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东省惠州市最繁华的地区是哪里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8
⑵ 广东惠阳区和惠城区哪个地方发达
惠城区是广东省惠州市的市区,惠阳区是惠州的辖区。
经济上是惠城区发达,惠州市既是全国百强市,市区惠城区又是全国百强区72名,惠阳区啥都不是。但是,由于惠阳区接深圳,房价比惠城区高不少。
⑶ 广东省惠州市哪个镇或区经济最好
惠城区,陈江镇,惠东县吉隆镇,惠阳区淡水镇
⑷ 惠州哪个县的经济最好
第一,惠阳,第二,惠东,第三,博罗,第四,龙门
⑸ 惠州的石湾和惠阳哪里发展好
惠阳。
“2020年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79亿元,同比增长1.5%。从GDP总量看,进入前三位的分别是惠城区、大亚湾区和惠阳区,GDP分别是861.93亿元、703.1亿元和632.67亿元。2020年,惠城区(属地,含市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861.93亿元,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农作物增加值25.89亿元,下降5.3%;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235.91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600.1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三次产业零售业结构调整为3.0:27.4:69.6经济实力最强。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9.98平方公里,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扩大到23.6平方公里。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大亚湾规划区于1991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辖陆地面积28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大亚湾开发区2021年的经济总量、税收总额、国内税收、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8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和70亿元。此外,工业投资增长7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59.8%和266.3%。最具发展潜力。2019年惠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8亿元,下降3.6%;第二产业增加值379.50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24.51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61.3:35.8(经普修订)调整为3.0:60.9:3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达101514元,增长5.2%。
博罗石湾镇紧邻着东莞石龙镇,中间就隔着一条东江。石龙镇是东莞的商旅和经济强镇,交通发达,东莞火车站就位于石龙镇上。在东莞高房价刺激下,大量购房需求向石湾外溢和挤出。东莞客来石湾买房,虽然有自住需求,但更多是带着买房不吃亏,等房子增值的投资心理。石湾的大片土地还是空置的状态,工业很少,仅是沿江和石龙隔江相望的地带,建了不少的楼盘,现在这些楼盘的入住率也挺高的,周边的基础配套也比较齐全了。石湾似乎就是作为承接东莞上班的人居住需求而存在着。从长期来看,产业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流入的最关键因素。有了产业,才会有人流的不断涌入。虽然当下靠着价格差和近距离的地理优势,石湾吸引了一部分东莞客来买房,但是东莞客的购房需求总是有限度的。而且,从2014年开始,东莞的支柱产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来东莞打工的人也少了很多。现在东莞的制造业处在艰难的转型升级阶段,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元气。
惠阳经济开发区当然有前景,惠阳经济开发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是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因素,位于广州和深圳相连的惠州,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而惠阳经济开发区作为带动地区发展的产业园,可以很好的吸引深圳那边的企业外溢。
⑹ 惠阳区的经济
建国前,惠阳是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县。惠阳县地处东江沿岸和西枝江下游,而水利设施又很差,全县没有一个水库,只有几条防御能力很低的堤围,水旱灾害频繁,很多地方十种九不收,是有名的历史性灾区。
惠阳县的农作物以水稻、花生、甘蔗、黄豆、番薯为主,还有木薯、黄麻、蚕桑和着名的横沥土桥梅菜。
水稻是惠阳县的主要农作物。惠阳县的水稻产量较低,在广东省属中低产类型地区。1949年水稻播种面积749075亩,总产54861吨,亩产只有73公斤。
惠阳县历史上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采盐业、造船业等。
惠阳县的纺织业兴于唐,盛于宋。到明末清初,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
隋唐时期,惠阳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清朝光绪二年(1876),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使全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园区经济初具规模,一批如联想、中建电讯、东亚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了充分发展。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1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6.77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2亿元,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8323元,增长14.8%,其他经济指标也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为5.4:49.7:44.9。
