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们村里有上千亩的毛竹山,有大量的毛竹,有人要收购吗可提供粗加工!
我觉得可以开发旅游产业,比如说休闲农庄,能够有经济效应的。其他的传统产业比如说毛竹批发,家具原材料供应等也都不错。旅游产业的化,主要看资源,可以利用山里的风景风情,专门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㈡ 种什么竹子经济效益最好
1、毛竹
毛竹是常见的一种竹子,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毛竹外形普通,但观赏性还是很高的,此外,毛竹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毛竹的竹材可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工艺品等,毛竹的竹笋还可以食用,可作为绿色蔬菜,还可以加工。
竹子种植利润
竹子的用途比较广泛,涵盖工业、建筑、工艺品、食品、医药等等,竹子本身的绿化价值和环保价值也很高,属于大众化的植物,在普通绿化上的用量较大。种植竹子一方面是售卖苗木,另外就是用作加工,这是其主要利润所在。种植竹子前3年是需要持续进行投资的,需要将幼苗竹子养成熟,竹子成材之后才可以进一步挖掘其价值。竹子制作竹炭、除味剂、乐器、工艺品等的经济附加值是比较高的,若要种植竹子可以考虑这类加工。
㈢ 竹业发展前景与产业布局
1.竹业产业优势和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业生产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现有竹林面积80万hm2,年产竹笋70万t,竹笋产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浙江竹业开发了竹炭、竹纤维等新产品。竹炭在环保、保健、医药、高新技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烧制竹炭过程中所获得竹醋液,在保健、饮料、除臭,以及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纤维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且质地柔软细腻,具有纤维长、空心、抑菌、抗皱、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纺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将成为一种新颖、绿色的环保型纺织原料。竹纤维的开发成功,不仅使毛竹的枝、条、杆都得到利用,还可获得竹木糖、竹蜜、多糖、碱木素、竹粉等产品,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但在竹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竹林经营水平不平衡,品种较为单一,产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当大部分仍是低产低效林,技术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仅能满足省内加工能力的1/2,大规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经营不科学,制约着竹园的持续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不适当的施用导致竹园富营养化、酸性化、农药残留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使竹林衰退、产量下降。
3)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销售规模都不大,造成“产、加”衔接不畅,流通不顺,营销成本增大。
4)竹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为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竹笋加工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高。竹笋品质安全的监测检验体系尚未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监测。
2.竹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竹林资源有其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优势。随着人们返璞归真理念的日益强烈和国人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制品备受青睐,竹制家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笋产品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竹子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开发,竹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浙江竹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大力发展竹林基地建设,提高竹产品数量、质量,满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开发食用新产品如竹叶黄酮、竹啤、竹汁饮料等,提高竹产品增值率;三是要发展竹材加工,扶持龙头企业,改进和提高加工、包装技术水平,增加出口创汇;四是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保鲜加工技术,扩大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并通过上海进一步开拓对外贸易渠道;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竹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竹业整体经济效益。
