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两个字发源于哪个国家的语言
在英文中economy(经济)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α(家政术)。οικο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
而在中国,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就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代名联中一句“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面的经济就是经纶济世的意义。
2. 乌克兰这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乌克兰主要经济来源有四种,一是国家农业,国土面积有三分之二是黑土地,被誉为“欧洲粮仓”;二是工业,继承了苏联的优势,整体产值非常高;三是旅游业,当地建筑和宗教文化是一大特色;四是对外贸易,各种进出口产品非常多,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经济效益。
在经过一系列挫折后,乌克兰终于发现了商机,开始大幅度发展对外贸易和旅游业。尤其是后者,国家独有的建筑风格和音乐基础,为他们吸引了大量游客。近些年网上出现了不少“女多男少”的说法,这也为当地旅游增加了特点。不过整体实力太弱,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发言权利,尤其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相继宣布成立共和国后。乌克兰只是名义上国土大,实际上非常小。
3. Moscow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Moscow是俄罗斯的首都。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历史概况: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三: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
4. 尼采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每部手机只赚十块钱
5. 请问市场经济起源于哪个国家
市场经济是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一起发展起来的,尽管当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但一般认为市场经济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
6. 俄罗斯的经济来源几个主要方面
俄罗斯的经济来源,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石油和天然气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工业损失惨重,整个产业被彻底摧毁。就连一向强势的重工业也彻底崩溃了。相反,它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第一支柱的经济结构。现在,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值每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它几乎占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的绝对经济支柱。
二、军工武器出口
俄罗斯第二大经济支柱是武器出口,因为苏联军事工业发达,其武器装备齐全,而且比西方武器便宜,这使得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在经济中仍然占据第二位。俄罗斯每年通过出口军事武器赚取数百亿美元,这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并已成为俄罗斯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农业
在现代国家,尤其是世界大国,以农业为支柱的国家很少。因为农业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现在俄罗斯是世界农业大国,整个农业创造的收入已经成为第三大经济支柱,仅次于武器出口。所以现在俄罗斯每年都卖出很多农产品,这在大国中是罕见的。
【拓展资料】
2018年,俄罗斯能源系统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即4117.5亿美元,约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由此可见,俄罗斯对能源高度依赖,油价影响俄罗斯经济。
2019年,俄罗斯出口的燃料和能源产品占46.3%,其中俄罗斯出口的石油达到2.675亿吨。2019年12月,俄罗斯石油平均出口价格同比上涨4.6%,达到每吨455.5美元,全年都达不到这一水平,按450元算,大概是1200美元左右。
2019年1月至11月,天然气在俄罗斯联邦的出口收入同比下降15.4%,至377亿美元,12月,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无数据,按40亿元计算,全年为417亿美元,也就是油气出口1617亿美元。
2019年,俄罗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升至109.36万亿卢布,按平均汇率计算接近1.7万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0%,如果加上国内部分,能源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高。
7. 中国日本法国主要经济来源各是什么
中国的经济GDP来源约50%靠第二产业,即工业,制造业,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第三产业在发展,占35%,农业15%。国家财政主要靠税收。
2.现在已经是经济、军事大国。要达到可以同美国叫板,或达到同美国接近,还要20年(顺利发展才行),那时GDP约8万亿美元,军费2000亿美元,三军二炮现代化。
日本的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不同产业发展状况差别很大。
从产业分类来看:
第一产业进一步萎缩。农林水产业的综合产量指数逐年下降,主要农产品除大米、鸡蛋、牛肉、牛乳较为稳定外,其余产量均大幅下滑。近年来日本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放,日本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廉价同类产品的冲击。
第二产业大多数陷于停滞,少数呈增长势头。
