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澳大利亚(英语:Australia),全名澳大利亚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称澳洲,是全球地理面积第六大国家、大洋洲最大国家。其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
“澳大利亚”一词源于拉丁语“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学位置通常称作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块。其人民平均拥有国土面积乃世界最广国家之一,经济成就亦属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很高,经济的主要重点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业。
澳大利亚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迷人的热带雨林、别称“红色中央”的干燥贫瘠的沙漠,白雪皑皑的山峰、绵羊遍布的牧场、及引人入胜的海滨,和驰名遐迩的自然遗产大堡礁、乌鲁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澳大利亚名列前茅的城市数目在全球国家之先。
[编辑] 自然地理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介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拥有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曼尼亚等岛屿。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为邻,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峡与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
澳大利亚占有大洋洲绝大部分陆地,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其70%为沙漠和半沙漠。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6,735公里。全澳可分成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区。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超过1,000米的山地面积低于1%,低于500米者达87%,乃地表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最长的墨内河有2,520公里。中部的埃尔湖是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东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气候上北部属热带,部份属亚热带,少部分属温带。年均温北部为27℃,南部14℃。内陆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部山区500~1,200毫米。[6]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干燥的大陆,饮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并依赖大坝蓄水供水。政府严禁使用地下水,因为地下水资源一旦开采,很难恢复。2006年起,圣婴现象影响扩大,导致降雨大幅减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纷纷颁布多项限制用水的法令,以节水渡过干旱。[7]
澳大利亚大部分是半干旱或荒漠地带,但生态环境极为丰富,包括从高地的石南荒原到热带的雨林,为全球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许多生物是当地独有,原因是澳大利亚大陆较古老、地理上长期孤立,和气候极端多变。其被子植物约85%、哺乳类动物约84%、鸟类超过45%,和近岸温带鱼类约89%是特有种。[8]澳大利亚许多生态区,和区内的生物已被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所威胁。联邦《1999年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法案》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根本法律。基于“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设立了许多受保护地区以保育独特的生态系统;64个湿地根据《湿地公约》而登记;另有16个世界遗产。“环境可持续指数”公布于2005年,澳大利亚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13。[9]
澳大利亚多数木本植物是常绿的,且很能适应火灾和干旱,例如桉树和金合欢。但近十年来,由于干旱恶化,东岸地区屡次传出森林大火;2009年,由于纵火案,东岸地区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侵袭。澳大利亚的荚果品种众多且本地特有,它们能与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较适应较贫瘠的土壤。澳大利亚出名的动物有单孔目(如鸭嘴兽和针鼹)、有袋类(如袋鼠、树熊和袋熊)、湾鳄和淡水鳄、鸸鹋和笑翠鸟等鸟类。澳大利亚的毒蛇数量在世界之最。[10]
澳大利亚野犬约引进于公元前3,000年,当时澳大利亚原住民与南岛人贸易。[11]人类最初定居后,许多动植物品种很快绝种,包括一些大型动物;欧洲殖民开始后,更多物种步向灭绝,包括袋狼。[12][13]
[编辑] 经济
澳大利亚国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8,897亿美元,国民平均经济生产总值42,366美元,与欧洲四大经济体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开发、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5]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国际贸易交流因路途遥远而受到成本劣势,是唯一没加入北约和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的西方大国。澳大利亚近二十年与亚洲国家往来频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响。虽然人口仅二千多万,但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商业法治,则是北半球一些富国和人口大国所不及。澳大利亚经济采用西式的混和型经济发展模式,以第三类产业为主,特别是旅游业和教育业。矿产业和畜牧业也以效率着称。
教育是继旅游业之后的一项产业,在全球占有枢纽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学生到此升学,为澳大利亚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并为其知识型经济吸纳众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资移民亦是澳大利亚政府的重要经济计划。2005年起,全球经济成长趋缓,澳大利亚也随之放慢其增长幅度。
澳大利亚四大金融集团是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澳纽银行(ANZ Bank)和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编辑] 金融货币
澳大利亚的货币是澳币,但最初是随英国采用英镑。后来发展自己的币制——澳大利亚镑,币值同于英镑。当时一镑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镑有240便士。
1966年,澳大利亚推行十进位制,亦同时改革货币。当时已是十进位制的1美元约价值0.5英镑,新的澳币改为与美元作等值连结。一澳币等于0.5旧澳大利亚镑,即0.5英镑。一澳币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约等于1.2便士。
