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认识长江经济发展

如何认识长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10 09:54:44

‘壹’ 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长江经济带绕不开的“必答题”。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泥汊镇是个临江镇,主导产业是电线电缆。前些年发展中出现的固体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近期,泥汊镇加大力度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乱排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同时对农药、化肥实行减量计划,对养殖场进行环境达标整治。

未来,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让发展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文章来源:央广网

‘贰’ 综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假如你想要了解更多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形势,可以上经济带网去了解一下,那里有专门的板块是介绍长江经济带的

‘叁’ 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

3.1从国家战略层面制订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确立长江经济带的一级轴线地位长江轴线在全国国土开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建设好长江经济带,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亦具有示范意义。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区域发展宏观战略的成功经验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是促进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首要措施(陆大道等,1999;杨桂山等,2007)。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应切实确立长江经济带一级轴线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政策,缺乏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建设的考虑。从“T”字型战略出发,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同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应将两条轴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而长期以来,从政府层面缺乏把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安排,未出台针对性强的区域发展政策。“六五”以来,国家在区域战略方面的政策多是从东中西三大地带层面考虑,这符合20世纪末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发展战略,即以效率为先、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九五”以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但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经过择先拔优的政策实施后,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政府的区域政策除关注优势地区外,还关注问题区域或特殊区域,如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而对横贯东中西地区的长江轴线缺乏区域的统筹考虑和安排。国务院颁布的《指导意见》和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际是将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政策区域,从政府层面统筹经济带的一体化发展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3.2通过构筑高效的国土空间结构,保障长江经济带的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既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为长江经济带重塑高效国土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9省2市有85个县市区处在国家级优化开发区(表4),土地面积4.2×104km2,约占全国优化开发区面积的30%;重点开发区42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6.3×104km2,超过全国各级重点开发区总面积的1/3;农产品主产区36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6.9×104km2,其中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面积接近全国同类功能区面积的1/3;生态功能区30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8.4×104km2。未来应借助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构筑功能明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国土空间结构(樊杰,2006,2007)。长江经济带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面积约占长江经济带的15%,主要集中在下游和长江沿岸地区。其中优化开发区域在长江经济带未来国土空间构筑中主要承担高端服务业集聚、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品质提升的重点任务;重点开发区域是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是培育新型城市群的关键区域,其中中上游沿岸重点开发区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功能。农产品主产区中90%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几乎均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未来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劳动力优势,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为全国提供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资源多样化优势,建立特色农业体系,为经济带地区和城市化地区提供多样化农产品和农业、农村休闲空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占长江经济带面积的40%以上,其中2/3以上为国家级,2/3以上又分布在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区分布有中国重要的亚热带及其山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石漠化防治区。3.3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发挥流域运能主要抓住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水路运输的畅通,二是水陆联运的便捷(刘昭然,2013)。为保障航运的畅通,按照《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20年长江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2×104km,占其航道里程的13.48%。此外,规划中下游重点实施12.5m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上游重点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同时,对宜昌至安庆段、宜宾至水富段航道开展工程模型试验和论证研究。由于长江泥沙量大,中下游浅滩、岔道、江心洲分布广,一方面航道整治工程会对自然航道、泥沙运移方向、岸线节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钱宁等,1987;王传胜,1999,2010);另一方面,每年的航道工程维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因此对于航道的整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模型试验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除了航道整治外,实施船型标准化也是挖掘内河航运潜力的举措之一。罗诗刚(2006)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内河航运船舶数量比中国少得多,但每艘船舶的平均吨位比长江船舶要大得多。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750t,其中长航集团的船舶平均吨位1360t。对比发达国家,德国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95t,俄罗斯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83t,美国密西西河的平均吨位是1350t;而且这些国家的内河船舶都实行了标准化船型,内河航道基本都已渠化,效率(含通过船闸的效率)、质量、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的运输指标都优于长江内河运输船舶。因此,目前在航道整治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快适宜长江现状航道的船型标准化进程,充分挖掘现有航道的潜力。为此,应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实施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综合运输网络格局。初步统计,长江港口每年通过铁路转运的货物约5000×104t,不到长江港口货物集疏运比例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港口和铁路衔接运输的平均比例30%;长江干线港口中,可开展铁水运输的港口不到10个,与铁路直接衔接的码头泊位仅65个;同时,许多港口缺乏与快速公路干线的连接,使大量腹地物流舍弃水运,极大地影响了长江航运的潜力发挥。当前,应以重庆、武汉、南京等重要的水陆运输枢纽为重点,组织高效集疏运系统,提升水陆联运的便捷程度;加快重庆、武汉、南京港群等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推进港口与国家级新区、沿岸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通过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港口的集疏运腹地,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肆’ 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伍’ 如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生态优先中延伸区域绿色发展的生命线,从绿色发展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广泛共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融合,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整体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切实转变领导干部政绩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生态保护之责,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长江经济带一时的经济发展。
大力促进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长江沿线各地区环境容量,推动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长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大力促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有效构建源头控污、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的水污染治理体系,以实施重点治污工程为主抓手,以点带面、稳打稳扎、全面推进。在打赢水生态修复保卫战中,要妥善处理长江上游水库与中下游水系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重点湖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水系整治,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打胜水资源保护持久战中,要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统一管理和调度流域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
全面推动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黄金经济带,必须全面推动形成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支撑、以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以沿江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生态走廊,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集成化完善综合交通网络,集约化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全面建设集公铁水联运、绿化美化、低碳环保为一体的绿色交通生态走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着力优化沿江产业结构,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区域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一体化城市群生态体系,按照推动三大城市群错位发展的战略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着力展现长江中游“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示范,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体制改革,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创新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将原有的政府单一治理主体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合作治理主体,完善一体化发展决策机制和咨询机制,建立区域内项目联合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合管理机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间的联合管理机制,通过联合执法、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或派驻等形式,实现沿江行政执法的无缝对接,避免违法行为利用地域管辖权的变化而逃避法律责任。协同区域性立法权限和立法资源,充分尊重地方差异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广泛的自主权,注重区域性立法资源的统一优化整合,每项立法以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区域治理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使绿色发展更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实际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陆’ 长江经济带的介绍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柒’ 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有利影响

