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控制自己不花钱
控制自己不乱花钱,可以尝试一下以下几种做法:
1、每月强迫定期投资
比如进行定期储蓄、把钱存入余额宝、进行基金定投等一些风险较小的投资,通过这些投资,90后不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还可以通过钱生钱,来增加积蓄。
2、每天从钱包中拿出一笔资金放入存钱罐中。比如,每天存入5元,10元,集少成多,一年下来,也能积蓄不少资金。
3、规划好每个月的支出。
在月初做好本月的支出计划,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4、定一个目标。
比如:计划买房、买车,这样可以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5、记账
把日常生活中的每笔消费通过记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核对每月的消费情况,减少不合理的消费。
‘贰’ 大学生怎样管理好自己的经济
我就假设为你这个经济指的是父母给的生活吧。属于正常工薪基层的话,首先你要确认下每个月固定支出的费用是多少,例如:学校食堂的餐费(这个估计会占据挺大一部分)。看一下平均每顿饭的花销*30天,这个数字基本就应该是你一个月的伙食费。我读的是大连的大学,那时我的餐费每个月大概会是600元,可以参考下。然后就是一些基础的交通费(如果你不是每次都打车,而是做公交车的话估计100元就足以)。还有一部分就是生活消费品,例如:洗漱用品,生活消耗品。这类是完全可以由你控制的费用。,最好在100元。学生时期建议还是不要买太奢侈的品或东西哦~毕竟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还有就剩下了一些朋友聚会的花销及给自己伙食改善费了。这类花销才是真正能检验自控能力的关键哦。自己的伙食改善费建议不要超出200元,而且饭店的饭菜卫生及质量很让人担心,所以你想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的话,建议多吃些水果及蛋类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哦。尽量不要吃快餐。。。原因你懂的==!。至于朋友聚会或生日产生的费用的话这个是建议你能省即省,过多的挥霍只能给你带来生活费用的紧张及不健康的生活。这点要谨记!也是姐姐给你的忠告哦~呵呵。这样的话一个月正常的生活费大概在900元~1000元的话,你大学的生活还是会过的蛮滋润还会很井井有条。注意要养成良好消费观念哦~~额外的在你个小建议哦,如果你不想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话,每个月要最少最少要读一本书及一周至少做一次强身运动哦。这样大学四年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及个人积累!~~祝你有个愉快的大学生活。
‘叁’ 应该怎么控制自己的生活开销
想避免做个月光族控制自己的生活开销,那么就为自己做一个账本儿,每天都有记账的习惯,每花一笔钱都记录的明明白白,而且在每次开支的时候都存上一笔钱,这个数目是固定的,而且每个月都要存上,这样我们也就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开销,并且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肆’ 经济压力大怎么办,如何缓解压力
首先要分析你的经济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因素会造成你的经济压力大!比如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个人因素的话,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思想技能和实用技能,有一技之长才有机会缓解经济压力。如果有一定的技能还未能缓解现状,那就是因为机遇或者个人性格问题了。试着多方面去展现自己的魅力,不要刻意和纯粹地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而改变自己,也不要无动于衷。外在因素的话,就需要你的技能能够让别人发现,或者要让你的技能与现实和商业化接轨……
‘伍’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不花钱花钱太狂了,
建议用马云的语录控制自己不花钱,马云说:要有存钱的意识,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花大钱,如果没有一些存款,就会绝望。另外,个人认为,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要花了,节省着,等必须花的时候拿出来再花,比如:看病、上学等这些钱就得花。
‘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经济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控制经济?