3.竹业产业布局建议
为了将区域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竹产业经济优势,提升竹产业市场竞争力,根据各地竹产业发展的传统和基础,结合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规划精神,全省竹产业的发展可相应建设三大产业带。
1)环杭州湾竹产业带:包括天目山区安吉、长兴、德清、临安、余杭等县(市)和四明山区的余姚、慈溪、鄞县、象山、宁海、绍兴、嵊州、诸暨等县(市)。巩固和提高竹笋竹材在全国生产、加工、贸易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强竹保健食品(鲜竹沥、竹汁饮料、竹汁酒、竹叶黄酮等)新产品的开发,稳定和拓展观赏竹市场,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环境和品牌着力开展竹林生态旅游,打造世界级的竹产业发展中心。
2)金衢丽竹产业带:包括仙霞岭山区的衢江、江山、龙游和洞宫山区的丽水、遂昌、龙泉、庆元等县(市)。进一步加大竹笋竹材生产、加工、贸易的规模,适当发展竹浆造纸,适度发展竹林生态旅游,巩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先发优势,加快产业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经济结构、适度规模和深度加工的竹产业体系。
3)温台沿海竹产业带:主要包括雁荡山区的平阳、瑞安、苍南等县(市)。充分发挥丛生竹的资源优势,发展马蹄笋、竹浆造纸等,加强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开发,逐步提高科技对绿竹产业的贡献率;争取在马蹄笋的保鲜储运、丛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㈣ 楠竹如何栽种能提高竹笋产量
楠竹又名毛竹、孟宗竹,为禾本科毛竹属多年生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地区,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材质好、用途很广。它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喜欢温湿的生长环境,不耐寒。要求年平均气温13~21℃,年降雨量在900~2000㎜的范围,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喜欢土壤肥沃,且通透性良好,pH值4.5~7的板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成的红壤、黄红壤、黄壤土。自然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土层深厚、水湿条件好、避风的山谷地带。其笋用竹笋,又有不错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如果有合适的种植条件,能给种植户带来不错的种植效益。
竹笋出土以后,当竹芽尖端捧叶充分发育展开时,是最佳采割时机,需要及时采收。割笋最好的时间段在早上进行,采笋方法:挖出笋芽四周土壤达到一定的深度,然后用刀,把漏出的笋割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采笋留竹,留竹的芽位要低,保持竹丛不冒出地面为宜。
虫害防治措施:毛竹的主要害虫有两种,分别是竹象虫、竹斑蛾、竹螟、竹蝗、笋蝇、笋夜峨等,竹螟、竹蝗、竹斑蛾适合用敌百虫灭杀。笋夜峨、笋蝇、竹象虫会钻入竹笋内,需要挖出受害的竹笋,且把里面的幼虫杀死。
病害防治措施。毛竹的病害主要是枯梢病和水枯病两种。防治枯梢病,必须对种竹进行十分严格的检疫,杜绝病源传播。一旦发现病情,需要在发病处以下2节截除,防止病情蔓延。然后用浓度1%的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3次。
㈤ 怎样才能管理好毛竹
1.修山并且深翻松土
对毛竹进行修山就是砍除竹林间的杂草并将之布置于山林间,使其在腐烂后可以成为毛竹的有机肥料。通常情况下,修山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9月之间。而对竹林进行松土的时间一般在冬季,且4—5年进行一次。对竹林进行深翻松土时,需要覆盖表土,清楚竹林中的大石头,挖掘树兜、竹兜等,方便竹编在土地里穿行。
2.科学的施肥
毛竹生长速度极快,并且单位产量高,因而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所以该地区土壤的养分流失比较快。因此,就需要对土壤施肥来给土壤补充营养。每年5—6月之间,竹林抚育后可对其进行施肥的操作。通常情况下,以腐热的有机肥为最佳的选择。
3.毛竹栽培以及采伐的管理
对毛竹进行合理的采伐需要从采伐的时间、所采伐的竹龄、采伐的方式、采伐的强度等这些方面来人手。一般而言,毛竹林最常见的是异龄林,竹林中毛竹的生长年龄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采伐时就只能依照竹龄来进行选择性的采伐。通常情况下,对于具有6、7年竹龄的毛竹进行抽伐。如果竹龄已经超过7年,就必须要将其砍伐。5年以下的竹子应该予以保留,等待其生长后在进行采伐。