2002年起,澳大利亚改革币质,新纸币内含胶质,不易破烂、耐用美观;不同面值的纸币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采用此设计的国家。
交通
公路列车
纵贯澳大利亚大陆的汗号列车澳大利亚有公路810,641公里(2004年)、铁路38,550公里(2006年)、机场461座(2007年)、河运航道2,000公里(2006年)。
澳大利亚的交通系统发达,特别在主要大都会,如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本,皆有大型国际机场和畅通的大众运输系统,如城市火车和城市高速公路。在大多数城镇,汽车限速一般是每小时60公里,学校周围则每小时40公里。城市以外和市区高速公路,限速则高达每小时110公里。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大城市的间距通常很遥远,公路因此是主要交通设施之一,人均拥有汽车数量则为世界最高国家之一。汽车延续英联邦制度的左侧行驶,驾驶员座位亦在汽车右侧,此与英国、日本、香港、澳门相同。澳大利亚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很发达,悉尼和墨尔本由于城市广大,城市火车和地下铁成为市民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墨尔本另有大量的有轨电车、公共巴士和轮渡。[26]
[编辑] 公路及铁路运输
澳大利亚采矿业发达,国内运输大量使用火车、长途汽车,公路和铁路运输系统因此发达。在专为运输而设的公路上,可看到澳大利亚特有的“公路列车”,即一辆高性能卡车头拉着数节拖车和集装箱在行驶,有时延伸长达 50 米(165英尺)。火车系统也很普遍应用在工业运输。澳大利亚铁路客运却不能算发达的。
‘贰’ 发达(发展)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简略回答)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已开发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er capita GDP),不过,通过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这样的国家未必有较先进的技术(比如沙特阿拉伯开发石油,瑙鲁开发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来表示发达国家与开发中国家(又称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团体的词语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国家/南方国家、工业化国家/非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落后国家、富裕国家/贫穷国家。西方国家虽然有类似的涵义,但是并不等同于发达国家。
在联合国的运作中,目前并没有建立出一套传统来指出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属于已开发或开发中。普遍观念认为,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欧洲是属于已开发的区域或地区。在国际贸易统计学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被视为是一个已开发区域,而以色列是一个发达国家;东欧国家以及欧洲的前苏联解体的国家既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也不被认为是开发中国家。有些人认为,成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不过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员国),就是获得国际承认,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普遍而言,根据各种资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CIA发布的《世界概况》、联合国)的显示来看,已开发的国家或地区有以下这些(依照其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百慕大、加拿大、丹麦、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中国澳门、希腊、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利诺、西班牙、瑞士、瑞典、英国、美国、梵蒂冈
有些资料也将下列国家或地区视为已开发:
塞浦路斯、马耳他、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斯洛文尼亚、土耳其
与发展中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通常指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成员国,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政治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之后便是经济低速增长。这些国家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的集中,垄断也有很大发展,并且垄断资本国际化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有所发展,但矛盾也随之发展和趋向激化。
发达国家又分为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超级大国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具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大国,其特点是依靠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军事侵略或控制,企图独霸整个世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处于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达国家。这是毛泽东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个世界时提出来的。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如超级大国,不同程度地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但是,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比发展中国家雄厚,不少国家还保留着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形式的殖民统治。
从世界经济政治地理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大致位于北半球,所以又常被称为北方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致位于南半球,因此被称为南方国家。长期以来,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旧秩序,以侵略、扩张战争、以超经济的和经济的手段,始终维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和掠夺,使被压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处于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随着亚非拉美地区一系列国家的独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帝国主义在国际政治事务中为所欲为的时代基本结束。但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由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三部分组成。其核心就是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体,同发达国家一道,以“分工贸易”、“等价交换”为名,利用早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继续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严重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的概念是经合组织提出来的。
