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计量法是哪一类分析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预测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事实为依据,以数学方法和统计推断为工具,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经济学分支。首先,计量经济学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定量关系的学科,研究对象是经济问题。其次,模型的建立是在已有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对经济现象的进一步
B.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一、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
二、计量经济学和一般经济数学方法的区别
1、研究方法不同。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而一般的经济数学方法的研究方法不一定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还包括其他数学定理等。
2、研究结果不同。
一般经济书写的研究结果是确定的,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论是概率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不太确定的。
3、侧重点不同。
一般的经济数学侧重于数学证明和推导,偏向于理论研究,而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联系紧密,侧重于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偏向于实践研究。
C. 什么是计量法
简单的说,计量法就是关于度量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的法律。
中国计量法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
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 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
号由国务院公布。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废除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第五条 国务院计量
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
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
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
后使用。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
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
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
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
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
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
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
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
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第三章 计量器具管理
第十二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与所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
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
《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
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 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
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样品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第十四条 未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制造、销售和进口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
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
第十五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
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进口的计量器具,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
第十七条 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第十八条 个体工商户可以制造、修理简易的计量器具。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个体工商户,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发给《制造计量器具
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个体工商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章 计量监督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置计量监督员。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由国务
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
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
第二十一条 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
定的数据为准。
第二十二条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
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并可靠性考核合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或者修理计量器具的,责
令停止生产、停止营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四条 制造、销售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器具新产品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该种新产品,没收违
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制造、修理、销售的计量器具不合格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
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七条 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
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按诈骗罪或者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制造、修理、销售的计量器具不合格,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
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计量监督人员违法失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
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
本法第二十七条 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
会依据本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D. 经济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分析过程
经济计量分析的主要过程是建立模型、估计参数和运用模型。
建立模型
