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材料1中17世纪以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答案:历史事件: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掠夺。
‘贰’ 1920----1930发生什么有关资本主义的事
【大事记(节选)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0-1921年 波苏战争。
1921年华盛顿会议结束,签订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及九国公约
1921年日本交还山东予中国。
1923年法国、比利时入侵德国的鲁尔,史称鲁尔危机。
1923年意大利入侵希腊的科孚岛。
1924年多玆计划推行。
1927年电子衍射被发现。
【咆哮的二十年代(词条)
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是指北美地区(含美加)的1920年代期间。十年间,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之有人称这是“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美国士兵自欧战前线上归国拉开了这一时代的序幕,随后是爵士乐为代表的新艺术的诞生,崭新而自信的现代女性面孔的出现;尽管1929年的灾变宣告了它的终结,但此一时期内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彻变至今也令人难以忘怀。此外,十年内一系列的美国国内和国际事件也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南方许多州的美国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黑手党的成员受到诸如《一个国家的诞生》这类影片的影响也在急剧扩大,美国国内的种族隔阂和种族矛盾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和加剧,对有色人种施加集团性迫害的社会基础在不知不觉间被巩固和强化。
【概况
咆哮的二十年代始于北美,又受一战结束影响传至欧洲。欧洲自1919年一战结束以来饱受经济衰退困扰,因此一直致力于战后重建并恢复因战争而造成的劳动力消减。与二战后不同,美国没有试图支援欧洲的战后复兴,反而是进一步倾向于孤立主义政策。在加拿大,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要经济伙伴导致了该国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经济转型。总体上,自20年代中期开始,北美经济规模开始凌驾于欧洲之上,而几乎与此同时,咆哮的二十年代也开始在英法德等几个主要欧洲国家显现。20年代后半的欧洲经济高速发展,被称作“黄金20年代”,在法国和加拿大亦称做“疯狂年月”(années folles)。
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精髓可以被描述为现代主义与反传统精神的某种不协调结合。此间,现代科学似乎能够化一切为可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潜力似乎无限巨大,所有人都感到一个全新的截然不同的时代即将到来。诸如火车,小汽车,电话以及无线电等面向受众的通信手段使得现代主义思潮在民众间扩散,实用主义原则使得一切不必要的冗余装饰统统被去除,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时,爵士乐和舞蹈等欢快的娱乐方式蓬勃发展,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爵士乐时代”。
【二十年代的经济
传统上认为咆哮的二十年代是一个由于许多新式消费品涌入市场而造就经济繁荣的时期。起初,北美经济花了不少时间用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型。不久后,爆发性增长开始了。咆哮的十年中,美国凭借工业的批量生产化和社会上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而成长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欧洲的经济起飞则直到1924年后才初露端倪。
尽管美国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正在取得巨大进步,非裔美国人、新移民人群、农民以及部分无产阶级的处境与往昔并无不同。事实上,生活在家庭收入2000美元这一贫困线下的人口仍有数百万之巨。
此外,经济的爆炸性增长也为30年代的横行世界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复员对经济的影响
一战结束后,大批美加士兵揣着口袋里的现金返回北美,而市场里的新商品则促使这些钱最终被消费掉。尽管美国战后也面临过短暂的经济衰退,但是随着美加士兵复员而使得工厂劳动力得到补充,以及大量工厂的军转民改建的完成,两国的经济迅速得到复苏。
【共和党的经济政策
当时执政的共和党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被认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政府推行完全不加行政干涉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laissez faire economics),为大爆发创造了条件。1922年通过的Fordney-McCumber关税法借由防止国外资本进入,而有效地保障了国内工商业的繁荣。财政部长Andrew Mellon(任期:1921-1932)将附加税由50%削减至20%,帮助了那些商业财团巩固自己在其领域的垄断地位。
【新产品与新科技
在20年代,批量生产的空前发展使得科技产品愈趋廉价。实际上,许多在这一年代成为平常之物的产品早在战前即已有之,但尚不能在民间推广。汽车,电影,无线电收音机,以及日用化学工业全面勃发,其中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汽车工业。战前,汽车还是一种极端奢侈品;而到了20年代,廉价的批量造汽车已经遍及北美大地。到1927年,亨利·福特已经卖了1500万辆T型车。在加拿大,1918年的汽车总数只有区区30万辆;而十年之后,这一数字已经飙升到190万。汽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汽车工业快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大产业,如加油站、汽车旅馆和石油业等周边产业也被拉动起来。
在咆哮年代,无线电收音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广播式的大众传媒手段。人们已经能够买得起收音机,节目也日趋娱乐化。由于受众广泛,收音机逐渐成为产品推广的重要媒介。在这一“广播黄金时代”,广播节目的内容有如今天电视机一样广泛。且由于没有今天广泛导入的自主审核制度,当时的编辑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法设法吸引听众,此亦为日后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中出现暴力与犯罪内容之肇始。直到1927年联邦广播委员会建立后,这种绝对自由才得到收敛,管制下的新广播时代遂告到来。
在电影放映前插播的小广告进一步扩大了业已壮大的大众市场。20世纪早期只有无声短片(默片)的电影业逐渐得到改变,为20世纪3、40年代的“电影黄金时代”作好了铺垫。由于价格远低于其他娱乐消费,看电影也被蓝领阶级所认可。
【基础设施的扩建
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对新基础设施的热烈需求,而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占了绝大部分。汽车业的大发展导致公路的扩建与翻修,主干公路和收费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不断刷新纪录。具有高消费能力的新阶级的出现加大了包括汽车在内的消费品需求。
战争中发展滞后的电力设施在20年代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工业开始使用电力替代一次能源。新电厂的建设有如雨后春笋,全美发电量增长了三倍。
与此同时,电话线终于横贯北美大陆,室内下水管道开始铺入寻常人家,现代污水处理系统也得到初步确立。
