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的生活才算财务自由
我身边的好多人,都喜欢信誓旦旦地跟我说,我如果活到35岁的时候赚到500万,我就不在干活了。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目标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
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幼稚,过于小白,毫无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建树。
他们在现在的状态——一个还踩在土地上的时候的状态——去仰望那些已经财务自由的人,那些站在高山上的身影。然而当他们真正爬到那个高山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和当年完全不是一个人,也不能用当年的那个想法来看待现在的自己了。
不用贩卖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努力工作,努力找一份自己爱的工作,努力活自己愿意活的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向财务自由迈进,一步又一步,不要一下子就想着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即便你挣了一个亿,又怎么又怎么样呢?那也只不过是人家王健林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目标而已。
❷ 求问达到财务自由的路径 要有多少资产才有钱有闲
一个人投资理财为的是什么?在商业社会里,财务条件是对人身自由的最大约束条件,这种约束像地球引力,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追求财务自由的目标是将这种约束力(或引力)降到最低,寻求个人身心的最大自由。财务自由是一个引自西方投资理财中的概念。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解释。其实概念并不重要,我提出“财务自由”是把它作为投资理财的一个终极目标。 一个人要做巴菲特几乎不可能,但达到财务自由还是可能的。 不必为钱而工作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为了“讨生活”,即为个人或家庭,为维持体面的生活而工作。工作一旦停止,则“体面生活”会变得“不体面”。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为“钱”而工作,即便有时老板脸色难看,也只能忍气吞声。如果你可以不为钱工作,而是为兴趣而工作,那你便在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很多通过创业而成功的企业家,最初就是从“做感兴趣的事”开始的,比如比尔·盖茨、杨致远,最初他们也不知道会获得这么大一笔财富,金钱和财富只是他们为兴趣工作的一个意外收获。即使专业做投资的巴菲特,也不是直接冲着“钱”去的,正因为巴菲特的兴趣专注于“发现好的公司,并买下”,所以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枯燥的数字和报表,而很少关注股价。 很多人投资就是直接冲着“钱”去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分析并不是兴趣所在,他们兴趣的焦点在“股价=钱”,一个涨停板让他们Hight,一个跌停板又让他们down。他们完全被代表“钱”的价格曲线所控制,即使投资,他们也是“为了钱而工作”,但最终的结果你会发现,他们离“钱”越来越远。 人和钱的关系有时像男女之间关系,当你追钱时,钱离你却越来越远。那些每天盯着“价格曲线”波动的投资者,就像与少女见面时,如果你直勾勾看着姑娘凸起的身体,眼光里透着肉欲(钱欲),这必然会把少女给吓跑。巴菲特专注于价值发现,享受投资的乐趣,最终才获得了钱的“芳心”。 达到财务自由的路径 除了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达至财务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保证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财产性收入可以来自房租、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财产性收入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净现金流入。有的人可能拥有不少物业,但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覆盖银行的按揭供款,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在财务负债表上是债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很多民营企业家将“企业和家”、“资产和负债”混为一谈,把公司的财务和家庭的财务理到一块,如果公司财务一旦出问题,个人和家庭也都被一锅端了。 如果要给财务自由一个定量的概念,即净资产。一个高净资产投资者,它的标准应该是总资产-总负债≥100万美元。考虑到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中国,一线城市里净资产达到300万元、二三线城市达到200万元、小城镇达到100万元,就可以列入“高净资产投资者”的行列。如果你的目标定在20年后,考虑到通胀的因素,这一定量标准应该是:一线城市446万元;二三线城市297万元;小城镇149万元。 财务自由的最高造化 一个人要有多少资产,才能达到心灵自由?这实在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一个真正的财务自由人,应该既有钱又有闲,并保持了一颗平常自由心的人。 财务自由的最高造化,是你不必为衣食的节俭而感到羞愧,不必用大腹便便来证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财富,因为你的人格已足以赢得尊重;你的财富只为让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过上舒适和有尊严的生活。这样,财富才能使你达至真正的心灵自由——这也许才是财务自由的真谛。金钱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没钱,一定不那么自由。所以我们要争取达到财务自由,既要心往之;还要身往之。
❸ 你觉得净资产一千万属于什么水平
我在西安,有四套房(两套90平米的是拆迁安置房,一套270平米的购于2011年,一套50平米的购于2013年),自己住270的,其余三套岀租,一个月收房租
❹ 一般资产多少才算财务自由啊
财务自由这个词,大家听多了,那么什么叫财务自由呢?
