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庆是怎么从一座小山城进化成工商业重镇的
2018年1月下旬,重庆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9.3%。高增速下,GDP总量达到19500.27亿元,由此超过天津,排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后。
过去几年,重庆经济增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一直居于前列,并因其主要依靠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增长,经济结构偏重而被外界冠以“重庆模式”。重庆经济结构偏重,其实由来已久。始于抗战时期的重工业内迁,使重庆从一个西南商贸中心,变为当时最重要的工商城市,乃至临时首都。建国后的“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又是西南工业基地的领军城市。
据研究近代工业史的学者统计,抗战前重庆万元以上工厂为77家,仅占全国的1.96%。到了1940年,重庆工厂数已占大后方的三分之一,远高于其他后方其他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大工业中心。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大批工厂返迁,几十万人离开重庆,巅峰岁月一去不复返。但此一短暂时期,给重庆带来了深远影响。
建国后,重庆虽被撤销直辖市,但依然是副省级市。在计划经济年代,重庆在建国前已有的工业基础,助其成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工业城市。昔日工商业发达的外贸型城市,转身变为计划经济的工业堡垒。
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甚至因为重庆特殊的发展模式和特殊吸引力,而使产业结构越来越重。以至于直辖20年后的今天,重庆还要设法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偏重的产业结构。
具体而言,重庆一方面改造机械、冶金、化工等传统重工业为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和交通运输业,巩固其自古以来的传统商业优势,终于见到了一些减轻的成效。
自古以来,因商而兴的重庆,背依大西南地区,控扼长江流域上游,是一座重贸易轻制造的轻型城市。每当西南地区在国家事务中变得重要,重庆的经济结构才会逐渐变重。
在经济结构上由重变轻,并强化商贸中心地位,是重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崛起之道,也是回归城市本质,顺应区位使命的必然。
⑵ 重庆是什么在拉动经济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重庆经济发展中,目前投资的拉动有多大?
秦瑶说,2018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7%,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依然明显。
重庆持续调整投资结构,使得投资更趋优化。秦瑶认为,这一点可以从三个纬度来看:
1、从投资主体来看,民间资本表现活跃。2018年,重庆市民间投资增长了12.8%,高于全市投资水平5.8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的民间投资4.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的投资比重达到了54.9%,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和占比提升了,表明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强。
2、从投资的构成来看,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和设备购置通常更能有效地提高工业发展水平,2018年,重庆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了20.7%和14.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0%和30%,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5和5.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中交通和城建分别增长12.6%和16.7%,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了11%,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增长了13.8%,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了121.6%,卫生行业和社会公众行业分别增长了16%和71.3%,文体娱乐业投资增长了44.7%。
⑶ 重庆经济主要靠什么
重庆经济主要靠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改革导向、开放支撑和创新驱动,优化经营环境,加大“配送服务”改革力度,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大踏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目标,需要在相关领域不断努力发展。要进一步促进产业优质发展和城市配套功能的全面完善。国内外经验表明,只有行业向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才是提高总指标、人均、平均土地指标的有力保证。反过来又需要城市的综合配套。
⑷ 为什么重庆那么发达,他们是靠什么才发展起来的
因为八年抗战的时候,沿海的很多企业都搬到内地,为了躲避战乱,国民党也把当时的重庆当成了陪都,也就是临时性的首都,工业基地在重庆也建起来了,也有一些军事企业为了保密,建在了大山区,西南地区是比较好的,而且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重庆也处于长江上游,是一个重要的长江上游港口,现在也是直辖市,又是保税港区,国家也是重点扶持的,建立一个西南工业重镇!!!
