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临沂好的发展经验有哪些
临沂好的发展经验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是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色。据统计,全市97%的企业是民营企业,88%的固定资产来源于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的77.6%和84.4%,民营经济创造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
临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海纳百川的胸怀。临沂市有许多来自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商人。据统计,临沂市仅浙商就有近10万人。临沂商城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临沂人传承着光荣的革命精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但也不断学习借鉴浙商在做生意方面表现出的精明,与他们打成一片,共谋发展。
❷ 临沂市兰山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如何
兰山区是临沂这些年来的政治经济中心。临沂的发展很大程度靠了批发市场的带动,临沂是物流之都,临沂的物流也主要集中在兰山区西部。
兰山区位于临沂市中部,是市委、市政府驻地和经济贸易中心区,也是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兰山区的经济总量大幅领先其他区县,相当于第2名的2倍多。
兰山独占中心城区之优势,是临沂市委市政府中心所在地,是临沂商城的主战场,经济活跃度高,人员流动性大,吸附能力强,所以在三区中,兰山经济实力也最雄厚。当然,这里边有天时地利之因素,也有兰山人实干包容创新奉献之努力。毕竟在划区之初,罗庄区的陶瓷、民办教育等享誉全国,河东区的五金城也名声在外,兰山区的西郊批发市场、义堂朱保的板材也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板材之都、物流名城的金字招牌。
2000年左右,兰山区的财政收入十多个亿,已居全市第二位。大概到2001年,兰山区经济综合指标就超过沂水,成全市第一了。近几年来,兰山区财政收入从20亿到30亿、40亿
❸ 临沂”四大奇迹”,城市奇迹、市场奇迹、速度奇迹、文化奇迹,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临沂经济。
临沂大学的把?
沂蒙山区是中国着名革命老区,在临沂,最吸引人的是“四大奇迹”。
城乡建设的“城市奇迹”———淮河流域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
临沂人的口号是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在短短7年间,临沂城区跨过沂河、祊河,建成了北方最大的水城。成为山东城区人口仅次于济南、青岛的第三大城市,也成为淮河流域城区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等“国字号”荣誉相继花开临沂。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所说,现在的临沂已经不是大家以前印象中的贫困革命老区,而成了山东面貌的一张名片,有着大城市的气派,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
体制机制的“市场奇迹”———北方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
以长江以北最大专业批发市场着称的临沂商城,是临沂市的又一张名片。临沂城西80多个专业商城连成一片,每座专业市场自成一城,连绵成势。每天有数10万人、数千车辆出入市场,使人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无限活力。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全国其他城市低30%,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
经济增长的“速度奇迹”———7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3%。
这7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13%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临沂历史上持续发展速度最快的7年。2009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 2110.18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增长14.1%。从速度里看到的活力,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5位,成为全国惟一进入前10名的革命老区。2009年的GDP在全省17城市中居第7位。
形象提升的“文化奇迹”———《沂蒙》系影视剧刮红色飓风。
在临沂,一个响亮的口号,流传在每个人口中,这就是历经20年而不衰的沂蒙精神。近年间,围绕沂蒙精神的文化活动,可谓好戏连台、异彩纷呈。仅仅2009年,三项红色经典获国家大奖:大型水上演出剧《蒙山沂水》室外版在沂河水面常年演出、电影《沂蒙六姐妹》和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相继刮起红色飓风,使“沂蒙”这两个字空前响亮。更使人感奋不已的是,临沂人普遍具有的“热爱家乡,推介家乡”的文化意识。无论是接触市领导、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与家庭妇女,亦或是来临沂打工的农民,提起临沂个个滔滔不绝,都劝你到沂河边上走一走,看看临沂大城,洋溢着一脸的“自豪”。
与中国很多富裕地区比,临沂还有不少差距,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都不算高。然而人们几乎都原谅临沂的不足,因为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曾以贫穷封闭与落后着称。直到1984年,临沂地区13个县还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国家与省区发展规划中长期被处于边缘化地位。临沂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逼上梁山的,在短短7年间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从区域看。东部地区是沿海带动力强的区域;中部是这些城市附近区县到邻省区,是其承接地带;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多是资源型为主。从发展动力看,外生型基本是城市带动型,来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最着名代表是深圳模式、浦东模式、天津新区模式。内生型基本是农村推动型为主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便是典型的代表。从资源配置看,有外向、内向与内外结合等类,着名的是“珠江模式”。资本构成以外商投资为主,劳动力构成以外来民工为主,产品销售目的地构成以国外市场为主,对外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从东部沿海地区的东莞模式、宝安模式、泉州模式、昆山模式、威海模式中,都能看到这种特征。这种“飞来式经济”,较难和当地的经济浑然一体。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受冲击最大。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的苏南模式,政府的强力介入和招商引资是重要的发展动力,大城市扩散带动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所有制性质多为集体经济。同时,民营经济在苏南模式政府主导经济的环境中往往遭到排斥。外商投资的“飞来式”经济,与当时经济难以融合,成本攀升时企业大规模外迁。