日本矿业资源并不丰富,矿业成了衰退行业,矿业和制造业除在96年短暂繁荣时期生产指数超过140之外,其余时期均低于基期水平(1995=100),2000年通产省对制造业中的15类产品调查发现,有9类产业如通用机械、纺织呈下降趋势,而有6类产业包括电子机械、化学工业开始回升。从商品系列而言,受景气对策影响,投资品、建筑商品、耐用及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开始缓慢回升,信息关联产品(如传真机、移动电话、寻呼机、个人电脑等)的需求和供给则呈上升势头。总之,制造业情况复杂,但总的来看大多数行业陷于停滞,少数行业呈增长势头。
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关联服务发展很快,不仅在产值上还是在就业人数上,增长速度都很快,称的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头车产业"。
1.3.2 产业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现有的传统产业已趋于成熟,缺乏新的增长点,债务负担沉重;新的主导产业虽然尚未形成,但是信息、通讯、电子、软件等与IT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增长。
产业结构成熟表现在:产品的国内市场饱和,技术已经标准化、成熟化,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对于象日本这样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产业结构成熟还表现在主导产业出口趋于减少,竞争优势下降或不明显,再进口对国内产业形成压力,主导产业海外生产比率(Overseas Proction ratio)不断上升。为了寻求新的比较优势,日本传统产业持续向亚洲转移,面向海外的设备投资比率及再进口额持续上升;同时,再进口额中80%来自亚洲地区。
新的主导产业是"多峰型"的产业群,符合日本国情需要,尽管这些新型产业还没有上升到主导角色。但随着信息技术和R&D投入加大,日本正在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新的比较优势产业Thirdwave,它迎合了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具有广阔发展前途。信息通讯、生物技术也是容纳大力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利用互联网革命促进全球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试图保持金融与经济领先地位的基本方略。随着传统产业不断向新领域渗透,信息产业与金融业等重要产业逐步走向联合。在2000年8月结束的日本冲绳八国首脑"峰会"上,第一次将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同金融与债务问题联系在一起。在2000年产业重组战略中,日本企业纷纷以IT产业为重组的首选目标,涉及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产业,争取成为新兴行业的主导企业。许多传统的综合商社,开始参与信息、通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信息产业的美好前景不仅吸引了传统企业,同时也在不断改变金融业投资及结构调整方向和步伐。与疲惫的制造业和其他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的投资期望值大,回报率高。因此,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已成为目前日本各大银行的重要决策方向。属于日本四大金融集团首位的劝(业)富(士)兴(业)银行为例,虽然它是日本拥有不良债权最多(不良债权余额达47388亿日元)的银行,但它对信息产业的投资超过了1500亿日元,居日本银行界第一,世界第四。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中、英,居世界第六位。
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15810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25220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1.9%
货币名称:欧元(EURO)
汇率(2008年2月):1欧元=1.52美元
通货膨胀率(2007年):1.5%。
失业率(2007年11月):8%。
8. 欧洲经济来源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亚非拉进行广泛的投资,使其可以垄断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定价权,进而压低商品的价格,由此完成经济层面对亚非拉资源的掠夺。同时在产地投资建厂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反过头来进一步加强对当地的剥削。另一方面垄断高新技术设立专利壁垒,使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必须购买高价高科技产品或缴纳高昂专利费,这又反过头来对亚非拉进行了剥削。总的来说,欧洲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袤的亚非拉,欧洲持续的对亚非拉进行经济剥削才是欧洲经济的核心来源。
9. 以色列经济主要来源
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
以色列在经常帐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
以色列有着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大约有一半的以色列政府外部借债是由美国所有,通常是来自经济和军事的支援。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个别的投资者所拥有,通常是经由以色列公债计划。美国购买的债款加上个别投资者购买的公债,使以色列政府获得借款,有时候还能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以色列国经济状况由于推行扩张政策,军费开支庞大,结果经济畸形发展,工农业生产停滞,财政困难重重。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23亿美元。1982年人均收入为5700多美元。1984年国际收支赤字达50亿美元。同年12月外债238亿美元,通货膨胀率400%。
外援主要来自美国和世界犹太人组织。从1948年建国至1984年11月,美国援助达310亿美元。1984-1985年度美国赠款26亿美元。1948~1982年,世界犹太人的捐助达300亿美元以上。
10. 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来源
国家财政来自企业,公司,组织,军火生意亚洲:多元化经济合作欧洲:区域一体化非洲:联盟北美洲、南美洲:经济贸易区成功模式:欧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