⑸ 重庆作为最大的直辖市,它的发展有什么优势
关于重庆,官方给出的定义或者说定位是:中央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更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更加是西部开放开发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
城市的发展避免不了环境的破坏,比如北京就已经深受雾霾“荼毒”。然而据寒少所知,重庆提出的5个重庆,其中有个叫森林重庆,注重环保。所以发展至今,重庆的环境还算是很好的,青山绿水,污染比较小,对吸引中高端人才也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说到重庆的城市发展潜力,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随着国家的努力,泛亚洲铁路近年来取得很大的发展,将来泛亚洲铁路将会越来越重要,重庆作为连接点,又是国家定位的西南综合的交通枢纽,将来必定会成为新的前沿开放阵地,摆脱没有海的困扰,这就是很大的一个优势潜力。
重庆
最后,寒少认为,重庆的发展潜力优势还体现在它近百年积淀下来的雄厚工业基础,还有火锅文化蕴育的勤劳重庆百姓。当然,由于历史上多次移民形成的包容并蓄观念和多次直辖形成的特殊政治地位等等,也是重庆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⑹ 重庆的经济优势在那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七大优势:
1.地域独特,政策扶持。
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西南工业、商业的重镇,产业基础雄厚。国家不断对重庆的支持,为重庆市提供高起点的政策支撑。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交通四通八达
重庆具备区位优势,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
重庆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7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9条铁路将重庆联入中国铁路网;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130多条国内外航线,2010年将成为旅客吞吐2000万人次,货物吞吐30万吨的西部空港口岸;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峡工程完工,通航能力提升,重庆可利用黄金水道直接通江达海
2.基础设施功能完备。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重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
3.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
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外贸大幅增长
作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口岸,重庆辐射着西南、西北和华中10多个省区,开建寸滩港等大型基础设施。2007年,重庆进出口总额为7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28%。截至去年底,重庆外贸经营企业超过2400家,比1996年增长了约20倍。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
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34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
5.规划明确,整体上市。
目前,重庆市正在考虑从30多个国有控股集团中选择8家优质的集团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其中包括金融类资产,如西南证券和商业银行;工商产业类资产,如商社集团、重庆钢铁集团、机电控股、仪器仪表集团;基础设施类如能源集团和水务集团。
6.“四个一批”。
市委、市政府专项提出发展资本市场目标:改造一批———力争今后每年规范完成40家左右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储备一批———建立上市公司储备库,争取每年有15家左右达到上市的条件;上市一批———力争每年有10家左右企业通过IPO或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做强一批———力争在3年左右时间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5~10家资产规模超百亿元的大型蓝筹上市公司。
7.超越深圳模式。
如今,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享有特殊政策,它的意义可媲美甚至超过当年的深圳、浦东、渤海新区。
市场潜力巨大。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重庆八大优势包括:一是我国处于重化工发展重要阶段,重庆的产业优势与此正相吻合;二是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将有8条铁路和8条高速公路通过重庆辐射全国,这在中国尚属惟一,重庆还是长江上游航运枢纽;三是劳动力成本具有相对优势;四是金融匹配能力较好,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在重庆设立了分支机构,便于融资;五是拥有大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六是在中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重庆的土地和电力等资源拥有相对优势,重庆市政府对外来投资工业者承诺,不拉闸限电;七是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科研和人才优势突出;八是拥有西部开发、库区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系列优惠政策等,还有与深圳、浦东开发区类似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即工业所得税率为15%,而不是其他众多地区的33%,适宜工业的强劲发展。
⑺ 重庆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以前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发展肯定是离不开工业的增长。逐渐壮大的第三产业(餐饮娱乐服务)也功不可没。渝东南是农业重点区域。今年来大量的基础建设快速来动重庆经济的增长。
⑻ 重庆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以前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发展肯定是离不开工业的增长。逐渐壮大的第三产业(餐饮娱乐服务)也功不可没。渝东南是农业重点区域。今年来大量的基础建设快速来动重庆经济的增长。
⑼ 重庆未来发展方向规划
法律分析: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法律依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第三条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使重庆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⑽ 广州力压重庆,守住GDP第四城宝座,当地经济强劲反弹,靠的是什么
广州力压重庆,守住GDP第四城宝座,当地经济强劲反弹,靠的是什么?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客观事实也的确这般,在平均GDP、人均纯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等考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指标值上,重庆与广州仍有非常大差别。以平均GDP为例子,广州2019年平均GDP为156427元,同期重庆为75828元,约为广州的一半,仅比全国各地平均70892元略高一些。
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重庆市、广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了6%的GDP增长速度总体目标,两市的竞争力也将以不一样的工作方向再次。重庆市将继续促进成渝地域双城区经济带基本建设,加速培养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优点。广州市则将大力发展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经济的试点区。2021年GDP第四城渝穗之战,毫无疑问将再次变成一大关心网络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