“温州模式”是典型的由民众自发产生民营经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个体私有经济特征,产品以小商品为主,直接面对市场。然而,政府主导不力、集体经济薄弱、对当地经济带动力不强,形成明显的缺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临沂模式”集中了“苏南模式”政府的强力介入、招商引资特点和“温州模式”的“小商品大市场加民营”的特点。临沂还利用自身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临沂在区域发展定位中,主要是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全国革命老区三个区域力争实现“三个率先”发展,进而确立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淮河流域地理经济特色,最为明显。以 “大城市”、“大市场”为标志的临沂崛起,实际上是鲁南苏北崛起、淮河流域崛起。革命老区历史自然特色。山东区域的政治特色。从大的范围看,临沂模式代表山东和淮河流域,与广东福建的“珠江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江苏的“苏南模式”并列为中国四大模式。临沂模式也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代表性模式。
❹ 科学发展观论证分析临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为了15分写两千字有点悬。我认为文章总体格局应该这样:
一。阐述大背景 也可以叫做 总引子。100字左右
二。在背景条件下 分3——5段 每一段落通过政府下达政策 阐述临沂近期经济发展情况 涵盖面要有代表性且不能脱离大众 要有明显的对比性 其中可以穿插实例引证 要实事求是 本段大约800字足 本段各个段落要分别提出建设性观点 以下第三大段要有观点呼应
三。一句话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就是小胡的基本政策:实事求是 在这一大段就事实论证第二段提出观点的可行性 可旁征博引有力实例说明 以条理阐述为主<说实话,我最擅长这个了,呵呵》800字左右
四。在以上观点下提出好的发展方向另外阐述上出现的一些经济发展弊病,提出几个建议 OK 本段200——300字足
最后说两句 写这种文章不能有废话,要做到句句有理有据 有事实可依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❺ 临沂三区九县的经济都怎样
县自秦立,延续至今,治理县政也就成为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经济的总和,是国民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是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由一、二、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复合系统。作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拓展与延伸的枢纽地带,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但我市县域总体实力在全省来看仍然偏弱。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没有我市的位置,距全国百强差距更大。我市与其他市相比,特别是与沿海和鲁中各市相比,县域经济实力仍有差距。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我市尽快步入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先进行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一、我市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总体情况分析
1、县域份额大。我省139个县市区中,县域占121个(含县级市、农村人口占60%以上的市辖区,下同)。我市三区九县,均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之列,其中沂南、苍山、费县、平邑、莒南为经济欠发达县;潍坊12个县(市区)列入11个,其中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为3个经济强县;泰安6个县(市区)列入5个,其中新泰市、肥城市为经济强县,东平县为经济欠发达县;威海4个县(市区)列入3个,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全部为经济强县;济宁12个县(市区)列入11个,其中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为经济强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为经济欠发达县;德州11个县(市区)列入10个,其中陵县、宁津县、庆云县、平原县、武城县为经济欠发达县。
从县域的人口看,2002年末,我市县域人口为1008.5万人,2003年末为1011.05万人,其他市变化也不大。我市县域单位数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县域人口数占全省的12.3%,是全省县域单位数和县域人口数最多的市。我市县域份额大,人口多,县域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往往处于弱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难度要大于兄弟市。
2、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不高。2002年,
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为622.05亿元(不包括驻临沂三区的市属以上企业,下同),在全省列第五位。2003年县域生产总值为740.50亿元,低于潍坊和济宁,高于泰安、威海和德州;而从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02年我市为6167元(本文所用人均数为年末累计数除以年末人口数,下同),2003年为7324元,比潍坊(10592元)、泰安(9299元)、威海(32392元)、济宁(10684元)、德州(9233元)都低,五市分别为临沂的1.45倍、1.27倍、4.43倍、1.46倍和1.26倍,从上图来看,我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在拉大。
2003年,从全省县域考核的121个县市区情况看,沂水、兰山、郯城的生产总值列39、42和46名。三区的GDP增速分别列33、15和51位,其余各县的GDP增速都排在了66名之后,沂南、苍山和莒南的人均生产总值排在了百名之后。沂南、苍山、费县、平邑、莒南五个欠发达县(以下简称五个弱县)的生产总值排在全省30个欠发达县的前五名,但增速和人均占有量除费县外均在30个欠发达县中下游。
3、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较低。2002年,我市县域地方财政收入20.89亿元,人均207.10元,比全省低132.73元。到2003年,我市县域地方财政收入23.92亿元,人均236.6元,从图中看出,我市的人均财政收入同其他市的差距在拉大。
从全省121个县域2003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看,兰山和沂水分别列34和35位,莒南排第59名,其余四个弱县均在75名之后,河东区和蒙阴县都排在了百名之后;单从弱县的财政收入看,除苍山外,都进入了30弱的前十名,莒南县在弱县中排名第一,但是人均财政收入除莒南第12名外其余都比较靠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靠前的莒南县排在弱县的第18名,沂南、平邑、费县、苍山分别占30弱的第24、27、28和第30名。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中游,增速相对靠后。2003年,我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52.43亿元,高于德州(119.46亿元),与泰安(153.51亿元)基本持平,比威海(310.92亿元)少51.0%,比潍坊(272.68亿元)少44.1%,比济宁(223.71亿元)少31.9%。