生产总值(GDP)248.98亿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96亿元,增长23.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67.16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78.07亿元,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61.92亿元,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7亿元,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113.23万平方米,增长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3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0亿美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完成进度107.1%,超全年目标任务7.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28.94亿美元,增长16.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但完成进度106.9%,超全年目标任务6.9个百分点,且连续6个月逐步加快回升。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5亿元,增长20.2%,增幅比前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6.9和10个百分点。
税收总额37.15亿元,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2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6.05亿元,增长15.9%;地税收入21.10亿元,增长7.7%。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1亿元,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和0.8个百分点。 惠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综合性农业开发地区。1994年全县土地面积217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海拔高度30米以下)885.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0.6%;低丘(海拔31—200米)23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0.7%;中高丘(海拔201—500米)1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7.6%;山地(海拔500米以上)24.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1%。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8.36万亩,其中水田34.65万亩亩,旱地13.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农业户73082户,农业人口378475人。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采用股份制、集约化等方式,建办起优质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丰产林等“三高”农业生产基地113个,面积8.1万亩;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家,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商品率达75%。2002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 惠阳县民国以前的1400多年里称归归善县。归善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盐业、造船业等。
归善县纺织业兴于唐、盛于明。到明末清初,纺织业已非常发达,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当时西湖一带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极盛一时。光绪二十七年(1901),邑人陈新善、叶联等在惠州创办实业纺织公司。随后,各类民营纺织公司和家庭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国26年(1937),惠州的小型家庭手工织布发展到30户,较大的有裕民、华强两户。他们采用机动织布机或手工脚踏木织机,织的一般是土布。抗日战争爆发后,惠阳县纺织业一度陷入困境。
隋唐时期,归善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一般是采用土窑之法生产一些碗、盘、匙等生活用品,且大部分是在本地自产自销,形成不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历史上,陶瓷生产相对集中在新圩、镇隆一带,因为该地贮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至清朝光绪二年(1876),归善县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该场以后不断发展。
建国初期,惠阳县工业门类较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不大,劳动效率不高。全县工业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粮食加工业、船舶制造修理业、日用陶瓷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缝纫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日用玻璃制品业、建材工业的砖、瓦、石灰制造业、纺织业、小五金制品及修理业、雕刻工艺制品业、印刷业、烟草加工业、日用金属制品及铁器小农具制造业等13个传统工业行业。 明万历三年(1575),归善县县署设址惠州白鹤峰下(今东坡亭一带),商业区从东坡亭一带逐步发展到水东街一带。到清代,惠州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盐业外,有苏杭布匹、日用百货、谷米行等大小商店七八百家。
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兴起,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商品流通量扩大,特别是30年代金融物价相对稳定,惠阳的商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惠州先后4次遭到日军的侵占,商民惨遭屠杀,商店90%以上被烧,财物被洗劫一空。单惠州府、县2城被日军枪杀和活埋的同胞就有7000多人。日军撤走后,商人又三五人为一伙合资在废圩上搭起简易店埔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广州、汕头均已沦陷,惠州成为赣粤北地区与香港通商通道与转运地,生意特别兴旺。由于有利可图,惠州的商业又逐步繁荣起来。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年代,由于国民政府腐败、财政空虚,市场物价波动大,大商家屯积、操纵市场,小商号则有朝不保夕之虑。
建国前,惠阳县有惠州、平山、淡水、多祝、平海、稔山、横沥7个大圩镇。其中又以淡水、横沥的规模较大。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各类市场52个,总面积20.4万平方米,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市场网络。其中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山商贸广场是目前粤东南商贸设施之最;平潭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成交量1.25万吨。