根据经济理论、可利用的资料和现有的经济计量技术,确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形式,这是经济计量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决定:①模型包括哪些经济变量、哪些经济关系式。②每个经济关系式的函数形式。③参数的符号和取值范围。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模型可以是单一方程,也可以是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的变量必须区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的求解来决定其数值的变量,外生变量是在模型以外决定其数值的变量。外生变量给模型所反映的经济系统以影响,而不受这个系统的影响。一个变量在模型中为内生变量或外生变量,决定于问题的性质与研究的目的,例如积累率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中常常作为外生变量,而它在经济系统的优化模型中又常常作为内生变量。
在建立模型阶段,各方程通常采取结构方程形式。结构方程式是指其变量间的关系比较直接、其经济意义明显的方程式。例如说明消费c与国民收入y之间关系的消费方程:c=α+β y,式中α、β为结构参数。结构方程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分为四类:第一类叫行为方程。说明经济主体(居民、企业、政府等)的经济行为。例如表明消费者行为的需求函数。第二类叫工艺方程。说明生产中的工艺技术关系。例如反映生产中的人力、物力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第三类叫法规方程。说明法令、制度所规定的经济关系,例如税收方程。第四类是恒等式。说明均衡条件或部分与全体的关系。例如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消费加积累等于国民收入。
估计参数
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是指模型的各个方程中的常数。估计参数就是根据历史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推定这些常数的值。经济计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是最小平方法。其特点是:对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若干组观测值,按给定的函数形式确定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式,使得因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回归值(以相对应的自变量代入回归式而算出的值)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设有因变量y与自变量x的n对观测值(yi,xi),i=1,2,…,n。并设y与x有线性关系y=α+βx+u,其中u为零均值的随机变量。
运用模型
将已经估算好了参数的模型用之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结构分析的内容主要是测定模型内其他外生变量不变时某一外生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绝对量变动或百分比变动。前一种场合,在绝对量上分析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程度,称为乘数分析。后一种场合,在相对量(即百分比)上分析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程度,称为弹性分析。经济预测是将预计的未来时期的外生变量值代入模型之中,求解模型,得出未来时期内生变量的预测值。政策评价是根据模型计算和比较不同政策的不同后果,以便选取较好的政策。
E.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
是不是大学经济学就一定比小学经济学高深呢?不一定,可能很难,但未必是对的。你所接触到最稳定的科学,是中学教科书,那些都是公认的基础。而越往上,越容易被推翻。
拖了这么久,因为这种文章人们是不愿意读的,对科学没有一点兴趣,所以我也懒得写。最近又有人搬出来了,那我来科普一下。
你可能听说过奥派鄙视计量经济学,但是没有任何人解释一下他所鄙视的是什么东西。
计量经济学算是比较难的课,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很简单,初中毕业的人应该也能理解,学过方程就可以。
比如我们统计了全班上课的时间设定为a, 做作业的成绩为b,这学期的考试成绩估值为E。那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汇总后解方程,总结成公式,得出的就是E= 10a+5b+u。10和5就是你解方程得出来的系数。
也就是当你上了1个小时课,作业成绩为10的时候,你的预期成绩就是60(a=1,b=10时,E=60+u)。当你上了10个小时课,没交过作业的时候,预期成绩是100(a=10,b=0时,E=100+u)
u是什么,是“不可观测量”。现实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可能影响你成绩的,但是又无法察觉出来,比如你家距离学校的路程l。因为路程会耽误时间,导致你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减少,或者消耗你更多的精力,让你提前疲惫。
如果我们确定l对成绩有相关性,比如每增加一公里最后让你的成绩减少0.5分。那我们的公式就变成了E=10a+5b-0.5l+u
还有,家庭情况,是否单亲,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进而影响成绩,有可能单亲的孩子更厌学。还有可能单亲的孩子见证了老妈的辛苦,从而更加的上进。通过统计数据后我们发现单亲家庭普遍比非单亲家庭的成绩低20分。那这个“是否单亲”,也要在公式中体现出来。当单亲时,我们的变量取值为1,非单亲时,这个变量取值为0,平时用m来代替,这个就叫做“虚拟变量”。公式为E=10a+5b-0.5l-20m+u
单亲时m=1,公式成为E=10a+5b-0.5l-20+u
这个公式也叫做模型,数学模型。你总听到“建模建模”,就是指得出一个这样one for all的公式。
你可能发现了个问题,就是这个公式可以无限延长。比如跟气候有没有关系,你说下雨天w多了就影响了上课时间,进而影响成绩,可以,去调天气数据。你又说谈恋爱o会影响成绩,可以,统计下有对象的和没对象的数据。
把这两个变量加进去得出的模型是:E=10a+5b-0.5l-20m-100w+5o+u
翻译过来是每多下一天雨,成绩就减少100分。看意思天气这个影响好大啊?
这违背我们的常识了,我们就要去检测上面这个模型。去测它的方差(R square)。
得出的结论是天气它不是一个有效的典型因素。这个公式里应该把天气因素剔除掉。怎么理解?当天气对成绩有影响时,他下一天雨会让成绩减少100分。但是,99%的情况下天气是对成绩没有影响的。
举个例子就是当天气下特大暴雨的时候,整个城市就水漫金山,直接瘫痪了,根本没法去考场,但是这种情况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加入进公式里。
这就是经典的统计参误。类似的还有很多种,比如人均gdp 1万美金,和你挣了1万美金,就差飞了。小编们无数次用数据来误导你,制造个大新闻。只要瞎J8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公式有一个缺陷,就是外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可以用的模型,到了明天再用可能就不准了。当我们考虑到了事物的动态变化,这就引出了计量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时间序列。
也就是说,公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实时变化。
这算是计量的一个革命,动态公式。时间(t)在变化,你的预测的模型和结果也在变化。
举例如果拿来预测股价,比如今年的时间我们视为t,去年是t-1,明年就是t+1。
当你写公式时,今年的股价是和去年的股价是有关的。我们要把去年的数据带进去。但是呢,去年的数据又是和前年的数据相关的,前年的数据又是和大前年的数据相关。
类似于俄罗斯套娃。非常复杂,但最后用数学公式,大数定理等等都消掉了,可以出一个简易的公式。
时间序列大概的原理就是这样,剩下的不讲了,跳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就是这种数理概念,应用在计算经济上,就成为了计量经济学。平时的经济学是可以告诉你趋势的。比如增加最高工资会降低就业率,但是每增加1美金的最低工资会让就业率降低几个百分点呢?这个传统经济学就答不上来了。计量经济学家大喊一声,我知道!回答了老爷的问题,就受到了青睐。
比如预测明年的GDP,新增就业人口为p亿, 产值人均1万美金,去年的gdp是80亿美金,如果出现新冠疫情c则会减少20亿,统计后得出的公式为:E(gdp)= 80+0.0001p-20c+u
把现实公式化。有了公式,我们再查出几个变量,就可以推测出今年的gdp。
但是这个是非常粗糙的预测,即使你再加10个变量也不够,影响经济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闹海啸了,闹旱灾了,中美断交了。世上有太多的黑天鹅,在不可观测量u里,却对经济影响巨大。可能中美断交这一件事的权重,就比你前面的所有变量加一块的影响都大,那你那公式还有什么意义?
“模型动态变化”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但我觉得要来预测经济还是远远不够。黑天鹅太多的时期里,你或许更应该和新闻,消息相关。
比如说这一秒你的模型是今年GDP= 106%*去年的GPD。
下一秒电视下面突然弹出了个Breaking News,特大新闻:川普已当选总统,会发生贸易战,那动态公式也应该改成GDP=105%*去年的GDP。
或者新闻弹出来的是川普被抗议者给击毙了,爆发内战,US解体,美金作废,帼成为世界老大,1RMB换7美金,一带十路,万国来朝。那公式瞬间就该变成GDP=去年GDP乘5。
没有这种能力,计量对一个这么大的社会的预测,还是太嫩了。
公式化看着给人一种很科学的印象,以至于券商们可以出个人工智能大数据预测股价涨跌的IP来忽悠股民入市:亲,我公司有“量化交易”,根据数据起伏自动交易,保你稳赚不赔,充钱试试吧?
