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惠东县哪个镇最富
大岭镇是惠东县最富的镇。下面介绍一下大岭镇:
1、简介
惠东县大岭镇位于惠州市的东南部,距广州180公里,离惠州36公里,往深圳98公里,广州至汕头公路、深圳至汕头公路在此交汇,距惠州机场12公里,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
全镇总面积160.2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36314人(2017年),还有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同胞1万多人,1988年1月被广东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工业卫星镇。
2、概况
该镇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被惠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文明小城镇”、“文明镇”;建立起各级精神文明典型示范点11个,鹤楼村、春光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和县级“文明村”。
大岭镇是惠东县城的附城镇,属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省政府批准 大岭镇为重点工业卫星镇。2006年实施行政区域调整后,辖区总面积160.23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2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136314人(2017年)。
大岭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枝江环绕镇域,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甬莞高速穿镇而过,大岭镇旅游资源丰富,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城镇东北面13公里处;永记生态园占地1000余亩,是惠州市唯一一所集教学、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庄。
是惠东县水果主产区之一。茗教荔枝、大洲芒果、谭公梅菜、下联烟叶、碧山绿茶为该镇主要特产。
改革开放以来,大岭镇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电子、塑料、纺织、制衣、制鞋、饮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林牧副渔各类得到了全面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岭镇
Ⅱ 哈尔滨十二县哪个县发达
肇东1999年从哈尔滨市划归绥化了。(包括哪个县的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 )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其中五常、双城、尚志为3个县级市,
哈尔滨市 辖8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总人口约9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475万人。
哈尔滨市十县(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一、我资市自然源状况和农业生产格局
1、自然资源禀赋状况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尽管科技进步以及新型种植、养殖和加工模式的不断涌现使得这种依赖度有所降低,但就实际国情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而言,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在形成优势农业方面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民收入近80%来自农业。 2006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178万公顷,人均耕地5.8亩,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耕地虽然较多,但是我们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近50%,未被利用土地不足5%。农村土地有限。
所辖区县(市)、农业人口多,剩余劳动力多。我市辖8区10县(市),189个乡镇,2017个行政村,460万农业人口。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91.6 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51.3 万人,占51.9%;女劳动力140.2 万人,占48.1%,农民人均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68元,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水质较好,但水资源缺乏。我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市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在末位,仅为107万吨/日,农业生产有旱有涝,十年九春旱,春旱极为频繁。全市水资源总量12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99亿立方米,绝大部分河流、水库、地下水污染小或无污染,适合农田灌溉。全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2条,最大的松花江径流量211.6亿立方米,但因为缺少大型控制性工程,大多为过境水。全市耕地水资源量为平均每公顷95.3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占有量。我市仅水田就缺水1.5亿立方米以上,这制约了我市农业生产,尤其是不利于我市水稻生产的发展。
土质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我市土壤类型主要有暗棕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8种土壤类型,土质肥沃,99%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多年来的水土流失、土地用养失调等原因,各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有下降。目前农田土壤受重金属、镉污染面积达0.12万公顷。不过,近年经环保治理,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逐年降低,远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限定值,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符合绿色农作物生长要求。
