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垃圾分类实施后取得哪些成效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污染: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
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1)垃圾经济效益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垃圾分类的原则:
1、分而用之: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2、因地制宜: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3、自觉自治: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4、减排补贴、超排惩罚: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5、捆绑服务、注重绩效: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
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贰’ 垃圾有什么利用价值吗
固体废物从废物这个角度看具有相对性,一种过程的废物往往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具体表现为:
首先。可用作生产建筑材料。许多工业废渣的成分、性质类似于天然建筑材料或人工制成的建筑材料,如含有钙、硅、铝等氧化物并具有或潜在有水硬胶凝性的废渣,可作水泥、砖瓦等墙体材料;具有一定强度、体积稳定性的废渣和废石,可作混凝土骨料。目前,利用热电厂的粉煤灰筑路,利用燃煤的灰渣做钢厂铸锭保护渣、岩棉制品、水泥原料等,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可以回收资源和能源。许多废石、尾矿、废渣等都含有 一定量的金属元素或含有提炼金属元素所需的辅助成分。若是用于冶金、化工生产,可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此外城市垃圾中的大量可利用生物降解制取沼气,还有一些有机物如废塑料,经过加工处理可制取燃料油等。
再次,可以用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对含有机物成分比较对的城市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使其无害化,并可转化为有机肥料。许多废渣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还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如用废渣制作的硅钙钾化肥,既可以解决土地板结问题,又可以使植物抗干旱、抗倒伏,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粮食早熟和增产。
固体废物还有很多 用途,例如从废渣中提取稀有金黄酥、塑料填料、维生素、化学药剂、活性炭等。可见,固体废物放置是害,利用是宝,综合利用价值可观。
‘叁’ 垃圾分类收集后创造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垃圾分类的好处:
1、减少土地侵蚀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提高经济价值。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
3、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4、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包括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
‘肆’ 什么是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
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
垃圾处理产业的产品主要有三大类:物质资源、环境资源和垃圾处理服务。物质资源的初生态就是未经处理或加工的回收物质,高级形态是二次原料(包括二次能源)。环境资源主要指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资源,垃圾处理产业通过对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减少了排入环境的污染物量,亦即减少了对环境容量的占用,为生产和消费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垃圾处理服务由包括解决公众投诉在内的管理和作业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垃圾处理产业通过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带给公众良好环境的享受。
从产业产品来看,垃圾处理产业既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基础产业或第二产业,也是与日常生活和物质生产领域密切相关的服务性产业或第三产业,日本1990年供水和垃圾处理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别0.6397和0.8132,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适中且两者接近,说明垃圾处理产业既可归入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也可归入服务业。如果环境资源以环境权法明确下来并可增值,垃圾处理产业就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产业,否则,垃圾处理产业仅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非以交换和增值为目的,便只能作为一种公益性服务事业。
垃圾处理产业引进竞争机制、推行民营化的原因既包括公共财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资本,也包括因垃圾处理理念的变化,垃圾处理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后其经济技术属性发生变化,有效供给模式也发生相应变化。
1)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公共财政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势必带来垃圾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城市垃圾平均年增长率为2%~5%,有的国家达到10%。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总增长率为3%~5%(江源、刘运通、邵培,2004)。而且,市民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垃圾处理产业所需要的投资也日益巨大。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揽,即从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到处理以及监督管理都由政府全程负责的垃圾处理模式带来垃圾处理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急速膨胀,对公共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国家与城市财政都不足以支持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这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契约安排吸引私人资金极为必要的原因。
2)垃圾处理民营化既有先例,又存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西方国家认识到公用事业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在20世纪以来广泛采取由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的做法,但从本质上讲,“提供服务并非政府的义务,政府的义务是保证服务得以实现”(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1996年,第6—7页)。在历史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城市政府缺乏资金,国家补贴又相当有限,英、美国家的公共事业也主要由与市政当局订立了长期合同的私人企业提供,这与民营化模式很相似。而且产业废弃物处理一向由民间企业承担,从技术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民营化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随着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垃圾处理不单纯是焚烧、填埋、堆肥,还涉及资源的回收利用,垃圾处理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政府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技能。此外,如果以回收利用为前提,就需要针对收集来的各种废弃物进行不同的处理,政府承担这些设备及人员,负担太重,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民间企业实际上在回收利用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3)垃圾收费制的推行增加了垃圾处理产业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
由于公共物品消费上不存在支出约束,供给上没有利润驱动,因此在享受清洁环境的同时,过度消费的“搭便车”现象在所难免。缺乏代价意识导致过度消费垃圾服务,导致人力资源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为减轻垃圾处理公共支出的压力,同时也为强化市民的环境意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各国政府尝试采取经济手段改变市民的行为方式,推行垃圾收费制。不交费即不能得到垃圾清运服务,垃圾收费制的推行使服务受益排他成为可能,使垃圾处理产业有了市场化的条件,也为承担一定公益责任的垃圾处理企业在政府财政补贴之外,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增加了垃圾处理产业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
4)垃圾处理涉及多个环节。多种供给模式组合才能实现最优绩效
垃圾处理产业环节较多,其经济技术特性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不同特性的具体服务应该由不同主体和不同模式予以解决。先行研究对垃圾处理服务各类供给模式的优劣以及使用的具体服务类别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指出只有通过多种供给模式组合,才能实现垃圾处理服务的最优绩效。简单地说,就是回收利用领域理想供给模式是民间企业主导、政府辅助并予以政策及技术支援,而在垃圾处理领域则出于降低外部不经济及环境污染风险的考虑,较为理想的模式为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的资金和技术能力。
‘伍’ 垃圾分类收集后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垃圾分类的意义有,第一,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三,变废为宝,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再生资源的利用,第四,提高民众价值观念和个人素养。
垃圾分类的定义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提高其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效益。
垃圾大多是采用填埋的方式,占地多且严重污染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处理,节约土地和设备使用,提高废品利用率。
‘陆’ 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2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着名论断。这些年国内各城市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人口日渐增多,垃圾产生量也在快速增长,城市环保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效的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提高这部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是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柒’ 说明.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带来了哪些经济意义
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经济意义:
第一,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有利于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
‘捌’ 电子垃圾回收的经济效益,可以分哪几大点
电子垃圾回收的经济效益来源与参与电子垃圾回收的实体有关系,如果是个人参与回收,经济效益来源于收购价与销售价的差额,还有就是可以做二手的机器,做二手形成的利润。如果是公司,经济效益一方面来源于收购价与销售价的差额,另一部分是国家相关基金给予的运输补贴。
注:电子垃圾回收和拆解处理是分开说明的
‘玖’ 垃圾分类收集后创造了哪些经济价值
垃圾分类首先是能够减少处理垃圾处理的成本。现在处理垃圾成本越来越高。原来垃圾填埋,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并且垃圾已经没地方可以埋了。所以要处理掉垃圾,少数可以回收继续利用。一部分厨余垃圾可以做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