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经济精度何谓经济表面粗糙度
您好
经济加工精度
包括加工尺寸经济精度和加工表面形状、位置经济精度。其含义: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正确理解其含义;2不应将其理解为某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精度范围,在这精度范围内该加工方法的加工成本是经济合理的;3各种经济加工精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随着提高;4有关手册、文献介绍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是在该方法下,正常加工条件下,以较合理的加工成本所能保证的加工表面粗糙度;5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设备、工艺设备、工人平均技术水平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经济加工精度。
他们的关系是
平面加工中各种加工方法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粗糙度与每转进给成正比,
与转速成反比.(当然不是等比关系)
粗:F,0.2-0.25mm/rev,
S,60-80m/min
精:F,0.1-0.15mm/rev,
S,80-100m/min
2. 精度等级的标准
现在的精度等级很乱,在化工岗位用同一个系统所测的压力不一样,给仪表工带来很大的麻烦。1.5级已经在09年的国家标准中改为1.6级了,其实差别不大。精度等级也和表盘直径有关系,直径100mm的一般都是1.6级,直径60mm的一般是2.5级。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可以依据标准《GBT 13283-200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
3. 请问精度等级是什么意思比如0.2级,举例说明,谢谢大家!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在工业测量中,为了便于表示仪表的质量,通常用准确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
准确度等级就是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及百分号。准确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
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仪表精度=(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
--------以上计算式取绝对值去掉%就是我们看到的精度等级了。
仪表精度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大小分成几个等级的。某一类仪表的允误差是指在规定的正常情况下允许的百分比误差的最大值。我国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005、0.02、0.1、0.35、0.5、1.0、1.5、2.5、4等。
精度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4. 什么是精度等级
答:精度等级的内涵
1、精度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
2、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
经常使用的的精度为 2.5 、1.5 级,如果是1.0和0.5级的属于高精度,现在有的数字已经达到0.25级。
5. 精度的等级
精度的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经常使用的的精度为 2.5 、1.5 级,如果是1.0和0.5级的属于高精度,现在有的数字已经达到0.25级。
6. 什么是经济精度
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经济精度是机械加工中经常用的一个概念。一个零件从设计到加工都要注意其经济性,因为经济效益是工厂存在下去的依据。加工精度等级的高低是根据使用要求决定的,航空航天上的零件就要求有很高的精度,而拖拉机上的零件就可能要求比较低。而零件的成本是跟加工精度密切相关的,7级精度应该是比较高的精度了,再往上比如6级、5级、4级就是更高的精度,每增加一个精度等级,加工的难度会呈几何级增长,对加工机床和工具的要求就会更高,也要求工人有较高的加工水平。
零件的成本是跟加工精度密切相关的,7级精度应该是比较高的精度了,再往上比如6级、5级、4级就是更高的精度,每增加一个精度等级,加工的难度会呈几何级增长,对加工机床和工具的要求就会更高,也要求工人有较高的加工水平。举例来说,7级精度用一般的机床和工具就可以达到,但6级就要用磨床,而5级就要用数控机床和精磨,甚至手工研磨了,4级就更难。每增加一个精度等级,可能会多几个工序,多用好几台更好的机床,多用很多技术工人,从而零件的成本就会增加很多了。这样呢,就提出了一个加工经济精度的问题,就是说这个精度的零件是在某个场合下使用既合用又经济。
7. 机械精度等级如何确定
机械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等级值越小,其精度越高。
8. 精度等级的划分
精度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 经常使用的的精度为 2.5 、1.5 级,如果是1.0和0.5级的属于高精度,现在有的数字已经达到0.25级。
误差的表示方法分为:引用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
例如:2%F.S.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测量值)×100%
例如:≤2%
绝对误差即指误差偏离真实值的多少。
例如:≤±0.01m3/s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在工业测量中,为了便于表示仪表的质量,通常用准确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就是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及百分号。准确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仪表精度=(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
以上计算式取绝对值去掉%就是我们看到的精度等级了。
仪表精度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大小分成几个等级的。某一类仪表的允许误差是指在规定的正常情况下允许的百分比误差的最大值。我国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005、0.02、0.1、0.35、0.5、1.0、1.5、2.5、4等。一般工业用表为0.5~4级。精度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9. 精度等级怎么算
仪表精度=(允许绝对误差/测量范围)x100.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引用误差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而引用误差与仪表的量程范围有关,所以在使用同一准确度的仪表时,往往采取压缩量程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
在工业测量中,为了便于表示仪表的质量,通常用准确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就是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及百分号.准确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10. 螺纹参数的精度与经济精度的分别
螺纹参数也有其精度与经济精度之分别吗?
