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中交换方式有哪些

经济中交换方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1 15:52:42

① 什么是产品交换经济

产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产品交换经济这种劳动的经济联系形式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产品交换经济是以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的消灭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相适应。其次,产品交换经济的根本目的是直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按需分配需要,不再只是直接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也不再是为了保值和增值。第三,产品交换经济中的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产品交换。

② 人类经济活动的交换方式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③ 麻烦整理下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所有关于交换的知识点、谢谢、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 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 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 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 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 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 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 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 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 币的实际购买力, 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 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 价格水平×待售 W 数量/G 流通 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 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 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 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
专心 爱心 用心 1
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 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 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 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 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 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 的方针。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 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 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 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 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 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 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 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 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 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专心 爱心 用心 2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 RMB 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 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5)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外汇的主要职能是国际结 算。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稳定汇率、偿还债务、平衡国际收支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 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 C、相等不亏不赚。 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专心 爱心 用心 3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 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h/个×个数=价值总量) (单商品价值量×使用 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 不变。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 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 个个别场合。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 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 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 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

④ 商品流通学中交换经济是什么意思

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产品交换经济这种劳动的经济联系形式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产品交换经济是以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的消灭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相适应。其次,产品交换经济的根本目的是直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按需分配需要,不再只是直接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也不再是为了保值和增值。第三,产品交换经济中的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产品交换。

⑤ 经济中的交换

・基本经济理论・
“寡占反应”和“交换威胁”:威胁的可信性及原理拓展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蒋殿春
“寡占反应”和“交换威胁”理论——经验实证结果上的一种假说
70年代,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格
雷厄姆(E.M.Graham)和弗洛尔(E.B.Flowers)等人从对外投资行业的寡占特点出发,以寡头之间“跟随对手行动”的特殊反应来解释战后发达国家间厂商的交叉直接投资行为,建立了着名的“寡占反应论”和“交换威胁论”。

⑥ 经济现象中的交换是指什么

顾名思义,交换就是人们相互交换产品或能力的活动。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是比较早期的交换形式。
而消费则是为满足生产需求、个人需求或欲望等进行的一种活动。
概括的来说,消费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活动,而交换是一种实现交易的手段。一种商品在进入消费领域前,可能发生过多次交换,但是进入消费领域后,交换就终止了。

⑦ 政治经济生活交换主要有什么内容

交换环节

  1. 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价格与供求,价值与价格、价值规律

  2. 货币的本质及货币的发展

  3. 外汇、纸币、流通规律

  4. 结算方式、移动支付、信用卡、支票

    等等。

⑧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分配和交换指的是什么

分配是指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主要是指劳动力、资金或资本、生产资料等资源的分配。是以分工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按比例进行的物质条件。

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带物品的行为。交换指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

(8)经济中交换方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起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的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社会分工,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单一性和需要的多样性之间形成了矛盾,由此才出现了各个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性。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一定的交换的方式、方法。在人类历史上,由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又由简单商品交换发展到简单商品流通,进而发展到发达的商品流通,都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

