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药物具有平喘化痰止咳比较好
议可以服用:咳喘顺丸具有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功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口服,一次5克(约2.5量杯),一日3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
㈡ 肺气不宣可以用什么中成药
治疗肺气不宣的中成药物有:
1、咳喘顺丸
主要成分为前胡、陈皮、鱼腥草、瓜蒌仁、桑白皮、紫苏子等中药材,有着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功效。对于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胸闷、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中,前胡有着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陈皮有着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鱼腥草有着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的功效;瓜蒌仁有着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作用。
2、苏黄止咳胶囊
主要成分为麻黄、地龙、蝉蜕、紫苏叶、蜜枇杷叶等中药材,有着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等功效作用。对于肺气失宣、风邪犯肺等引起的咳嗽、咽痒、呛咳、气急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中,麻黄有着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地龙有着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蝉蜕有着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的功效;紫苏叶有着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的功效。
以上,就是小康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评论或是私信的方式向小康咨询哦~最后,小康祝大家都能身体健康!
㈢ 治疗哮喘最好的中药
1.1 祛风解痉法
本法是针对风邪为患,气道挛急之病机而设。
如祛风解痉平喘汤(炙麻黄、蝉蜕、白果、苏子叶、白芍、石菖蒲、五味子、地龙等。黄氏用祛风解痉汤(制僵蚕、制全蝎、防风、蜈蚣、地龙干、蝉蜕、杏仁、麻黄、甘草)加减治疗小儿咳喘52 例,总有效率为 94.2%。宋氏自拟蝉蜕定肺汤(蝉衣、地龙、白僵蚕、射干、麻黄、甘草、细辛、川贝)治疗发作期哮喘130 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为99%。
1.2 宣肺降气法
本法立足于发作期邪浊袭肺,肺气壅实,宣降失司之病机。
以宣肺降气汤(杏仁、桔梗、苏子、白前、枇杷叶、百部、芥穗、鱼腥草、连翘、银花)加减治疗咳喘280 例,痊愈226 例,显效48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97.85%。李氏以宣肺定喘汤(麻黄、桂枝、杏仁、桔红、桑皮、厚朴、地龙、桔梗、甘草)治疗本病,亦获良效。
1.3 理气化痰法
本法是根据发作期气郁痰阻之病机立论。
以厚朴汤(厚朴、生石膏、炙麻黄、细辛、黄芩、桂心、秦皮、制半夏、杏仁、陈皮、茯苓、枳实、大戟、生姜、甘草、大枣)加减治疗顽固性哮喘30例,痊愈1 例,临床控制11 例,有效6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祝氏治疗哮喘,以治痰为要,重视调畅气机,除宣肺、肃肺之外,常以旋复花汤降胃气,逍遥散加味舒肝气,寓有调畅气机,气顺痰消之意。洪氏认为,痰瘀气壅为哮喘的主要病机,疏利气机为治疗大法,从调肝气、行脾气、泻肺气,利腑气等方面着手而创制的蠲哮汤,经临床对54例哮喘患者疗效统计,总有效率为94.44%。
1.4 活血化瘀法
本法是基于发作期瘀血痹阻之病机论治。
分别以川芎嗪和川芎平喘合剂(川芎、丹参、赤芍、白芍、当归、辛夷、细辛、胡颓叶、黄荆子)治疗发作期哮喘患者30 例和100 例,前者总有效率为83.3%,认为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和对抗血栓素的释放功能;后者总有效率为92%,认为川芎平喘合剂具有拮抗TXB2的合成和释放,松弛平滑肌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朱氏用复元活血汤治12 例瘀血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显效5例,有效7例,并且观察到病人的高粘滞状态得到改善。