森林覆盖率高,草原面积少。我市森林覆盖率达44.2%,全市草地面积25.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仅有16.9万公顷,人均占有草地面积0.02公顷,仅为全国人均草地面积的1/17。而且草地品质偏低,载畜能力每亩只有12只羊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气候条件适宜。全市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左右,年有效积温2300℃-2700℃。气候四季分明,农产品具有北方特色和优势。
2、生产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世界奶牛基地带,现有耕地178万公顷,草原面积25.5万公顷,荒地10万公顷,年秸杆产量在120亿公斤左右。适宜的气候、辽阔的土地,充足的饲料、廉价的劳动力,都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04、05、06年全省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监测评价结果排序中,我市有五个县市排在前十名。其中,阿城仅次于绥芬河排在第二位,呼兰、双城、尚志、宾县分别列第四、第五、第七和第十位,五常列第十一位,其余县都列前五十位。我市粮食总产量和三大主导产品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的五常、双城和巴彦均为全国产粮大县。
我市畜牧业生产在全省处于龙头地位。2006年我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72.2万吨、30.5万吨和106.6万吨,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双城的奶牛业生产名扬全国,呼兰的家禽省内第一,巴彦、宾县以生猪、黄牛生产而闻名。
从农业总体发展看,我市农业区域特色明显,农业资源、经济总量和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竞争力在省内处于龙头地位。尤其是近年来,哈尔滨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崭新的成绩,走科学发展之路正深入人心。但在农业经济较快发展的进程中,地区差距和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已成为阻碍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
二、10县(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
1、农业经济总量
第一产业增加值。10县(市)中,双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5亿元居首位,增速7.4%,列第六位。方正县为6.3亿元居末位,增速10.7%,列第三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的是巴彦县高达62.8%,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为17.4%。
粮食产量。10县(市)中,粮食产量列前三位的是五常市、双城市和巴彦县,分别为37.4亿公斤、34.6亿公斤和27.5亿公斤,其亩产分别为1039.1斤、1150.7斤和823.3斤,分列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粮食产量最少的是方正县为6.4亿公斤,其亩产779.5斤,列第四位。
牧业产值。10县(市)中,牧业产值最大的是双城市为38.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5%。1990年瑞士雀巢落户双城,带动双城市奶牛业快速发展。2006年,双城市奶牛存栏23万头,占全市的62.9%。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宾县为59.2%,近几年,宾县以黄牛为代表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2006年,宾县黄牛及肉牛存栏29.4万头,占全市的23.3%。牧业产值最小的是延寿县为1.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9%。牧业产值比重最小的是木兰县仅为14.6%。
2、生产条件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10县(市)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最大的是五常市为 40.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1.1万人,占52.1%;女劳动力19.4 万人,占47.9%;20岁以下60岁以上的占14.9%;文盲的2.2%。资源总量最小的是方正县为7.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4.0万人,占53.6%;女劳动力3.5 万人,占46.4%;20岁以下60岁以上的占15.8%;文盲的占3.0%。
农业生产经营户。10县(市)中,农业生产经营户最多的是五常市为13.5万户。其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占98.5%,以牧业收入为主的仅占1.3%。农业生产经营户最少的是方正县为2.4万户。其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占97.9%,以牧业收入为主的仅占1.3%。双城市生产经营户13.2万人,以牧业收入为主的占23.3%,居首位。
农业机械装备。全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有了显着提高。10县(市)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最多的是依兰县为6785台,其拥有小型拖拉机2.8万台,列第三位。拥有联合收割机488台,列第二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最少的是尚志市为1270台,其拥有小型拖拉机2.2万台,列第五位。拥有联合收割机146台,列第三位。
农业技术措施。机耕面积占比重最大的是巴彦县为96.3%,其机播面积87.6%,也列首位,机收面积10%,列第五位。机耕面积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为33.5%,其机播面积7.8%,也列末位,机收面积1.9%,列第七位。
农业技术人员。10县(市)中,农业技术人员最多的是尚志市为541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11.8%,列第二位。农业技术人员最少的是双城市为54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7.2%,列第五位。
3、生活条件
人均拥有住宅面积。农民住宅类型主要是平房,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10县(市)中,人均拥有住宅面积最多的是尚志市和方正县均为21.87平方米,其砖混和砖(石)木结构的住宅分别占83.8%和62.3%,分列第二位和第六位。砖混和砖(石)木结构比重最大的是双城市为85.7%。竹草土坯结构比重最大的依兰为46.6%。
饮用水供给。我市75.9 %的乡镇实施集中供水,1.2 %的农户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10县(市)中,平均使用入户管道水最多的是通河县为55%,其净化水处理平均水平也最高为44.1%,饮用水困难的比例也比较低为1%。平均使用入户管道水最少的是五常市仅占11.6%,其净化水处理平均水平也仅为8.3%,饮用水困难的比例比较低为1%。
