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汉武帝统治时是什么经济

汉武帝统治时是什么经济

发布时间:2022-07-09 23:50:48

1. 汉武帝在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经济上还是继续重农抑商维护小农经济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重农政策也巩固了封建统治。
(一)积极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的军事政治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商业和市场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豪强巨贾,规范了社会秩序。
(二)消极作用 在取得了巨大的辉煌的同时,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暗含了危机,高度国家垄断的经济和重税导致了市场和社会的凋敝,对西汉的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汉武帝初期的经济形势

汉武帝刘彻(前156—公元前87年),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生产发展,西汉封建政府积聚了大量财富。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实施了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打败匈奴,通西域,通西南夷,平南越、东越,增置郡县,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推恩削藩(把诸侯王的子弟也封给土地,实质是把大的诸侯王国分小了),酹金夺侯(借口诸侯贡献的黄金质量低劣、分量不足,剥夺了许多诸侯的爵位土地),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打击了大工商业主操纵经济的活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树立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种统治思想,对当时巩固政治上统治有积极影响,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毒害了劳动人民)。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里,出现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不得不下诏“悔过”,宣布从此不再出兵。并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表示要“与民休息”。

由此可见,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不仅仅在于他实现了政治、思想、文化的大一统,还在于他有勇气承认错误,并想办法纠正错误。

(你要的1000字太多,我找不到那么多,这些做参考吧~)

3. 汉武帝时期在经济上有什么政策

1、改革币制

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富商大贾富可敌国,恰与窘困的中央财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财政收入外,“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此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

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

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2、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到现代,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这项制度实施,使国家独占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

(3)汉武帝统治时是什么经济扩展阅读:

汉武帝的轶事典故-名字来源:

汉武帝幼年曾以彘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三岁时,景帝抱于膝上,试问刘彘:“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

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

《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其实,汉代彘彻同音,说汉武帝本名刘彘是同音致讹。

4. 汉武帝在位时在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实行了哪些措施实行这些的目的形成了什么局面

军事上反击匈奴。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降低人民的赋税,重视农业生产。目的是巩固统治。行成了汉朝最鼎盛的局面

5.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怎样的

本文来自:网络知道日报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期,为后来汉武帝保证近十四年北伐匈奴的基本胜利,实现了“外事四夷”的目标。

实际上,汉武帝时期,除了继续实施文景两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还顺应历史潮流,运用了一系列经济控制政策对国家进行调控。

那么,这些经济政策是怎样的呢?

改革币制

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稳定经济,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了五株钱。

要知道,西汉初期的私人的可以铸钱的,直到景帝时开始禁止,但是武帝登基后,还有很多地方私铸铜钱。

于是,武帝除了加强中央垄断铸币权,规定盗铸者一律处死外,在前113年又彻底废止各级地方政府的铸币权,统一由中央的“上林三官”铸造。

前119年的币制大改革,更是增加了以银、锡为材料的“白金”币和以鹿皮为材料的皮币,并强制性地将其与铜钱的兑换率规定得畸高。虽然武帝对外宣称:为了打击大量贮藏铜钱的富商大贾和诸侯王的势力,但是最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盐铁官营

说白了,就是政府及国企控制盐铁生产销售,使国家垄断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

前119年,武帝“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就是将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业改为国家独占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盐铁事宜,还规定对私铸铁器和煮盐者处以刑罚,没收全部生产工具。

一时间,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但是,武帝的这种做法却留下了一大“祸患”--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盐铁事宜。

这样一来,盐铁专营其实就是官商勾结对盐铁高额垄断,双方共享利润,却苦了老百姓。

前98年,武帝又“初榷酒酤”,即将酒作为专卖的对象,这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设置平准官、均输官

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前110年,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即平衡物价。

政府需要的物资原本都是临时抢购的,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赋税、贡品,除了来往麻烦外有时价值还赶不上运费;大富商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于是,武帝命大农令(相当于如今财政部长)统一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赋税物资,并向首都或各地输送。,此外,首都设平准官,总管全国运来的财物,除去供皇室贵戚所用外,作为政府资本经营商业。

其他的政策还有重农抑商、整顿财政等。

总之,汉武帝运用经济控制政策,使政府获益匪浅,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太初四年(前101年),西汉政府征伐大宛,结果“宛举国以降,效其器物??乌孙之属骇胆,请为臣妾。匈奴失魄,奔走循逃??”在此基础上,武帝下令把亭障从玉门关向西延伸,加强在西域的军事渗透。在渠犁、轮台屯田,就地解决粮食问题。汉武帝的开边政策仍在继续,直到征和三年(前90年),大规模的战争才逐渐停止。从元光二年(前134年)至征和三年(前90年),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为“外征四夷”。