答:双紧、双松、货币政策紧财政政策松和货币政策松财政政策紧。这是两项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的四种为人熟知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双紧的搭配方式一般只能用于需求膨胀、经济过热、物价形势急剧恶化时的紧急调节。因为这种调节方式几乎毫不例外地要 造成经济衰退。因此,必须谨慎地加以利用。双松的搭配方式一般用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时期及生产资源有较大富裕的经济条件。这时,再生产过程中的闲置资源急需足够的货币力量去推动。客观要求投资需求与现实及潜在的资本供给和生产能力相适应,消费需求与消费品及劳务的供给相协调。如果单松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可能出现需求刺激力不足或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问题。而同时松动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可以使经济保持足够的上升冲力。但双松政策在搭配运用时一般不能持续时间太长,因为很容易导致经济过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采取怎样的松紧搭配方案,取决于经济失衡的累积特点及两项政策对经济趋于均衡的调节能力。
若是论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
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
2、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在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3、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还体现在:“适当的或积极的货币政策”,应以不违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前提,这样可以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贷款风险。财政政策的投资范围不应与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完全重合。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还是应该以财政政策投资为主,而竞争性投资项目只能是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4、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配合。由于货币政策权力的高度集中,货币政策往往只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调控社会总供求、就业、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中观层指信贷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需要,调整信贷资金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财政政策由于政府的多层次性及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形成了多层次的调节体系,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是国家通过预算、税率等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中观层则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解决公平、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微观层则是指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性支付中形成个人收入部分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明,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此种结合方式的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其消极效应是容易造成经济萎缩。
2.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消极效应是往往产生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
3.“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调控中最常用的调节方式。如何搭配二者的“松”“紧”则取决于客观经济状况。例如,当经济中出现货币发行过多但还未演变为通货膨胀时,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应急于收紧银根,回笼货币,而应采取增加财政收入、紧缩财政支出的对策,即选择“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的搭配;而当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时,就应采取紧缩银根、回笼货币的“紧”货币政策与扩大支出、减少收入的“松”财政政策,,以压缩需求,增加供给,使经济增长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如,当经济发展中出现财政赤字但经济增长速度尚可观时,不应急于紧缩财政,而应减少货币供应、控制贷款,选择“松”财政与“紧”货币的搭配;而当经济发展中主要矛盾为财政赤字并伴随经济增长停滞时,财政应努力增加收入压缩支出,而银行则应放松银根、发行货币,即选择“紧”财政与“松”货币的搭配,借以启动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不同的配合方式,大体为三个阶段:
1.1979-1988年,总体上实行的是“双松”配合,期间表现为多次模式转换和由“双松”到“双紧”,又由“双紧”到“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79年、1980年为“双松”配合,财政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两年财政支出连续大幅度增长,造成了高额财政赤字;货币政策上则是大幅度增加现金和贷款投放,使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大幅上涨。1981年为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财政方面,压缩了当年财政基建投资,财政赤字有所降低;银行方面,实行紧中有松的政策。1982年至1984年实行“双松”的配合,财政方面实行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银行方面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双紧”配合,财政方面采取措施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当年实现盈余;银行方面“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1986年至1988年又实行“双松”配合,财政方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再次下降;银行方面提出“稳中求松”、“紧中有活”,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再度失控,到1988年通货膨胀率已达18.5%.
2.1989-1997年,总体上是“双紧”的配合,期间同样表现为“双紧”与“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89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针对1988年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1989年中央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现金投放。1990年至1993年实行的是“双紧”基调下的“双松”配合,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财政方面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支农支出,调整经济结构,但由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致使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率达21.7%.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3.1998-1999年实行的是“双松”的配合。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双松”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费改税”进度,对某些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1998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增加配套贷款,定向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柒’ 如何节约用钱怎么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11月11号就变成了一个商家打折促销的购物节日,这一天会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无法抑制内心的狂热,于是疯狂的购物疯狂的消费,还以为不消费就是吃亏一般。细细想来,岂止是所谓的光棍节如此,但凡大小节日,商家都会有类似的举动,于是面对所谓的降价打折,能够真正无动于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预防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捌’ 大学生怎么样控制自己的经济,什么样的钱属于该花的,什么样的属于不该花的。
1、制定计划
2、花钱时想想钱是怎么来的
3、花钱时想想家里的经济条件
‘玖’ 国有经济怎样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呢
国有经济要想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就要更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要求管理者强化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转变经营理念,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置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相反,如果企业上层管理者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能将实现企业预算、效益以及其他经营目标作为重点管理,不能在企业内部设置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环境就会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关领导应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管理模式、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与监督等全部纳入内控范畴,只有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贯彻落实相关制度的规定、程序和措施,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放眼企业未来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战略目标、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战略选择。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应成为国企对员工进行考核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绩效考核、公平的晋升体系是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实行全方位考核,让员工在考核自评、互评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无形之中引导员工不断修正自我表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将员工绩效考核与优胜劣汰原则有机联系起来,在每一次考核中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拾’ 国家是如何控制经济的
1是通过国家税收完成资金的集中,通过财政完成资金的使用. 2是通过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通过财政完成再分配. 3是通过各级政府的罚没收入,保证国家资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