炊事能源结构。农村住户炊事使用的能源近90%为柴草。10县(市)中,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多的是依兰县为5.4%,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少的是方正县为0.9%。用气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3.3%。
卫生设施。我市农村居民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占76.2%。10县(市)中,农村常住户使用旱厕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68.3%,其有垃圾处理站的镇占33.3%,与方正并列第二位。木兰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的镇比例最大为66.7%。
交通设施。全市有96.1%的村和87.0%的自然屯通公路,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路面均以沙石路面为主。10县(市)中,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比例最大的是方正县高达75%,其所有的乡镇在1小时内就能到达县政府。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比例最小的是双城市为29.1%。离县(市)政府较远乡镇比例最大的是尚志市为35.3%。
取暖设施。全市县域70%以上的农户仍以火炕取暖。10县(市)中,用暖气取暖比例最大的是双城市为54.5%,其用空调的也最多为0.11%。延寿县用火炕取暖的高达92.4%,有暖气的仅占7.4%。
4、生活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4286元,10县(市)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通河县为4731元,最低的是木兰县为3628元。10县(市)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均衡,但高低也差千余元。
文化教育。全市有11.1%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10县(市)中,依兰县有职业技术学校的乡镇所占比重最大为22.2%,其平均每个乡镇拥有中学2个,列第五位,小学10.6个,列第六位。延寿县没有职业技术学校,其平均每个乡镇拥有中学1.3个,列末位,小学10.3个,列第七位。
娱乐休闲活动。全市65.6%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9.4%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75.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0县(市)中,尚志市、依兰县10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最少的是通河县只达到25%。平均有体育场馆最多的是依兰和延寿县为22.2%,平均最少的五常市只达到4.2%。平均拥有公园最多的是巴彦县为22.2%,最少的是双城市仅达到4.2%。
医疗、养老条件。10县(市)中,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医院、卫生院个数最多的是依兰县为2.1个,平均每个乡镇医院、卫生院最少的是延寿县为1.1个。敬老院基本上是平均每个乡镇一个,只有通河县两个乡镇有一个敬老院。
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我市彩色电视基本普及,拥有率在98%以上,摩托车、手机等已成为农户生活消费的主流。10县(市)中,摩托车拥有比例最大的是延寿县为39.5%,其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拥有率分别为59.6%、74.4%和34.8%,分列第七位、第二位和第六位。汽车拥有率最高的是双城市为2.9%。
通过对全市10县(市)县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收入结构呈多元化、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个别地区仍是牛耕田、手插秧,机械装备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业经营以种地为主,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家庭生活缺乏有力保障。各地应基于基础,突出优势,竞相发展。诸如:双城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份,应依托资源优势,走“植根于种植业,拓展于畜牧业,深化于加工业”发展之路,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通过以基础农业起步、农牧产业链条式延伸、工业规模化扩张的发展路径,实现工农的良性互动发展。五常应发挥耕地面积大、粮食生产基础好的优势,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建设水稻、药材、瓜菜、畜牧和绿色食品等生产基地。方正县应着力发展水稻、食用菌、北药、山特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
Ⅲ 宾县胜利镇历史
胜利镇位于宾县东部,松花江南岸,地处张广才岭和松花江平原交汇处,隶属宾县。胜利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初始地名为万端口广集,后称高丽帽子,1984年建镇改为胜利镇至今。全镇有汉、满、回、朝鲜4个民族,现有人口3.2万。胜利镇人民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侵略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时期,赵尚志同志就曾经在这里的白山黑水间战斗、生活过。
胜利镇幅员面积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48公顷,全镇辖9个行政村、99个自然屯、2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7个居民委,自然概貌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张广才岭支麓余脉延伸全镇,地势为南高北低,南部山地呈条状沿东南县境延伸,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沿江为河谷平原区。胜利镇土质肥沃、气候正常,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量464.7毫米,无霜期130—140天。
胜利镇资源状况
优越的地理位置。胜利镇位于哈市东部100公里处,东接方正县,南接延寿县,北靠松花江与木兰县隔江相望,同三高速公路收费站距镇内1.5公里,哈佳公路串街而过,自古以来,便是北方交通要道。
丰富的自然资源。
1.林木资源.镇内森林主要分部在东南部地区,主要品种有松树、橡树、桦树、椴树、杨树、柞树、柳树、胡桃秋、色树等10余种,全镇有人工林和天然林2.5万公顷。