零件的参数有精度与经济精度的概念,螺纹作为零件的一种,其参数自然也有精度与经济精度的概念。搞清楚具体螺纹参数的精度与经济精度的分别,知道哪个参数在标准中是“精度”的意义,哪个参数是“经济精度”的意义,对认识现时螺纹精度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的改进,有效提高螺纹的精度,生产各种“高精度螺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零件参数的精度与经济精度的概念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零件参数的“精度”与“经济精度”的概念。《GB1800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精度”有准确的定义。在机械制造中,我们常常会选择和标注的某一零件参数的精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见所说的公差,这个精度高低(公差的大小),是国际标准公差(IT)的大小排定的。那么,“经济精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个概念在该国家标准中没有说明,在其它的资料中,也很少有表述。
“经济精度”其实是一个“实践的概念”,所谓“实践的概念”,是一种“可变的”内在关系。这话怎么解?如我们现在的普通车床,它加工零件的精度可达IT6级,磨床,可达IT4级。这个“级数”,既是就机床的精度,也是就机床的“经济精度”而言的;也就是说,用这种机床生产加工零件,实现或达到上述的精度是正常的精度,是客观的精度,是一种客观上可“自然地”、“轻松地”实现的能力或内在关系。另一方面,这种“经济精度”也是可变的,如几十年后,我们制造车床的精度水平提高了,这种车床实现IT5级或IT4级精度都是一件“轻松”的事时,则这时车床的经济精度就提高到了IT5级或IT4级了。
这段话,说得虽不很清楚,但实践中我们的设计人员会自如地做到:当零件只需要用普通车床加工就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他绝不会选择或标注一个IT5级以上的精度,否则,我们的车间工艺人员就得增加一道磨削的工序了,因为磨削才是IT5级以上精度所能“轻松”达到的“经济精度”。这是第一层关系的意思。
还有一层关系我们需要弄得更清楚:不是用了某一精度的设备,零件中任意一个参数都能“经济地”实现得了这个精度;而一个单一的参数,要实现“精度与经济精度的统一”,还必须做到“设计、制造与测量三大基准的统一”。如果设计、制造和测量三大基准不统一,就不可能实现“精度与经济精度的统一”;简而言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总会对每一个尺寸,进行单独的控制。而对于零件中最重要的关键的尺寸,就更要这样,这既是一个大家自觉遵守的准则,也是一个技巧。
要理解上述这段话,需对机械设计、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尺寸链”的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在这里再介绍一下。 在工艺尺寸链中,有“组成环”和“封闭环”两个概念,还有一个叫“调整环”的概念。前两个概念或关系,我们用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封闭环参数的公差值,是所有的组成环参数公差值之和”。再引伸得到的解释是:如果所有的组成环参数的公差,都已是“精度与经济精度统一”,则这个封闭环参数的公差,无论它是多么大,都是一个“经济精度”的公差值,实现这个精度的“困难程度”,与组成环参数中的最高精度等级是相同的。
2.普通螺纹中径的公差,就是经济精度的公差
从工艺尺寸链组成环与封闭环之间的关系的表述,对照现时普通螺纹的国家标准,我们会发现,普通螺纹的中径公差,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环的公差,它的公差值,是螺纹的线性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总和,即是其径向尺寸、螺距、牙型角等公差值的补偿之和。
这从该国家标准对普通螺纹精度的标注也可发现问题,如6级精度的外螺纹,它标注成6h,而不是象零件那样标注成h6。该标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有差异地标注,但我们已可以这样认为,该精度是一个“经济精度”的概念。这就意味着,运用现时普通机床生产的普通螺纹,以相同的公称尺寸衡量,尽管其国家标准给出的中径公差值比“零件标准——《GB1800》”的公差值大得多,但其生产的困难程度是一样的。
所以,别看我们现时普通螺纹中径的“6级精度”的公差有几百个微米,比同等公称尺寸零件的6级精度的公差值高10多20倍,生产中我们会感到,并不是直觉中认为可以“轻松”地实现的。
3.螺纹中径精度,是否能实现其精度与经济精度的统一?
理论上说也有可能,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设计、制造与测量三大基准的统一”,能不能遵守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的一般技巧或准则,能不能对这个参数进行单独控制是关键所在。在这里提供一个原理方案:对于螺纹或螺纹副来说,结构上可增加一个“调整环”的参数,将现时设计、加工螺纹各大关键参数的制造误差、测量误差等,都由“调整环”去承担。这个方案,就是那套发明专利“高精度螺纹”技术的实施方案。因篇幅的关系,实施例的具体情形,有待今后另文再述。 (注:文中所述“6h与H6之间的关系”,最终以该标准的制定单位“国家标准总局”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说明为准。)
更多技术知识,请关注《亚洲螺丝》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