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三国时期经济水平如何

三国时期经济水平如何

发布时间:2022-07-12 08:13:29

① 三国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

农业方面:魏国>蜀国=吴国
魏国:因北方多战乱,原来的地主阶级受到打击较大(《司马朗传》: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所以曹魏的土地国有的较多,曹魏一直比较注重屯田,所以农业在三国农业搞的是最好的。
蜀汉:从刘备时期开始,诸葛亮就很注重农业方面,刘备时代,诸葛亮在成都时,足食足兵。刘禅开始时,“务农殖谷,闭关息民”,蜀汉的军屯也很有名,《诸葛亮传》中也称赞蜀汉“田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 不过,在刘禅后期,政务败坏,使得“百姓雕瘁”,“经其野民皆菜色”,农业是遭到破坏。
东吴:在孙权时代,比较重视农业(《吴主传》:“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农官,举例《诸葛瑾传》: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 但孙权以后,也开始败坏了,《孙休传》: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贺邵传》也记载: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罢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衣不全裋褐,食不赡朝夕,出当锋镝之难,入抱无聊之感。

工商业方面:各有各的特点。
魏蜀丝织业发达,吴麻葛也发达,魏国陆路交易发达,东吴水路交易及造船业发达,魏蜀盐铁业发达。

② 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天下虽三分,但曹操无疑地盘是最大的,而且占有整个中原和北方地区,青徐兖豫这一块也一直是当时的经济中心,经济状况肯定是最好的
吴国在长江中下游那一块,整个国家都沿江,经济状况不会差,
最差的肯定是蜀国了,诸葛亮北伐到后来,导致蜀国国力基本空虚,四川虽称天府之国,粮食产业丰富,但其他方面就差强人意了

③ 三国时期的经济

[三国时期] ①魏蜀吴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②三国统治者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如:魏国,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推广马钧发明的翻车,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蜀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都江堰设堰官,大力发展养蚕,西南得到开发.③北方农民大批迁居江南,吴国的山越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

④ 三国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农业如曹操的屯田制等等无不表明三国是农业的重要性其次是交易蜀国贫瘠诸葛亮和姜维怎么九伐中原?靠的就是纺织业蜀锦靠着垄断蜀锦使蜀国可以九伐中原其次是矿采业蜀国努力开采南蛮从中获取金银等用来战争

⑤ 三国时期的经济如何

可以说当时的经济被破坏的厉害,但并不是当时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因为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开发了南方。而3国到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开始赶上北方。为我国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而整个3国时期,魏国施行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屯田,大力发展手工业,最着名的是蜀国的蜀锦,吴国发明了“八辈之蚕”产出的缫丝质量很高。

⑥ 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经济探索之货币政策 东汉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饿殍遍野,经济也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农民不能回到土地上,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人们都只能过着采桑捉鱼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耕种官田。这使得恢复社会秩序,增强曹魏实力。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曹魏建置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邺、洛阳等贸易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和海外有贸易往来。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值得注意的是曹魏一直无法摆脱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少数几次的货币改革尝试都以失败收场,这可能与其国土内缺乏大规模的铜矿矿山作为基础有关。
蜀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214年,刘备入蜀后,巴蜀地区财政混乱,刘巴提出铸直百钱,平衡物价,解决问题。当中五袱郸摧肺诋镀搓僧掸吉铢钱与直百钱并用,为犍为郡所铸,从中知道蜀铸钱不只在一地,而蜀钱终三国一代也一直是蜀国重要的输出品,甚至连魏国都大量流入跟通行。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护理都江堰,保障农业灌溉。蜀汉的手工业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所以蜀锦能远销吴、魏二国,诸葛亮亦认为蜀锦为支持国家的重要物资。而南中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贡品,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首都成都也是当时的商业都市之一。
孙吴所处的江南,社会经济起步较晚,在三国时还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于这里战乱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迁居,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孙权登位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纺织业方面,江南以产麻布出名。三吴出产“八蚕之绵”,诸暨、永安一带所产丝的质量很高。冶铸业以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为最发达,孙权曾在开采铜矿,打造兵器。由于地处江南及海边,吴国在造船和盐业都相当发达,海上贸易亦有所兴起。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一、政治: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发展。士族地主势力发展,中央集权严重削弱;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二、经济: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三国时发明翻车;北魏首创均田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形成,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