6. 汉武帝当年经济状况如何.这源于哪一治世时期的发展

答案是“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状况要分两个阶段分析:前期和后期
前期:由于“文景之治”的恩惠,汉武帝前期经济状况十分雄厚,史书记载当时粮食连年丰收,无论公私仓库都丰盈之极。最后都发红变质了都吃不了。推行马政的结果是城郭街巷内随处可见马匹,军马供应也十分充分。正是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汉帝国发起了对匈奴的打击。
后期:由于与匈奴的连年战争消耗巨大,以及刘彻年老昏聩和统治阶层腐败。到了汉武帝后期。西汉王朝已经度过了自己的最辉煌时期,经济生活也逐渐开始减弱。当时的盛景已经不复重现,民众的苛捐杂税日渐增多,社会矛盾逐渐累积。

7. 论述《汉武大帝》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汉武帝: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诸王将自已的封地分给子弟,并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
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并大胜而归。
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摆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举办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评价汉武帝! 100 标签:评价,评价 汉武帝,汉武帝 谁能写大约100~200字的评价汉武帝!
要想得分
就拿出点作文的实力出来。
别垃圾的乱发! 匿名 回答:3 人气:7 解决时间:2007-12-15 11:29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8. 汉武帝的政治和经济是什么

政治:1 改革官制:设内外朝, 加强皇权;2 实行刺史制度,选拔人才;
3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4 设州刺史,加强对地方控制;
5 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地主豪强势力
经济:1 铸五铢钱,作为全国通行法定货币;2 盐铁官营;
3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
思想: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创建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3根本思想:尊儒尚法
军事:1 出兵匈奴,迫使匈奴迁徙漠北;2 进军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9.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他汉武帝的是统一的,那个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收回了,就是那个诸侯的造币权,鼻塞鼻血收归国有。

10. 西汉时期的三大经济政策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汉朝第六代皇帝。16岁时即位,其即位时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位时,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增加国家收入,巩固统治曾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政策。
一、盐铁官营
从战国到汉初,盐铁私人经营不少人因此而发了大财。甚至富比王侯。汉武帝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贩卖,私人不得经营,否则处以重刑。并在各郡县设置盐官和铁官,有效的保证了沿铁官营政策的执行。盐铁官营实施的结果,为汉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对解决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改革币制
汉初以来,币制混乱,私人、郡国均可铸造货币,其结果是一方面铸出来的货币越来越多,货币质量低劣,规格不一;另一方面,有的贵族官僚、富商大贾通过铸造货币而富比天子,对中央构成威胁。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严禁私人及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完全收归中央,国家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诛钱,作为唯一流通的货币,以前私铸的钱币运往京师销毁。这样,币值混乱的局面得到控制,朝廷又获得了铸币之利。自汉武帝中叶起至隋代的几百年间,五诛钱基本上成为历代王朝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
三、 “算 ”和“告 ”
所谓“算 ”,是指政府向商人征收财产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算 令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手工业主凡四千钱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征税二算,对财产申报不实的,罚戍边一年并没收财产由于商贾大多对财产申报不实,汉武帝又下达告 令明确规定,告商人隐匿财产而属实的人,可得商人全部财产的一半。重赏之下,人们竞相告 。这样一来使全国大多数商人破产,从而达到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整顿财政的目的。
四、“均输”“平准”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的建议,所谓“均输”,就是在各郡国设立均输官,将各郡国输往中央的贡品,除部分供应京师需要外,其余拿去销售,卖得的钱交给中央政府.这样,既减少了运输的不便,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平准”即在都城长安设立平准官,统管各地均输官运到京师的货物,除供朝廷需要外,根据长安物价涨落的行情, “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达到平稳物价,增加朝廷收入的双重效果.
五、重视水利,治理黄河
汉武帝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经济.他起用徐伯等水利工程家,修建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等有名的灌溉管道,使关中地区大量农田得到了灌溉.他还亲自指挥了黄河决口的堵决工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民工前往 子,开展大规模的,艰巨的堵决工程.在汉武帝的指挥下,终于成功的堵住了的 子决口,成功的制服了咆哮奔腾地黄河水.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此后80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水灾.

阅读全文

与汉武帝统治时是什么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牌子床垫零甲醛经济实惠 浏览:861
工作在事业单位入党的有什么区别 浏览:96
如何幽默说幸福 浏览:120
事业单位招生提前多久 浏览:45
美女胸上有纹身是怎么弄出来的 浏览:552
经济关系具体有哪些类型 浏览:442
479什么爱情意思 浏览:405
日照幸福里哪个小区好 浏览:399
新婚姻法律师有哪些 浏览:483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什么援引神话故事最多 浏览:509
胶东与苏北哪个经济发达 浏览:982
女人在婚姻中最容易犯的病是什么 浏览:987
事业单位职工辞职是怎么规定的 浏览:5
婚姻要靠自己经营什么意思 浏览:13
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分数多少进面 浏览:158
美女特警追捕罪犯3年是什么电影 浏览:424
用拟人写爱情是什么 浏览:978
健康码添加快捷指令怎么搜不到 浏览:573
健康宝绿码怎么才能变 浏览:457
精卫填海事什么故事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