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里华中总部落户武汉,这会振兴武汉经济吗
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成功落户于武汉,无疑,大企业的到来,必定会给武汉带来新的活力。
屏幕前的各位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其城市定位和企业群落是分不开的,企业和城市相互作用,形成了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一个卓越的企业,将会带领企业走向更好的前路。
那么有人就发问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华中地区的总部终于落户湖北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新一线城市。那么,阿里巴巴的到来,将会对武汉带来什么影响呢?不难想象,阿里的到来,必定是会有很多积极的影响的。
三、良好的示范作用大型企业,在各个方面总是会相对而言更加出色,也就是一个极好的榜样,让其他企业可以学习,从而一起发展进步。
② 大数据带你看湖北重振现状,如今的湖北怎么样了
如今的湖北基本上已经恢复过来了,而且湖北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湖北在经济方面本身就有着不错的优势,特别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产业和直播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中心都在湖北,所以当湖北全面振兴经济的时候,这两个行业首先站了出来,并且带领湖北的经济走向了新的台阶。
湖北的现状非常好。
我们知道湖北曾经经历了非常严重的封锁期,因为国内的新冠肺炎最早是在湖北传播出来的,当时湖北的武汉进行了封城管理,很多人也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抵御新冠肺炎。武汉一直以来都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感。目前湖北的情况非常好,因为湖北的经济已经逐渐复苏,并且呈现出了继续发展的态势。
③ 湖北经济在中国属于什么水平
湖北省的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及沿海省市,比西部省市略好一些。
④ 湖北经济怎么样
湖南湖北历来被称作是“兄弟之省”,关系密切。
湖北省的核心是江汉平原,湖南省的核心是洞庭湖平原,这两个平原彼此相连,组成了两湖平原。
两湖平原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理单元。正因如此,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湖南湖北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出现的。
从区位上看,湖北仍然比湖南好些。长江黄金水道的价值,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武汉更是九省通衢,不是长沙所能比拟。
但是即便如此,当代湖北对于湖南的优势,远不如古代那么巨大。两省的综合实力,大致在伯仲之间。由于产业结构很类似,这两省日后会有比较多的较量。
⑤ 湖北的经济水平怎样教育水平呢
如果单就城市而言,武汉排第三
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武汉
4 西安
5 南京
如果就省级而言,湖北排第四 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江苏
4 湖北
《注:直辖市与省是一个级别的。江苏一些地方城市都有实力大学,如苏州,徐州等地,
而湖北都集中在武汉》
⑥ 湖北经济怎么样,哪个市比较好
但从GDP来说,总量湖北排13位,人均20位左右,应该说湖北的经济只能是中游水平。除了武汉,我认为要数宜昌和襄樊了
⑦ 湖北的经济
早在3000多年前,湖北地区已有大规模的采矿业和冶铜业。
楚国社会经济大步发展,铜器生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铁器生产得到改善和推广,丝织、刺绣、髹漆、采矿、水陆交通、城市建设、商品交易等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秦汉时期,荆楚地区人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利用江河湖泊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发展林牧渔业,手工业、商业也比较发达,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发展需要,江汉平原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和渔牧业也十分兴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阳、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兴起与便利的水陆交通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唐代,荆襄鄂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全国着名的粮食产区之一。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制漆业为全国之冠,麻丝织、竹编天下闻名。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经济曲折发展,城市经济与商品贸易比较活跃。
明代,湖北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称誉。明中叶,汉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运输与转口贸易十分发达。
清代,湖北政区正式形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湖北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棉花种植与纺织印染业兴起,经济比较发达。以商业贸易带动手工业发展,汉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带动了整个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扩张,汉口、宜昌、沙市相继开端口,湖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湖北的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被大量掠夺,地方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交通、金融、财政等重要领域被外控制。晚清时期,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洋务运动全面展开,湖北创办了一大批近代企业,推动了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湖北经历了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随后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湖北经济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仍取得长足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截至2015年,湖北省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荆州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6.8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40.2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349.9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6.9∶41.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6.90亿元,增长17.1%。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73.11亿元,增长16.7%。全年财政支出5008.85亿元,增长14.6%。
2015年,湖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5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8.9%,增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全国第7,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2位。 工业
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是工业产值的主体。其中,产值最大的汽车行业,是湖北省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钢铁行业和石化行业,食品行业和纺织业这两大轻工业的增长势头猛烈。
2014年,湖北省拥有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42家。全省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707.9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等重点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74.63元,增长5.9%,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674.16亿元,增长7.8%。
建筑业
2014年,湖北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005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利润451.29亿元,增长18.7%;税金480.39亿元,增长15.7%。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亿平方米,增长12.7%。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0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83.79亿元,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面积5601.98万平方米,增长5.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88.31亿元,增长10.7%。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536.01亿元、10733.09亿元和13033.94亿元,分别增长32.5%、16.8%、23.1%。全省338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595.3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7%。
国内贸易
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884.04亿元,增长12.7%;乡村实现零售额1922.23亿元,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44.28亿元,增长13.6%。
对外经济
2014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266.46亿美元,增长16.7%;进口164.18亿美元,增长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01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9.28亿美元,增长15.1%。
金融业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494.82亿元,比年初增加3591.9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7820.70亿元,增加1840.3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89.82亿元,比年初增加3408.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613.55亿元,增加779.18亿元;中长期贷款15517.22亿元,增加2388.62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00.23亿元,增长19.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0.64亿元,增长22.9%。
⑧ 如何实现中部崛起,振兴湖北经济
先进行农村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需求,再来一次农业拖动工业。
⑨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湖北GDP总量首次过1万亿元,达到11,330.3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较,GDP总量居全国第十位,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1,78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4,963.6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4,586.77亿元,增长12.4%。人均GDP达到18,796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0.24亿元,增长20.3%,税收收入537.14亿元,增长23.8%。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湖北的发展速度属于中等偏后;同时湖北农业经济数量大,所占比重高,属于农业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60.6倍;根据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长率9.3%,增长速度次于重庆、天津等22个省份居23位,低于全国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间轮替,1978年位居全国第10位,1990年第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78-2007年30年湖北经济的年增长率,有9年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21年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30年间有15年年增长率低于10%,15年高于10%。GDP总量的发展,1992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5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的发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国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国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万元(全国2003年突破1万元)。2007年,湖北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9,150.0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5%,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3%;其中第一产业1,422.80亿元,占GDP比重15.55%;第二产业3,633.02亿元,占44.75%;第三产业3,632.39亿元,占39.71%;人均GDP为16,064元,次于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经济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为40.5:42.2:17.3(同期全国为28.2:47.9:23.9);2007年为15.5:44.7:39.7(同期全国为11.1:48.5:40.4),从1978年-2007年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结构渐渐趋向于合理,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旧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河南、吉林等12省区居全国第13位;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产业占GDP比重次于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绝对数比较,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江苏、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辽宁、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⑩ 湖北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人均gdp在中部排第一
有时候一个地方的发展跟它的天时,地利,人和分不开的。有多个原因。还有国家对你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