1995年6月,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曾经宣布,从1996年起,将新加坡划为“发达国家”,根据是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万美元。但新加坡认为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弱,要求经合组织对发达国家的标准再作研究和明确。1996年1月,经合组织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将新加坡改划为“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是按照人均国民产值来划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东石油国的人均国民产值比许多发达国家但是仍然不是发达国家。
狭义的发达国家就是七国集团成员更是胡说。在任何发达国家的定义中都包括北欧各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瑞士、奥地利等国。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
狭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日本。
广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非:之所以是发达国家因为他的经济结构和发达国家一样。
南非2001年的人均GNP为3060美元,好像不足以评为发达国家。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发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同。南非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非的贸易伙伴主要为欧洲国家,近年来南非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作为非洲的领头羊,评为发达国家就是理所应当了。
同样的道理:中东石油国的人均国民产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几名,但是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同样的还有文莱。原因是他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中国家一样。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为29个,和经合组织有差异,分别为: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芬兰、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别行政区)、丹麦、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塞浦路斯、冰岛 。
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等。(联合国公认)
俄罗斯2001年的人均GNP只有1690美元,不及巴西的一半(3610美元)。俄罗斯早已失去昔日经济大国的风采。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过去一般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把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大部分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经过长期的反帝反殖斗争,这些国家取得了独立,有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剥削。旧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彻底摧毁,一些经济命脉仍然不同程度地控制在国际垄断资本手里。发展中国家虽然根本改变了自身的附庸地位,但仍面临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并实现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直接合作,加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新独立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参与国际事务,开展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联合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不结盟运动。反对参加大国军事集团和与大国结盟。不允许在本国建立大国军事基地,要求尊重各国主权,共同参与解决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②发展运动。主要任务是变革以控制和掠夺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其行动主要体现为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 ,重点是南南合作,以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对话的发展。③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70~8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的增强,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建立民主制度,实行普选,加强法制。
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非洲各国(除南非以外)、亚洲(除日本与新加坡以外)、东欧拉丁美洲各国。
‘叁’ 地理问题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共有哪些
国际观察’世界发达国家最新名单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
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从新增的8个发达国家来看,大多是原有发达国家的近邻,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匈牙利、捷克、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国的近邻,韩国是日本的近邻,巴哈马是美国的近邻。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发达国家之中,卢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继续拉大 ;爱尔兰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发达国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跃居世界第5名,是过去20年中经济最成功的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初转型期的阵痛之后,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 爱沙尼亚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罗地亚(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兰 (6,373) 拉脱维亚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发展劲头,它们有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成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所以说现在有32个发达国家
