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渐加快。据1997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61%。因此,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即使如此,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从前一样离不开自然界,城市也必须依赖于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并可接纳其“代谢”废物的生态系统才能存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29个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态支撑系统的面积至少为此城市面积的500~1000倍。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使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1984年马世骏等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具体体现。显然,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众健康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内区域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等)的就地解决十分有效[1]。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公园、河流、森林、农田、果园苗圃、行道树、广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要素构成的,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本文重点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类型与内涵,并探讨了其在评价和维持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并且成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Service”一词,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与大气组成等方面。稍后,在1981年,着名生态学家Ehrilship与 Holdren论述了生态系统在土壤肥力与基因库维持中的作用,并系统地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会怎样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以及能否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问题[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词很快地为生态学家所接受。1997年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并认为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自然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Costanza等将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面、荒漠、农田、城市等16个大类26个小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气候调节、水调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质循环、污染净化、文化娱乐价值等17种功能。以上17种服务功能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即生产和生活方面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着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着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⑵ 什么是生物经济生物经济的主要特什么
生物经济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及方法研究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新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经济模式。
从狭义上来讲,生物经济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及方法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⑶ 什么是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点变化。湖泊和森林遭到了破坏,生态变得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因此一定要将这种生态进行治理,改变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治理湖泊,造福人类。
⑷ 什么是经济内循环
所谓经济内循环,就是 “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主要是指,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因为,在未来出口预期不好的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内需的动力,而不靠外力,来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过去生产在国内,销售到国外。而现在是,产供销都在本国完成。
比如说一笔钱,老百姓买了国内的产品,厂家用这笔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在国内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
这种内循环一直都有,但是以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不是消费,而是出口,简单的说,我国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被国外买走了,也就是外循环,这就是我国一直在国际上处于贸易顺差的原因。
(4)什么是经济生物圈治理扩展阅读
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影响
1、很多出口的产品转内销,国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很多东西的价格就会降低,所以老百姓买东西会便宜。
2、国家可能会出台很多政策,刺激消费,这样会产生很多相关工作或创业机会,有的人可以把握住。
3、如果老百姓有闲钱,支持一下国产产品,帮国家经济做点贡献,一起渡过目前的难关。
⑸ 什么是小生物经济圈
小生物经济圈的概念“小生物经济圈”或叫“小生态经济圈”。是包括在广义的生物圈里的一部分,是由人为营造的,良性的(具有一定生态平衡的)环境与生物的统一体。确切地说,它只是一种生产模式。
⑹ 什么是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老百姓拿来消费买了国内的产品,国内的厂家拿这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去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
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例如一个服装纺织企业,出口衣服到国外,获得了一笔外汇收入,国家外汇管理局代管这笔外汇,支付人民币给这个纺织企业。然后这个纺织企业拿人民币去向上游化工企业购买服装的化工原材料,化工企业拿到这笔人民币后,要去国外购买原油,于是拿这笔人民币找外汇管理局兑换成美元,去国外买回了原油。这就是外循环,需要借助外汇,向国外出口商品并进口自己的所需。
简言之,社会再生产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经济资源经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循环,就是国际市场上资源流转。内循环就是国内市场上资源的流转。
⑺ 什么是经济生态系统(定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经济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不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简单地叠加,而是在人的主观作用下,由生态、经济和技术三个子系统不可分割地、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建成了有机的联系,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以人类更好地生存、生活为目的的、统一的结构.】
⑻ 什么是经济环境,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它包括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等。
分享
结构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对企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案例
企业的经济环境是指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交通运输、资源等情况。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⑼ 生态调控指的是什么
生态调节通常是指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涵养水分污染物净化、固定CO2营养循环、气候调节、有害生物的生物控制、灾害预防、防风困沙等,生态调节功能的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1]
中文名 生态调节 外文名 ecoregulation 功 能 生物控制、灾害预防、防风困沙等 问 题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 途 径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等 归 属 生态学
基本内容编辑
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空间单元具有不同的生态调节功能,生态调节的功能大小是与空间相关的。对生态调节功能的认识与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基础,并已成为当前区域生态评价与生态规划的前沿课题。研究生态调节功能与各空间单元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之间的关系,无论对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还是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多功能性越来越凸显,其不仅生产农产品,还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能,即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之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并列“,更加突出了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使中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2]
生态环境问题编辑
1、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任重道远;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
3、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5、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6、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业污染加剧。 [2]
生态调节途径编辑
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调节与控制的三种途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建立植被缓冲带、利用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农药化肥施用方法、灌溉制度等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相互组合共同形成的生态系统。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采取适当的农田管理方式,如农作物间作套种、少耕、免耕、喷滴灌、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用法及施用时间等。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指出建立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生态工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节措施,合理规划设计、优化结构和植物种类,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3]
建植被缓冲带
利用不同植被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的互补性和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截留、过滤能力,在农田与水体之间建立合理的林带或草地过滤带将农田与水体隔开,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物。 [3]
湿地生态工程
在农田生态系统增加一些湿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消减农业非点源的污染负荷。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的系统,在一定长宽比、一定坡度的地块中,由土壤和填料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中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床体表面可种植芦苇或凤眼莲等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如在表面种植芦苇则称芦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⑽ 经济是什么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着:《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着:《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着:《政治经济学原理》)。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