简单说,就是你持有足够多、长期现金流收益好的资产,当这些资产每年产生的现金流,足以覆盖你的家庭支出时,就算是实现财务自由了。
比方说你家持有一处厂房,每月可以收租1万,相当于每年可以收租12万,而同时你们家每年的家庭支出是10万,这时候,你已经算是实现财务自由了,可以不用工作,单靠厂房这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但是现实是,你可能会生娃、会买房、会买车以及赡养父母等,这样你的家庭开支可能会不断上升,同时还要考虑通货膨胀,这时如果你只有那一处厂房的资产,而没有其他工作收入或资产收入,很可能家庭开支就超过了租金,而不能达到财务自由了。
这就尴尬了,本来以为生活可以从此无忧无虑,没想到半路岔劈了,又再次回到财务不自由的状态了。
那么到底要攒多少资产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不会发生这种半路尴尬的场面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4%法则。
4%法则:通过投资股票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2%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因为股票资产自己会增值。
简单来说,把预计财务自由退休后每年的花费乘以25倍(除以4%=乘以25),就是我们想要财务自由需要攒的资产。
即下面的公式:
财务自由所需最少资产量 = 家庭年开销/4%
注意这里的家庭年开销是预计财务自由退休后的家庭年开销。
举例来说,你理想中财务自由了,就退休了,从此过上不必为钱忧心的快乐人生。而经过你的预估,到时你的家庭年开销会是20万,那么为了财务自由,你至少应该攒500万的股票资产(20*25=500)。
❺ 多少收入算得上是“中产家庭”那多少收入,才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各个地方的中产家庭的年入手标准其实不太一样。举个例子,在我老家,经济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一个家庭一个月收入6000已经完全能够实现中产阶级了。但是放在我所在的城市郑州,那么一个月10000块钱的收入才差不多能达到中产阶级。但是如果放在我之前待的深圳,那么6000块钱差不多就是一个人的正常收入。按找我所在的城市来算,作为一个已婚男同志,财务自由这种东西是想都不敢想的。有个私房钱就不错了,财务自由那是想上天了。
比如每个星期,出去吃点好的东西。都是需要花钱地方。出去吃顿火锅咋着不得个200-300块钱呢?再加上我媳妇偶尔淘宝上剁个手,稍微一剁就是1000块钱。差多相当于辛辛苦苦送半个月外卖,虽然很无奈,但是问题不大。所以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起码得10000块钱左右。当然不一定是固定工资,算上其他的兼职,也可以。
❻ 有多少钱才算实现了财务自由
何谓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就是一个人(家庭)不靠工薪和他人施舍能维持既往的生活方式。要获得财务自由,你必须既不必工作又能有足够多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不是来自他人(如馈赠或遗产),不是来自每月上班的薪水。财务自由的标志是被动的收入大于主动的收入。那么,到底拥有多少钱才算是真正的财务自由呢?是向王思聪那样的富二代,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还是向马云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财富呢。下面,一起深入看看吧!