三、文化:

1、思想: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2、艺术成就: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3、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显示了辉煌的雕刻艺术成就。
四、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五胡乱汉

(7)三国时期经济水平如何扩展阅读:

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这种局面实质上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曹操势力逐渐强大,一度统一北方,但赤壁战败,统一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孙、刘势力发展,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经济。

西晋曾一度统一,但因各种矛盾尖锐复杂,又迅速灭亡。东晋偏安江南,与内迁各族建立的政权对峙。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并想进而统一中国,但淝水战败,统一愿望再度落空。

南北朝,东晋之后,南方四朝相互更替,史称南朝。南朝时,由于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

⑧ 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概况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宦官当权,外戚乱政,所以导致东汉末年政局的混乱不堪,而到了三国时期,现说魏,政局清晰明朗,各司其职,除了极个别的反动分子。再说蜀,政局不用说有诸葛亮治理,安居乐业,只是汉中缺少安宁。后说吴,吴历经三代人的经营,人民富足,战乱很少,所以人民对吴的政治统治很信赖。

在经济发展上,东汉末年经济倒退,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如果人民的经济能上去一点就不会有黄巾起义和后来的三国之乱。还是先说魏,魏国经济相对于其他两国是比较不错的,人民富足,由其是河北一带,邺郡的粮食可供冀州一年用。再说蜀,蜀国天府之土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土地肥沃,粮食丰足。但是诸葛亮出兵打仗导致粮食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上去,所以蜀人人面如菜色,和其他两国比是比较差的但是比东汉末年是好的多。吴国,主要是在现在的江南,江南我们都知道是粮食生产的好地方,所以吴国经济不错。

⑨ 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

魏国经济
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国经济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
但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孔明及法正对治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讨伐东吴败亡,使蜀国面临崩溃边沿,故孔明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绵生产量,以助加快恢复国力之步伐。

吴国经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
原本东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
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
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其中一大部份,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并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屯田制有分兵屯及民屯。兵屯下之耕者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为屯田客。
东吴位于长江流域以下,故亦注意兴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资源和作军事防备。

⑩ 三国时期各国的经济特征

魏国--继承汉代传统,农业最为兴盛。经济实力最为雄厚(最肥沃的冀青幽并四州在握)。
蜀国--地狭人稠,但灌溉便利。亩产当时最高,但其民最苦(税赋极重),蜀锦大量出口。
吴国--地广人稀,故经常以劫掠人口为目的而战。水上贸易发达,特产是原始青瓷。

阅读全文

与三国时期经济水平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旅游经济学具有哪些特点 浏览:204
什么茶对抗亚健康 浏览:13
幸福花开含义什么 浏览:30
梦回梁祝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246
美女你好呀在哪里呀 浏览:573
赌神里的哪个美女最好 浏览:473
运动健康软件如何设置音乐 浏览:113
同事间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60
幸福恋人是什么歌 浏览:216
有哪些小故事适合讲给经常马虎的孩子听 浏览:583
男属蛇婚姻最佳配偶是什么属相 浏览:372
靠谱的婚姻律师在哪里 浏览:892
一九八七年兔婚姻如何 浏览:133
美女美女是哪里的 浏览:526
报考事业单位工作经历证明怎么开 浏览:383
胸有成竹来自于哪个故事 浏览:988
抖音的美女头像怎么弄的 浏览:687
中国原型故事有哪些好词好句 浏览:133
软件工程和经济类哪个好 浏览:467
卤水鹅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