兰山在全省121个县域中列26位,罗庄列49位,其余都较靠后,其中河东、沂南、苍山、蒙阴都在百名之后;兰山的增速列60名,罗庄、沂南和沂水增速分别列117名、119名和第112名。费县和莒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居30弱的第6和第8位,沂南和苍山排名分别为第17位和第20位;5个弱县的增速排名都在30弱县的23名之后。
5、非农结构与济宁、泰安相近,与威海差距明显。2002年,我市县域农业与非农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9.2:80.8, 2003年为16.8:83.2,与济宁、泰安相近,与威海比较,非农比重低4.2个百分点,差距比较明显。
6、进出口增速较快,绝对额差距仍较突出。2002年,我市县域进出口总额为5.3亿美元,而潍坊为13.0亿美元,威海为10.8亿美元,二市分别为临沂的2.4倍和2倍;2003年我市县域进出口总额为9.4亿美元,其他市如潍坊为16.8亿美元、威海15.4亿美元、济宁4.3亿美元、德州2.2亿美元、泰安1.9亿美元。与潍坊、威海相差的倍数降低,但绝对额仍相差7.4亿美元和6亿美元。
从全省县域出口来看,除莒南27名、罗庄28名外,其他10个县区都在40—98名之间;莒南、费县、苍山、平邑、沂南五个弱县的出口总额分别占30弱的第1、3、6、7和第14名,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排名为1、7、10、12和第19名。
7、实际利用外资好于泰安、济宁,与潍坊、威海差距较大。2002年,我市县域实际利用外资0.77亿美元,2003年为2.29亿美元,低于潍坊的4.58亿美元,威海的7.03亿美元,德州2.76亿美元,高于泰安的0.78亿美元和济宁的1.06亿美元,从实际利用外资可以看出,潍坊、威海二市还孕育着更大的进出口后劲。
从全省县域来讲,除兰山23名,罗庄24名之外,其他10个县区有7个在百名之后。苍山、莒南、费县、平邑、沂南五个弱县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较低,分别占全省30弱的18、19、26、28、30名。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大、人口多,总体经济实力较强,人均较弱。如与潍坊比较,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我市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与济宁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一些人均指标都偏弱;与威海比较,临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总量较大,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就差很多,人均指标差距更为明显。与泰安、德州比较,临沂县域经济总量有优势,但人均指标仍有差距。
(二)兰山区同强县青州市经济实力分析
兰山区2003年年末人口为87.38万人,青州市为89.92万人,在全省121个县域中分列第31和第29位;兰山的GDP为79.31亿元,排名(指在全省121个县域中,下同)第42位,比青州落后10位,人均GDP低2152元,但GDP增幅比青州高3.5个百分点,增幅的位次比青州靠前53位;兰山的工业增加值是44.61亿元,列第33位,比32位的青州少2511万元,但增速比青州高3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兰山比青州高4.7亿元,同时位次高7位,增幅也明显高于青州;兰山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8亿元,列第23位,略高于24位的青州;兰山地方财政收入是3.61亿元,列第34位,略低于33位的青州;兰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5亿元列全省第一位,比第20位的青州要出27亿多元;去年兰山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列第23位,高于青州的0.48亿美元,但兰山的出口额仅为0.42亿美元,比青州的0.75亿美元要靠后18名。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兰山区有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只要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广泛利用内外资投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快发展,进入全省30强是大有希望的。
(三)莒南县、平邑县同安丘市部分指标对比
潍坊的安丘市同我市的莒南县和平邑县,在地理资源和人口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安丘市在全省121个县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中属中等偏下的县域,与其比较更能增强我们摆脱弱县的信心。
安丘市2003年年末人口为105万人,略高于莒南县的99.02万人和平邑县的98.28万人;去年安丘的GDP和人均GDP都高于莒南县和平邑县,但增幅不如二县;安丘的工业增加值及增幅不及莒南和平邑,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都高于二县;安丘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莒南和平邑二县之和,分别为50.82亿元、19.77亿元和19.66亿元;安丘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接近于二县之和,分别是32.89亿元、14.73亿元和19.55亿元;莒南和平邑的实际利用外资有差距,但出口额莒南县要超过安丘市。
可以看出,莒南和平邑二县虽有差距,好多指标并不在后30名,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析透各自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找出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是完全可以摆脱弱县行列的。
二、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壮大县域经济应充分尊重各县区的客观实际,立足县区本身的资源、劳动力、基础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应把握如下几条原则:
1.县域经济应该是特色经济。经济发展是不对称性的、非均衡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县域经济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我市北部是山区南部为平原,区域差异性明显,各县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角度,调整空间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2.县域经济应是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的工作着力点应放在促进生产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领域。把民营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是集“民资、民智、民力”于一体的民本经济,是充满活力的经济,是植富于民的经济。转制搞活、放手发展、开放引进、发展壮大一批民营经济,使其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3.县域经济应该是富民经济。农民增收应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任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各县区应继续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像罗庄区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随时取消农业税。