⑨ 经济生活中什么叫做交换活动,其定义是什么

阐释交换正义首先需要确立对交换的理解视角和内涵限定。从较为广泛的意义而言,交换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遵循人类既定的规则条件下,相互换取彼此所有物的活动及其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经济交换是交换的一种特定形式,是经济生活中的交换行为,它是在极为明确的规则前提下自愿让渡彼此的资源(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及其过程。而“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在本文中,我们是把交换作为经济活动的环节或者是在经济交换的意义上加以使用的。作为经济活动之环节的交换,简单地说是指经济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价值交换活动,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环节。交换的动机是为了实现行为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一切交换活动都以获取某种价值或利益为其基本志趣。
所谓经济交换正义,概要地说,是对经济主体的交换行为、交换过程、交换内容等方面所进行的正义与否的价值评判和理性追问以及伦理规约,是交换行为主体在交换活动中应遵循的合乎理性和社会正义的价值标准和伦理原则。所以,交换正义首先是一个评判交换行为正当与否的价值尺度,它是关于人们在进行交换活动时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以此规范和约束交换行为,从而成为一种对人们的交换行为和交换活动的绝对价值命令,也是对交换行为主体在具体的交换活动中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正义价值原则的伦理诉求,它直指经济交往的效率性、交换主体的自由平等以及交换过程的有序性。具体而言,经济交换正义承载着如下基本的价值诉求:
其一,对交换内容和对象的正义性询问。对象的交换是交换行为发生的基础,其目的在于通过互通有无来实现交换主体彼此的利益。但这是有前提的,即一个具体的交换行为不仅要有利于交换行为的主体,同时这种交换行为还不能损害到交换行为主体以外的人和社会利益,否则是不被允许的,从而也是不正当的。一般来说,交换内容的正义性有赖于合乎法律和社会道德。对于正义与法律的关联,亚里士多德曾早已论说,他认为,一个违法乱纪的人是不公正的,而守法的人是公正的,“不公正分为两类,一是违法,一是不公平,而公正则是守法和公平”,同时公正的作用之一还在于“在交往中提供是非的准则”。亚里士多德关于守法乃是正义的观点,对今天交换行为的正义性尺度的制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意义上,今天我们就要理所当然地反对贩卖人口、买卖毒品、买卖权力等等一切违法乱纪的交换行为。然而,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和行为领域的渗透和监控是有限的,因此社会还需要更多的道德习俗来规范和制约人们的交换行为,因此交换行为的正义性除了合法的要求以外,还需要符合社会的道德习俗。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指出,由于“人们还没有成功地使自己的训练达到如此高度,以致它能够——也许借助或不借助归他们所有的租金——自己挣得为满足他们享受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把习惯作为自己行为方式的标准”。
其二,对交换手段和程序的正义性查审。交换行为的发生和实现是通过交换手段或程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和手段的正当性就很自然地构成了对交换行为的正义性评价和规范的内容。交换程序或手段的公平性是交换正义的重要维度。德国着名经济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认为,交换行为的公平性是经济伦理学的绝对命令,并对公平交易作出了四个方面具体的标准规定:要求实际价格与现行价格相结合,在市场经济中是与市场价格相结合;要求交换的事务事实上是公平的,不得是假货;要求交易是互利的,无一交易方的财产受损;要求在合同中实现公平的利益平衡,并实行公平交易道德。在市场交换中,交换程序的正义性基础就在于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因此限制竞争,不正当的竞争则是违反了交换程序的正义性,诸如垄断、独占、商业贿赂、倾销行为等等。交换手段的正义性还应当包括,不能利用人们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有意欺瞒商品的真实信息,甚至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谋取利益。
其三,对交换后果的互利性考量。交换行为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在于通过彼此的商品交换来实现主体的效用和享受,如果交换没有实现结果的互利,实现利益增值,那么这种交易在客观上是没有生命力的,从而在道德上也是没有基础的。交换后果的互利性之所以成为交换正义的内容,是因为一旦交换后果没有互利性甚至是负利益,那么就会丧失人们的交换信心和打击人们的交换热情,而如此的结果就是交换行为的减少、交换程度弱化,就会降低交易本身的效率,从而根本上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在今天,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标志和动力之一就在于交换的普遍性和发达程度。同时根据我们对正义的哲学理解,正义的实质乃是提升生命的自由存在本质。而通过交换实现彼此的利益,提高交换主体的享受和发展就成为交换正义的根本和核心。

阅读全文

与经济中交换方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济管理学有哪些方面 浏览:209
韩国几大美女有哪些 浏览:428
乌克兰美女哪里去了 浏览:396
新时代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浏览:816
港股健康科技是哪个公司 浏览:742
婚姻法中的丈夫是指什么 浏览:558
爱情中的白纸是什么 浏览:51
幸福的不是奋斗而是什么 浏览:902
爱情里3暗示什么 浏览:103
如何看懂信条的故事 浏览:532
哪些女星嫁给了爱情 浏览:199
对健身的美女怎么称呼 浏览:192
外国神华故事有哪些 浏览:230
什么叫爱情里做慈善 浏览:967
美女裤头哪里有什么 浏览:780
25岁适合什么婚姻 浏览:824
越南经济总量可以和中国哪个省比 浏览:702
美女吹玫瑰花是什么意思 浏览:951
幸福的福福字怎么画 浏览:666
车贷婚姻状况不一致怎么办 浏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