅速崛起,大型国际性展会频频在郑州举办,2007年郑州会展面积跃居国内城市第六,未来几年郑州很有可能成为继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的中国会展第四城。郑东新区使郑州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其建设也得到的国内所有地级市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郑东新区已经成为河南的一张新名片。

F. 郑州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粮食业。

2018年,郑州市粮食总产量157.3万吨,比上年下降1.5%;其中夏粮产量78.8万吨,下降1.5%;秋粮产量78.5万吨,增长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4.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65.5千公顷,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159.1千公顷,下降2.8%。

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101349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粮食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2.1%。

(6)河南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扩展阅读

2018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2.1亿元,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859.5亿元,增长10.9%;市本级收入439.3亿元,增长6.2%。

在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个人所得税46.1亿元,增长13.8%;企业所得税148亿元,增长2.7%;增值税303.6亿元,增长11.3%;契税96.1亿元,增长9.3%;房产税27.7亿元,增长13.2%。

2018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3亿元,增长20.3%;城乡社区支出597.8亿元,增长1.4%;教育经费支出213亿元,增长2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7.9亿元,增长7.8%;科学技术支出36.4亿元,增长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5.2亿元,增长21.8%;公共安全支出74.8亿元,增长11.2%;农林水事务支出73.9亿元,增长12.1%。

G. 河南以什么经济为主

旅游经济

H. 河南省的主要产业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乔地)河南省工信厅5月9日通报,今年该省工业增长“开门红”势头良好,行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前4个月,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五大主导产业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河南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工业行业加快实施“三大改造”,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技改投资一季度增速达到69.9%,夯实了项目基础,将有力支撑全年工业稳定、高质量增长。

装备制造在河南省工业中占比最重。今年以来,受国内外需求释放、“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等多重利好拉动,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河南省工信厅重点监测的6家企业,1-4月累计总产值236.5亿元,同比增长8%。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今年又签下意大利、法国的新订单;传动轴龙头企业远东传动刚发布的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4.68亿元,同比增长27.86%;平高电气一季度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增长15.19%。

食品产业在较为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生产形势。双汇发展刚发布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119.74亿元,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利润总额同比上升12.89%;三全食品近期虽受疫情困扰,但一季度增长数据仍然可观,营收同比增加5.04%,净利润同比增加42%。

新型材料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潜力股”。近年来,河南省以传统能源原材料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材料制造业发展稳健。其中,铝加工行业受汽车轻量化发展导向推动,总体趋势良好。今年以来,明泰铝业、万达铝业均增长良好,高端铝合金产品产销两旺。

电子信息产业更新换代快,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内分化明显,利润涨跌互现。中航光电一季度报告显示,营收同比增长45.95%;新天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04%,净利润同比增长23.44%;汉威科技继续并购扩张,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21%。

受益于上汽乘用车郑州工厂的拉动和奇瑞汽车捷途系列车型的上市,全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延续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增长较快。全省新能源客车产品已基本实现产业化,4月份河南省新能源汽车销量仍为增长状态。宇通客车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增长,大中型客车销量同比增长7.3%,新能源客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

I. 河南省以什么为经济支柱在那找工作是比较注重学历还是注重家庭背景容易生存么

河南全省以农业经济为主,在那找工作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注重学历只能是在郑州洛阳这种大城市,至于注重家庭背景和容易生存么,我想你如果是省部级的二代全国在哪都不是问题,如果不是那还是不讨论的好。
河南是中部建设的重点,全国的经济发达区分三部分,从东到西经济力量依次递减。河南属于中部。
河南的大部分土地属于全国的中低产粮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经过治理,县有所恢复和发展。
总的来说,河南好比发展中国家,潜力大。经济力量不如东部。地理位置重要,是全国交通要道。

阅读全文

与河南经济主要靠什么支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同事间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60
幸福恋人是什么歌 浏览:216
有哪些小故事适合讲给经常马虎的孩子听 浏览:583
男属蛇婚姻最佳配偶是什么属相 浏览:372
靠谱的婚姻律师在哪里 浏览:892
一九八七年兔婚姻如何 浏览:133
美女美女是哪里的 浏览:526
报考事业单位工作经历证明怎么开 浏览:383
胸有成竹来自于哪个故事 浏览:988
抖音的美女头像怎么弄的 浏览:687
中国原型故事有哪些好词好句 浏览:133
软件工程和经济类哪个好 浏览:467
卤水鹅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443
唐三见过哪些美女 浏览:953
尧是哪个神话故事人物 浏览:169
事业单位合同工归哪个部门管 浏览:363
万达和美女人街哪个消费便宜 浏览:433
什么叫两个故事 浏览:702
社会如何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浏览:565
昆明地区婚姻家事律师费用多少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