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教育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

教育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10 18:55:06

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以下为教育学课本中的答案: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产生之初就与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紧密相关。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在制约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根本性的。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和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主要表现为:1,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结构。4,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教育在受经济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3,教育对经济运行有直接调节作用

② 教育对经济的意义

第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发展对饮食业、运输旅游业、文化用品制造和印刷业、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仅从文化用品业来看,我国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万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费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计算,新增学生能带动我国文化用品业产值增加130570万元。

第二,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缓低级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问,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发展教育还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一些优秀的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第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能够传播知识,提高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承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从生产领域看,与小学没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小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43%;

与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中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1.1倍;与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大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3倍。

第四,通过加速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技术力量成长提供广阔的基础和保证,优化人才结构,传播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教育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

③ 教育对经济增长到底有没有用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着,人力资本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不仅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的理念,更说明了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同时这也是党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改造经济产业,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健康发展;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极大地增强科技和教育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加快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我们将迎来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日益显现。高等教育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量的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与经济增长之间又存在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任何国家的经济的腾飞都有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与之匹配。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它就将迟滞甚至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这样说,一个区域的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建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利互补的良性关系无论对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还是对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其内部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诸要素都相互有着十分密切的有机联系。只有站在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才能探索出宏观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区域财政已在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本地的经济资源和实力,服务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体发展方向和学目标。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中心作用也日益提高。高等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建设造就大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大本营;高等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本的“空间站”;高等教育同时还是构建市场经济软环境的重要基地。(三)高等教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大局,依据福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同时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令人鼓舞的是,“海峡西岸”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央文件,得到中央高层的认可。最近,中共福建省委七届十次全会通过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讨论稿)》(以下简称《建议》),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十一五”期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099亿元,比2000年的3920.07亿元翻一番;到2008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4456元,比2000年的11601元翻一番;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0489亿元,突破1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000元,财政总收入2010年将超过1200亿元,比2000年的369.67亿元增加830.33亿元,比2005年的700亿元(预计)增长500亿元。《建议》强调,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黄小晶省长最近讲话指出,“十一五”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到了一个高度来重视。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部署,石化产业、汽车产业、船舶工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电力产业等确定为战略产业;光电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等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战略部署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而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我省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高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企业中技术工人占职工的比例都低于全国水平。从国际竞争态势来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区域的人才竞争,给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历史性的课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高等教育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扮演历史性的重要角色,必然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全方位、高层次、数量充足的人才支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④ 浅谈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教育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现代教育是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4)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我们读书出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拿着可观的收入,然后活着我们想活着的样子 ,这样教育就不是失败的,然后我们当中有些能力强的人,会从事科技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些人的创造力就会推动科技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和变革,而我们会因为我们受教育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导致我们的社会生产率不同,所以拿的工资也会有多有少,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和收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本理论。也就是说,收入高的人,大部分的受教育水平也不会太低。
所以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⑤ 教育对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第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发展对饮食业、运输旅游业、文化用品制造和印刷业、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仅从文化用品业来看,我国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万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费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计算,新增学生能带动我国文化用品业产值增加130570万元。

第二,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缓低级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问,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发展教育还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一些优秀的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第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能够传播知识,提高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承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从生产领域看,与小学没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小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43%;

与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中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1.1倍;与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相比,大学毕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3倍。

第四,通过加速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技术力量成长提供广阔的基础和保证,优化人才结构,传播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教育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

⑥ 简述教育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从产生之初就与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紧密相关。
首先,教育对经济具有制约的作用,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 础,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对经济的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必然拉动一系列的事业发展,教育正是受益颇深。科教兴国,已被作 为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 教育事业因此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的大力发展下, 特别是基础的教育的发展使国民的素质大幅度提高。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这直接拉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和经济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是矛盾的辨证统一。

⑦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下所述: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② 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③ 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④ 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② 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③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如下所述: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① 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阅读全文

与教育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豆吃多少才健康 浏览:698
健康证带什么办理 浏览:791
美女你为什么这么卑微 浏览:41
机场哪个岗位美女多 浏览:620
办个健康证到哪里去 浏览:382
旧版故事会哪里能买到 浏览:464
铭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948
山东省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怎么算 浏览:149
经济落后房价低怎么表述 浏览:820
健康卡怎么办理下来 浏览:634
男1987年属兔是什么命女婚姻 浏览:748
夫妻婚姻是什么 浏览:285
虎牙直播怎么会有美女直播 浏览:245
业主委员会经济问题向哪里投诉 浏览:522
幸福联盟是个什么公司 浏览:903
平安健康体检一般检查什么 浏览:222
武功世家有什么故事吗 浏览:238
为什么说内蒙古美女多 浏览:391
健康码如何弄而不要验证码的 浏览:428
男马跟女马婚姻如何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