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列举,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它们怎样反映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指标大致分为:
1,经济总体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需求类指标,反映投资和消费状况的指标都列入此类。
3,货币类指标,和货币政策有关的指标。
4,财政类指标,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指标。
5,部分经济领先指标以及市场运行指标。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
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依据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后,更具体的工作就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了。供参考。
② 请问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标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
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3、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4、BOP: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稳定的表现。
5、就业率
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指在业人员占在业人员与待业人员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参与社会劳动的劳动力中,实际被利用的人员比重。一定时期在业人员越多或待业人员越少,则就业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计算和研究就业率,实质上是要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
③ 宏观经济包含哪些方面指数
宏观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CPI)、失业率、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可以反映出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通货膨胀率(CPI)是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如果CPI经济指标出现较大的增幅,表示市场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市场经济具有不稳定因素。
失业率指的是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劳动力的数值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率的数据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对外经济往来、对外债权债务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货币收支。反映了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关系,也能反映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升降情况。
④ 衡量宏观经济的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国际上通用的判断宏观经济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⑤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指标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有三个主要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就是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的而着名的奥肯定律则告诉我们,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经济增长率可以对失业率进行大致的判断。
在经济的周期循环中,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动与经济景气的变化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把这种先后顺序定量地揭示出来,就能用于经济预测。所谓先行指标,就是这些指标的峰与谷总是比总体经济的峰与谷提前出现,利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经济运行趋势。GDP增速作为经济指标能够同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测GDP增速指标,能够对整个经济未来运行状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股市价格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周期的各阶段交替的结果。一般地说,当经济衰退时,股市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下跌或处于疲软状态;而当经济复苏或高涨时,股市价格水平会随之上升或呈现坚挺之势。股市行情往往又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因为股价变动是众多投资者买卖行为的结果,个别投资者的买卖尽管常带有随机性,但多数投资者还是依据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做出理性的决策。
⑥ 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2、工业生产总值: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3、就业率: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
4、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该国货币坚挺,有升值潜力;反之长期逆差则货币疲软,货币有贬值可能。
⑦ 宏观经济基本指标
属于宏观经济的指标,主要包括GDP总额、经济增速、外贸进出口数据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速、国内消费总额与增速、通货膨胀率、PPI、预算赤字、新增贷款额、外汇储备额、三大产业的数据与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标。
⑧ 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主要先行目标有哪些
宏观经济监测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结果所进行的监督、测量、分析、预测和评估。通过宏观经济监测,获取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正确估计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预测未来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可能发展趋势,迅速反映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作出科学有效地宏观调控决策。
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指标构成:
(1)反映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指标。如:GDP增长率,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增长率,农、轻、重的比例,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分配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动态等。
(2)反映社会总供给变动的指标。如: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及增长指标;外贸进口总额和主要产品进口量指标等。
(3)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动的指标。如:投资总额及其增长指标;消费总额及其增长指标;出口总额和主要产品出口量指标;银行贷款规模、货币发行量、财政支出总量、职工工资总额等。
(4)反映市场行情和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的指标。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市场汇率、利率、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等等。还有一些反映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消费品库存量指标以及财政、信贷、外汇变动及其平衡状况的指标等。
(5)反映国民经济效益变动的指标。如: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⑨ 宏观经济三大基本指标是什么
1、 本地生产总值,即本地生产总值
2、 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指数
3、 失业率
拓展资料:衡量宏观经济的三个指标
一、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
1.GDP分类
用于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GDP分为四类: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后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潜力;实际GDP是社会的实际GDP。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比较可以反映社会宏观经济状况:
潜在GDP=实际GDP。这表明社会经济潜力已得到充分发挥,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如果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实际生产的东西较少,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市场收缩,这被称为经济收缩或经济过冷。
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经济潜力很小,但实际生产的东西很多,而且会出现通货膨胀,这被称为经济过热。名义GDP和实际GDP。所谓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值;所谓实际GDP是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GDP值。基准年是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固定价格,并以此价格计算未来每年的GDP。
通过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我们可以知道价格是稳定的,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二、 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整体物价指数中最重要的一项。
→ 仅限消费品
CPI只计算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而不计算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化。在中国,CPI仅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八类商品的价格。
→ 只计算零售价格
CPI仅以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换句话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商品价格是CPI的统计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
→ 仅用于生产资料
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为批发价格指数,只计算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不是消费品的价格。例如,计算钢铁和煤炭的价格。
→ 只计算批发价
由于生产资料以批发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统计标准是批发价格而不是零售价格。
三、 失业率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各国将人口分为两类:工作年龄人口和非工作年龄人口,但分类标准不同。例如,在中国,18-60岁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其他年龄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在美国,工作年龄人口指的是16-65岁的人,其余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
所有劳动适龄人口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普通学校的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第三,自愿放弃劳动机会的人,如全职妻子。劳动力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所谓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