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29年经济大危机是哪个国家
美国。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这一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强的特点,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1]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不仅导致了长期的大规模失业,也改变了社会关系,摧毁了执政政府,帮助纳粹党上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㈡ 经济萧条是什么意思经济萧条最缺什么
经济萧条就是经济衰退,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也被称为“1929年大萧条”。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最缺的不是资金,而且缺流动性。也就是说,资金无法有效的配置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导致经济无法有效运行。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GDP连续3年以上出现负增长,或者GDP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都能够被称之为经济萧条。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已经有很多国家出现了经济萧条的情况。在经济萧条时期,最缺的就是对市场的信心。
罗斯福
欢迎大家留言,你是否认同经济萧条中最缺信心这种说法?
㈢ 经济大萧条是什么意思,其中的“萧”字又是什么意思
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主要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
“萧”是萧索、衰微、衰退的意思。
萧条
[xiāo tiáo]
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缟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1929-1933年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㈣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要叫做”大萧条“
其实也是经济危机,但是每次经济危机成因和变现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称呼,1929年的经济危机比较严重,失业率特别高,工厂很多破产或者陷入停顿,整个社会一片萧条,所以只要提到“大萧条”就是指的这次经济危机。其实我们还有其他比较类似的经济危机别称,比如“次贷危机”。
㈤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美企破产潮暴发是什么原因
192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很多美国人失业,美国企业发生了大面积的破产潮,经济萧条的背后必定是有原因的,对于经历过这次金融危机的美国群众来说,无非是一种大灾难。
破产潮一直在持续,经济萧条随之引来的是不断的暴动,在经济危机期间,暴动了数千次。这一破产潮也是持续了很长时间,失业率的增加加剧了企业破产。
导致破产潮的发生原因有多方面的,绝不是突如其来。关税的增加,以及货币贬值都是加剧破产潮的原因。只有不断调整行业之间的利润,让企业正常运转才能缓解这种现象发生。
㈥ 谁能说明一下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形成原因,说的详细易懂一些,谢谢
等待救济的人民(罗斯福纪念馆,华盛顿)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美国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而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此外,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
㈦ 经济萧条是什么意思
经济萧条是指连续3年以上都出现了至少连续两个季度经济下降或者实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超过10%。经济萧条时,产出会剧烈降低,同时还会伴随着长时期的企业普遍破产、高失业率、企业信心降低和低投资等。
拓展资料
经济萧条(depression):当经济衰退(recession)连续超过3年,或者实际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超过10%时称为经济萧条(depression)。
经济衰退(recession)的判断标准是实际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经济萧条(depression),除了产出剧烈降低之外,通常伴随着长时期的企业普遍破产、高失业率、企业信心降低和低投资。经济衰退(recession)是工商业低落的一个温和的形式,它同经济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
和经济衰退的区别
那么我们怎么区分“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呢?一个比较惯常的方法是观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来确定“经济萧条”和“经济衰退”的不同。任何经济衰退期,真实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超过10%,就可视为“经济萧条”;或者经济衰退持续3年以上,亦可视为“经济萧条”。而“经济衰退”中的经济下跌却不会那么严重,持续时间也没有萧条那么长。
按照这一标准,美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符合两个条件:1929年8月至1933年3月,美国大萧条的第一阶段中,实际GDP下跌了近33%;1937年5月至1938年6月,美国大萧条的第二阶段中,实际GDP下跌了18.2%。
大萧条是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第一阶段经济萧条持续时间达43个月,在时间长度上仅次于19世纪的1873美国铁路危机(1873-1879),持续了65个月之久。
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就再没有出现过近乎“经济萧条”的阶段。从1945年二战结束后至21世纪初,过去60年中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出现在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当时实际GDP下跌了4.9%。
只要GDP出现负增长,并持续6个月,即两个季度,即可认为时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持续长达三年,或者衰退期间GDP下降超过10%则可认为是经济萧条。
由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带来大规模失业,并导致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时,如果进一步演变为深层次的金融危机和国家信用危机,则最终发展为经济危机。
㈧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爆发原因如下:
1、具体原因
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8)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经济危机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2、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1)经济上的调整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2)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㈨ 什么叫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的,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据估计,大萧条时间,世界的钱财损失达2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