2.矿产资源。胜利镇已探明境内现有石灰石2000万立方米,以及储量丰富的矿石、建筑岩石,永发村铅锌矿点,由铜、铅、锌、银四元素迭加而成。马鞍山大理岩矿床,位于镇南9公里,估算储量为1100万吨。四合村还有磁铁矿点、水晶矿点,都具开采规模。
3.物产资源。胜利镇素有“油豆角之乡”的美誉,胜利镇油豆角是我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品味独特,倍受食用者青睐,畅销省内外。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等名特农产品。山产品资源丰富,草场、药材、山野菜等野生植物遍布全镇。
4.旅游资源。胜利镇东4.5公里处的高丽帽子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高丽帽子山海拔435米,远远望去,棕色的石砬子显露于万绿丛中,半山腰有一神仙洞,别具风韵,又有美丽传说,使其闻名遐迩。风清日丽之时,登临峰顶,北望松花江,南瞰群山,临风把酒,相会旧友新知,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田园之美。当前,黑龙江省良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此山投资开发,高丽帽子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胜利镇经济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胜利镇历届党委、政府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立足经济发展,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确立的“攻水泥、增牛羊、拓烤烟、打绿牌、兴科教、树形象、优环境、建重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经济有了飞跃发展。
日新月异的小城镇建设。几年来,胜利镇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以道路、给排水、通讯电力、商服综合开发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城镇基础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1999年建商服住宅楼35000平方米,修主街白色路面1.3公里,铺人行步道14000平方米,投资37万元完善排水设施,安装路灯32盏,2000年投资80万元,对全镇城网进行改造,供电能力明显提高。2001年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打通十字街,新建商服住宅12000平方米,又建1200平方米封闭农贸大市场,十字街又铺黑色路面400延长米。邮电事业不断走向现代化,现已开通3000多门程控电话,进入国际直拨网,开办了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小灵通业务,开办了全球通、神州行、本地通等业务,网络覆盖率达98%以上。程控电话安装率达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各种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国际化,社会保障事业设施完备、功能健全、水电充足,境内由松花江水系和内河水系构成,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现有60千伏变电所一座,电容量充足。绿树、红花、坦路的优雅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一座楼、水、电、路、通讯服务设施完备的秀美新型集镇,正在高丽帽子脚下崛起
。
崛起的乡镇企业。镇内现有哈尔滨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刘志彬黄牛改良配种站.黑龙江胜利粮业有限公司、牡丹江石棉瓦厂、胜利水泥厂、先锋水泥厂、胜利白灰厂、胜利水暖器材厂等7家乡镇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哈尔滨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功引进浙江六洞山水泥集团投资3500万元的水泥生产项目,现已投入生产两年,2003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使镇财政收入增长40%,2004年末20万吨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产值4200万元,镇财政收入增长80%。该公司生产的“牛霸” 牌水泥供不应求,畅销省内外,给胜利镇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了镇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趋于合理的产业结构。胜利镇是哈尔滨市猪、牛、肉、蛋十强乡镇之一,内设;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刘志彬黄牛改良配种站,“哈东黄牛第一集”更是闻名周边市县。近年来不断扩大肉牛饲养量,现存栏3.2万头,实现人均一头牛,建立专业村4个,肉牛育肥小区8个,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45户,已初步形成区域和规模发展优势,以肉牛生产为龙头、猪禽饲养为两翼的畜牧业,构成镇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具有优势的烤烟生产,更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烟户得到实惠、尝到甜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趋于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致富奔小康步伐。
蒸蒸日上的文教、卫生事业。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累计投入286万元,实现全镇中小学校校舍砖瓦化、电化教学微机化、教学环境优美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教育工作成果显着,镇里两所中学始终保持市级“双全”学校和“大用式”学校的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仅2002年升入高中的学生达51人,其中升入重点高中的达30人,位居全县17个乡镇之首,四方学子纷纷前来就读,每年为上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胜利镇中心卫生院经过改造,引进了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给人民群众的就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胜利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胜利镇党委、政府时刻以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办厂,再展高丽帽子风姿,共铸胜利镇辉煌。
> >>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认真回答网友的提问!积极解决网友的回答!共同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为网友贡献出最大力量!