有酒店、宾馆45家,其中三星级宾馆5家。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和活跃,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区目前有民营企业1226家,注册资金1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27家,进入惠州市“私营企业100强”的13家;个体工商户9168家,注册资金9102万元,从业人员2.1万人,上缴税收8926万元,占全区税收的27.1%。2002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元。 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联想集团、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万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⑺ 现在惠州哪里发展比较好
提到惠州这个地方可能很多网友不是很熟悉,这个地方属于广东。而且大家都知道在广东境内有两个特别强的城市,分别是广州和深圳,所以对于别的地级市而言名气就不是很大了。然而,这里虽说名气不大,但是在广东境内也是有一定地位的。2019年GDP达到了4177.41亿,排在省内第5的位置。与2018年相比,这里增长了4.2%,在整个广东境内来说,算是一个涨幅比较大的地方。
那么,说到这里最“富”的两个区,大家认为会是哪两个呢?首先,来看一下这里境内各区县2019年的基本情况。
惠城区2019年GDP为1456.53亿元,排在市内第一名的位置。2018年这里GDP为1424.74亿元,上一年与之相比增长31.79亿元,名义增长速度为2.23%,如此数据在省内排中等位置。
惠阳区2019年GDP为1456.53亿元,排在第二的位置。2018年这里的GDP为1260.86亿元,增长86.5亿。增速达到了6.86%,是整个市区GDP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区域。如此看来,就2019年GDP直观反映这两个区是全市最富有的地方。而且这两个地方的GDP加起来总和,占据了整个市区的2/3。接下来,小编再带大家来看看剩下的区县。
2019年GDP排名第三的是惠东县,2019年GDP为626.30亿,与2018年相比没有什么涨幅,甚至几乎与之持平,所以这里上一年的发展没有什么瓜可以吃。
排名第四的是博罗县,2019年GDP为579.86亿元,与2018年相比相对减少了70.32亿元,成为一个不增反降的地方,可见2019年这里的发展并不是很好。
最后再来看一下第五名——“龙门县”,2019年GDP仅为166.41亿元,本就不是很景气的经济,与2018年相比同样也是不增反降,好在下降的量没有博罗县下降的大。
那么,这个成绩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呢?首先,小编认为是这里的资源,不管是旅游还是矿产等这里的资源还都不错。特别是这里水力资源方面,是“香港、深圳”等地重要的水源供给地。依靠这些资源,这里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而且这些资源所带来的利润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同样也依靠这些资源,这里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那么,对于“广东惠州最“富”的两个区,GDP总量占全市的2/3,未来潜力巨大”,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⑻ 惠州哪里最繁华
惠州市最繁华的地区是惠城区。惠城区的河南岸的世贸人人乐数码商业街、义乌小商品城及江北华贸中心这一带最为繁华。
(8)惠阳区哪里经济好扩展阅读:
惠州背景介绍:
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33。
⑼ 惠阳和大亚湾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哪个区域更适合买房
大亚湾比较适合买房居住,新城区嘛,肯定比惠阳好点。惠阳是个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性较好,但旧城区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新建地区则比较好。惠州大亚湾归属于新扩展地区。澳头和霞涌的老街区也是小巷子很多,不适宜现代的交通需求。西区归属于新开放的,城市道路整体规划的比较合理。但现在看合理,并不等于多年后以后还合理。
想投资买房的人不必听别人怎么讲,黄昏时分后自己驾车或租车走一走,看一下各个住宅小区楼上的灯光马上会明白了!还可以白天去走走,看一下那些早已交付定居的楼群门窗或阳台就可以判断多少别人没有装修或定居的。这里有两个住宅小区例外,1个海惠花园,另一个是比亚迪二村。这两个住宅小区是企业开发设计优惠给职工的住宅区,住房率当然是高。
⑽ 你认为惠阳当前的营商环境如何与周边的深圳(龙岗、坪山等)、大亚湾相比,
摘要 惠阳:惠阳区是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 大亚湾: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深圳,陆路距香港60公里,海陆距香港40海里,拥有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城市依托,是珠三角东岸地区唯一的石油化工基地。现辖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2万人。 贰|经济 惠阳:2017年,惠阳区GDP485.92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均GDP达8.05万元,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3亿元,增长11.4%;税收总额98.28亿元,增长42.9%;规上工业总产值1071.34亿元,增长17.7%;规上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6.6%。 大亚湾:2017年,大亚湾GDP505.1亿元,同比增长6%;人均GDP达到23万元,居惠州各区县之首;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1亿元,增长17.4%;税收总额329.3亿元,增长21.4%。规上工业总产值1584.3亿元,增长19.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65.7亿元,增长6.4%。 叁|固定资产投资 惠阳: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69亿元,同比增长21.8%。工业投资98.60亿元,增长12.6%,其中,工业技术改造55.00亿元,增长49.4%。基础设施投资19.12亿元,增长26.2%。房地产开发投资128.06亿元,增长34.3%。 大亚湾: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剔除中海油二期项目后完成307.3亿元,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61.3亿元,增长77.5%;工业技改投资41.8亿元,增长127.9%;基础设施投资38.7亿元,增长39.1%。房地产开发投资202.7亿元,增长29.5%。 肆|产业结构 惠阳: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现代服务业 大亚湾:石油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产业 截止到2017年12月,惠州拥有世界500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