参考资料:http://www6.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99635.shtml
‘肆’ 世界上有哪些是发展中国家、那些是发达国家
世界上,按照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实说白了,发展中国家就是不发达国家,只是在外交辞令上,这样说是必须的。
这样说来,除去发达国家其余的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地区包括西欧的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卢森堡、瑞士、丹麦、荷兰、冰岛、爱尔兰、比利时;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南欧的意大利和奥地利。
世界上除去以上国家之外,其他的都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除去以上的发达国家20个,就剩204个都是发展中国家了。
‘伍’ 关于英国、荷兰、葡萄牙地理与经济的关多谢给好评
英国地理
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总面积约为24.5万平方千米,领土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占据了爱尔兰岛东北部六分之一土地的北爱尔兰及周边的岛屿组成。[1]本土位于北纬49°N和59°N(设得兰群岛达到近61°N),东经11°W到2°E之间。位于东南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本初子午线的标准。
英国位于北大西洋与北海之间,南部隔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与法国相望[2],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共享360千米长的边境线。[2]。西南部的多佛海峡仅宽34千米(21英里)千米,由英法海底隧道连接多佛和法国的加莱。
英国总面积约为24.5万平方千米,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六分之一(北爱尔兰)和许多较小的岛屿(如海峡群岛等)[3],其中英格兰是联合王国中最大的组成部分,面积为130410平方千米,超过英国总面积的一半;苏格兰是英国是第二大组成部分,面积为78772平方千米,约占英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面积要小得多,面积分别为20758平方千米和14160平方千米。
英国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由低地组成,只有在西北方的Tees-Exe线外有一些山地。其中包括有湖区,Peak区、Exmoor区和达特穆尔的奔宁山脉和一些石灰岩山脉。苏格兰的地形是高地边界断层造成的,这个断层西起艾伦岛 ,东至阿伯丁郡的小镇斯通 。[12]断层造成两个不同的区域:西北部的苏格兰高地和东南部的苏格兰低地。威尔士主要由山地构成,只有南威尔士山地较少。爱尔兰地区涵盖了莫恩山脉以及388平方千米(150平方英里)平方千米的伊湖,这是英国与爱尔兰岛最大的湖泊。[13]
英国地处中纬,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北部,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气温甚少低于-11C°,高于35C°。[14] 风多从西北吹来,带来大西洋的潮湿天气,[2]东部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所以东部较西部干燥。夏季最温暖的是英格兰南部,因为其地区维度较低且城市热岛效应较强,而较寒冷的是维度较高的苏格兰北部。冬季和高地的早春多大雪。
英国经济
英国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英国的农业高度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国际知名学府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位于英国,是美国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英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不仅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也为这个属知识型经济体系的国家吸纳不少人才。
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游客,排名世界第七,低于加拿大(3300万)而高于奥地利(1910万)。
以汇率计算,英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系;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她的经济在欧洲仅次于德国。
英国是全球化国家之一,根据最新调查,英国在全球化指标上排名第四。英国首都伦敦是全球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纽约齐名。
英国经济被广泛形容为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她的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自1973年起,英国是欧盟会员国。
19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数在1940年代被国有化的、在工业和服务业上的国有企业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国政府现在只拥有少数工商产业,英国皇家邮政是其中一例。
近几年来,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十二名。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
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着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15]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目前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16]
荷兰地理
荷兰 位于欧洲西北部,属于西欧国家。西、北部临北海,南部与西部分别和比利时与德国接壤。荷兰大部分的国土均由填海而成,其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低于1米,26%甚至低于海平面[1],荷兰人修建了堤坝保护低地,因此荷兰又被称为低地国。荷兰位于莱茵河的入海口,莱茵河、瓦尔河和马斯河将荷兰一分为二。荷兰的总面积为4152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就有7643平方千米。荷兰的人口极为密集,共有1650多万人,其人口密度为396人/平方千米,排名为世界第15位,在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人口密度排名第四位。荷兰也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其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港口。
荷兰全国在地理上可以大致分成两部分:
低平的西部及北部,大部分是填海而来的土地以及河流三角洲,其面积有一半的海拔低于1米甚至低于海平面。因此荷兰沿着河流和海岸修建了海堤或是沿海沙丘防止洪水泛滥。其中Zuidplaspolder的海拔仅有-7米,是荷兰的最低点
东南部的丘陵和低山,虽然相对其西北部比较高,但仍然地平,其中阿登山脉的瓦尔斯堡山是荷兰的最高点,海拔322.7米
领土[编辑]
面积[编辑]
荷兰的总面积为41526平方千米,其中土地面积3388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为7643平方千米。荷兰拥有200海里(370.4千米)的专属捕鱼区和12海里(22千米)的领海
边境线[编辑]
荷兰共有1027千米的边境线,其中与比利时450千米,德国577千米。并且拥有451千米的海岸线
土地用途[编辑]
耕地:25%
长期作物:3%
永久牧场:25%
森林和林地:8%
其他:39%