但很多事是无法量化的,我认为GDP的预测都不可靠,对GDP的预测完全是错的,就不该预测。
这种数理预测适用于在工业革命以前,工业革命之前你问一个农民,明天你做什么,他会说跟今天做的一样。我告诉你前十年每年的gdp增幅是6%,那我让你预测下明年的涨幅,你会蒙哪个数?还是6对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历年gdp连起来是可以接近直线的。
顺着图片的曲线,可以描出19年,20年,2021年点在哪里,做出预测。但科技爆发之后,可能明年的GDP就一飞冲天了,或者来了地震疫情,gdp又突然跌入谷底了。
你前年的gdp是90亿,去年的GDP是95亿,今年的GDP是100亿,明年的gdp是多少?完全可能是130亿。因为今年路通了。要想富,先修路。
同理,在微信产生之前,运营商们每年收着几百亿的短信费。有了微信后就几乎清零了,可能当年的GDP就减少了。
F. 什么是经济计量学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经济计量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关于如何计量经济关系实际数值的分支学科。经济计量学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之初,研究多限于计量方法的探讨,实际计量工作还较少,且多集中于需求分析,能够算做实际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的,只有丁伯根关于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等人不断提高丁伯根开创的宏观经济计量的规模和深度,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个向企业出售经济计量预测劳务的兴旺行业。
G. 经济计量学的计量方法
经济计量学的具体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四个连续工作步骤: 估算出参数值的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①对所研究的经济体系内潜在的相互关系进行结构分析,以便了解和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偏微分原理进行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即对模型的两个均衡点进行对比:一个是原来假定达到的均衡点,另一个是假定只有一个外生变量(或结构参数)的数值发生变化而其他情况不变时,模型达到的新的均衡点,两点对比可以看出外生变量或参数值变化时对内生变量发生多大影响。通常所谓各种弹性和乘数等都是用的这种分析方法。②用于预测。可利用已经估算出系数值的简化式进行,因为简化式的因变量都是内生变量,自变量都是外生变量,把预期将来某时期外生变量可能达到的数值代入简化式,就可以得到有关的内生变量在将来同时期的预测值。③用于规划政策。即对各种政策方案的后果进行评价,以供决策人择优采纳。常用办法是把代表各种政策方案的外生变量(又称政策变量,如税收)在将来某时期的各种不同数值代入模型,然后计算作为因变量的内生变量(即政策目标,如国民收入)的各种相应预测值,以便对比。这叫做模拟运算,实际上是一种以政策变量的给定数值为条件的预测。
H. 什么是“经济计量学”
弗里希早在1923年就开始研究效用的测量问题,1926年写成论文《论纯粹经济学问题》,提出了测定边际效用的“等量法”,并首次使用“经济计量学”一词。他认为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有很多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地方,要使经济学具有明确的量的关系,就要把数学和统计方法引进经济学,从而经济计量学就是“融合数学、统计学及经济理论,结合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理论和实务”。他在《经济计量学》杂志创刊号社论中说道:“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方面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每一方面都是一种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的条件,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是强有力的研究方法,正是这种结合构成了经济计量学。”
I. 计量经济学 有什么分析方法
1、最小二乘法
这是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只要有一个参数、一个误差项就好了。但是它存在很多弊病,比如无法消除内生性(endogeneity)问题,因而经济学界很少直接用它。如果要直接用最小二乘法,需要满足几大假设,条件非常苛刻。
2、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是现今经济学界很流行的一种计量方法,它采用一种和自变量X无关的外生变量Z来作为一种“工具”,从而解决了内生性的问题。
3、双重差分法
双重差分法用时间和实验、对照组两个维度的变量,进行双重差分,这种方法分析非常有效,不过数据收集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
(9)什么是经济计量法扩展阅读: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1、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
即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向非确定性问题,其对象的性质和意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质上和方法的结果上,都将出现全新的变化。
2、研究方法发生根本变化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学习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其方法与其它数学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3、研究的结果发生了变化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etrics)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
理论计量经济学除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量经济学
J.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英语:Econometrics),是以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方法论基础,对于经济问题试图对理论上的数量接近和经验(实证研究)上的数量接近这两者进行综合而产生的经济学分支。也有“经济计量学”的译法。
该分支的产生,使得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从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
“计量”的意思是“以统计方法做定量研究”,“量”字为名词,构成动宾结构,这从其英文metric的含义亦可看出(与数学名词“度量空间metric space”情况类似),所以“量”字应读作“亮”(大陆《现代汉语辞典》2012年6月第6版“计量”条)。设若“计量”的“量”字读为“良”,则是两个动词词素的并列结构,含义略简。另如测智力的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按其内涵则应读“量”字为“良”,此亦可从英文scale的含义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