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风很大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德阳会受益吗
太难了 ,虽然国家它是划分为这个经济圈 但是最主要的发展还是在成都与重庆两个城市 除外的话 它只是附带的发展重心 并不在其他城市里面
⑵ 双城区的经济
清代、民国、伪满3个时期、120年间,亩增产32.7~19.0公斤,年增长0.27~0.16公斤。1949年双城区粮食亩产为78公斤,比1946年、1947年增长30%。1952年粮食亩产达88公斤,比1949年增长73%。年均亩增长3.3公斤。1952年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全面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土地由农民个体所有,转为集体所有。1953~1957年,5年粮食平均亩产为78公斤。1958~1962年,双城区实现人民公社化。由于自然灾害、共产风等五风的影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粮食亩产只有39公斤,降为历史最低水平。1963~1965年,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广泛应用,3年粮食平均亩产达88.0公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3%,其中,1965年亩产为101公斤,比1952年增长37%。1966年~1975年,10年粮食平均亩产122公斤,比1952年增长38.6%,比1953~1955年增长56.4%;比1963~1965年增长38.6%。1979~1982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农村政策,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173公斤。比1952年增长96.5%,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20%,比1963~1965年增长96.5%。1983~1985年,双城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267公斤;3年平均亩产为229公斤。比1949年增长193%,比1952年增长160%。民国3年,191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4.6万公斤;民国13年,192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7.1万公斤;1952年,国家征购入库粮食为13221.3万公斤。
1962年,双城区征购入库粮食为1644.0万公斤,比1952年少购11577.3万公斤,低87.5%;1984年征购入库27232.6万公斤,比1952年多14001.3万公斤,增长1.1倍; 1985年征购入库粮食19795.0万公斤,比1952年多6573.7万公斤,增长50%。乡镇企业,始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发展起部分公社工业。1963年调正后,保留少部分公社工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公社工业进行了改造、整顿、发展。1984年双城区有中、小型乡,镇企业69个,年产值6.273万元。比1983年增长16.7%。1985年总产值为39.3万元。比重为60 :24 :16。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2679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739403万元,增长8.7%;林业产值4910万元,增长13.9%;畜牧业产值640699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8100万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567万元,增长12.4%。双城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8.09万亩,比上年增长0.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3.5万亩,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水稻产量12.6万吨,增长1%;玉米产量206.3万吨,增长11.7%;大豆产量1.7万吨,下降-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6吨,比上年增长68.4%;烟叶产量200吨,下降65.2%;蔬菜产量94345吨,下降10.9%。
2013年,双城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7.8%;林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3.9%;牧业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7.9%;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2.6万亩,同比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1.4万亩,同比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0.77亿斤,同比增长7.9%。
2013年,双城推进“一区五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15.7%;大力发展放心蔬菜产业,新建设施蔬菜园区4个,千亩露地菜园区6个,蔬菜总面积22万亩,总产80万吨;逆转乳业下滑趋势,新建规模奶牛场8个,鲜奶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规模猪场达118个、肉牛场21个、蛋鸡场235个,畜牧业总产值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3%。大牲畜、奶牛、生猪、家禽存栏为606411头、310767头、539406头、1531万只,分别增长4.3%、5.8%、9.0%、4.0%。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估衣业始用缝纫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针织业始用手摇织袜机,宣统元年,1909年,商务印书馆始用印刷机。民国6年,1917年,哈尔滨双合盛火磨在双城堡火车站西侧设立分厂,生产机制面。粉民国元年,1912,年双城市丽双电灯公司开业。民国8年,1919年,电力用于制油业,螺旋榨代替了笨重的油锤。民国10年,1921年,双城火柴公司开业,从业人员70余人,日产醒师牌、聚宝牌火柴40余箱,每箱100包。民国12年,1923年,双城市市场工业、手工业铺户,已发展为74个行业1071家。
伪满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摧残。伪满康德10年,1943年春,一次即封闭35家磨房。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双城工业、手工业铺户只剩250户,比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减少304户,从业人员仅有983人,比大同元年减少1948人。
1949年建立国营麻袋厂、纺织厂、火柴厂、农具厂、木器厂、酒厂,制米厂和制油厂。年底,双城市国营工厂18家,合作工厂3家,私营工业、手工业821家。私营工业、手工业总产值为296万元,占双城市工业总产值547万元的54.1%。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底,双城市工业企业共有234家,工业总产值1533万元。其中省营企业171万元,地方国营企业869万元,合作工厂43万元,生产合作社318万元,其它工业132万元。1958年双城市工业企业发展到435户,年产值为2203万元。1959年产值为3665万元。1960年产值为6030万元。由于这一时期在工作指导上犯了高指标,瞎指挥,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给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
到1979年双城市工业发展到214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地方国营32家,二轻工业21家、城镇工业11家,街道工业6家,农村乡、镇工业62家,其它工业8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13029万元,其中,省营1053万元,地方国营6059万元,二轻2336万元、城镇732万元,街道239万元,农村乡、镇工业2372万元,个体工业238万元。
1985年双城区工业共有4685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区内全民所有制企业29家,经委所属16家,农机工业2家,粮食工业4家、商办工业3家、水利工业3家、其它工业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14家,二轻系统22家、城镇18家、街道5家、乡、镇69家个体工业4 54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20 377万元,比“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提高7.4倍,比1949年提高57倍。职工干部人数有12 558人比1965年增加5.3倍,比1949年增加13.5倍。工业利润为931万元,全民企业为519万元,集体企业为412万元,比1965年提高5.9倍,比1949年提高44倍。