水浇地:6000平方千米
荷兰经济
荷兰拥有一个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而且开放的经济。荷兰经济以稳定的劳资关系,适度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率,巨大的经常帐户盈余,以及一个作为欧洲运输枢纽的重要角色而闻名于世。工业产业以食品加工,化工,石油加工和电子制造业为主。高度机械化的农业为食品加工业和出口提供了巨大的顺差,而只雇佣了占不超过2%的劳动力。荷兰同她的11个欧盟伙伴,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流通欧元。荷兰是欧洲国家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国家之一。
荷兰是当今世界第16大经济体。 (参见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1998年至2000年,经济增长(GDP) 大约平均4%。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而作为2001-05年全球经济衰退一部分,经济增长相当地缓慢,但在2006年的第二季度,根据荷兰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增长了2.8%。在2006年和2007年,将很可能超过3%。 通货膨胀 1.3%,而且被预期在来年低于1.5%。以欧洲统计局的标准,失业率占社会劳动力的5.5% 。而在荷兰,失业率3.8% - 这个比率是欧盟国家中最低的. (所有的数字: 2006年6月)
常常被财政大臣盖里特·扎尔姆确认的扬·彼得·巴尔克嫩德内阁的严厉财政政策,已经使财政赤字从2004年GDP的2.1%降至2005年的只占0.3%。 财政赤字在 2006年,被预期会有一个0.5%的小幅增长.而在2007年会实现盈余。在2006年,公共债务等于GDP的51%。在2007年,将小于50%,这次25年以来的第一次。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比率为80%。
荷兰是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葡萄牙地理
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临[大西洋],东临西班牙。领土面积92,090 km2 (35,560 sq mi),其中陆地面积91,470 km2 (35,320 sq mi) ,水域面积620 km2 (240 sq mi) 。
葡萄牙海洋专属经济区
葡萄牙西面与南面滨临大西洋,海岸线长943公里。葡萄牙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居欧盟第3位,世界第11位。
葡萄牙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广布。北部是梅塞塔高原;中部为山区,平均海拔800~1000米;南部和西部分别为丘陵和沿海平原。主要山峰有埃什特雷拉峰(海拔1991米)等。
主要河流有特茹河、杜罗河、蒙特古河等。
葡萄牙经济
葡萄牙经济是欧盟成员国经济之一部份,虽为发达国家的一员,但其发展水平仅处中下游。 其农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1983年葡萄牙外债曾高达136亿美元,通货膨胀率达25%,失业率逾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欧居末位。但自1986年葡加入欧共体后,得到大量拨款,国民收入才有所增加。1986-90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4.7%。不过到1995-96年,经济增长率仅2.2%。
‘陆’ 五个国家的的地理环境,经济特点,主要城市和首都
1.日本: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霸,福冈,神户,大阪,长崎,广岛,名古屋,横滨,江户川,仙台,北海道,奈良;东京
2.俄罗斯: 投资额在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在放缓。俄国内税收占投资的比重较小,外资所占的比例较少, 国家的投资比例在减少;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红石,赤塔,乌兰乌德;莫斯科
3.澳大利亚:目前,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是澳大利亚的四大主导产业;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本,阿德雷德;堪培拉
4.美国:经济较快增长,失业率低,通胀率微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美元汇率回升,股市运行平稳;波士顿,达拉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费城,旧金山,底特律,华盛顿;华盛顿
5.印度:软件业发展飞速;重视国民教育,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为国民受教育提供便利(学费极低),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海德拉巴,艾哈迈哈巴德,班加罗尔;新德里
‘柒’ 七年级上册地理.发达国家有哪些
欧洲:
卢森堡 挪威 瑞士 爱尔兰 丹麦 冰岛 瑞典 英国 奥地利 荷兰 芬兰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希腊 葡萄牙 斯洛文尼亚 马耳他 匈牙利 捷克
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巴哈马
亚洲:
日本 新加坡 韩国 以色列 塞浦路斯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望采纳。。。。。。。。。。。。。
‘捌’ 请帮忙整理一下地理的几个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日 本
一、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位置:纬度:北温带(30°N—45°N) 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最大;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最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
丰富)
3.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75%)
5.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三、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1.人文 (1)人口众多,1.2亿,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
(2)种族:黄色人种,大和民族 (3)宗教:佛教为主,部分基督教
(4)食品:主食稻米,副食:渔产品
2.经济
(1)农业—发达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着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2)工业—发达,仅次于美国
发展条件:有利条件: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较高的科技水平、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工业原料、能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煤:中国、澳大利亚;石油:中东;铁:巴
西、澳大利亚、印度)、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主要外贸对象:美国,亚洲和西欧
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和濑户内海工业带:京滨、名古屋、阪神、
北九州、濑户内工业区(多优良港湾,便于海运)北九州为“硅岛”
评价:日本工业虽发达,但是原料过分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经济具有脆弱性
(3)城市:首都:东京
港口或工业城市:神户、横滨(最大对外贸易港)名古屋、福山、大阪、北九州!