4.县域经济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为代价。
三、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1.改善域内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在硬环境方面,以农村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并改善各类基础设施。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网点,建设好公路、铁路要道旁乡镇和经济小区,并利用其辐射带动功能把分散的乡村连接成一体,加快交通、能源、通讯、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技术设施建设,形成县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的良好流通网络。在软环境方面,立足“科教兴县”、“人才强县”,采取优惠政策留住高技术人才,加大对基础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的培训;优化县域社会信用环境,创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改善和加强金融服务;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在搞活县域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县域工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县域经济首要任务是加快工业化。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力度,在着力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现有的食品、五金、建材、复混肥、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为依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壮大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应重视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并将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衔接起来,要积极引导,积极创造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适度优先发展城镇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城镇化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广大农民在大城市还很难支付定居成本,而在镇区的居住成本较低,因此,县域内的中心镇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首选之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择优培育中心镇和重点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第三产业。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城镇自身所处的位置和特点,发展一批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等特色小城镇。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非农产业。目前,受单一农户生产规模小、合作意识差、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还面临着体制性障碍。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农产品生产,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采取农户+工厂、农户+公司、农户+市场等形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
5.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力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本着“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2)优化投资结构,农业财政投资要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品种及优势产业带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推广,加大财政对义务教育、农民技能培训及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投资效率。(3)适当调整投入政策,改变分散切块格局,建立农业投入的直通机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投入效益。(4)建立县域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对龙头企业实质性扶持的相关政策,如贴息、利用贷款等优惠政策。(5)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民间借贷等金融创新模式。
6.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加速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县一级的所有领域应向民营经济开放,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革新,扩张规模,提高效益,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份额和实力。加大开放力度,全面构建开放型县域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开发两个市场,并把利用外资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改造提升民营经济相结合。
7.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县域经济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我市人多可耕地少,土地是农民和农业的根本。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一方面,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用于公益性项目;另一方面,征地的收益必须向农民转移。
❻ 现代人居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舒适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很多,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健康的家电等,家电中选一款适合的空调和新风系统,是保证健康呼吸的第一步,三菱重工海尔有个“6舒健康家”居住空气方案挺不错的,可以了解下。
❼ 临沂作为旅游城市,要提高经济总量,还有什么更大的发展空间吗
临沂市虽然从现在的数据看来,还比不上青岛这样的国际大城市,同样也不能达到烟台、济南这样的高度。但是,临沂市的发展潜力却是最好的,也是上升空间最大的一座城市。现在的临沂市的综合排名大概排在全国的四五十位上。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临沂市一步一步努力的结果。你看好临沂市未来的发展状况吗?你觉得临沂市未来可以超过其他城市,经济地位直逼青岛市吗?小编觉得,临沂市如果能够正常发展,未来或许可以展望一下超越济南和烟台成为山东省的第二大城市,你怎么看呢?
