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营经济的法律概念
(一)民营经济一词是从经营主体角度表述的概念。由于根据经营主体划分经济类型存在困难,目前国内有不少地方不是根据经营主体划分经济类型,而是根据财产所有权来划分。例如,我国统计上划分经济类型的方法就是根据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分为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二)我国现行法律或者政策是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经济类型,比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在提及民营经济的时候,我国法律或者政策性文件一般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表述。例如,我国宪法就把经济类型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经济等。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而未使用民营经济一词。
(三)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提及“民营经济”一词的规定。通过法律检索系统检索,在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数据库中没有找到针对民营经济的专门性规定(指标题含“民营经济”)。最近几年十多个省市出台了有关民营经济的专门文件,形式一般为某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之类的政策性文件,如广东省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12项配套政策。
民营经济是从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划分的一种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产权关系上看,具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民营企业多数为自筹资金、自由组合的经济实体,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或外商投资以及集体筹资创办的企业,其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都比较明确。
(2)从经营机制上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比较健全。由于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经济利益独立的特征,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依靠科技,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2. 什么是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
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
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2)民营经济是哪些经济类型扩展阅读:
民营经济职能作用
1、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营经济
3. 民营经济属于哪种经济体制(就是属于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的一种称呼.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但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关于民营经济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一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经济、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成分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中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在当前有关民营经济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文献中,基本上也是按照如上的构成成分加以统计和分析研究的。
此外,关于民营经济的对象还存在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民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另有意见认为,除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其余的都可认为是民营经济。第三种意见认为,民营经济的范围包括个体经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制经济。第一种意见把外资经济包括在民营经济里面不太合适。第二种意见未考虑财产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失偏颇。第三种意见忽视了民营经济概念的特殊性在于经营主体。因此也有人认为,广义上的民营经济或许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
民营经济是从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划分的一种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产权关系上看,具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民营企业多数为自筹资金、自由组合的经济实体,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或外商投资以及集体筹资创办的企业,其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都比较明确。
(2)从经营机制上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比较健全。由于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经济利益独立的特征,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依靠科技,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4. 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区别
1、本质不同
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质上与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式;而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
2、目的不同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工劳动为基础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经济类型;而集体经济是一定范围内劳动者(成员)所有,并取得控制权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劳动者控制权是区别于私有制、国家所有制的主要标志。
3、特点不同
私有经济具有生产资料私有,以雇工劳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劳动所得投资分配或以按资分配为主等特点;而集体经济的特点是劳动者集体所有是指按劳动者的人数平均、共同所有。
(4)民营经济是哪些经济类型扩展阅读:
集体经济源自苏联,它的应用范围限于农村及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主要表现为集体农庄所有制。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前苏联引入了集体所有制概念,并在开展合作社和公私合营运动中将其放大到农村和城镇,这样就演变成了我国的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然而,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只承认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弱化甚至否认了集体经济还具有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特征。
否认了劳动者个人产权,是传统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最大区别。所以,集体经济要还原其合作经济的本来特征,就必须对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5. 民营经济包括哪些经济形式
民营经济:对于“民营”概念,迄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与民营经济相对应的扶持政策文件,每份几乎要对其进行解释。一般认为,民营是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营机制。民营经济是将产权明确到自然人,由民间来进行经营的经济。它包含了城镇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除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其余的都可认为是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不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及集体控股、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股份合作制,非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的联营企业,非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有时还包括个体户。
6. 民营经济包括哪些
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6)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
7. 我市的民营经济属于哪一种经济类型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
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所以 你说的是哪个市呢?
8.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的区别:
民营经济,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2、经营者的区别:
民营经济的经营者主要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经济的经营者既是私有者又是主要劳动者;私营经济的经营者雇工数量多,雇用工人提供的剩余劳动。
3、收入来源的区别:
民营经济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劳动所得;个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个体经营者和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是一种不带有剥削关系的私有经济;而私营经济是企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存在剥削性质。
4、特点的区别:
民营经济,是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而私营经济规模较大,有较先进的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有积极作用。
5、意义的区别: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个体经济对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开拓者和实践者的作用;私营经济由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可有可无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方面贡献了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营经济
网络-私营经济
网络-个体经济
9. 国有民营经济包括哪些企业
国有民营属于民营经济的第二种。
民营经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
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
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