长江沿江地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水资源丰富;借助长江江海联运,水陆交通便利,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地带。

‘捌’ 论述题: (1)请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谈一谈你如何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所以未来的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敲敲打打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踏石有痕抓铁有印的劲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长远规划,逐步落实,将宏伟蓝图化为现实,切实起到经济增长新引擎作用。
(2)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贯通东中西的战略作用;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横向轴心作用;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作用;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宏图伟业,是一个国家工程,需要上下配合、多方协调、区域联动。

‘玖’ 长江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干支流横贯东西,流量丰富,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长江支流众多,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冬季不结冰,全年可通航,通航里程长。
2、社会经济:长江流域是我国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客货流量大。干流与多条铁路、公路相交,既沟通内地与沿海,又联系了南北。 自然因素: (1)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3)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通航里程长; (4)长江流域无结冰期,宜宾以下河段全年可通航。
人为因素: (1)长江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长江航运的市场需求量大; (2)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对长江航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航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改善了长江的航运状况; (4)有多条铁路、京杭运河与长江干流直交,长江航运运量大,运输费用低。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认识长江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牌子床垫零甲醛经济实惠 浏览:861
工作在事业单位入党的有什么区别 浏览:96
如何幽默说幸福 浏览:120
事业单位招生提前多久 浏览:45
美女胸上有纹身是怎么弄出来的 浏览:552
经济关系具体有哪些类型 浏览:442
479什么爱情意思 浏览:405
日照幸福里哪个小区好 浏览:399
新婚姻法律师有哪些 浏览:483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什么援引神话故事最多 浏览:509
胶东与苏北哪个经济发达 浏览:982
女人在婚姻中最容易犯的病是什么 浏览:987
事业单位职工辞职是怎么规定的 浏览:5
婚姻要靠自己经营什么意思 浏览:13
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分数多少进面 浏览:158
美女特警追捕罪犯3年是什么电影 浏览:424
用拟人写爱情是什么 浏览:978
健康码添加快捷指令怎么搜不到 浏览:573
健康宝绿码怎么才能变 浏览:457
精卫填海事什么故事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