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多由政府承担,怀揣着“未来将会受益”这一美好设想的各地方政府都在投入大量金钱后深陷债务困局。而这也成为大萧条期间的一个主要难题。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的慷慨投资相反,无论美国还是加拿大的中央政府都在花这十年时间去偿付战争债务以及逐步撤销战争期间引入的某些税款。
【投机
充足的私人存款开始流入投机资金,特别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量的投机与炒作造成了经济泡沫,为29年的大崩溃营造了条件。此外,1925年到翌年间还曾发生过另一场被称为“佛州地产潮”的、与29年不甚相同的投资泡沫破灭事件。
【人口的激增与城市化
20年代另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城市化。伴随着高速成长的工业,不断扩建的路、铁运输系统以及摩天大楼的出现,美加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城市居民数超过了农村。金融与保险行业翻了两倍,服务业占总生产的比重大幅攀升。在城市中诞生了今天为数庞大的白领阶层的最早一代,大批女性开始走进办公室去从事文秘等工作。到20年代晚期,加拿大的工人中女性比例达20%。由于毗邻广袤的农作物产地,美国中西部及五大湖地区附近的城市,包括芝加哥和多伦多,此期间内的发展最为迅速。1914年开通的巴拿马运河也使得美国西海岸地区开始受益。
‘叁’ 近代早期欧洲发生的哪三个重要历史事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觉得应该是
1,文艺复兴,让艺术和科学拜托了宗教的禁锢,解放了思想
2,法国大革命,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打下基础
3,英国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让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向全球扩张
‘肆’ 问题: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历史
第一件应该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的),还有就是19世纪下叶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伍’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的
一、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二、美国对策: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陆’ 中国近代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哪些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具体的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近代机器工业的正常道路。换句话说,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首先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起步,而是由一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然后,一部分商人、买办、官僚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相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官营企业的国家资本而言,他们被称为私营资本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那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存在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形式。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占比重较大,本国资本占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占比重很大,又呈畸形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占比重很小,实力薄弱。
‘柒’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大事件有哪些
资本主义发展的大事件以及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简单商品生产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这种无政府状态推向极端.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竭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组织性,其结果是不断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大工业巨大的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冲突便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捌’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俄国:1861年改革
(楼上童鞋,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背景:
1.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
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内容:
1.从法律上承认农奴具有人身自由权,地主不得对农奴进行买卖和干预农奴的生活
2.农奴可以获得一小块分地,但必须以高出实际价格很多来获得
评价:
1.改革的实质是:国家对农奴的一次“合法”掠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累资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得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短缺,从长远看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玖’ 中国从什么历史事件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LZ您好
在1840年之前
中国清政府是“闭关自守”
所以有与外国人来往
但是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市场
在1840年的
鸦片战争后
签署了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中声明将香港等地划为通商口岸等
所以
从那之后
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
。也成为了外国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
请采纳
谢谢
纯手打
‘拾’ 历史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事件有哪些
1、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
1640年到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彻底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还必需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产业革命悄悄兴起。
2、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操作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产业革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的。
随后,蒸汽机在各个行业被广泛采用,到19世纪三、四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在50年代末,法国在60年代末,德国在70年代末,俄国在80年代末,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