与此同时,对毛竹的采伐时间最好在白露之后,此时的温度比较低,且湿度较小,空气比较干燥,因而毛竹的生理活动较弱,柔韧性较强,出现虫蛀的情况少。在进行采伐时,需要根据毛竹的竹龄以及毛竹的分布情况、生长状况、病虫害等情况来进行采伐。始终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同时,在砍伐前需要将需要砍伐的毛竹事前进行标记,再砍伐。而对于处于花年的毛竹要选择竹叶已经变黄的进行砍伐。
4.毛竹养竹留笋技术及管理
冬笋是春笋的前身,也是毛竹在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冬笋的挖掘,如果不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就会造成来春笋的产量减少。因此,在挖掘冬笋时,需要选择枝叶较为浓密深绿的竹株,并且顺着去鞭的方向寻找到泥土比较松软的地方后,再进行谨慎的挖掘。在挖取冬笋后,需要将其填平,同时可以对其施用有机肥。
每年的4、5月份时毛竹春笋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与保护。尤其是对换叶的小年的竹林,以免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进而影响其竹林的总产量。在此期间,需要对竹笋进行检查,将遭受病虫灾害的竹笋及时清除掉。除此之外,在春笋期间竹林内要严禁放牧,同时对各种虫害进行预防与治疗。
㈥ 浙江长兴县各乡镇毛竹山有多少亩
4万亩。
掘金4万亩毛竹山,白岘扫帚横扫长三角。因为长兴县白岘乡4万多亩毛竹山是全乡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不少老百姓的收入来源。
扫把加工是对毛竹的再利用,大大增加了毛竹产业的经济价值。一根毛竹砍下来以后,去掉枝条和竹梢,主干可以卖10元左右。而一根毛竹去掉的枝条原本只是当柴烧,做成扫把以后也可以产生1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白岘乡大大小小的扫把加工厂有近70家,而这些大山中生产的扫把主要销售到上海、江苏等地,几乎扫遍整个长三角。
㈦ 毛竹林怎么治理
1 毛竹主要害虫种类 尤溪县毛竹害虫种类较多,根据毛竹受害部位不同可将其归纳为竹笋害虫、竹叶害虫和竹枝、杆害虫三大类。 1.1 竹笋害虫 为害尤溪毛竹的竹笋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a(Butler)〕、笋秀禾夜蛾(a dpameoids Draugt)、大竹笋象〔Cyrtotracheluslongimanus(Fab-ricius)〕、一字竹笋象(Otidognathusdavidi Fairmaire)和小字竹笋象(a nigripictus Fairmaire)。其中竹笋禾夜蛾、大竹笋象为害最重,尤其是竹笋禾夜蛾虫口密度和竹笋受害率都很高,严重的竹林新笋受害率高达90%以上,林中几乎无好笋。受害竹笋大多死亡或长成断头折梢竹,秆部虫孔累累,节间缩短,竹内心腐,材质硬脆。 1.2 竹叶害虫 尤溪县为害毛竹的竹叶害虫最多,主要有刚竹毒蛾(Pantanaphyllostachysae Chao)、竹小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黄脊竹蝗(Ceraeriskiangsu Tsai)、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elesails Walker)、竹绒野螟(Crocidophoralisevenoralis Walker)、竹篦舟蛾EBesa-ia goddrica(Schaus)]、竹镂舟蛾〔Loudonta dispar(Kiriakoff)〕、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jin-gensis Ma et Tuan)、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和竹刺瘿螨(也称锈螨)(Aculusbabmbusae Kuang)。其中刚竹毒蛾、黄脊竹蝗和竹叶害螨为害最严重。前两者是尤溪县的历史性大害虫,大发生时常造成竹林成片死亡,是历年的重点防治对象。后者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毛竹重要害虫,在全县毛竹林发生普遍且严重,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已超过历史性大害虫刚竹毒蛾和竹蝗。竹叶害螨虽然虫体小,但由于繁殖速度快、扩散能力强,使受害叶片枯黄、卷曲、脱落,竹林外观似火烧,特别是新竹受害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并严重影响翌年出笋量。 1.3 竹枝、杆害虫 尤溪毛竹的竹枝、杆害虫主要有蠕须盾蚧〔Kuwa- naspis vermiformis(Takahashi)〕、竹杆红链蚧(Bam-busaspisrutilan Wu)、密竹链蚧〔B.miliaris(Bois-val)〕和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thopaloides Walk-er)。由于这类害虫以吸取毛竹汁液为害往往不引起竹农的注意和重视,经常忽视防治而造成损失。 2 毛竹害虫发生原因 尤溪县毛竹林害虫发生严重,而且呈历年上升趋势的根本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树种单一,抗御虫害能力差 为增加竹林效益,满足社会对竹材、竹笋的需求,多年来对毛竹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忽视自然规律,片面发展毛竹纯林,而且每次垦复抚育都将林内阔叶树及其它杂木伴生树种全部砍除,一株不留,人为破坏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恶化天敌生存环境,使竹林内有益生物减少,导致失去天敌制约的害虫增多,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加上纯竹林食料丰富也使害虫如鱼得水迅猛发展,从而暴发成灾。