㈣ 支气管哮喘吃什么好药!急急急
【西医疗法】
1.解痉药
(1)舒喘灵汽雾剂:每次100微克,喷吸,每隔4小时用1次,24小时内不宜超过8次。
(2)氨茶碱:每次0.1克,每日3次,饭后服,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
(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
2.祛痰剂必嗽平,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
3.抗生素合并感染时用。
4.过敏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内科急重症,尤其是哮喘持续状态更为危重,因此发病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验方】
1.肺脾气虚 咳嗽短气,痰白清稀,面色苍白,自汗畏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自术、法夏、炙麻黄、僵蚕、防风、陈皮各10克,黄芪、茯苓各15克,生姜、大枣各6克。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2.肺肾两虚 久病哮喘,咳嗽短气,自汗畏风,动则气促,呼多吸少,腰酸耳鸣,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肺益肾,止咳平喘。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淫羊藿、茯苓、党参各15克,萸肉、炮附子、炒杜仲、法夏备10克,丹参30克,陈皮12克。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民间偏方】
方1 麻黄前胡汤治哮喘
【配 方】麻黄、石膏、前胡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 效】用治哮喘症呼吸喘促、头痛发热、咯吐黄痰、痰稠胶粘,伴有哮鸣声。
方2 白茅根桑白皮汤治哮喘
【配 方】白茅根、桑白皮各1握。
【制用法】水煎饭后服。
【功 效】用治支气管哮喘。
方3 丝瓜花蜜饮清肺平喘
【配 方】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
【制用法】将丝瓜花洗净,放人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每日饮3次。
【功 效】清热止咳,消痰下气。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等。
方4 人参核桃汤治气喘
【配 方】人参、核桃仁各6克。
【制用法】水煎。饮用,日2~3次。
【功 效】补肾温肺。用治肺肾功能不足而致气喘、久嗽等。
方5 海马当归治哮喘
【配 方】海马(干品)3克,当归6克。
【制用法】海马、当归同人沙锅,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复煎1次,2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功 效】温肾壮阳,止咳平喘。治疗哮喘。
方6 冬青子治哮喘
【配 方】冬青子(即女贞子)20枚。
【制用法】研细末。猪肉汤送服,日服3次。如无果时,可用茎叶3克研末,用无盐肉汤送服,或水煎服。
【功 效】用治寒性哮喘和过敏性哮喘。
【饮食疗法】
方1 糯米白果粥
白果8枚,红枣10枚,糯米50克,加适量的水煮粥服,分早晚两次服完,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该方具有敛肺止咳、补中益气、和胃等功效,适用于儿童、老年哮喘间歇期。
方2 麻油炸鸡蛋
鸡蛋2个,麻油50克,醋适量。先用麻油炸鸡蛋,再加醋煮,早、晚各服1个。
方3 大葱红糖饮
大葱450克,捣碎,人1000毫升水之中(容器为暖水瓶最好),过10小时左右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1000克红糖调和备用。咳喘发作时服一匙,效果较好,常服更好。
方4 南瓜粥
南瓜5个,鲜姜汁60克,麦芽1500克。南瓜去籽,切块,入锅内加水煮极烂成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加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50克,严重患者早晚服用。
方5 鸡蛋五味子汁
五味子25克,鸡蛋7个,五味子浓煎取汁,待凉,将鸡蛋浸没在药汁中,7日后,每天取出一个,蒸熟服食,连续服1个月。