1.不必为钱而工作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为了“讨生活——makeliving”,即为个人或家庭,为供房供车,为维持一个体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工作一旦停止,则“体面生活”会变得“不体面”。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为“钱”而工作,如果,你可以不必为钱而工作,而是为兴趣而工作,那你有幸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认为“为兴趣而工作(workfor fun)”是迈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很多通过创业而成功的企业家,最初就是从“做感兴趣的事”开始的。比尔.盖茨,杨致远当初的创业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最初他们也不知道会获得这么大的一笔财富,金钱和财富只是他们为兴趣工作的一个意外收获。
2.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
除了工资收入外,财产性收入是达至财务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保证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财产性收入可以来自:P2P理财、房租、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财产性收入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净现金流入。
有的人可能拥有不少物业,但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覆盖银行的按揭供款,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在财务负债表上是一个“债务(liability)",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asset)"。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每年从这个企业分不到红利,而只是不断地追加投资,那这份股权也很可能是一个“liability”。
很多民营企业家正是将“企业和家”,“资产和负债”混为一谈,把公司的财务和家庭的财务理到一块,误把“债务”当“资产”。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其实是投资理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一项资产不能给你带来“净现金流”的时候,它很可能就是一个“债务(liability)”。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理财命题。
3.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如果要给“财务自由”一个定量的概念,即净资产(netwealth)。如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资产管理人常用的概念:高净资产投资者(HighNet Wealth Investors/HNWIs),即:总资产-总负债≥100万美金。这是现在的水平,如果你的目标是定在20年后,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年均2%),这一定量标准应该是:一线城市446万;二三线297万;小城镇149万。
4.保有一个平常和自由的心
一个人要有多少资产,才能达至心灵的自由?这实在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一个真正的“财务自由人”应该是,一个既有钱,又有闲,和保持了一个平常自由心的人。钱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没钱,一定不自由。若要达至财务自由,既要身往之;还要心往之。
财务自由的最高造化:
你不必为衣食的节俭而感到羞愧,因为你不需要用奢侈物价来证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财富而得到尊重,因为你的人格已竟显光辉;你的财富只为:让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过上舒适(不是奢华)和有尊严的生活。这样,财富才能使你达至真正的心灵自由。这也许才是财务自由的真谛。
❼ 一个家庭需要积累多少资产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难实现。
普通的工薪阶层要想实现初级的财务自由说难不难,说容易也容易。我家现在能实现初步的财务自由取决于以下几点:
1、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收入。
2、延迟享受,消费水平的增长低于收入水平的增长,这样结余率可以不断提高。然后用结余率买入能带来正收益的资产:比如有房租收入的房子;P2P的收益、国债利息、股票的分红和收益、基金的收益等。
3、继续努力工作,保证结余率(这个时候是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结余率);将资产收益继续买入能带来正收益的资产。
复利的威力是巨大的,按上面三条周而复始,只要保证一定的物欲,你也可以财务自由!!
❽ 拥有多少净资产才能获得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是财务目标的较高层次,指资产的被动收入能够覆盖日常支出,这样就不必为了生活而工作,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的梦想。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做实业和做投资是实现财务自由的两大途径。做实业需要具备适用的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强大的营销策划能力……,这些显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投资分为金融投资和非金融投资。非金融投资包括字画、邮品、收藏品等,也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金融投资相对而言更大众化一些,不过金融投资品种繁多,风险收益特征迥异,一定要谨慎选择。对于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助展恒理财这样的第三方理财顾问,可以在投资上少走一些弯路,少些误区,少些不必要的风险,更有利于实现财务自由。
财富是本金、收益率和时间三者的结合,财富的数额与三个因素成正相关,投资者不断地增加投入本金,持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经历足够的时间,一定可以积累可观的财富。以投入100万元为例,如果年化收益率为12%,10年后本利和312万元,20年后本利和965万元;如果年化收益率达到20%,10年后本利和619万元,20年后本利和3833万元;这样一笔财富产生的收益足以支付生活开支,可以称为财务自由了。
这个过程中,时间是很重要的因素,作为投资者,需要多一些耐心。暴利固然好,长期合理收益率的复利积累一样可以实现财务自由,而且更可行一些。
如何选择能实现财务目标的金融产品呢?资产配置是长期要坚持的原则。不能盲目跟风,在股市最火热的时候买股票,在基金最热门的时候买基金,在房市最火爆的时候买房,跟风投资的结果很可能是损失而不是收益。以目前市场环境而言,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可以作为投资者的重点关注方向,黄金、外汇、期货等杠杆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
具体到2010年余下的日子,展恒理财认为股市仍将是震荡市,建议配置管理能力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配置一些优秀的阳光私募。2009年下半年以来震荡市里,阳光私募的平均表现优于公募。不过阳光私募个性鲜明,投资风格差异较大,收益差异也很大,在可查到资料里,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最好的赢利33%,最差的亏损17%,同期公募基金最好的赢利10%,最差的亏损15%。阳光私募的业绩差异比公募基金更大。面对六百只左右公募基金和同样数量的阳光私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展恒理财的作用就在于帮投资者筛选产品。
坚持不懈地进行投资,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借助专业理财机构的慧眼选择适合的品种和策略,假以时日,财务自由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