据调查,混交林单位面积的枯枝落叶物明显多于纯竹林,这些枯落物不仅可以肥化土壤,增加有机质,而且也有利于各种天敌昆虫、鸟类繁衍。 2.2 独自防治,联防联治意识不强 多年来毛竹林都是分户经营,防治工作一般也都是各自顾各自,联防联治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治效果。有些经济条件差和缺少劳动力的竹农无力进行防治或认为已经受害干脆不治,这样往往导致害虫从这一户竹林扩散蔓延到另一户竹林,甚至从一个村的竹林为害到另一个村的竹林。有时虽然经过协调进行了防治,但由于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时机,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重治轻防,害虫暴发时措手不及 很多竹农只重视治虫而轻视防虫,在虫口密度低时不积极采取生物制剂预防,单等到大面积发生,已经造成危害时才匆忙采取化学农药、烟雾剂等救急防治措施。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防治效果不好,而且也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缩短害虫发生周期,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许多食叶害虫具有迁飞习性,这一代在这一片竹林发生,下一代就会迁飞到另一片竹林发生。如果没有预防意识,平时不重视虫情监测,等到害虫暴发成灾时往往措手不及而束手无策。 2.4 技术落后,影响防治积极性 目前,防治技术和防治手段远没跟上毛竹林迅速发展和害虫迅速发生、蔓延的速度。由于毛竹山场地形复杂,竹高林密,水源缺乏,如果害虫发生时仍以化学药剂人工喷雾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不仅防治作业难,对生态环境负面作用大,而且防效不好,防治成本也高,这必然影响群众防治的积极性,造成防治工作的被动应付。 3 综合治理对策 在总结毛竹害虫防治的经验和教训,并认真分析毛竹林害虫的发生原因、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3.1 大力保护和营造竹木混交林 竹木混交林树种多样、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发展,对害虫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害虫一般不会暴发成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毛竹害虫防治的被动局面,应大力保护和营造竹木混交林。特别是大面积毛竹纯林,应像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一样,在不同部位营造一定数量以阔叶林为主或针阔混交的隔离带作为防虫林带,以增强毛竹林的生态功能,减轻毛竹虫害。 3.2 科学经营,兴利除弊 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十分复杂,既要看到有利的,也要看到有弊的,只有阐明这种复杂的内在关系,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才能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如:劈草垦复,一方面可以减少地面枯枝落叶层,直接破坏害虫卵块、虫茧和恶化害虫越冬环境。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竹林纯林化,使蜘蛛、瓢虫、捕食螨等生存环境恶化,种群数量剧减,破坏生态平衡。据调查发现,没有劈草垦复抚育,林下植被丰富、杂草灌木丛生的毛竹林一般容易发生黄脊竹蝗为害,但很少发生刚竹毒蛾为害。而年年垦复抚育,植被干净的竹林一般不发生竹蝗为害,但却容易发生刚竹毒蛾、竹叶害螨等害虫为害。因此,同样的一种营林措施对不同情况下的毛竹林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只有因竹林制宜,采取有利的经营措施,才能取得好效果。 3.3 生物防治为先导,生物、物理、人工防治相结合 防治毛竹害虫要优先考虑采用白僵菌、Bt等生物制剂和寄生蜂等天敌防治,并充分利用毛竹害虫成虫的趋光性、趋味性、假死性等习性,进行诱杀或人工捕捉。生物防治除了人工释放生物制剂和寄生蜂外,还应保护和利用竹林中现有的捕食性昆虫、鸟类、蜘蛛及病原微生物等。在竹林内套种各种阔叶树或有意保留和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保护和改善天敌栖息场所,以利其生存发展。 3.4 改变耕作制度,阻碍害虫发生 竹笋夜蛾和竹笋象严重发生的毛竹林可通过一年留笋一年不留笋的耕作措施的改变,使这类害虫在某一年份无笋蛀食而消亡。由于竹织叶野螟成虫一定要在新竹梢头嫩叶背面产卵,初孵幼虫卷小嫩叶为虫苞,并在内取食为害。如果有一年不留笋,这一年竹林就没有新竹,竹织叶野螟也就不能再产卵为害,从而使其消亡o/竹绒野螟和竹广肩小蜂成虫羽化后都要飞到换叶年竹林分别产卵于老竹落叶后萌发的新叶背面和萌动的小枝芽基部节间内。这样也可通过一年留笋一年不留笋的耕作制度的改变,使其中某一年份换叶的老竹数量大大减少,待这些数量不多的老竹新叶形成卷苞或新生的竹梢枝节间形成虫瘿后,全部予以伐除销售,可大大消减这类害虫种群数量,以达控制的目的。 3.5 慎选化学农药,改善施药技术 化学防治虽然对人、畜、天敌有急性毒害作用,长期大量使用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但作为毛竹害虫防治的一种救急措施,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防治手段和途径之一。