方6 麻杏豆腐汤
麻黄30克,杏仁15克,豆腐120克。共煮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喝汤,分早晚两次服,连服4~5天。
【其他疗法】
1 .泡脚疗法
方1 三子养亲水治哮喘
【配 方】苏子10克,白芥子5克,炒莱菔子10克,半夏5克,茯苓10克,甘草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数沸后,取药液倒人盆中,先熏蒸,待药温适宜时浸泡双脚,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
【功 效】燥湿化痰,降逆平喘。
方2 桂枝生姜水治哮喘
【配 方】桂枝、生姜各30克,苏子、黄麻各20克,细辛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同入盆中,先熏蒸,后蒸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功 效】温肺散寒,止咳定喘。主治寒痰所致的哮喘。
方3 紫金菊莲治哮喘
【配 方】紫菀、金银花、桔梗、连翘、鱼腥草各20克,浙贝母、前胡、杏仁、半夏各10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10分钟,煎数沸,取药夜倒入脚盆中,趁热熏蒸,待药温适宜时浸泡双脚,,每天两次每日30分钟。
【功 效】用治感冒所致的哮喘。
方4 萝卜橘皮水治哮喘
【配 方】白萝卜150克、全紫苏、鲜橘皮各10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与另两味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5天为一疗程。
【功 效】下气平喘。适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哮喘。
方5 桑白皮银花藤水治哮喘
【配 方】桑白皮100克,银花藤80克,麻黄20克
【制用法】将上药导入锅加水适量,煮煎2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足,每日熏泡两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功 效】清热宣肺,平喘化痰。主治热痰所致的哮喘。
2、拔罐疗法
【拔罐部位及方法】
(1)发作期
选穴:风门、肺俞、大椎、膻中、尺泽、定喘穴
方法:在本病的发作期属寒饮者,取风门、肺俞、大椎、膻中穴,施以单纯的火罐法、贮药罐法(方药用止咳散: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煎煮取汁备用)留罐10分钟,每日1次。属痰热者,先以定喘穴行闪罐5—6次,以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取肺俞、膻中、尺泽穴施行刺络罐法,以三棱针在穴位点刺后,迅速用罐吸拔,留罐10分钟,各穴交替吸拔,每日1次。
(2)缓解期
胱经循行部位
方法:缓解期可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进行走罐,至皮肤紫红,亦可在上述穴位进行单纯火罐吸拔,或用贮水罐、水气罐留罐,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亦可在单纯火罐吸拔后,在吸拔的穴位上涂抹“参龙白芥膏”(方见药罐法附方);还可以采用刺络留罐,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或身柱、关元、膻中、中府穴,先以三棱针点刺穴位后,立即用罐吸拔,留罐10分钟,每次1组穴,每日1次。
此外,缓解期的病人可采用拔罐发疱疗法进行预防治疗。以投火法分别吸拔大椎及以肺俞穴,其火力要大,使吸力充足,待罐内皮肤起疱后方可起罐(要用玻璃罐以便于观察),在局部覆盖消毒纱布以保护创面,待水疱自行吸收。
【生活宜忌】
1.避免变态反应原性物质。如果室内的灰尘是变态反应原,就要不售室内发生灰尘而铺上地毯,或者在清扫时注意不起灰尘。本人和家属都不要吸烟。
2.扫除时或者寒冷时外出,要戴上口罩。老年人冬季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可转移到温暖的地区,注意预防感冒。
3.避免过劳和过食。由于过劳和过食都容易引起发作,所以在容易发作的季节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儿童更要注意。
4.由于洗澡常常成为发作的诱因,所以在容易引起发作的季节,要在身体情况好时入浴,注意保持洗澡水的温度。
5.慎重进行预防接种。并不是所有的预防接种都不好,但是容易成为发作的诱因。体质过敏的人,由于可引起其他副作用,所以应与医生商量。
6.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宜忌呢?