双城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94686万元,增长16.1%。其中:采掘业完成5390万元,增长16.4%;制造业完成585424万元,增长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872万元,增长19.2%。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8.4%。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2010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临江石油区、太平空港区四个省级工业园区以及双城镇、新兴、永胜、周家、兰陵、联兴六个乡镇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集群发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4.2%,完成工业产值161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双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8%。
2013年,双城实现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工业总产值416.6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增加值完成4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主营业务收入201.2亿元,增长28.7%;利税总额18.6亿元,增长37.4%;利润10.5亿元,增长42.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0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2家,实现建筑业产值37476万元,增长38%。2013年,双城新增规上企业44户,总数达到114户。全口径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产值210亿元,增长47.2%;规上食品工业产值147亿元,增长42.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46.8%;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增长61.2%;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4%。招商引资实现“双百”目标,引进项目102个,总投资360亿元,其中达鑫电梯、华飞门业等超亿元项目48个。全年开复工项目176个,实际投资144亿元,新开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69亿元。 保险
伪满时期,双城区曾开办过保险。由伪满株式会社大兴公司双城大兴当兼办。当时只开办火灾保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设中国保险公司双城代理处,只承办牲畜保险、人身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个人小额保险等4种险种。
1952年保险有:国营企业、国家机关的财产强制保险,小额保险,居民家财保险,牲畜保险,旅客强制保险,铁路运输保险等5个险种。
1958年全国停办保险业务,市保险机构撤消。
1980年为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双城市于1981年7月恢复保险机构,在人民银行内设保险股,开展了保险业务。开展的险种有: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者保险两种。
1983年,随着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同时,按国家保险项目,又因地制宜地试办了人身保险和农村的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投保额1 171 592千元,共收保险费为2 977 317元。其中:1985年投保额为268 483千元,比1981年上升18倍,共收保险费845 000元,比1981年上升2.7倍;共有承保户3 992户,比1981年上升13倍。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共发生保险案件509起,结案440起,赔款3 113 849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的赔款为2 131 439元,占整个赔款68.4%,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款为540 277元,占整个赔款的17%;家庭财产保险赔款为442 133元,占整个赔款的14.6%。
2005年实现保险业增加值1082万元,增长24.5%。年末双城市有各类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3万元,增长10.1%;人寿险保费收入6253万元,增长54.4%。支付各类赔款791万元,比上年降低10.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24万元,增长39%;人寿险赔付金额167万元,降低40.4%。
2013年,双城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318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88万元,同比增长31.1%;人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300万元,同比下降36.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23万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812万元;人寿险业务赔款299万元。
内销
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的零售额339703万元,增长20%;市以下零售额74343万元,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27993万元,增长20.2%;非国有经济386053万元,增长19.9%,其中,个体经济315100万元,增长19.4%;私营经济38015万元,增长19.8%。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473634万元,同比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220377万元,同比增长5.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城镇和乡村实现零售额分别为72.2亿元和1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9%和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9.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1亿元。
外贸
清代和民国时期,双城区外贸业务全部由私人资本家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72年,外贸业务由区供销社兼营。
1973年4月设立区外贸小组,隶属市农副科领导。
1974年1月成立区对外贸易科,编制9人。
1974年10月在双城区希勤公社庆革大队建立国营养牛场,全场工职95人。
1975年11月建立外贸粮油食品收购站全站职工32人。
1983年10月建立区外贸土畜产品收购站,全站职工11人。
1984年了月建立区外贸工艺品收购站,职工4人。
1985年市对外贸易公司有国营养牛场1处,市外贸粮油产品收购站、市土畜产品收购站、市工艺品收购站各1处。全公司职工157人。
2010年,对外贸易总量保持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51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出口总值完成424万美元,增长33.3%;进口总值完成4754完美元,增长51.4%。
2013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84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2%。进口总额14961万美元,同比增长65.1%;出口总额884.3万美元,同比增长15.2%。
基建投资
2013年,双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487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2013年,双城改造城区道路10条8.7万平米;东南隅22栋16.6万平米回迁房顺利回迁,廉租房补贴1800户,实物配租115户;完成26栋15万平米老旧小区房屋综合改造;发放历史遗留房屋权属证80万平米。完成哈大高铁广场和急救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启动希望广场改扩建项目;对承恩门、北道口、护城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集中供热增容120万平米,供热质量明显改善;铺设给排水管网114公里,污水管网21.9公里。集中开展物业、棚改征收、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拆除违章建筑2100平米;栽补大树1300棵、灌木6万株,维修路灯1500盏,增设停车泊位300个。