Ⅳ 梧州藤县哪个镇最富裕
梧州藤县太平镇最富裕。
太平镇,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北部,东邻古龙镇,南与濛江镇、和平镇接壤,西邻平南县赤马镇,北靠东荣镇、平福乡。该镇也是一个人口大镇,总人口近15万,是藤县乃至整个梧州市有名的经济强镇,去年该镇的工业总产值近200亿,不仅在梧州市排得上名次,在整个广西也算是实力较强的大镇,丝毫不输城市。
太平镇
太平镇坐落于藤县北部,是广西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太平东邻古龙镇,西靠平南县赤马镇,南接濛江镇与和平镇,北壤东荣镇。城镇距离藤县县城46公里,距离梧州市区82公里。全镇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是广西人口比较多的大镇,也是藤县县城驻地镇外最大的乡镇。
太平镇的地形主要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蒙江贯穿了全镇,为太平的发展提供了水源。尤其是农业发面,特别需要水源的灌溉。太平属于梧州的农业大镇,这里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为主,以蔬菜、西瓜、甘蔗、玉米、豆类等为辅。
众多的农作物筑起了太平的农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太平无籽西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声名远扬,畅销全国各地。如今,太平已是藤县最大的无籽西瓜种植基地,是广西的无籽西瓜之乡。
太平古称泰州,历史上曾经是广西最繁华的乡镇之一,过去以骑楼建筑闻名天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镇区西边(蒙江岸边)有一条古老的街巷叫上元街,虽然这条街今天看起来不起眼,但在过去这里是经商买卖的商行,当时金钱铺、粮油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南来北往的客商经过太平,都要在这条街落脚歇一歇。
如今,上元街经过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早已不复当年,留下的只是一些旧时商行建筑的骑楼。尽管如此,今日的太平在全国几十个相同地名中,仍然是响当当的,藤县太平就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未来,太平的发展将会更胜过去,越来越好。
今日的太平镇,作为广西十大强镇以及全国重点镇,其综合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要知道,太平镇是广西小康示范镇,也是藤县县域副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了梧州市域西北部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太平的招商引资能力是比较强的,境内的南蛇塘工业园区这些年来发展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林产产业和建材方面增长较快,为太平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未来随着南蛇塘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以及主动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太平的工业定能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工业强镇。
太平镇的人文历史悠久,是一座繁华的文化大镇。自古以来,太平境内就是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而又有特色的一座城镇。这里的生态自然、地形地貌、历史景观,可以说是独特又吸引人。这些年来,太平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大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
着名景点就有大楼江沙滩休闲度假区、东养古民居旅游景区、大胜村大榕树景区以及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众多的景点大大促进了太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平的知名度,为太平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以来,太平镇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上的建设。要知道,太平是广西进行城镇化比较早的乡镇,其经济实力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广西各镇前列。这里的交通在广西各镇来说是比较好的,水路和公路相当发达。因为水路沿着蒙江而下就是西江黄金水道,顺着西江往东可到粤港澳而通海外。
公路上,国道241、国道321、省道323、柳梧高速以及多条县道穿镇而过,是藤县北部最大的乡镇中转站。可以说便捷的交通从根本上改变了太平的面貌,极大地促进了太平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太平镇各项城镇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城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太平全面抢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安福新区的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今,城镇建设是日新月异,城区功能日臻完善,城镇品位显着提升。多年来的投入,太平已经跳出了原先的老框架,城区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万多,城镇规模、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纵观今日的太平,城区建设突飞猛进,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一条条街巷的建成以及碧桂园、欧洲花园等高档楼盘的拔地而起,无不体现了太平的大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太平各方面的完善,泰州大地将会迅速崛起。