❽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在当今市经济大潮中显示特殊地位和魅力,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我市旅
题目不全,你是旅游局工作的吗?
你应是专家:我个人做为一个市民认为临沂的旅游工作应从这几方面发展:
一、打人文牌:临沂这地方,名人还真不少,郯子、孙子、荀子.......等有几个,写字的也有,算数的也有,写兵法的也有,好好整理下不错,生活条件提高了,识字的和随雅的人也不少,主要这些人有点闲钱,让他们甘心的给贡献点吧。
二、打历史牌:小地方,但古城古国也多,弄这个费钱,挣不了几个,建设好赚人气。
三、打战争牌:古战争打了不少,现代战争更多,小时拾到好多手雷、子弹、还有人头骨什么的。战争能激发男人的血性,男人在自己的玩具上都比孩子们的贵。
三、打风景牌:蒙山、沂水、还有好多,我去过不少地方,都不次于西湖神马的。好山好水多的是了,沂蒙湖钓鱼都行。
四、打地理牌:郯庐断裂带,地下大峡谷、费县和临沭的古生物化石,另外,河东和莒南之间的沭河边上,我就遇到过不少化石,没山旺的品相好,但含量也还真不少,各时期的文化遗址也不少,俺在河边黄土里捡到过不少东西,明朝以后的真多,挖井时还挖到过不少金时期的墓地。
五、打民俗牌:民俗大家看不起,但市场大,老布鞋,俺村的上年纪的都会做,一百块一双也不贵,你看着发掘吧。
六、打温泉牌:中国人穷怕了,一富就想找什么至尊享受什么的,弄贵点让有钱人来烧包吧。
七、打物流牌:这里人多,来了别让轻易走了,吸引他们玩玩再走。
八、打好杂牌:相公有个分金台,分金子的有个叫管仲的,好象是某古老服务业的祖先,弄个开发区吧,这个你懂得。
九、打好宗教牌:现在人浮躁了,想找个精神寄托,有喜欢红色的,还有信教的,他们不惜钱,多建几个寺庙(真正的,骗钱的不要了),给人们找个心灵家园吧,捎带也能嫌钱。
别的不说了:规划好,整合好、宣传好、修好路,弄好环境,开发好主题,搞好服务。
❾ 临沂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文明和谐之区。构建一流居住环境。按照“四个坚持、六个保证”的工作思路,近两年先后实施了涉及34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其中29个村整体拆迁,盘活土地1万余亩。累计建设还建楼641栋,新建超市、学校、卫生室、警卫室等配套设施20万平方米,年前动迁的4.7万名群众今年全部回迁,所有农村特困户住房进行了免费改造。构建一流就业环境。建立了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组织“三大平台”,免费为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应培训者尽培训、应就业者尽就业。构建一流社会环境。开展集中打击违法犯罪行动,加强治安巡逻和电子监控,构建“铜墙铁壁”。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着力解决“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做到生产安全、社会安定。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文明和谐之区全方位展现。
❿ 你认为临沂的发展潜力怎么样
临沂在全国来看地理位置还不错,虽然比不上那些沿海城市,但离港口不远,有一定条件发展外向经济。感觉对外货运中连云港最优,但是种种原因虽然历届地方政府努力不少,但都还没有结果,人民仍然只能翘首以盼;地理环境很好,能够吸引人才。有山有水比较宜居,不过多年来的工业化也带来了一些大气、水等环境问题,周围地市的工业影响也不好;自然资源情况一般,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人文环境有待提高,以便更好的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