(1)宜多吃新鲜蔬菜 萝卜、刀豆、丝瓜等食品不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具有祛风、下气、化痰的功效,可定量地食用梨、柑桔、枇杷、核桃、香蕉、芝麻、蜜糖,有助于大便通畅,腹压下降,能减轻哮喘。
(2)少食生冷瓜果 不宜吃易产气食品,如豆类、红薯、薯仔、汽水等,因腹胀可使横膈上顶而影响胸腔,以致加重哮喘。
(3)少吃海腥发物如黄鱼、虾、蟹等,这些发物有可能加重病情。
(4)忌烟、酒与辛辣食品 尽量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㈤ 止咳平喘应该吃什么
你好,建议食疗, 冰糖炖梨: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烘烤橘子:在橘子底部中心用筷子打一个洞,塞一些盐,用铝铂纸包好之后放入烤箱中烤15-20分钟,取出后将橘子皮剥掉趁热吃。或把橘皮晒干成陈皮,加水煎茶,大口大口喝下,颇具奇效。
㈥ 治疗中老年人气管炎、气喘的中药疗方(全面一点详细一点)
气喘支气管炎多数由于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闭塞、宿降失常而致气气管炎喘,慢性支气管炎后期,气喘成为经常性,轻者活动气短,重者喘息不能平卧,面色黧黑,面浮足肿,是由于病久肺肾两虚,使肺虚不能降气,肾亏不能降气所致。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4.支气管炎中药方4-痰湿化燥
【症状】咳嗽痰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㈦ 什么平喘药有效
化痰平喘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 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应注意。
这里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部分。
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主要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白前。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主要药:贝母、前胡、栝蒌、葶苈子、竹茹。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喘咳的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有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辩证论治,选用相适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主要药:杏仁、马兜铃、枇杷叶、款冬花、紫苑。
◎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同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或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理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
1. 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蒌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 消痰:射干(清热药)
3. 润肺化痰:瓜蒌仁(泻下药)
4. 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 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 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7. 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 清肺止咳:瓜蒌皮(理气药)
9. 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 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 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 祛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药)
14. 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药)
15. 祛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 祛痰利咽:巴豆(泻下药)
㈧ 止咳平喘药有哪些
咳嗽证是肺脏病变的典型症状,经常由外邪侵袭或者其它病变造成肺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喘证由风寒或者痰热等邪壅于肺,肺气郁闭不宣,气失宣降导致。两证常一块出现为咳喘证,而临床上止咳平喘药类别繁多,因此怎样选择用药是治好该病的关键。1.祛痰灵:又名复方鲜竹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稠、咳而不爽、喘急、面红烦热口干、大便干结、尿短赤、苔黄腻。2.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宣肺祛痰,可以解毒、化痰止咳,无不良反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夜里阵发性咳嗽。本品稍有沉淀,振摇后服用。3.喘舒片:起效快,具有温肾纳气、化痰定喘之作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尤适合于喘息型气管炎。4.消咳喘:又名消咳喘糖浆,性温,味辛苦,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感冒咳嗽。忌烟酒辛辣之品。5.首乌喘息灵: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清肺热、润肾燥之作用。用于喘息型和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服用时须禁止食用刺激性和油炸饮食。
㈨ 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止咳平喘
建议使用咳喘顺丸,它有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作用。
㈩ 行气化痰湿宣肺应该吃点哪类中成药
宣肺化痰的中成药:
1、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
成分: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
功能与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
2、治咳枇杷露(药典收录)
成分:枇杷叶、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
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咳、祛痰。用于风热侵肺引起的口干作渴,咳逆痰多及支气管炎咳嗽。
3、祛痰灵口服液(药典收录)
成分:鲜竹沥、鱼腥草。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4、橘红痰咳液(药典收录)
成分:化橘红、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功能主治: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药典收录的含橘红的中成药还有:橘红丸(片、颗粒、胶囊)、化痰橘红口服液(丸)等。
5、枇杷叶膏(药典收录)
成分:枇杷叶。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药典收录的含中枇杷叶的成药还有:枇杷止咳胶囊、川贝枇杷糖浆等。
6、止咳化痰丸(药典收录)
成分:麻黄、甘草、半夏、陈皮、细辛、五味花、郁金、干姜、桔梗、射干、葶苈子、猪牙皂、百部、红枣。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哮喘,痰盛,气急喉鸣等。
7、祛痰止咳胶囊
成分:紫花杜鹃、党参、甘遂(醋制)、水半夏、芫花(醋制)、明矾。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祛痰止咳。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症。
8、止咳祛痰颗粒
成分:桔梗、百部、苦杏仁、盐酸麻黄碱。
功能主治:润肺祛痰,止咳定喘。用于伤风咳嗽,气喘。
9、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药典收录)
成分: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桔梗、生半夏、生姜、薄荷油。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