Ⅳ 宾县所管辖的乡镇哪个好一点
宾西镇
Ⅵ 安化县哪些镇的经济比较好
梅城地理位置、文化、交通、经济都居安化之首,要不是迁县城的原因,当今的梅城与周边县级城市相比也能独占鳌头。
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县。
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盛产松、杉、竹、茶叶、药材等,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厚朴之乡”、“中国竹子之乡”、“湖南省林业十强县”、“中国黑茶之乡”等称誉。“安化千两茶”享有“世界茶王”的美誉,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52种。水能蓄积量达150万千瓦,除横跨资江干流的柘溪、东坪、株溪口三个水力发电厂外,还建有中小电站142处。
安化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境内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第一冰碛岩的省级雪峰湖地质公园和保护完好的文武庙建筑群、陶澍陵园等文化遗存,茶马古道、蚩尤故里、九龙池风光带等潇湘新景正脱颖而出,享有“中国最美小城”盛誉。
综合概述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2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比为22.8:36.8:40.4,一产业比重下降0.2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0.6%、30.3%和59.1%,分别拉动GDP增长0.8、2.3、4.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21499元。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75亿元,增长1.4%。分税种看,增值税5.11亿元,营业税0.71亿元,企业所得税1.63亿元,个人所得税0.91亿元。全县财政总支出51.8亿元,增长15.6%。
Ⅶ 威宁县哪几个乡镇经济和发展比较好一点
威宁县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
其中,草海镇为威宁县县政府驻地,经济发展条件最好。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今辖19个镇: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哲觉镇、观风海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龙街镇、雪山镇、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东风镇、二塘镇、猴场镇。
15个乡:金斗乡、新发布依族乡、岔河乡、麻乍乡、海拉乡、哈喇河乡、秀水乡、斗古乡、玉龙乡、黑土河乡、石门乡、云贵乡、兔街乡、双龙乡、板底乡、大街乡。
(7)兴宾县哪个镇经济最好扩展阅读: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辖县,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试点。 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三面与云南省毗连。
面积6295平方千米,县府驻草海镇。下辖4个街道、19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2016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28.37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0.69万人。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812小时,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毫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18度。
Ⅷ 阳山县哪个镇经济最好
阳城镇经济最好。阳山县辖12个镇、1个民族乡:阳城镇、岭背镇、青莲镇、七拱镇、太平镇、黎端口镇、小江镇、黄坌镇、江英镇、杜步镇、杨梅镇、大崀镇、秤架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阳城镇。
Ⅸ 来宾市兴宾区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7年,来宾市兴宾区辖4个街道、12个镇、8个乡、238个村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1628个自然村,2191个村民小组。
其中12个镇分别是:凤凰镇、迁江镇、小平阳镇、平阳镇、良江镇、石陵镇、蒙村镇、桥巩镇、大湾镇、三五镇、城厢镇、寺山镇;
8个乡分别是:南泗乡、石牙乡、高安乡、正龙乡、陶邓乡、五山乡、良塘乡、七洞乡。
(9)兴宾县哪个镇经济最好扩展阅读
兴宾区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属柳州专区。1952年属宜山专区。1953年撤迁江县入来宾县。
1955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属柳州专区。
1970年,属柳州地区。1981年将北泗公社划出设立县级合山市。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
(1)撤销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兴宾区建设大道。
(2)来宾市设立兴宾区,以原来宾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宾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来宾镇前卫路。
2013年6月29日,蒙村乡正式撤乡建镇。调整后,全区辖3个街道、7个镇、13个乡。
Ⅹ 兴宁市哪个镇经济较好
新陂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