印 度
一、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5°N,70°E----95°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二)范围:七个国家一个地区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
(二)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10---次年2月为凉季、3—5月为热季),雨季为6-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
雨极—乞拉朋齐(夏季风,迎风坡)
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印度沙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森林的破坏
(三)水文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西北部,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是南亚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
2.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增长快;多民族国家,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一)农业
1.发展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3.分布: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
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小麦喜温耐旱——恒河中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喜温耐旱——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喜温喜水——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中下游 茶喜温喜雨厌水——东北部山地迎风坡
黄麻喜温喜雨喜水——东北部恒河平原下游
4.农业改革
(1)关于绿色革命:
背景:人口过多,旱涝频繁,农业不稳定
核心: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和高产良种
效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正常年份可自给
(2)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国民营养,改善国民体质
(3)蓝色革命:发展海洋水产业
俄 罗 斯 (一)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北寒带(50ºN-70ºN)经度位置:30ºE-180º
海陆位置:欧洲东部,亚洲北部,东临波罗的海,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等国接壤
(二)范围
欧洲部分1/4,人口3/4;亚洲部分3/4,人口1/4,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大(主要地形区及界线)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 2.温带季风:东部太平洋沿岸
3.温带草原气候:西南地区 4.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
5.极地气候:北极圈内
(三)水文
1.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注入黑海,全长3600千米,欧洲第一,水能丰富,航运便利,有运河与顿河相连,通向黑海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水量丰富,冰期长,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有凌汛,下游沼泽广布,永久冻土层
3.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1600m)
(四)生物: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带
(五)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草原、水能、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1.5亿,集中在东欧平原,白色人种,俄罗斯族为主,基督教,素质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产量不稳定,需进口
1.分布: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2.农产品: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
(三)工业:重工业为主
1.条件: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力量
2.分布: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机械、化学、轻工业
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四)城市
首都——莫斯科:最大城市,最大综合性工业中,最重要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
(红场、克林姆林宫)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终年不冻港
德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温带(47 ºN—54 ºN ,10 ºE)
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9个国家接壤
交通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南高北低
北部北德平原,中部谷地宽阔的山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
(二)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北德平原海洋性更强,冬季阴冷,夏季温凉,降水更多
南部高原山地,纬度低,河谷地带,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
(三)水文:河流多,水量大,航运便利
1.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等 2.河流之间都有运河相连,形成密集的水运网
(四)生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南部多喜光植物 (五)资源:煤炭和钾盐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一)人口
人口稠密,白色人种,德意志民族,信仰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
北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阴冷,降水多,热量不足,土壤贫瘠,经营粗放,畜牧业为主,部分耐寒作物,如大麦、黑麦和马铃薯
南部高原山地:南部气温高,日照多,土壤较好
河谷地带: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
高山地带:森林、牧场
(三)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路运输;雄厚的科技;广阔的市场,劳动力素质高,
工业部门: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新兴工业部门: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
工业中心:鲁尔区(联系鲁尔区兴盛、衰落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参见高中必修下册)
(四)城市
柏林:首都,最大的城市
汉堡:最大的港口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化工城市,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慕尼黑;斯图加特:新兴工业城市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ºN-50ºS);经度(110ºE-180-140º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
澳大利亚
一、范围和位置
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120ºE-150ºE)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西、南印度洋,东、北太平洋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768万km2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东部: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饮水
西部:高原(低矮200-500m)
(二)气候:半环形分布
南回归线附近中西部为内半环:热带沙漠气候
中半环:回归线以北,热带草原气候;以南,亚热带草原气候
沿海地区的外半环: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三)水文:河湖稀少
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西侧,重要支流为达令河,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口地中海)
艾尔湖:本州最低处-16m
(四)生物
北半环森林—中半环草原—内半环荒漠
特有动物:鸸鹋、袋鼠、鸭嘴兽(长期孤立、缺乏交流,自然条件较单一)
(五)资源:草场广阔 矿产:煤、铁、铝土、锰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1.人口:地广人稀(2人/km)白色人种,英国移民后裔,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
2.农业:混合农业,大量出口小麦和羊毛
条件:平原气候、水源、交通、土地租金低、地广人稀、市场
优势:良性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灵活,对市场适应性强
3.工业: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煤、铁矿石出口)
4.城市: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城市、港口)、墨尔本(第二大城市)帕斯(西南部,地中海气候)
美 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纬度:本土以北温带(30ºN-50ºN)为主,阿拉斯加亚寒带、寒带,夏威夷热带
海陆;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
(二)范围: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第四大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为主,山地为辅,
山地:西部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山间高原盆地)、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平原:中部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大平原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较热,降水较多,冬季温和少雨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水文:河湖众多,水量大
1.五大湖(参见北美)
2.密西西比河:发源于五大湖附近,注入墨西哥湾,世界第四长河和大河,支流众多与五大湖有多条运河相通,联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航运便利;中南部主要灌溉水源;支流水力丰富
3.科罗拉多河:源出落基山脉,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经干旱与半干旱区,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四)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煤——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铁——五大湖沿岸