⑶ 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多在努力提升公民的素质,对外地的游客多,宣传当地的一些特色景点,而且不断的在外部游客面前展现当地的良好的风土,人文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毕竟成渝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成”“渝”是中国西部两座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的简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中国的1.9%、6.9%、6.3%。
2020年初,中国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到今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西南腹地有着向西直达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与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20日正式印发。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⑷ 成都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你觉得呢
引言:说起能吃辣的地方,人们都会想起四川人,四川成都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城市,而且随处可见火锅串串店,所以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那么成都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就算是自己的家乡也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的,所以自己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奋斗,这样的话自己就有有金钱去那些好玩的地方进行游玩了。
⑸ 对于双城经济圈成都和重庆的各自优势在哪里 缺点又在哪里
对于双城经济圈,成都和重庆的各自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来说的话,我觉得不管怎样的重庆和成都来说的话,都是各自的优势来说的话,是他们的经济方面的话,更有优势的
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如何作为
这个规划提了几次天府新区,但一句话都没提到东部新区,这其实可以预见得到,天府新区在14年到18年规划期间,落地了很多中央单位,比如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华西医院、最高法最高检法务部门,还有中铁、中交、中建、中电建等一大票央企在天府新区修西部总部,然后在19年的时候,天府新区突然减速,资金大部分批向了东部新区,你想这些单位不得通过自己的渠道找上面争取啊,而东部新区到现在为止主要围绕空港和大运会在修,落地的单位主要也是物流企业,没有中央单位跟着帮忙争取,在这种情况下出来的规划,东部新区就遇到了减速的时候。
⑺ 双城镇的经济发展
双城,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2005年粮豆薯总产达到35.2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5年列全国百个产粮大县前10名。以奶牛、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奶牛存栏达到22万头,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肉牛饲养量40万头,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年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获省农村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
双城,是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雀巢公司于1990年在我市投资建厂,经过三次增资扩建,总投资由原来的7900万元增加到7.26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500吨。产品形成两大系列29个品种、72种包装形式。现正在进行四期扩建,建成后日处理鲜奶可达到2000吨。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日交易鲜蛋800吨,规模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二位,鲜蛋远销广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和港澳地区,并打入了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杭州娃哈哈、台湾旺旺、南京雨润、北京汇源果汁、江苏菊花味精、山东富荣集团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食品工业企业先后在我市投资建厂,形成了粮食、乳品、禽蛋、肉制品四大产业链条,大农业——大畜牧业——大加工业——大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
双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自1998年以来,共筹措城市建设资金21.5亿元,铺筑白色路面190条,113.5万平方米,新增楼房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线36公里,供水管线40公里。完成了老城区街巷路白色路面铺筑,地下排水网建设,新城区四横八纵路网建设和职教、医疗、客运、农贸、商贸、党政办公、广场文化七大中心建设,使城市品位和功能有了较大提高。城区面积由6.25平方公里扩大到16.9平方公里,一座现代化中等规模哈尔滨卫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2005年,双城区生产总值实现145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8%。人均GDP达到17900元(约2150美元),年均增长15.5%。“十五”末期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长了18.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0.3:35.9:33.8,第二产业产值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双城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十名,连续三年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和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
双城镇位于双城市中部略偏东南,北纬45°21′、东经126°18′。是市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京哈铁路、102国道穿境而过。承旭门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⑻ 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峡人寿董事长黎已铭指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两地党政、企事业单位互动频繁,锦泰保险、三峡人寿等两地的保险法人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发展十分有必要。通过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大局、促进合规、促进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扩大两地保险法人机构的社会影响,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两地保险法人机构更好地参与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条件。
⑼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什么意思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意思是由重庆、成都组成的经济圈。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上,成渝地区一直举足轻重: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⑽ 现在的成都和广州,两者的经济差距大吗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 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8万人,2019年GDP为17012.65亿元,排名全国第七。
3、外贸方面,成都与苏州的差距不断缩小。成都的贸易伙伴与苏州不同,成都主要是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东盟和欧盟为主,而苏州的贸易主要对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因此,今年成都外贸受到影响远远小于苏州。今年1-5月成都外贸大幅度增长与苏州1-4月外贸下降是这一现象的自然反应。
总之,今年成都GDP超过苏州希望很大。成都GDP超越的下一个目标是重庆或者广州,但是目前差距很大,还需要倍加努力,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