因此,在化学防治非使用不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用量少、选择性强、对环境副作用小的药剂和施用技术。可用竹腔注射药液和竹蔸施药肥防治的,坚决不用化学药剂喷雾和烟雾剂熏杀防治,要不断改善施药技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3.6 加强协调,实行联防联治 尤溪县毛竹害虫县、乡、村三级虫情监测网络中,村级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村级虫情监测联系制度。平时虫情测报工作一般都由县林业局驻乡(镇)林业站的一名兼职测报员担任。但由于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山场复杂、害虫种类又多,监测调查时间各不相同,兼职测报员还有其它很多工作,每个乡(镇)只靠这一名的兼职测报员实在难以胜任测报工作,经常造成虫情轻报或漏报,影响防治工作。为此,建议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以竹农为成员的竹林保护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各竹农虫情测报和防治工作,以解决联防联治难的问题。
㈧ 怎么保护宜兴毛竹林
宜兴盛产毛竹,素有“竹海”之称。毛竹是我县的重要农副产品之一。在我省除溧阳县产少量毛竹,宜兴县可谓得天独厚了。每到秋季,一般要砍伐一百多万支毛竹,调往全省各县、市作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和军需民用。宜兴的毛竹在历史上曾经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今后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它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属天目山脉。在古代竹、木、草杂生时代,就生长着毛竹。据《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良渚文化》一文中所载:“良诸文化时期,手工业有……竹、木器等。”宜兴属于太湖地区主要的产竹基地。古代文人写下了不少有关宜兴毛竹的诗文,如宋代高僧云庵禅师就写下了“入山不见寺,深在万竹中,游人看不厌,岚翠泼空濠”的诗句。又传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其船上用的桅杆就是宜兴产的毛竹。这些说明宜兴毛竹已有悠久的历史。
解放前,我县毛竹主要分布在太华、茗岭、湖父沿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约有面积八、九万亩。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全靠人力车推和牲口驮运毛竹上市场出售,价格低廉。山农“靠山吃山”,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毛竹资源,赖以出卖劳力得到一点微薄的力资来养家活口,这就使得山区集镇张渚、湖父的经济相对说来比较繁荣,故有“金张渚、银湖父”之称。据1950年5月张渚镇工商联统计资料,全镇经营毛竹、竹器之类的行商店铺有193户,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长竹行(代客买卖毛竹,收取8%的“行佣”)55户;短竹(做短货、竹筷之类商品)93户;扁竹(经营凉席、竹匾之类产品)17户;圆竹(制作竹床、竹桌椅、锄头柄、扁担等)28户。这些毛竹及竹器是张渚山区的传统产品,远销大江南北,供应广大城乡。但那时毛竹价格低,不及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本网站加注)收购价的20%,说不上对毛竹生产的扶植、发展,只能让它“听天由命,自生自灭”。更有甚者,对毛竹乱加砍伐,以致毛竹山遭到严破坏,有的早已“全军覆灭”,仅剩零星毛竹、端口头老根作为历见证罢了。
随着解放后的土改、合作化等一系列生产资料变革,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对林业生产非常重视,加强了对毛竹生产的技术指导。毛竹生产也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了飞跃的发展。
为了绿化祖国,南竹北移,在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每年都要支援苏北、山东等地母竹10万株左右,并先后派出有经验的竹农赴新竹区进行实地栽培毛竹的技术指导。现在徐州地区已有宜兴母竹繁殖的成片毛竹林了,刚韧的翠竹屹立在黄海之滨,这是我县对南竹北移的一大贡献。
毛竹生长快,用途大,经济价值高,很有发展前途,因此被誉为“竹中之王”。毛竹混身都是宝,其皮可造纸,制纤维,竹梢可做扫把等,竹子可代钢筋,可做桅杆。竹子在生活用品上应用更为广泛,可做竹椅、竹躺竹橱等。古人苏东坡早就对竹子有高度的评价,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竹笋在食谱中可谓佳品,其特点鲜、美、爽口,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山农有句谚语:竹叶尖尖,竹根连牵,竹笋吃了,竹子买钱。毛竹在农业上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如竹柄、耥杆、撑杆、扁担等农具均须毛竹制作。
毛竹对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县有五六十万亩山地,复盖率比较高,水土流失比较少,生态比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