三、人文地理概况
(一)人口
移民国家,人口2.7亿,白色人种为主,黑种人13%华人和华侨165万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人口有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二)农业:发大的现代化农业,农产品的输出量大
1.发展条件:耕地广(1/10全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科学育种
2.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产量居世界前列
热带经济作物需要进口
3.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育种、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
农业生产专业化: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划分
玉米带(密西西比河上游平原)小麦区(大平原北部和中部)
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及大平原南部)
乳畜带(东北部)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山区)
农业发展模式:商品谷物农业
(三)工业:工业产值最大,同时进口消费品量也最多,外贸进口大于出口
1.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2.工业分布:
东北部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中心:芝加哥、匹兹堡、布法罗等;还有重要工商业中心——纽约;首都
——华盛顿、费城等
南部地区:石油丰富,气候温暖,环境洁净,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区
休斯敦是石油和宇航中心
西部地区:太平洋沿岸,环境优美、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中心:旧金山(硅谷)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华人聚集
(四)城市:形成巨型城市带:大西洋沿岸、五大湖沿岸
(五)运输: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航空运输和水运均发达
巴西
一、位置和范围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1/3平原,2/3高原 气候:热带雨林,草原气候
水文:亚马孙河
资源:铁、热带雨林:世界森林资源的30%,调节气候,生物资源的宝库
热带雨林的危机——破坏:
一是外国公司雇佣本地农民大面积伐木,二是掠夺式迁移农业
危害:动植物资源遭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措施:严禁纵火开荒、限制原木出口、建自然保护区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90%在东部沿海(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人种复杂,葡萄牙语,天主教
(二)农业:雨林迁移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咖啡(产量第一)、甘蔗、香蕉、剑麻
小麦需要进口
(三)工业
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部门: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核电、通信、电子等 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能源:缺煤少石油,但水能资源丰富(90%水电)
(四)城市
巴西利亚:高原新城,政治目的,环境优美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四、其他国家(关键字)
墨西哥:高原 玉米 石油 白银 玛雅文化仙人掌 墨西哥城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布宜诺斯艾利斯
智利:国土狭长 铜 硝石圣地亚哥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ºN-50ºS);经度(110ºE-180-140º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
小兄弟加油好好学!我们很辛苦的找,你们要很努力的学,这样才值得!我只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祝你好运!~~~~~~~~~黑洞世家让你无法逃避精彩!我的网络文档里有很多高中文科的学习资料!有兴趣看看吧!
‘玖’ 写出25个国家的地理位,气候特点,政治律制以及主要经济收入
一,中国
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气候特点:显着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经济收入: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
二,法国
地理位置: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部。
气候特点: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
三,美国
地理位置: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位于西半球,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
气候特点: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
政治体制:联邦制
主要经济收入: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着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占世界农业出口市场的一半以上。主要农产品包括了玉米、小麦、糖和烟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区惊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美国也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
四,英国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气候特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主要经济收入: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2009年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8%;其中能源产业占有突出地位,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英国旅游业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运输和商业服务等。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伦敦是世界着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五,德国
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气候特点: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政治体制: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
主要经济收入: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
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六,日本
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气候特点: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着。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1,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2,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3,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4,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5,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6,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主要经济收入: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着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已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年产值230万亿日元。 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 动漫成日本第三大产业。
七,韩国
地理位置: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以北纬38线为休战线,北部与朝鲜接壤。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
气候特点: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海洋性特征显着。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韩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核工业等。
八,泰国
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中心,是通往印度支那、缅甸和中国南部的天然门户。
气候特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政治体制: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
主要经济收入:属外向型经济,较依赖美、日、欧等外部市场。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泰国是世界市场主要鱼类产品供应国之一,也是位于日本和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旅游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是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九,马来西亚
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气候特点: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主要经济收入:马来西亚是一个自然和农业资源的出口国,最值钱的出口物资是石油,并拥有相对开放的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的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亦在同步扩张。
十,印度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
气候特点: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政治体制: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
主要经济收入: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十一,阿联酋
地理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
气候特点:属热带沙漠气候
政治体制:联邦最高酋长院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及当地世袭贵族和富商组成,是最高权力机构,。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均由酋长院讨论决定,并选举产生内阁议会来管理国家\制订国家政策,审核联邦预算,批准法律与条约。
主要经济收入:在1960年发现石油以前的经济支柱是珍珠。1960年以后转变为石油。
十二,沙特阿拉伯
地理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
气候特点: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政治体制:君主制
主要经济收入: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断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
十三,瑞士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
气候特点:多样性。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 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政治体制:联邦制
主要经济收入: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瑞士也是巧克力王国。化学工业也是瑞士工业的重要支柱。目前,药品约占化学工业产值的2/5,染料、农药、香脂、香精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重要。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银行业和保险业是最大的部门,旅游业长期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十四,意大利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
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意大利是发达工业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国内各大区经济差距较大,南北差距明显。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中小企业在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家具、厨房设备、瓷砖、丝绸、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机械工业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意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六,年炼油量约1亿吨。2001年粗钢产量为2670万吨,塑料和拖拉机产量均居世界第六,发电量居世界第九。近几年,意注意开发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兴科技产业。目前,信息和通讯技术行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
十五,丹麦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
气候特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主要经济收入: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奶酪市场之称。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0%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75%。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欧盟最大渔业国。外贸是丹麦的经济命脉。主要原料靠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主要进口产品为运输设备、电信产品、纸张、原油、煤炭、钢铁、机械和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为乳制品、肉、鱼、家具、医药、电子产品、仪表、船舶、纺织品和服装等。
十六,冰岛
地理位置:欧洲最西部的国家,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北边紧贴北极圈。
气候特点:地处高纬,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属于苔原气候。
政治体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经济主要依靠海洋渔业。渔业提供冰岛60%的出口收入。冰岛水力和地热资源得天独厚,能源工业非常发达,电力充沛,价格低廉。地热利用开发技术全球独有。 到2008年,冰岛的铝年产量将达76万吨。冰岛将成为世界铝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将普通吉普改装成具有大功率大尺寸轮车在冰川、高山、熔岩等地区行驶的特种吉普车的专利技术和设备。冰岛生物制药业近年飞速发展,目前已位于世界第四,成为冰岛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游戏、商业、防毒消毒、教学及实验室软件发达,是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国之一。
十七,以色列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
气候特点:属地中海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十八,也门
地理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北纬12-20度,东经41-54度。
气候特点:南部属热带干旱气候,北部气候种类较多,东面缓坡伸向鲁卜哈利沙漠,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少雨;中央高原,海拨1500-4000米高,气候凉爽;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雨季集中在3-5月和7-9月;西部红海沿岸是帖哈麦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夏季气温一般在35-40度,湿度一般为80-90%,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60亿桶,天然气可采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也门未参加任何石油组织,因而不受国际石油组织配额限制,在生产上较具自主性。咖啡一直是也门的传统出口产品,现在也仍然是也门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产品之一。
十九,奥地利
地理位置: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
气候特点: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政治体制:联邦制
主要经济收入: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是机械、钢铁、原料、食品、工业半制成品和制成品。进口主要是原料、机械、食品以及初加工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二十,挪威
地理位置: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
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山区气候寒冷。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主要经济收入:挪威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国家。挪威90年代起油气产量超过英国,成为一个新兴的油气生产国。深海采油技术发达。 北部沿海是世界着名渔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有机械、水电、冶金、化工、造纸、木材加工、鱼产品加工和造船。欧洲最大的铝生产国和出口国,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硅铁合金产品大部分供出口。70年代兴起的近海石油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为欧洲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主要旅游点有奥斯陆、卑尔根、勒罗斯、北角等地。 挪威是铝、硅、铁和镁的主要生产者,北海石油则为石化工业提供原料,挪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之一。挪威的造船厂擅长建造先进的特殊用途船舶。挪威已是世界第四位航运大国。
二十一,瑞典
地理位置: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
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主要经济收入: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瑞典的机械产品具有精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钢铁工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之一。化学工业是瑞典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在化学工业内部,尤以石油化学,石油精炼最为突出,塑料、化纤、药品和化肥也有较大发展。汽车工业战后发展迅速,除生产小汽车外,还生产各种卡车。小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销往美国。能源工业在瑞典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瑞典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主张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
二十二,西班牙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
气候特点: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主要经济收入:是西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其中汽车生产量居世界第七。金融业较为发达。旅游业是西班牙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十三,荷兰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
气候特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主要经济收入:荷兰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荷兰的农业也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乳、肉产品供应国内有余,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国之一。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发达。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二十四,匈牙利
地理位置: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
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主要矿产资源是铝矾土,其蕴藏量居欧洲第三位。农业基础较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丰富的食品,而且为国家挣取大量外汇。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
二十五,俄国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主要经济收入: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资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木材等,受这类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非常大。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